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第十四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 一
? 在这段时间里,惬意的人有很多,但不好受的人也不少,前边提到的刘襄、刘章、刘兴居以及审食其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关于这几个人,前边已均做过介绍,在此就不再复述了。
我现在要介绍的这个人算是个实实在在的牛人——周勃。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刘恒就不可能上位。然而,他痛苦的日子也来临了。
周勃是有过人之处的,他最大的才能是在战场上。他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推翻秦国、楚汉争锋、平定内乱、防御匈奴……无论在那个阶段,他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战场上,这个人沉着稳重、自成章法,对战局的把握和判断上更异于常人。就如白登之围时,这位老兄带着步兵去和匈奴骑兵对阵,硬是把冒顿骚扰的焦头烂额,为刘邦的顺利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得不承认,周勃很有一套。因此,他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
并且这个人比较耿直,言语不多,不太会拐弯抹角地忽悠人。所以一直没被刘邦列为重点怀疑对象。
性格耿直且能力超群,很得刘邦赏识,甚至刘老大在临死前还送给他一个评语:安刘氏必勃也。
周勃的确不负刘邦重托,和吕氏的这场拉锯中,周**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他的优势在于其耿直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其短板也恰恰与这两个方面有莫大的关系。
民国时有个叫李宗吾的人曾写了一本《厚黑学》的书,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不得不承认,还是颇有些道理的。朝堂上明争暗斗,绝不像战场上那么敌我分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通常情况下老实耿直的人是站不住脚的,其结局也会很惨。
周勃早出生了两千年,没机会聆听李宗吾的高论,自然搞政治的水平就有些让人不敢恭维,因此他是要吃亏的。
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周勃在吕雉手下都能安安稳稳地混过来,到了刘恒手下竟然要吃亏,太不科学了吧?
事实上,很多事情科学是解释不清的。不过我们可以试着去探寻个中的缘由。
周勃虽然性格耿直,但并不傻,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也颇晓得陈平在这方面的水平。因此,吕雉在世时,他逢事先观察陈平的举措,依葫芦画瓢,做的有模有样。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他打出的牌,完全按照陈平的章法在做。也正因为他两个人的联合,才在最终把吕家逼上了绝路。
灭掉吕家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有些飘飘然。他自认为有功于朝廷,有功于刘恒,因此,他把陈平抛过了一边,开始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然而事实证明,他一连走了几步臭棋。
他的第一步棋就是迎接刘恒进京时要求单独进言。这个举措要说也不能算错,而问题就出在宋昌横杀出来毫不客气地替刘恒拒绝了这个要求。
宋昌的这个行为,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不给人面子。如果遇到火气大点的仁兄,一时三刻就能干场架。
事实上,周勃也的确表现出了他的不满,他的具体表现是“固请”。在这一件小事上,周勃和宋昌俩人是出现过一段僵持的。
而不幸的是,刘恒信任宋昌,而根本不愿意卖周勃的帐。也就是说,周勃这次行为,让刘恒暗生不满。
周勃搞政治的水平很一般,而刘恒却是无师自通的高手,他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爽。
虽然刘恒没有把不爽表现出来,但实实在在地做了出来。刘恒进宫后,当晚连下了四道诏令,其中有一道是下给周勃的:诛杀少帝刘弘等人。
说实话,这是一顶不折不扣的黑锅,谁要是干了这件事,以后想在各方势力中摇摆就再也不可能了。
有些事情能干不能说,但还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干,但至于哪些事情能说,哪些事情能干,这就需要一些智慧。可以试想,能动手干掉老领导的人,还有谁敢和你套近乎?更何况朝堂上还有一些人,对刘弘是有一些感情的,无论是出于怜悯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因素,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死绝不会所有人都举手认可。
然而,周勃想都没想,就着手把这件事给办了。由此可见,周勃还是有些背锅精神的。
自从周勃干完这件事情后,很多人对他的态度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变化最多的还是在军队内部。
这件事对周勃的影响很不好,但对刘恒却很有利。刘恒能顺利掌握军权,和周勃的尴尬是密不可分的。
至此,刘恒手中的筹码愈来愈多,而周勃却愈来愈少,实力的天平开始倾向于刘恒。
但纵然如此,刘恒对他还是很不放心。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很会打仗,并在军队中的威信太高。
在我们的身边会有这么一种人,你无需给他权利,他都能凭借自己的威信和实力赢得很多人的支持,给你闹出很大的动静。周勃就属于这一类人。
对他这种人,刘恒是不会放过他的。刘恒虽然比较厚道,但如果一旦威胁到自己的权威,那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收拾掉。在这一点上,他和刘邦、吕雉是不无二致的。
基于这个背景因素,刘恒下来一步极其成功的一步棋:迁周勃为丞相。
丞相是什么角色,我在前边介绍过,权力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后世的霍光、曹操、张居正等都很有心得;至于小到什么程度,吕雉在世时陈平深有感触。
这个岗位地位很高、名分很大,谁要是能一不小心混到这个岗位上,肯定是老坟冒青烟了。
在身份地位上看,周勃的职务算是升了,成了天字一号人物,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个中滋味只有周勃本人才深有体会。
因为这个岗位有一个很大的软肋——远离军权。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混到霍光、曹操那种程度,这个岗位是没多大机会染指军权的。
周勃这一辈子都和军队打交道,除了打架之外别的本事没有。现在让他去和群臣耍心机、斗嘴皮,简直是对他的一种折磨。
也就是说,丞相这个岗位,对周勃而言,无疑等同于提前退休。
我现在要介绍的这个人算是个实实在在的牛人——周勃。可以说,没有这个人,刘恒就不可能上位。然而,他痛苦的日子也来临了。
周勃是有过人之处的,他最大的才能是在战场上。他几乎参加了秦末汉初的所有军事行动,推翻秦国、楚汉争锋、平定内乱、防御匈奴……无论在那个阶段,他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战场上,这个人沉着稳重、自成章法,对战局的把握和判断上更异于常人。就如白登之围时,这位老兄带着步兵去和匈奴骑兵对阵,硬是把冒顿骚扰的焦头烂额,为刘邦的顺利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得不承认,周勃很有一套。因此,他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
并且这个人比较耿直,言语不多,不太会拐弯抹角地忽悠人。所以一直没被刘邦列为重点怀疑对象。
性格耿直且能力超群,很得刘邦赏识,甚至刘老大在临死前还送给他一个评语:安刘氏必勃也。
周勃的确不负刘邦重托,和吕氏的这场拉锯中,周**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他的优势在于其耿直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其短板也恰恰与这两个方面有莫大的关系。
民国时有个叫李宗吾的人曾写了一本《厚黑学》的书,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不得不承认,还是颇有些道理的。朝堂上明争暗斗,绝不像战场上那么敌我分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通常情况下老实耿直的人是站不住脚的,其结局也会很惨。
周勃早出生了两千年,没机会聆听李宗吾的高论,自然搞政治的水平就有些让人不敢恭维,因此他是要吃亏的。
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周勃在吕雉手下都能安安稳稳地混过来,到了刘恒手下竟然要吃亏,太不科学了吧?
事实上,很多事情科学是解释不清的。不过我们可以试着去探寻个中的缘由。
周勃虽然性格耿直,但并不傻,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也颇晓得陈平在这方面的水平。因此,吕雉在世时,他逢事先观察陈平的举措,依葫芦画瓢,做的有模有样。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他打出的牌,完全按照陈平的章法在做。也正因为他两个人的联合,才在最终把吕家逼上了绝路。
灭掉吕家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有些飘飘然。他自认为有功于朝廷,有功于刘恒,因此,他把陈平抛过了一边,开始按自己的套路出牌了。然而事实证明,他一连走了几步臭棋。
他的第一步棋就是迎接刘恒进京时要求单独进言。这个举措要说也不能算错,而问题就出在宋昌横杀出来毫不客气地替刘恒拒绝了这个要求。
宋昌的这个行为,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不给人面子。如果遇到火气大点的仁兄,一时三刻就能干场架。
事实上,周勃也的确表现出了他的不满,他的具体表现是“固请”。在这一件小事上,周勃和宋昌俩人是出现过一段僵持的。
而不幸的是,刘恒信任宋昌,而根本不愿意卖周勃的帐。也就是说,周勃这次行为,让刘恒暗生不满。
周勃搞政治的水平很一般,而刘恒却是无师自通的高手,他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不爽。
虽然刘恒没有把不爽表现出来,但实实在在地做了出来。刘恒进宫后,当晚连下了四道诏令,其中有一道是下给周勃的:诛杀少帝刘弘等人。
说实话,这是一顶不折不扣的黑锅,谁要是干了这件事,以后想在各方势力中摇摆就再也不可能了。
有些事情能干不能说,但还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干,但至于哪些事情能说,哪些事情能干,这就需要一些智慧。可以试想,能动手干掉老领导的人,还有谁敢和你套近乎?更何况朝堂上还有一些人,对刘弘是有一些感情的,无论是出于怜悯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因素,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死绝不会所有人都举手认可。
然而,周勃想都没想,就着手把这件事给办了。由此可见,周勃还是有些背锅精神的。
自从周勃干完这件事情后,很多人对他的态度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变化最多的还是在军队内部。
这件事对周勃的影响很不好,但对刘恒却很有利。刘恒能顺利掌握军权,和周勃的尴尬是密不可分的。
至此,刘恒手中的筹码愈来愈多,而周勃却愈来愈少,实力的天平开始倾向于刘恒。
但纵然如此,刘恒对他还是很不放心。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很会打仗,并在军队中的威信太高。
在我们的身边会有这么一种人,你无需给他权利,他都能凭借自己的威信和实力赢得很多人的支持,给你闹出很大的动静。周勃就属于这一类人。
对他这种人,刘恒是不会放过他的。刘恒虽然比较厚道,但如果一旦威胁到自己的权威,那会毫不客气地把对方收拾掉。在这一点上,他和刘邦、吕雉是不无二致的。
基于这个背景因素,刘恒下来一步极其成功的一步棋:迁周勃为丞相。
丞相是什么角色,我在前边介绍过,权力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后世的霍光、曹操、张居正等都很有心得;至于小到什么程度,吕雉在世时陈平深有感触。
这个岗位地位很高、名分很大,谁要是能一不小心混到这个岗位上,肯定是老坟冒青烟了。
在身份地位上看,周勃的职务算是升了,成了天字一号人物,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个中滋味只有周勃本人才深有体会。
因为这个岗位有一个很大的软肋——远离军权。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混到霍光、曹操那种程度,这个岗位是没多大机会染指军权的。
周勃这一辈子都和军队打交道,除了打架之外别的本事没有。现在让他去和群臣耍心机、斗嘴皮,简直是对他的一种折磨。
也就是说,丞相这个岗位,对周勃而言,无疑等同于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