我竟穿越成蔡邕儿子? 第21章 公孙瓒欲来朝
刘辩蔡璟刘协三人结义的地点就选在解渎亭侯府,祭祀刘开至刘苌的祠堂中。刘宏的灵位不在这里,在洛阳。不过这次为了完整,刘辩让人抓紧赶制了自家父皇的牌位放在这里,以便让他见证这一时刻。
蔡璟和刘协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刘辩这种行为了,嗯,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大孝子罢了,他有什么错?
田丰沮授等也放了个假,回到乐成。他们一开始听说天子和渤海王要与蔡璟结拜,也是有些吃惊,性格耿直的田丰甚至想要上疏劝谏天子或者告知太后阻止。不过沮授却是先阻止了他。
在沮授的劝解下,田丰也明白过来,天子的举动虽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蔡璟陪伴天子多年,为天子出谋划策。来到河北后也向自己这些人提了屯田的建议用来招揽安抚流民。天子是个重感情的性子,对待自己的伴读自然会更亲厚几分。换个角度想,这样有才能的人与天子关系越亲密,也越是一件好事。
仪式开始了,祠堂上方是刘氏各先祖的牌位,以及“天地”。下方的岸席上,则摆着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以及一只公鸡,一碗酒和“金兰谱”。“金兰谱”每人一份,上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三人名字,并按了手印。刘辩生于熹平六年为长兄,蔡璟生于光和元年为二弟,而刘协则是光和四年为小弟。
刘辩三人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然后,把鸡杀了,鸡血滴入酒中,每人左手中指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这就完成了最为隆重且正式的结拜仪式。
童渊和曹操作为长辈和师兄,在一旁读着祝词,也作为见证,看着这个仪式的完成。
结拜之后的蔡璟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几分。以前他只是将自己家人和刘辩刘协等人能活下去作为目标。如果大汉像历史上那样真的日薄西山,大不了他就带着全家人和刘辩刘协隐居,反正到时候北方也是他们师兄曹操的地盘。但是现在,除了好好地活下去,蔡璟也有了一种“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他想做的,也更多了。
不过在想的更多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处理。第二日,北方涿郡来报,右北平太守公孙瓒携子请求入河间国朝见。
“公孙瓒是一人带儿子前来吗?”刘辩问道。众人也思考着公孙瓒此行前来的目的。
“是的,公孙太守说,将此信呈送陛下,陛下御览之后自当明白。”信使奉上一封书信。信纸还是泛黄的那种,蔡璟看到了心中一动,对啊,改进造纸术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忘了呢?以此为基础,再配合科举考试,一定能让大汉慢慢摆脱世家的重要影响。当然,现在还不得不用着世家中人,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刘辩接过书信,仔细地阅读,思索了片刻,便对信使说:“此事我已知晓,可行,你且回去带到消息吧。”“诺”信使便告退,急忙把消息带回去给公孙瓒了。
待到信使走后,刘辩对堂上众人问道:“诸卿,公孙瓒想要携长子公孙续朝见,同时还称有关幽州牧刘虞的事情希望朕裁定。此事倒不太寻常,朕也对幽州诸事知之较少,所以想先听听诸卿的想法。”
也难怪刘辩不知道,他目前十几年的人生一直在洛阳周围度过,论起对大汉的了解他可能还没有八岁的刘协多,毕竟刘协深得汉灵帝刘宏的宠爱,除了和刘辩一同受教以外,还曾接受过秘密的帝王教育。
见皇帝虚心求教,田丰和沮授自然不会拒绝,详细地将他们所知的局势告诉给了刘辩。蔡璟也在一旁听着,情况和他印象中的历史差不多。公孙瓒从一个书佐一步一步地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幽州牧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
刘虞毕竟是汉室宗亲,又是幽州牧,公孙瓒顾及这些身份,便也不想草率行事。听说刘辩这个天子来到了河间国,便将此事呈交天子裁决。不过公孙瓒没有在信中写出的还有一事。那便是之前卢植送给他的书信。
卢植在信中说天子虽然年少,但身边有高人相助,自身也是有明君之资的,希望公孙瓒能尽全力辅佐天子,为天子在幽州打造一个牢固的屏障。公孙瓒自然是相信自己老师的,但是对少年天子,他也有一些好奇。有传言说当年先帝并不认可他接任皇帝,现在天子真有如此变化么?于是公孙瓒决定试探一下天子,内容自然就是困扰自己许久的与刘虞的关系问题。
田丰与沮授说完,还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公孙瓒的要求也算合情合理,朝廷也该安抚。至于刘虞和他的矛盾,必要时可以将刘虞请来,双方将话说开彼此和解就好。曹操国渊等人也是类似看法,大家都是大汉官员,只要都是为了大汉的安定,总是可以劲往一块使的。
刘辩听了,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他也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说道:“朕知道了,待朕多想想。左右公孙伯珪还要几天才能来,还来得及。”然后就对两个弟弟招招手。蔡璟和刘协对众人一拱手,便随着刘辩去往后堂了。众人躬身,目送三人离开,知道他们三个是要商议这事,但却并没有反对或阻止。
只因这三个少年都不是一般孩童了。或许常人很难相信大汉的很多决定目前是出于三个少年之手,但是从刘辩继位到他们来到河北这一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三人虽还有些稚嫩,但也经常有奇思妙想,处理政事也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现在给他们足够的锻炼,将来一定能看到更有希望的大汉。
田丰等人对三小只信心满满!
蔡璟和刘协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刘辩这种行为了,嗯,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大孝子罢了,他有什么错?
田丰沮授等也放了个假,回到乐成。他们一开始听说天子和渤海王要与蔡璟结拜,也是有些吃惊,性格耿直的田丰甚至想要上疏劝谏天子或者告知太后阻止。不过沮授却是先阻止了他。
在沮授的劝解下,田丰也明白过来,天子的举动虽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蔡璟陪伴天子多年,为天子出谋划策。来到河北后也向自己这些人提了屯田的建议用来招揽安抚流民。天子是个重感情的性子,对待自己的伴读自然会更亲厚几分。换个角度想,这样有才能的人与天子关系越亲密,也越是一件好事。
仪式开始了,祠堂上方是刘氏各先祖的牌位,以及“天地”。下方的岸席上,则摆着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以及一只公鸡,一碗酒和“金兰谱”。“金兰谱”每人一份,上按年龄大小为序写上三人名字,并按了手印。刘辩生于熹平六年为长兄,蔡璟生于光和元年为二弟,而刘协则是光和四年为小弟。
刘辩三人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然后,把鸡杀了,鸡血滴入酒中,每人左手中指用针尖刺破,把血也滴入酒中,搅拌均匀,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这就完成了最为隆重且正式的结拜仪式。
童渊和曹操作为长辈和师兄,在一旁读着祝词,也作为见证,看着这个仪式的完成。
结拜之后的蔡璟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几分。以前他只是将自己家人和刘辩刘协等人能活下去作为目标。如果大汉像历史上那样真的日薄西山,大不了他就带着全家人和刘辩刘协隐居,反正到时候北方也是他们师兄曹操的地盘。但是现在,除了好好地活下去,蔡璟也有了一种“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他想做的,也更多了。
不过在想的更多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处理。第二日,北方涿郡来报,右北平太守公孙瓒携子请求入河间国朝见。
“公孙瓒是一人带儿子前来吗?”刘辩问道。众人也思考着公孙瓒此行前来的目的。
“是的,公孙太守说,将此信呈送陛下,陛下御览之后自当明白。”信使奉上一封书信。信纸还是泛黄的那种,蔡璟看到了心中一动,对啊,改进造纸术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忘了呢?以此为基础,再配合科举考试,一定能让大汉慢慢摆脱世家的重要影响。当然,现在还不得不用着世家中人,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刘辩接过书信,仔细地阅读,思索了片刻,便对信使说:“此事我已知晓,可行,你且回去带到消息吧。”“诺”信使便告退,急忙把消息带回去给公孙瓒了。
待到信使走后,刘辩对堂上众人问道:“诸卿,公孙瓒想要携长子公孙续朝见,同时还称有关幽州牧刘虞的事情希望朕裁定。此事倒不太寻常,朕也对幽州诸事知之较少,所以想先听听诸卿的想法。”
也难怪刘辩不知道,他目前十几年的人生一直在洛阳周围度过,论起对大汉的了解他可能还没有八岁的刘协多,毕竟刘协深得汉灵帝刘宏的宠爱,除了和刘辩一同受教以外,还曾接受过秘密的帝王教育。
见皇帝虚心求教,田丰和沮授自然不会拒绝,详细地将他们所知的局势告诉给了刘辩。蔡璟也在一旁听着,情况和他印象中的历史差不多。公孙瓒从一个书佐一步一步地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幽州牧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
刘虞毕竟是汉室宗亲,又是幽州牧,公孙瓒顾及这些身份,便也不想草率行事。听说刘辩这个天子来到了河间国,便将此事呈交天子裁决。不过公孙瓒没有在信中写出的还有一事。那便是之前卢植送给他的书信。
卢植在信中说天子虽然年少,但身边有高人相助,自身也是有明君之资的,希望公孙瓒能尽全力辅佐天子,为天子在幽州打造一个牢固的屏障。公孙瓒自然是相信自己老师的,但是对少年天子,他也有一些好奇。有传言说当年先帝并不认可他接任皇帝,现在天子真有如此变化么?于是公孙瓒决定试探一下天子,内容自然就是困扰自己许久的与刘虞的关系问题。
田丰与沮授说完,还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公孙瓒的要求也算合情合理,朝廷也该安抚。至于刘虞和他的矛盾,必要时可以将刘虞请来,双方将话说开彼此和解就好。曹操国渊等人也是类似看法,大家都是大汉官员,只要都是为了大汉的安定,总是可以劲往一块使的。
刘辩听了,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他也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说道:“朕知道了,待朕多想想。左右公孙伯珪还要几天才能来,还来得及。”然后就对两个弟弟招招手。蔡璟和刘协对众人一拱手,便随着刘辩去往后堂了。众人躬身,目送三人离开,知道他们三个是要商议这事,但却并没有反对或阻止。
只因这三个少年都不是一般孩童了。或许常人很难相信大汉的很多决定目前是出于三个少年之手,但是从刘辩继位到他们来到河北这一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三人虽还有些稚嫩,但也经常有奇思妙想,处理政事也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现在给他们足够的锻炼,将来一定能看到更有希望的大汉。
田丰等人对三小只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