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无能的我变身成美少女 > 第14章 质疑权威

无能的我变身成美少女 第14章 质疑权威

    当姜铃与那个只知道名字的人通话时,训练场里的工作已经开始预热了。

    四条60毫米粗的超导电缆,被两台蛛形工程机器人拖曳就位。其中两条电缆是实际的输电线,一条是零线,还有一条则是连接着站点的主要支撑结构。

    这种电缆的主要材质非常特殊,在未通电的时候,它们十分柔软近似于胶体,人们可以将它们存放在桶里,以方便运输;等到通电的时候,它们就会迅速硬化,同时还会变得脆性易碎,所以需要一些坚韧的包裹材料。

    虽然超导材料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不高,但由于它的可燃性,所以它和缆线的包裹外壳是分开储存的。

    现在有一台机器,正在往电缆的某个灌注口里,压注超导材料。

    缆线里的气泡会对电缆的实际导电率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控制气泡的密度,那台机器会先把电缆内部抽成真空。

    抽气电机运转的声音非常大,已经盖过了人能发出的最大分贝,这里的工人只能用一种全脸式头盔互相通讯。

    他们将四条电缆全都连接在,那个激光武器的下部结构上,期间也少不了无人机的协助。

    那台激光武器的长轴有3.2米,宽度和高度都是0.44米,看起来好像挺大,但严格来说还不算是完整的。

    它其实只是一台战略激光器的一部分,在它之后还有第四级约束,将另外7个同样的三级约束激光器的能量,投射在最终光束水晶上。到那个级别的时候,它的能量已经足够推动光束水晶里的原子核发生聚变反应,所以那些水晶其实都是消耗品,每次发射之后,都必须更换。

    当然,站点里暂时没有那种水晶,所以他们只能把原版的战略激光器分解开来,用这12.5%的功率,来模拟杀手卫星的凶残程度。

    从理论上来说,每颗杀手卫星上,都安装着四台战略激光器;每台战略激光器,都有大约四千万瓦的功率。

    这都是战前的公开资料,真实情况的话,他们也很难去弄清楚。毕竟那些平时隐藏在椭圆轨道上的杀手卫星,都是各个国家的杀手锏,根本不可能完全公开。

    作为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Z国的激光武器发展,自然要比其他国家快两个世代。所以这台激光器的能级,也达到了一千万瓦的数量级,已经足够拿来进行测试了。

    工人们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依据着指令分批撤离现场,只留下了一些用于调试和搬运的无人机。这些机器人的控制权,已经被移交给了这里的控制室。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只是它们不常找上门。

    姜铃被人带到了一堵墙后,她所在的临时掩体,是距离那台激光器最近的那个。这堵墙当然无法阻隔那台激光器的直击,真正起到掩护效果的,应该是姜铃本身。

    这是她自己要求的,她此时正用灵能力去探查激光器的结构,离得近一些,多少会更加方便。

    有两个不怕死的研究员同样也在这里,他们将一台潜望镜伸出掩体。他们的肉眼和录像机一起,忠实地记录着整场试验。

    “最终保险已关闭,能源传输倒计时。五,四,三,二,一。。。。。。”

    电缆上的指示灯分批亮起,从远处的通道开始,一直延伸到那台激光器。众人都屏住了呼吸,就好像那些电流会像水管里的水一样,会在水管弯折处,发生严重的水锤效应。

    当然,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常温超导线就是电子的高速公路,它们完全不会阻拦电流的前进,只有缆线的几个连接处,产生了一些温差变化,但基本处于可控范围内。

    “电容器持续增压,已达额定电压的20%,正在稳步提升。。。。。。”

    激光器原本没有下部的底座,现在姜铃看到的样子,其实是一帮业余工程师们爆改之后的结果——总之是一股子浓浓的俺寻思味道。至于研制它们的原版技术员,已经随着三年前地表上的万千星辰,一起化为了气体。

    底座里放置着不少电容电池,技术来源和站点里的那些电动车一样,只不过改变了微观的堆叠结构。现在的它们,比起那些快充慢放的前辈,性子要暴躁的多。

    “到50%就释放一次,他们还没有测试过,这次稍微稳妥点,免得电源烧了!”

    “正在变更。。。。。。预计二十秒后开始发射。”

    “观测到电容内部异常升温,异常代号107,温度升高得很快!”

    “现在充能了多少?”

    “40%,需要暂停吗?”

    “直接发射,对准防护壁左上区域,不要打缝隙!”

    在某个时刻,姜铃“看到”电容器突然开始放电,电流穿过很多紧密排列的方形半导体转换器。这些光电转换器发射出不少光线,组成了一个很粗但暗淡的光束阵列。那些光束单拎起来都挺弱的,但经过两次收束后,就开始在激光器内部的空间中,将空气加热到等离子态。

    这支激光器本来就不是为地面环境设计的,如果是正常的工作环境,它应该是不会逸散任何热量。

    光束通过了第三级收束,并从它的前端护镜射出。高度炽密的能量,点燃了空气,在半空中划过一道细长明亮的火焰。它的终点就是前面提到的,那面铺装满陶瓷块的桁架。

    大约是0.1秒后,联动对焦在目标点的录像机屏幕上,留下来一个极黑的斑块,那是调整曝光度的产物。

    正常肉眼都受不了那些反射出来的光,更不用说是高度精密的机器了。

    恢复视觉后,人们看到一个白色的点出现在陶瓷块上。激光带来的局部高温,让白点中心,瞬间升高到太阳表面的温度。没有任何已知材料,可以抵抗住这样的高温,所以那部分的物质,在短时间内就完全汽化了,没有留下一丁点痕迹。

    待激光器彻底停机,才有几个穿着厚重防护服的人,从掩体里跑出来,先是查看了激光器的状态,又去测量了激光击中区的穿深。

    情况不是很理想,两者都是。

    激光器只充能了不到一半,刚才的一次发射释放的能量,算下来也就是40万焦耳。这点能量看起来很多,但如果把单位转换一下,改成400千焦,你们就弄得清楚了。

    没错,还不够一听可乐的热量。

    而作为防守方的陶瓷块,也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隔热能力。似乎是一些微观结构,在剧烈的温差变化下,发生了脆性破坏。现在只有两毫米的穿深,如果穿深加大,那种破坏就会更加显着,而且这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破坏。

    在无重力的环境下,更大的穿深就代表更多的反冲动能,他们的导弹会被激光改变飞行姿态,随后就会暴露更多弱点。

    动能的测试已经没有必要了,如果扛不住杀手卫星的攻击,那就轮不到自杀式撞击卫星的攻击了。

    试验终止了,大部分设备都要运走。

    失望的人们从掩体和通道里走出来,抚摸着那些曾经寄托着期盼的金属外壳——现在它们和废铁没什么两样。

    趁人群没有注意到,姜铃从墙后探出半个脑袋,对准远处的陶瓷块,用手比出爱心。

    她的额头前方出现了一颗光球,然后瞬间消失不见。

    “咔!”

    那块被击中的陶瓷块立刻洞穿,冲击状裂纹布满表面,大小不一的碎块从弧面上滑落下来,但在这一时半刻,没有惊动三百米开外的其他人。

    她的灵能力在洞穿陶瓷块之后还未停歇,又撞击在后面的沙袋上,制造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熔融砂石块。

    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她悄无声息的从现场离开了,什么别痕迹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