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月千里照君归 > 第143章 诗词的共鸣

明月千里照君归 第143章 诗词的共鸣

    袁西被雪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他既为雪的英勇牺牲感到难过,更被雪的坚贞不屈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所感动,他眼里噙着热泪,朝三浦深施一礼:“三浦先生,谢谢您向我讲述雪的故事,我会把这个故事传扬出去,让更多的同胞知道雪的英勇事迹,知道曾经有一位叫作雪的姑娘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袁西的声音虽带着些哽咽,却坚定有力。

    闻言三浦也朝袁西深施一礼:“那么一切就都拜托袁桑了。”

    袁西突然问道:“三浦先生,您现在还认为日本一定能战胜中国吗?”

    三浦没有直接回答,他沉声说道:“如今的中国,无论是城市的学生、知识分子、工厂工人,还是乡村的农民、走卒贩夫,越来越多的人眼里闪现出希望的光辉,肌体里充满了战斗的欲望,我想我们的国家可能做错了事,这场战争没有能够征服你们,或许已经唤醒了你们血脉之中龙的基因。”

    三浦是个散淡的人,不喜欢谈论政治和军事,袁西深知现在的处境,自己的性命掌握在别人手里,敏感话题还是少说为妙,如果图一时口舌之利惹得日本人不高兴,挨打是小说不得还要送了性命,切不可因小失大,至此两人很少再谈论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而是开始谈论诗词歌赋,袁西自小就读私塾、熟识国学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一句诗、一首词,他都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三浦听得入迷,往往睁大眼睛看着他,惊叹道:“袁桑,我真的很奇怪,你到底是名军人,还是个学者。”

    袁西就会正色回答道:“三浦先生,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我已经在家乡的小学当上教员,这个时候正在给孩子们上国语课了。”

    三浦默然良久,才缓缓开口:“不瞒袁桑,我也时常回忆起在日本当老师的日子,特别是春天的时候,东风吹来了,樱花盛开了,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樱花树下,大家铺上一块防水布,坐在一起吹着口琴唱着樱花谣。”三浦边用手打着节拍边唱道:“樱花啊!樱花啊!暮春时节天将晓,霞光照眼花英笑,万里长空白云起,美丽芬芳任风飘。去看花!去看花!看花要趁早。樱花啊,樱花啊,阳春三月晴空下,一望无际是樱花。如霞似云花烂漫,芳香飘荡美如画。快来呀,快来呀,一同去赏花 。”唱着唱着,三浦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良久,三浦轻轻擦拭掉眼泪说道:“抱歉,袁桑,让你见笑,我失态了。”

    袁西看着他,十分诚恳地说道:“三浦先生,思恋故乡、思恋亲人是每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情绪,我也时常想起我的故乡南丰,想起我的父母和亲人,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是不是还活着。”说着说着,袁西痛苦地低下头。

    “这该死的战争让我们失去太多了,无数生命在炮火中消逝,无数家庭被迫离散,无数恋人被迫分开,欢笑与希望似乎都已远去!袁桑,假如你们停止抵抗,接受我们的领导,中日协作共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白皮猪从东亚大地上彻底赶出去,战争就会马上结束了,双方的士兵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归平静的生活,不会再有人死去,不是吗?”三浦忿忿地说道。

    袁西闻言,脸色沉了下来,立刻驳斥道:“三浦先生,我尊重您的感受,您想早点结束战争,不再有人牺牲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很奇怪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场战争之所以会发生,难道不是因为你们试图以武力征服我们,试图剥夺我们的自由与尊严?我们之所以奋起反抗难道不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为了守护亲人与朋友的安全?您能想象一个强盗冲进您家里劫掠,你毫不反抗反而热情地邀请他坐下来一起品茶吗?这场战争结束的前提只能是你们日本军队完完全全撤出我们的领土,一个不留。”

    迎着三浦逼视的目光,袁西毫不畏惧,继续说道:“三浦先生,您熟知中国历史,知道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崇尚家国情怀,以国为家、先国后家、舍身为国、精忠报国都是我们追求的高尚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我们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三浦先生,几年的战争经历,您应该看到我们中国人的牺牲精神了吧?”

    三浦眼里满是震惊,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而后鼓掌大笑道:“袁桑,我没有想到你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你要是在我们日本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不过我们说过的,不谈政治,怎么又谈起政治了?我看还是谈些风雅之事吧!袁桑,你看就要到秋分节气了,你能想起哪首应景的诗呢?”

    袁西见其神色剧烈变换,知道自己刚才所说对其有所触动,但三浦毕竟是日本人,身处敌军阵营,他最终可能会受到自身立场和职责的束缚,无法完全接受袁西的观点,要想改变三浦根深蒂固的观念绝非易事。因此,袁西也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顺着三浦的提议,朗声诵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浦听罢点头称赞道:“这是王摩诘的?山居秋暝?啊!长夏虽逝,酷暑依旧,此诗读罢让人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全身都不由得凉爽起来。袁桑,说起王摩诘,提及山林,我倒想起他的另一首诗了,‘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袁西笑道:“三浦先生,?青溪?中的无限诗意,您在衡山中漫步也能感受到的吧?”

    三浦点点头,肃色道:“是的,作为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自有其称道之处,无论是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重要的宗教地位,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前几日,我在衡山山间行走,遇见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我的一时兴起,遂挽起裤腿下到溪水中顺着溪流而下,既享受到溪水的清凉又得见一路绿树荫浓的美景,本想赞叹几句,脑袋里却全是摩诘先生的诗,就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感受了。”说完他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三浦先生,你当时一定能体会李太白窘迫的心情了。”袁西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