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948章 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热门推荐:
重生小狐狸!九爷追疯了
太平天国的末路
军嫂娇,老公糙,灵泉养娃来报道
综武:王语嫣拒婚,强娶李青萝
读心后,我起飞了
喵喵喵?主人加油,我们卖萌
重回1975年
洪荒:轮回之主
绝望星海?可是我有阿斯塔特军团
大楚帝国和俄罗斯方面的战争,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早些年的时候受限于西伯利亚的广阔以及极度困难的物资补给,兵力输送,楚军在西伯利亚方向打的还是比较煎熬的。
主要是楚军在面对俄军拥有武器装备优势,但是在兵力以及后勤补给上的优势也没多少。
不是帝国没有足够的兵力以及弹药粮食,而是运不上去!
因此当年的战斗,主要是围绕着西伯利亚的几条主要河流进行推进,双方的战斗规模也不大,普遍几百人,几千人的规模都算得上是大规模战役了。
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然而打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
主要是对面的俄罗斯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面临的问题更多,而且他们也没有装备优势,因此楚军在十年代的西伯利亚战争里尽管推进缓慢,但这主要是地理上的限制,而不是说俄罗斯人的军事抵抗有多强。
同样是因为交通问题,这也是导致楚军在二十年代打到乌拉尔山脉以东,里海东岸后,就没有继续往西跨过乌拉尔河的主要原因。
距离实在太远,补给严重困难,当时大楚帝国为了维持西海城这座里海东北部边缘,乌拉尔河入海口的西海城的军事驻防,耗费的资源可是相当庞大的。
时不时的就要从伊宁河谷超大型的运输队伍,然后一路慢吞吞的往西走,给西海城这个战略要地输送武器、弹药,被服等各类军事补给物资。
这一路的补给线长达两千多公里,在没有火车和轮船的年代里,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对于大楚帝国这样家大业大的帝国而言依旧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就这,还是建立在大楚帝国在伊宁地区建设有多家兵工厂,能够生产火炮,火枪再到弹药,冷兵器,军用被服等各种军需物资的缘故。
如果没有伊宁河谷这个大楚帝国掌控西域乃至整个中亚的战略农业、工业城市支撑着,楚军在中亚等方向所需要的各类军事物资,都还得从更后方的陕甘地区的兰州、长安等地运过来。
补给距离直接翻倍,将会超过五千五百公里!
那样可更麻烦……从长安到伊宁这一段路,可是沙漠、戈壁滩、草原各种恶劣地形都有,长度达到将近三千公里,如此遥远的运输距离对于军事后勤补给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如此漫长而困难的补给线,是当时限制楚军继续西进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关内十八省距离西部中亚领土距离过远,道路难行的问题,大楚帝国在铁路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就已经拟定了一条连通中原和中亚的战略铁路,即从长安到伊宁的西北铁路。
这条铁路也是大楚帝国铁路的早期庞大修筑计划里,最难修的一条铁路,沿途复杂地形太多,并且沿途诸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最关键的是这条铁路因为沿途人烟稀少,人员以及货物往来都比较少。
这意味着这条铁路在商业运营上很难赚钱,别说赚钱了,能够维持运营不亏本都不容易。
西北铁路乃是一条非常纯粹的战备铁路,当年为了让铁路总公司修建这一条铁路,也是为了减轻修筑铁路成本,陆军方面长期派遣了众多工兵部队帮忙一起修路架桥。
多方合力之下,西北铁路最终经过了长达九年的修建,最终在承顺三十年才建成,大楚帝国的火车终于能够一路顺利通往西域重镇吐鲁番省的省治伊宁。
而过了伊宁之后都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哈萨克大草原,这个时候铁路修起来就容易了,只用了区区两年时间,铁路总公司就建成了中亚铁路干线,即伊宁到两河省省治土耳城。
把帝国边陲省份两河省也用铁路连接了起来。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的火车就能够从金陵一路向西,先后通过中原铁路网、西北铁路网、中亚铁路网抵达两河省,通过火车,大量来自关内十八省地区的人口,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中亚两河省地区,让这个虽然帝国占据了多年,但是一直都没能发展起来,人口稀少的中亚省份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两河省也开始依托当地的丰富矿产资源开始发展工业,轻工业主要发展毛纺业,皮革业,而重工业则是发展采矿业,钢铁以及国防工业为主。
毕竟两河省是拥有大片的水草丰美之地,乃是传统畜牧区,轻工业上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毛纺,皮革等产业具有天然优势。
同时当地也有不少的矿产,用来采矿也相当不错,而在铁路开通之前,就算是挖出来矿产也卖不出去啊,总不能用马车一路往东输送几千公里吧,运费都得上天了。
因此在铁路开通之前,两河省的矿产业其实规模很小的,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小五金,国防工业提供原材料为主。
等到铁路开通之后,有了铁路这个便捷的交通方式,两河省那边完全可以大规模采矿,并把矿产品通过火车向东输送。
同时铁路的开通,也给两河省带来了更多的安家落户的移民,这让当地的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而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更多的本地消费市场,更多企业看到机会后也会到当地进行投资,如此一来又加大了对煤炭,钢铁等基础产品的需求。
自从承顺三十二年中亚铁路干线建成后,两河省也迎来了发展高峰,经济产值已经大幅度增长,在帝国内几十个省份里(包括海外直辖领地),排名足足上涨了十多位呢。
同时当地工业的发展,配套的完善,也让当地的国防工业发展拥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其省治土耳城,已经逐步取代了伊宁成为了大楚帝国在西部地区的最重要国防工业城市。
陕甘武器公司投资建设的土耳兵工厂,是一家大型的综合兵工厂,可以生产各类枪械,火炮,弹药,以便就近供应中亚地区的军事需求,在承顺三十八年建成并开始生产各种军需产品供应军队。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年里,中亚铁路里的核心铁路线土西线,即土耳城到西海城的铁路线建成,这条长达一千七百多公里的铁路,毫无疑问是一条正儿八经的战备铁路,军事用途远远超过商业用途。
有了这条铁路之后,困扰了陆军二十几年的西海城以及周边地区,即乌拉尔河中下游流域,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里的补给难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而这,是军方……嗯,主要是陆军那边主张继续西进夺取东欧平原的基础所在!
没有这条铁路想要进军东欧平原也不是不行,但是太麻烦,耗费也太大,同时是楚军的武器装备越先进,那么对后勤的依赖也就越大,一旦后勤补给困难之后,那么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虽然说用刺刀也不是不能打仗……但是有后装线膛枪炮不用,非要去玩刺刀,那不傻嘛,就算能打赢也会伤亡非常大。
同时世界那么大,大楚帝国也没必要非要在东欧平原,在补给不顺畅的情况下开疆扩土啊……完全可以先在其他地方开疆扩土。
毕竟东欧平原就在那里,它也不会跑不是……
同时大楚帝国开疆扩土获得的土地多了去,那么大一片西伯利亚现在也没几个人,新拿下来的美洲地区那么大一片,现在美洲的楚国人口也就一千多万而已。
基本上来说,对于当代的楚国人而言,只要你舍得离开家乡,舍得离开繁华的中原地区,随便你哪拿都能领取足够的耕地进行耕种,不存在土地不够用的问题。
所谓的人多地少,只是指关内十八省,尤其是中原,江南这一片……帝国还有大片大片的地方没多少人呢。
因此对于整个大楚帝国而言,实际上可以称得上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的很。
只是……很多人宁愿挤在繁华的关内中原,江南等地区,尤其是那些大城市,也不愿意去偏僻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以及海外领地而已。
不是土地不够多,而是人们不愿意去……
这一情况也是大楚帝国几年前开始降低单纯的开疆扩土,而是陆续改为大规模的经济殖民的缘故。
如此诸多情况,也导致帝国在东欧问题上的处理,一直都拖拖拉拉,早些年的时候,帝国高层认为西线还是要扩张的,不过要等到铁路建成以后。
等铁路真建成后,帝国高层依旧磨磨蹭蹭了好几年……一直到承顺四十二年春才正式敲定了西进计划。
之所以拖了好几年,还是因为帝国高层对单纯的扩张领土没啥兴趣了……倒是陆军那边一直都主张推动西进,陆军主张西进自然是为了战功。
最终帝国高层勉强达成了一致意见:打就打吧……不过内阁还是那句话:打是可以打,但是依旧别指望有什么额外军费。
对此陆军方面虽然有意见,但是也无可奈何……自从准格尔战争之后,除了每年的常规军费外,内阁方面就没给过军方哪怕一个铜板的额外军费!
甭管军方怎么说,吹捧也好,哭惨也好,夸大土著威胁也罢,甚至拿什么外星人来说事,内阁方面都是坚决不给钱!
主打的就是一个铁公鸡,一毛不拔!
而这种情况都持续二十几年了,陆军也知道不可能因为一场什么东欧战事就获得内阁的额外军费的。
好在陆军这些年在印度,非洲以及欧洲地区的收获也不小,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欧洲地区陆军方面连续打了一堆国家,缴获的战利品一大堆,获得了抄没分成以及赔款分成也不少。
再加上印度那边的众多土邦国家,陆军也会和内阁那边配合着轮流进行收割,每年盈余也不少。
两者相加,倒是让陆军这几年攒下来了一些家底,采购了更多的枪炮以及弹药,还留下了一两千万充当临时战费。
所以哪怕内阁不给额外战费,以陆军的家底也能撑得住一场规模大一些的战争。
再说了,大楚帝国打仗也不都是亏本的,有时候也赚钱的!
这一次打东欧,当地肯定会有不少的战利品可以抄没,事后也可以找俄罗斯王国那边要一笔赔款,和内阁分成后就算没赚头,但是也不太可能亏损太多。
如此诸多情况结合起来,也就促成了大楚帝国的东欧战役正式展开。
承顺四十二年三月,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正式批准了参务院提交的‘东欧粮食开发计划’,授权陆海军对当地土著进行打击、驱逐,夺取大片的东欧南部地区的平原地区,以开发成大楚帝国新的超级大粮仓!
东欧粮食开发计划,这也是最近几年大楚帝国里富有时代特色的对外扩张行动计划代号了。
就和之前的欧洲贸易自由计划一样……表面看和战争没啥关系。
实际上战争也的确不是目的,欧洲贸易自由计划,核心目标是为了全面打开欧洲市场,让整个欧洲成为大楚帝国的经济殖民地。
东欧粮食开发计划,顾名思义,其核心目标就是要在东欧地区开发耕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打造一个超级粮仓!
至于战争……那只是顺带的。
计划被批准后,帝国各部门再一次为大规模的对外扩张行动了起来,除了计划里的主体力量也就是陆军外,海军方面也会大规模参与。
同时内阁方面也会深入参与其中,比如吏务部要提前选拔官员,为后续拿下东欧地区后设立行省,府,县等各级行政区域提供足够的官员。
民政部方面要提前准备好移民计划……这地方拿下来总得有人口不是,要不然光溜溜一片土地也没啥用啊,帝国发动这场战争,就是为了拿下这片超级大耕地,然后种田,为国民提供数量更充足的粮食,最终为人均粮食水平、肉食消耗水平、基尼指数等目标而服务的。
同样基于这一目标,农林部方面联合工商部,工业部等机构,准备对东欧平原上的大片耕地进行开发,准备组建或招商那些大型农业公司前往当地建立大规模马耕或机械化种植的农庄。
那么大一片耕地,单纯想要慢吞吞移民过去,靠移民自耕农模式开发种植是不靠谱的……太慢,人均耕种效率也太低了。
还是得进行招商,让那些农业公司进行大规模开发和机械化种植。
招商农业公司前往地广人稀的地区进行大规模耕地开发,帝国之前在东北,漠南,漠北,中亚,还有海外的美洲,印度等海外直辖领地等地区的开发里已经收获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如今帝国高层准备在东欧也复制这种路线。
并且在三月份正式的军事行动还没有开始呢,帝国官方就已经开始对东欧地区部分区域的大片耕地进行了招商……这地方都还在俄罗斯人手里呢,但是帝国官方都已经把大量的土地直接租出去了……
连合同定金都收了不少!
不仅仅租地,大楚帝国官方还在东欧地区提前设立了行省,设置了若干府县呢,连巡抚以及几个知府,知县都已经任命,并前往西海城那边开始临时办公了……
为了后续的完善统治,大楚帝国在东欧地区里拟定设立两个巡抚……之所以什么设立两个巡抚,主要是东欧地区面积太大。
比如说后世的乌克兰,在地图上看似乎挺小的,但实际上人家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乌克兰也只是东欧平原的一小部分而已。
而大楚帝国的核心目标是整个东欧平原地区!
而两个巡抚则是一南一北,要不然的话地方太大,只设立一个巡抚很难进行管得过来。
当然了,虽然整个东欧都会拿下,但是核心重点开发的区域目前只规划了东欧平原的南部地区,至于北边的话天寒地冻的不好开发,后续怎么开发处理那是以后的事了。
至少大楚帝国近期呢是没打算开发北方那些冻土的……大楚帝国里那么大一个西伯利亚现在还仍在那里发霉呢,哪有闲工夫开发东欧北部地区啊。
边疆或海外领地里的土地……只要不是肥沃耕地,楚国人一般都懒得开发!
还是那句话,世界那么大,好地方多了去,楚国人犯不着非要去开发那些自然条件不咋地的地方。
当然,这些只局限于人没几个,距离中原遥远无比,并需要投入重金开发的边疆、海外领地等地区,至于本土腹地,尤其是关内十八省地区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山地都给你种上番薯玉米或其他经济农作物。
东欧的两个巡抚设立好了,连府县单位都设置了不少,一大批文官们接到任命后,已经先后乘坐火车抵达西海城,为进入东欧建立起大楚帝国的行政机构进行最后的准备。
而这个时候,陆海军方面,主要是陆军那边也完成了准备工作,开始了新一轮的西扩战争……然后对面的俄罗斯人就傻眼了,这些野蛮的楚国人,他妈连借口都懒得找,准备好后就直接打过去了!
甚至连个宣战程序,最后通牒之类的都没有。
你问楚国人为什么不宣战?楚国人会正儿八经的回答他:这场战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之前是在西伯利亚,现在是在东欧!
大楚帝国总不能为了同一次战争,宣战两次吧!
主要是楚军在面对俄军拥有武器装备优势,但是在兵力以及后勤补给上的优势也没多少。
不是帝国没有足够的兵力以及弹药粮食,而是运不上去!
因此当年的战斗,主要是围绕着西伯利亚的几条主要河流进行推进,双方的战斗规模也不大,普遍几百人,几千人的规模都算得上是大规模战役了。
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然而打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
主要是对面的俄罗斯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面临的问题更多,而且他们也没有装备优势,因此楚军在十年代的西伯利亚战争里尽管推进缓慢,但这主要是地理上的限制,而不是说俄罗斯人的军事抵抗有多强。
同样是因为交通问题,这也是导致楚军在二十年代打到乌拉尔山脉以东,里海东岸后,就没有继续往西跨过乌拉尔河的主要原因。
距离实在太远,补给严重困难,当时大楚帝国为了维持西海城这座里海东北部边缘,乌拉尔河入海口的西海城的军事驻防,耗费的资源可是相当庞大的。
时不时的就要从伊宁河谷超大型的运输队伍,然后一路慢吞吞的往西走,给西海城这个战略要地输送武器、弹药,被服等各类军事补给物资。
这一路的补给线长达两千多公里,在没有火车和轮船的年代里,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对于大楚帝国这样家大业大的帝国而言依旧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就这,还是建立在大楚帝国在伊宁地区建设有多家兵工厂,能够生产火炮,火枪再到弹药,冷兵器,军用被服等各种军需物资的缘故。
如果没有伊宁河谷这个大楚帝国掌控西域乃至整个中亚的战略农业、工业城市支撑着,楚军在中亚等方向所需要的各类军事物资,都还得从更后方的陕甘地区的兰州、长安等地运过来。
补给距离直接翻倍,将会超过五千五百公里!
那样可更麻烦……从长安到伊宁这一段路,可是沙漠、戈壁滩、草原各种恶劣地形都有,长度达到将近三千公里,如此遥远的运输距离对于军事后勤补给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如此漫长而困难的补给线,是当时限制楚军继续西进的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关内十八省距离西部中亚领土距离过远,道路难行的问题,大楚帝国在铁路刚开始修建的时候,就已经拟定了一条连通中原和中亚的战略铁路,即从长安到伊宁的西北铁路。
这条铁路也是大楚帝国铁路的早期庞大修筑计划里,最难修的一条铁路,沿途复杂地形太多,并且沿途诸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最关键的是这条铁路因为沿途人烟稀少,人员以及货物往来都比较少。
这意味着这条铁路在商业运营上很难赚钱,别说赚钱了,能够维持运营不亏本都不容易。
西北铁路乃是一条非常纯粹的战备铁路,当年为了让铁路总公司修建这一条铁路,也是为了减轻修筑铁路成本,陆军方面长期派遣了众多工兵部队帮忙一起修路架桥。
多方合力之下,西北铁路最终经过了长达九年的修建,最终在承顺三十年才建成,大楚帝国的火车终于能够一路顺利通往西域重镇吐鲁番省的省治伊宁。
而过了伊宁之后都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哈萨克大草原,这个时候铁路修起来就容易了,只用了区区两年时间,铁路总公司就建成了中亚铁路干线,即伊宁到两河省省治土耳城。
把帝国边陲省份两河省也用铁路连接了起来。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的火车就能够从金陵一路向西,先后通过中原铁路网、西北铁路网、中亚铁路网抵达两河省,通过火车,大量来自关内十八省地区的人口,物资源源不断的输往中亚两河省地区,让这个虽然帝国占据了多年,但是一直都没能发展起来,人口稀少的中亚省份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两河省也开始依托当地的丰富矿产资源开始发展工业,轻工业主要发展毛纺业,皮革业,而重工业则是发展采矿业,钢铁以及国防工业为主。
毕竟两河省是拥有大片的水草丰美之地,乃是传统畜牧区,轻工业上发展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毛纺,皮革等产业具有天然优势。
同时当地也有不少的矿产,用来采矿也相当不错,而在铁路开通之前,就算是挖出来矿产也卖不出去啊,总不能用马车一路往东输送几千公里吧,运费都得上天了。
因此在铁路开通之前,两河省的矿产业其实规模很小的,主要是为了当地的小五金,国防工业提供原材料为主。
等到铁路开通之后,有了铁路这个便捷的交通方式,两河省那边完全可以大规模采矿,并把矿产品通过火车向东输送。
同时铁路的开通,也给两河省带来了更多的安家落户的移民,这让当地的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而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更多的本地消费市场,更多企业看到机会后也会到当地进行投资,如此一来又加大了对煤炭,钢铁等基础产品的需求。
自从承顺三十二年中亚铁路干线建成后,两河省也迎来了发展高峰,经济产值已经大幅度增长,在帝国内几十个省份里(包括海外直辖领地),排名足足上涨了十多位呢。
同时当地工业的发展,配套的完善,也让当地的国防工业发展拥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其省治土耳城,已经逐步取代了伊宁成为了大楚帝国在西部地区的最重要国防工业城市。
陕甘武器公司投资建设的土耳兵工厂,是一家大型的综合兵工厂,可以生产各类枪械,火炮,弹药,以便就近供应中亚地区的军事需求,在承顺三十八年建成并开始生产各种军需产品供应军队。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年里,中亚铁路里的核心铁路线土西线,即土耳城到西海城的铁路线建成,这条长达一千七百多公里的铁路,毫无疑问是一条正儿八经的战备铁路,军事用途远远超过商业用途。
有了这条铁路之后,困扰了陆军二十几年的西海城以及周边地区,即乌拉尔河中下游流域,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里的补给难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而这,是军方……嗯,主要是陆军那边主张继续西进夺取东欧平原的基础所在!
没有这条铁路想要进军东欧平原也不是不行,但是太麻烦,耗费也太大,同时是楚军的武器装备越先进,那么对后勤的依赖也就越大,一旦后勤补给困难之后,那么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虽然说用刺刀也不是不能打仗……但是有后装线膛枪炮不用,非要去玩刺刀,那不傻嘛,就算能打赢也会伤亡非常大。
同时世界那么大,大楚帝国也没必要非要在东欧平原,在补给不顺畅的情况下开疆扩土啊……完全可以先在其他地方开疆扩土。
毕竟东欧平原就在那里,它也不会跑不是……
同时大楚帝国开疆扩土获得的土地多了去,那么大一片西伯利亚现在也没几个人,新拿下来的美洲地区那么大一片,现在美洲的楚国人口也就一千多万而已。
基本上来说,对于当代的楚国人而言,只要你舍得离开家乡,舍得离开繁华的中原地区,随便你哪拿都能领取足够的耕地进行耕种,不存在土地不够用的问题。
所谓的人多地少,只是指关内十八省,尤其是中原,江南这一片……帝国还有大片大片的地方没多少人呢。
因此对于整个大楚帝国而言,实际上可以称得上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的很。
只是……很多人宁愿挤在繁华的关内中原,江南等地区,尤其是那些大城市,也不愿意去偏僻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以及海外领地而已。
不是土地不够多,而是人们不愿意去……
这一情况也是大楚帝国几年前开始降低单纯的开疆扩土,而是陆续改为大规模的经济殖民的缘故。
如此诸多情况,也导致帝国在东欧问题上的处理,一直都拖拖拉拉,早些年的时候,帝国高层认为西线还是要扩张的,不过要等到铁路建成以后。
等铁路真建成后,帝国高层依旧磨磨蹭蹭了好几年……一直到承顺四十二年春才正式敲定了西进计划。
之所以拖了好几年,还是因为帝国高层对单纯的扩张领土没啥兴趣了……倒是陆军那边一直都主张推动西进,陆军主张西进自然是为了战功。
最终帝国高层勉强达成了一致意见:打就打吧……不过内阁还是那句话:打是可以打,但是依旧别指望有什么额外军费。
对此陆军方面虽然有意见,但是也无可奈何……自从准格尔战争之后,除了每年的常规军费外,内阁方面就没给过军方哪怕一个铜板的额外军费!
甭管军方怎么说,吹捧也好,哭惨也好,夸大土著威胁也罢,甚至拿什么外星人来说事,内阁方面都是坚决不给钱!
主打的就是一个铁公鸡,一毛不拔!
而这种情况都持续二十几年了,陆军也知道不可能因为一场什么东欧战事就获得内阁的额外军费的。
好在陆军这些年在印度,非洲以及欧洲地区的收获也不小,尤其是最近几年在欧洲地区陆军方面连续打了一堆国家,缴获的战利品一大堆,获得了抄没分成以及赔款分成也不少。
再加上印度那边的众多土邦国家,陆军也会和内阁那边配合着轮流进行收割,每年盈余也不少。
两者相加,倒是让陆军这几年攒下来了一些家底,采购了更多的枪炮以及弹药,还留下了一两千万充当临时战费。
所以哪怕内阁不给额外战费,以陆军的家底也能撑得住一场规模大一些的战争。
再说了,大楚帝国打仗也不都是亏本的,有时候也赚钱的!
这一次打东欧,当地肯定会有不少的战利品可以抄没,事后也可以找俄罗斯王国那边要一笔赔款,和内阁分成后就算没赚头,但是也不太可能亏损太多。
如此诸多情况结合起来,也就促成了大楚帝国的东欧战役正式展开。
承顺四十二年三月,大楚帝国皇帝罗志学,正式批准了参务院提交的‘东欧粮食开发计划’,授权陆海军对当地土著进行打击、驱逐,夺取大片的东欧南部地区的平原地区,以开发成大楚帝国新的超级大粮仓!
东欧粮食开发计划,这也是最近几年大楚帝国里富有时代特色的对外扩张行动计划代号了。
就和之前的欧洲贸易自由计划一样……表面看和战争没啥关系。
实际上战争也的确不是目的,欧洲贸易自由计划,核心目标是为了全面打开欧洲市场,让整个欧洲成为大楚帝国的经济殖民地。
东欧粮食开发计划,顾名思义,其核心目标就是要在东欧地区开发耕地,种植更多的粮食,打造一个超级粮仓!
至于战争……那只是顺带的。
计划被批准后,帝国各部门再一次为大规模的对外扩张行动了起来,除了计划里的主体力量也就是陆军外,海军方面也会大规模参与。
同时内阁方面也会深入参与其中,比如吏务部要提前选拔官员,为后续拿下东欧地区后设立行省,府,县等各级行政区域提供足够的官员。
民政部方面要提前准备好移民计划……这地方拿下来总得有人口不是,要不然光溜溜一片土地也没啥用啊,帝国发动这场战争,就是为了拿下这片超级大耕地,然后种田,为国民提供数量更充足的粮食,最终为人均粮食水平、肉食消耗水平、基尼指数等目标而服务的。
同样基于这一目标,农林部方面联合工商部,工业部等机构,准备对东欧平原上的大片耕地进行开发,准备组建或招商那些大型农业公司前往当地建立大规模马耕或机械化种植的农庄。
那么大一片耕地,单纯想要慢吞吞移民过去,靠移民自耕农模式开发种植是不靠谱的……太慢,人均耕种效率也太低了。
还是得进行招商,让那些农业公司进行大规模开发和机械化种植。
招商农业公司前往地广人稀的地区进行大规模耕地开发,帝国之前在东北,漠南,漠北,中亚,还有海外的美洲,印度等海外直辖领地等地区的开发里已经收获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如今帝国高层准备在东欧也复制这种路线。
并且在三月份正式的军事行动还没有开始呢,帝国官方就已经开始对东欧地区部分区域的大片耕地进行了招商……这地方都还在俄罗斯人手里呢,但是帝国官方都已经把大量的土地直接租出去了……
连合同定金都收了不少!
不仅仅租地,大楚帝国官方还在东欧地区提前设立了行省,设置了若干府县呢,连巡抚以及几个知府,知县都已经任命,并前往西海城那边开始临时办公了……
为了后续的完善统治,大楚帝国在东欧地区里拟定设立两个巡抚……之所以什么设立两个巡抚,主要是东欧地区面积太大。
比如说后世的乌克兰,在地图上看似乎挺小的,但实际上人家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乌克兰也只是东欧平原的一小部分而已。
而大楚帝国的核心目标是整个东欧平原地区!
而两个巡抚则是一南一北,要不然的话地方太大,只设立一个巡抚很难进行管得过来。
当然了,虽然整个东欧都会拿下,但是核心重点开发的区域目前只规划了东欧平原的南部地区,至于北边的话天寒地冻的不好开发,后续怎么开发处理那是以后的事了。
至少大楚帝国近期呢是没打算开发北方那些冻土的……大楚帝国里那么大一个西伯利亚现在还仍在那里发霉呢,哪有闲工夫开发东欧北部地区啊。
边疆或海外领地里的土地……只要不是肥沃耕地,楚国人一般都懒得开发!
还是那句话,世界那么大,好地方多了去,楚国人犯不着非要去开发那些自然条件不咋地的地方。
当然,这些只局限于人没几个,距离中原遥远无比,并需要投入重金开发的边疆、海外领地等地区,至于本土腹地,尤其是关内十八省地区那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山地都给你种上番薯玉米或其他经济农作物。
东欧的两个巡抚设立好了,连府县单位都设置了不少,一大批文官们接到任命后,已经先后乘坐火车抵达西海城,为进入东欧建立起大楚帝国的行政机构进行最后的准备。
而这个时候,陆海军方面,主要是陆军那边也完成了准备工作,开始了新一轮的西扩战争……然后对面的俄罗斯人就傻眼了,这些野蛮的楚国人,他妈连借口都懒得找,准备好后就直接打过去了!
甚至连个宣战程序,最后通牒之类的都没有。
你问楚国人为什么不宣战?楚国人会正儿八经的回答他:这场战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之前是在西伯利亚,现在是在东欧!
大楚帝国总不能为了同一次战争,宣战两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