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第114章 茶馆说书人姬青
热门推荐:
灵气复苏:小扫把星抡勺带飞祖国
清穿:都喜欢多尔衮?那我选多铎
都氪金了!我修个仙成大佬你急啥
三嫁权臣
换亲后,娇俏知青迷人眼
招黑体质开局修行在废土
仙人消失之后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灵元无界
而此时此刻,姬青则开始了自己的另一份工作。
通过和单瑛的会谈,单瑛还是很爽快地批给了姬青一个商铺,不过这个商铺做什么却是由凌府来决定的。
考虑到姬青舌灿莲花,比较会讲故事,于是凌府便安排了一家茶馆交给他打理。
当然,姬青显然是没时间打理的,所以这个时候,陈硕真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姑娘并不像他之前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相反,她的手段很高明,分分钟便吸引来了一大批图个新鲜的听书人每日前来茶馆里坐着听书。
既然有陈硕真忙着自己打理茶馆,姬青自然也就得每天早早地爬起来“上班”说书了。
说书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曲艺,其中的“说''''便是讲述的意思,而“书“指的是故事,因此说书就是靠讲述故事来谋生的手段。根据史书考证,说书起源于宋朝,后来在民间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了古时最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说书人的行头很简单,只需要一桌、一扇、一醒木就可以了,这其中的“醒木“又叫作“惊堂木“,是一块长约一寸(1寸=3·3333厘米),宽约半寸的长方形小木块,在木块的上方刻着20条边线,共组成了十个平面。通常说书人将醒木平放在桌子上,醒木会有九个平面露出来,因此醒木也被叫作“九方“。
醒木对于说书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古代它相当于一个说书人的演出许可证。
通常醒木都是由说书人的师傅在其出师的仪式上传授给他的,因此说书人在学徒期间是没有醒木的,只有当学成之后,能够自己独立演出时才能拥有自己的醒木。因为醒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不同门派的说书人使用醒木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样。
古代说书人在卖艺的过程中若看到同样的醒木,就会知道彼此师出同门。若是遇上同行,也会先从醒木开始盘问对方的来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醒木就代表了说书人的传承和历史。除了醒木之外,说书人在说书时必备的工具还有一个纸折扇,这个扇子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在说书的过程中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在说书时,说书人常用扇子来模拟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动作,例如用扇子来代替刀枪、兵刃、毛笔等,通过舞动扇子,说书人可以活灵活现地模仿出武打时的刀枪架势,也可以表现出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景象,可以说无所不能,但是根据师承以及习惯的不同,不同的说书人使用扇子的方法也略有不同。除了最常见的醒木和扇子之外,还有些说书人在说书时会使用其他的工具,如手帕、茶壶、茶杯、烟具等,其中手帕就是一块普通的白色手帕,在说书表演的过程中,手帕同扇子一样可以代替和模仿很多物件,例如信、书等。
同时,说书人也可以用手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来擦汗、擦泪,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而茶具、烟具、茶杯等都是说书人自己使用的物件,若是情节需要,说书人也会借其作为道具使用,例如在表现故事里的人喝水、抽烟时,说书人就会用到自己的茶具和烟具。
说书的行头虽然简单,但是趣味性却极高,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总是被说书人说得引人人胜,活灵活现,吸引听书人络绎不绝。在过去,说书人所说的故事可以分为“清棚“和“雷棚“两类,清棚,是指类似才子佳人之类的故事,说这种书时,说书人要语速缓慢、娓娓道来;而雷棚则是指沙场点兵、兵戈相见类型的故事,说这种故事时,说书人要气势磅礴,酣畅淋漓。通常每个说书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故事类型,而这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说书的场所从古至今不断演变,在说书起源的宋朝,说书人都是在勾栏瓦舍中进行表演,这是当时一种特定的曲艺演出场所;到了民国时期,说书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就变成了茶馆。每天茶馆门口都会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当天说书人的名字以及说书的内容。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去茶馆喝茶就是为了听书捧场,因此茶馆生意的好坏同说书人的本事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好的说书人能够为茶馆带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十分受茶馆老板的尊重。至于酬金,依据说书人的资历各不相同,有些说书人会根据客人的多寡来提成,而有些说书人则按照每场固定价钱来收取。
通常,待茶馆中的人差不多坐满之后,说书人就要开始说书了,他首先会将自己的醒木高高地举起,然后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在醒木发出“啪''''的一声后,茶馆中的众人就知道说书马上要开始了,会慢慢地安静下来。随后,说书人便会将今天的段子娓娓道来。
在说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说书人会设计一些包袱、悬念和高潮,随着说书人的描述,听书的人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跟着故事中的人时而大笑、时而皱眉、时而愤怒。通常为了吸引听众,在每次说书时,说书人都会在最后留一个悬念,听众们听完之后总是意犹未尽,为了知道故事的后续,第二天就会再来捧场。
对于说书人来说,故事的本子十分重要,一个经典的故事通常依靠说书人口耳相传,一代代地完善而成。此外,根据师承门派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故事蓝本,不同的说书人也会演绎出自己的版本来。除了继承经典的老本子以外,好的说书人还会创作自己的新本子,在一次次说书的过程中,他根据观众的反应在本子中不断地添加和补充新内容,使得一个本子越来越完善,成为自己的独门秘籍。
此外,说书人必须得有硬功夫,首先就是“背功“,说书人必须把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地名、情节记清楚,若是稍有纰漏被懂行的听众发现了,就会砸了饭碗;其次就是“说功“,故事能否讲好,全靠说书人的一张嘴,说书人的声音要响亮清楚,同时在说书的过程中还要使用多种技巧,语音的抑扬顿挫、句子的节奏频率、说话时的吐纳收放以及说书过程中的表情神态等,都需要细细琢磨才能做好。一个好的说书人在说书时往往是摇头晃脑、表情丰富,时而嬉笑怒骂,时而如泣如诉,而听众也会情不自禁沉浸在故事中。
但到了后世,随着娱乐活动的逐渐兴起和增加,从宋朝兴起的这门曲艺也就这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已经慢慢消失不见了……
姬青透过幕后观察了一眼,看着台上的道具早就准备好了,台下的听众们也都差不多快要坐满了,便整理了一下衣衫,准备上台去说书了。
不过趁着现在观众还没到齐,他还可以先构思一下剧本。
比如贾宝玉通灵宝玉大战朱武能的九齿钉耙,不分胜负,段誉六脉神剑硬撼萧十一郎的割鹿刀而不伤分毫,或者小鱼儿强撩任盈盈,令狐冲华山论剑偶遇小龙女等等这样的桥段……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脑洞,也是得益于他穿越之前是个小有名气的网络小说写手,从小便爱看这样那样的小说故事集,想象力十分丰富,兼之其自身口才文笔不错,才能在构思的剧本当中,将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故事糅合在一起而不会显得突兀。
“你的剧本构思好了没有,听书的人可都已经坐满了。”陈硕真这时候走近了说道。
“放心吧,早就准备好了。”姬青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那好,我去前面通知一下。”陈硕真点了点头,随即不再理会他,径直朝着门外走去。
姬青深呼吸一下,心情还是有些紧张的,就好像回到了自己以前念演讲稿的那个时候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没有演讲稿,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编出那一个个的新鲜故事了。
“姬青先生马上就来,各位稍安勿躁。”陈硕真这时候也回到了茶馆前台,对着所有听众们说道。
这时候,姬青也总算上台了,只见他拿起惊堂木用力一拍,台下那有些嘈杂的人声便自发地安静了下来。
“咳咳,今天咱们书接上回,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灵宝玉大战朱武能……”
“昨日第四回中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暂可不说了。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一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儿倒且靠后了;就是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
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那宝玉也在孩提之间,
况他天性所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如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如今与黛玉同处贾母房中,故略比别的姊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
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黛玉又在房中独自垂泪。
宝玉也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过来。
因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具,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带了贾蓉夫妻二人来面请。
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去游玩,先茶后酒。
不过是宁荣二府眷属家宴,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随着姬青在堂上各种眼神,叙述概论,一个投身凡人的仙人大战另一个仙人的故事便悄然呈现在了听书的众人面前。
台下听书的人多是附近的富户和官宦家的少爷小姐们,都是些不愁钱的,每次当姬青说要讲书了,便自发地前来捧场。
姬青便利用这个效应,很快把茶馆的生意和气氛都给营建了起来,再加上陈硕真明面上的运营和宣传,使得茶馆收入十分可观。
如果不是自己忙着突破地锁二重,还真不一定愿意做这种“工作”。
但正所谓,跟谁过不去都不会跟钱过不去,眼前这些听众们可都是大户人家,每次听完书之后的“打赏”都非常豪气。
凌皓自然也乐享其成,清晨和晚间都在茶馆里讲上一场故事,而听书的现场自然是座无虚席。
通过和单瑛的会谈,单瑛还是很爽快地批给了姬青一个商铺,不过这个商铺做什么却是由凌府来决定的。
考虑到姬青舌灿莲花,比较会讲故事,于是凌府便安排了一家茶馆交给他打理。
当然,姬青显然是没时间打理的,所以这个时候,陈硕真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姑娘并不像他之前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相反,她的手段很高明,分分钟便吸引来了一大批图个新鲜的听书人每日前来茶馆里坐着听书。
既然有陈硕真忙着自己打理茶馆,姬青自然也就得每天早早地爬起来“上班”说书了。
说书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曲艺,其中的“说''''便是讲述的意思,而“书“指的是故事,因此说书就是靠讲述故事来谋生的手段。根据史书考证,说书起源于宋朝,后来在民间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了古时最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说书人的行头很简单,只需要一桌、一扇、一醒木就可以了,这其中的“醒木“又叫作“惊堂木“,是一块长约一寸(1寸=3·3333厘米),宽约半寸的长方形小木块,在木块的上方刻着20条边线,共组成了十个平面。通常说书人将醒木平放在桌子上,醒木会有九个平面露出来,因此醒木也被叫作“九方“。
醒木对于说书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古代它相当于一个说书人的演出许可证。
通常醒木都是由说书人的师傅在其出师的仪式上传授给他的,因此说书人在学徒期间是没有醒木的,只有当学成之后,能够自己独立演出时才能拥有自己的醒木。因为醒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不同门派的说书人使用醒木的尺寸大小也不一样。
古代说书人在卖艺的过程中若看到同样的醒木,就会知道彼此师出同门。若是遇上同行,也会先从醒木开始盘问对方的来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醒木就代表了说书人的传承和历史。除了醒木之外,说书人在说书时必备的工具还有一个纸折扇,这个扇子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在说书的过程中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在说书时,说书人常用扇子来模拟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动作,例如用扇子来代替刀枪、兵刃、毛笔等,通过舞动扇子,说书人可以活灵活现地模仿出武打时的刀枪架势,也可以表现出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景象,可以说无所不能,但是根据师承以及习惯的不同,不同的说书人使用扇子的方法也略有不同。除了最常见的醒木和扇子之外,还有些说书人在说书时会使用其他的工具,如手帕、茶壶、茶杯、烟具等,其中手帕就是一块普通的白色手帕,在说书表演的过程中,手帕同扇子一样可以代替和模仿很多物件,例如信、书等。
同时,说书人也可以用手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来擦汗、擦泪,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而茶具、烟具、茶杯等都是说书人自己使用的物件,若是情节需要,说书人也会借其作为道具使用,例如在表现故事里的人喝水、抽烟时,说书人就会用到自己的茶具和烟具。
说书的行头虽然简单,但是趣味性却极高,各种各样的历史故事总是被说书人说得引人人胜,活灵活现,吸引听书人络绎不绝。在过去,说书人所说的故事可以分为“清棚“和“雷棚“两类,清棚,是指类似才子佳人之类的故事,说这种书时,说书人要语速缓慢、娓娓道来;而雷棚则是指沙场点兵、兵戈相见类型的故事,说这种故事时,说书人要气势磅礴,酣畅淋漓。通常每个说书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故事类型,而这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说书的场所从古至今不断演变,在说书起源的宋朝,说书人都是在勾栏瓦舍中进行表演,这是当时一种特定的曲艺演出场所;到了民国时期,说书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就变成了茶馆。每天茶馆门口都会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当天说书人的名字以及说书的内容。对于当时的很多人来说,去茶馆喝茶就是为了听书捧场,因此茶馆生意的好坏同说书人的本事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好的说书人能够为茶馆带了源源不断的客源,十分受茶馆老板的尊重。至于酬金,依据说书人的资历各不相同,有些说书人会根据客人的多寡来提成,而有些说书人则按照每场固定价钱来收取。
通常,待茶馆中的人差不多坐满之后,说书人就要开始说书了,他首先会将自己的醒木高高地举起,然后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在醒木发出“啪''''的一声后,茶馆中的众人就知道说书马上要开始了,会慢慢地安静下来。随后,说书人便会将今天的段子娓娓道来。
在说书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说书人会设计一些包袱、悬念和高潮,随着说书人的描述,听书的人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跟着故事中的人时而大笑、时而皱眉、时而愤怒。通常为了吸引听众,在每次说书时,说书人都会在最后留一个悬念,听众们听完之后总是意犹未尽,为了知道故事的后续,第二天就会再来捧场。
对于说书人来说,故事的本子十分重要,一个经典的故事通常依靠说书人口耳相传,一代代地完善而成。此外,根据师承门派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故事蓝本,不同的说书人也会演绎出自己的版本来。除了继承经典的老本子以外,好的说书人还会创作自己的新本子,在一次次说书的过程中,他根据观众的反应在本子中不断地添加和补充新内容,使得一个本子越来越完善,成为自己的独门秘籍。
此外,说书人必须得有硬功夫,首先就是“背功“,说书人必须把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地名、情节记清楚,若是稍有纰漏被懂行的听众发现了,就会砸了饭碗;其次就是“说功“,故事能否讲好,全靠说书人的一张嘴,说书人的声音要响亮清楚,同时在说书的过程中还要使用多种技巧,语音的抑扬顿挫、句子的节奏频率、说话时的吐纳收放以及说书过程中的表情神态等,都需要细细琢磨才能做好。一个好的说书人在说书时往往是摇头晃脑、表情丰富,时而嬉笑怒骂,时而如泣如诉,而听众也会情不自禁沉浸在故事中。
但到了后世,随着娱乐活动的逐渐兴起和增加,从宋朝兴起的这门曲艺也就这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已经慢慢消失不见了……
姬青透过幕后观察了一眼,看着台上的道具早就准备好了,台下的听众们也都差不多快要坐满了,便整理了一下衣衫,准备上台去说书了。
不过趁着现在观众还没到齐,他还可以先构思一下剧本。
比如贾宝玉通灵宝玉大战朱武能的九齿钉耙,不分胜负,段誉六脉神剑硬撼萧十一郎的割鹿刀而不伤分毫,或者小鱼儿强撩任盈盈,令狐冲华山论剑偶遇小龙女等等这样的桥段……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脑洞,也是得益于他穿越之前是个小有名气的网络小说写手,从小便爱看这样那样的小说故事集,想象力十分丰富,兼之其自身口才文笔不错,才能在构思的剧本当中,将这些原本毫无关联的故事糅合在一起而不会显得突兀。
“你的剧本构思好了没有,听书的人可都已经坐满了。”陈硕真这时候走近了说道。
“放心吧,早就准备好了。”姬青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那好,我去前面通知一下。”陈硕真点了点头,随即不再理会他,径直朝着门外走去。
姬青深呼吸一下,心情还是有些紧张的,就好像回到了自己以前念演讲稿的那个时候一样。
只不过这一次,没有演讲稿,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编出那一个个的新鲜故事了。
“姬青先生马上就来,各位稍安勿躁。”陈硕真这时候也回到了茶馆前台,对着所有听众们说道。
这时候,姬青也总算上台了,只见他拿起惊堂木用力一拍,台下那有些嘈杂的人声便自发地安静了下来。
“咳咳,今天咱们书接上回,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灵宝玉大战朱武能……”
“昨日第四回中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中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暂可不说了。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一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把那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儿倒且靠后了;就是宝玉黛玉二人的亲密友爱,也较别人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纪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
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那宝玉也在孩提之间,
况他天性所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兄弟皆如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如今与黛玉同处贾母房中,故略比别的姊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
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黛玉又在房中独自垂泪。
宝玉也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过来。
因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具,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带了贾蓉夫妻二人来面请。
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去游玩,先茶后酒。
不过是宁荣二府眷属家宴,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随着姬青在堂上各种眼神,叙述概论,一个投身凡人的仙人大战另一个仙人的故事便悄然呈现在了听书的众人面前。
台下听书的人多是附近的富户和官宦家的少爷小姐们,都是些不愁钱的,每次当姬青说要讲书了,便自发地前来捧场。
姬青便利用这个效应,很快把茶馆的生意和气氛都给营建了起来,再加上陈硕真明面上的运营和宣传,使得茶馆收入十分可观。
如果不是自己忙着突破地锁二重,还真不一定愿意做这种“工作”。
但正所谓,跟谁过不去都不会跟钱过不去,眼前这些听众们可都是大户人家,每次听完书之后的“打赏”都非常豪气。
凌皓自然也乐享其成,清晨和晚间都在茶馆里讲上一场故事,而听书的现场自然是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