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603章 帝国的诞生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603章 帝国的诞生

    “一个人在社会上,他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个男人同时是丈夫、父亲、儿子。作为丈夫,他对妻子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作为父亲,他对儿女应该做出表率,身体力行教育他们;作为儿子,对待父母应该竭尽全力赡养他们。”

    “这样的爱,难道算不得兼爱。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爱。这种爱不是份量上的不一样,而是方式方法上的不同。如果将兼爱狭义的定义为对每个人都是一样,这种爱岂不是让天下大乱吗?”

    相里车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子。一个群体从外部看起来,其实每個人都一样。”

    “可是要从内部看,个体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您说的这些道理知道的人并不在少数。可是真正能够执行的人只有少数,而有些人,他并没有执行这些的条件。”

    扶苏:“我需要一种思想,适应未来天下大一统的局面,对全新的一代施加文教。”

    “所以太子是最后看上了我墨家啊。”相里车在分析可行性。

    “墨家的基础是最好的。我已经考虑很久了。现在只要你答应,愿意帮助我,这件事就可以推行了。”

    相里车不住地摇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用儒家的伦理替代兼爱……太子该不会打算,用百家的学说补充我墨家吧。”

    “我没记得的话,墨家最核心的教义是实践吧。只要有用,实用,管用,我们就用。不需要在乎那些学说都是从什么门派来的。”

    相里车望着扶苏,身后不知不觉出了一身热汗。

    他望着雅舍的四下,红漆木地板上闪映着点点烛光,火苗随风飘摆。

    “这件事,大王意下如何啊?”

    扶苏:“我想君父不会拒绝。你侍奉君父的时间比我都要长久,你认为君父会拒绝这个选择吗?”

    “把早就融入秦国的东西拆解出来,然后用其他学派的学说加以补充,最后再用老祖宗墨子的名义。这样的设计,几乎说是天衣无缝。”

    相里车由衷地赞美扶苏的思想体系构造。

    “太子想要打造的大一统思想,其实是为了同时让我秦国这一战胜国和六国战败国的子民都能接受,这就意味着,这个新的思想,它一定要做到普遍适应每个人的心中所想。”

    “而天下数量最广大的群体正是庶民,所以太子希望从保证最根本庶民群体的利益来维护秦国的利益。”

    “但是这么做,会得罪既得利益者秦法家。”

    扶苏立刻反驳。“不,这个思想的确立,只会保护秦法家的利益。赏罚分明,那正是墨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不是吗。”

    “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心感到世道不公。为什么不公,是因为做的多的人拿的少,做的少的人反而拿得多。”

    “一旦提出墨家作为治国之学,法律作为治国之方,墨家和法家互相配合,诸子百家加以补充。那时候,天下人云集响应,六国贵族不攻自破。便是天下大同。”

    相里车怔怔地望着扶苏。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件事,事关重大,你回去好好想,到时候再答复我。不过,我相信你终究会答应帮我的。因为你的心里始终记得你是墨家的传人。”

    相里车默默告退。

    回自己住处的路上,正是天上飘飘洒洒落着薄薄的雪花,

    扶苏的话每一句都是那样动人心弦,让人心潮澎湃。

    只是,相里车担忧的是,到底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思想落在实处。

    墨家不是梦想家,专门出来说相声招揽客人的。

    这是一个治国的方略思想啊,一旦确立,将影响深远。

    他不能那么草率。

    固然太子的说辞让他看到太子谋划此事已经很久了,方方面面都有所考虑。甚至太子主持这件大事他本身就有着极大的优势。

    但是这件事,绝对不能那么草率。

    而且这么大的事情,总得召集三公九卿……

    ——

    扶苏这边找墨家、儒家,都在谈话沟通,积极筹备。

    而嬴政这边,大朝会正式开始了。

    这个月是正月。

    下旬的时候,功臣武将都赶回来了。

    李信也能回来上朝,大殿还是那个大殿,只是李信在听了扶苏的教诲之后,已经决心韬光养晦。

    此时此刻,李信低头坐在席位上,面对众人的恭维都是严谨客气的推辞。

    杨端和惊讶地看着李信,“这小子,怎么去了一趟燕国回来,整个人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任嚣也看出李信的反常,他不再双目如电,身上泛着一股子柔和的光。就像是……太子那样。

    “他是不是,有了心上人啊?”

    “李信,他怎么可能呢。他少年说他最喜欢的地方是战场,他喜欢的事情是杀敌立功。而女人则会阻碍这一切。”

    李信听着自己穿开裆裤时放出的豪言壮语在大殿里被人当笑话传播,有些烦躁。

    他这次回来,已经是秦国的不二功臣了,声威赫赫。

    很多人都认为他未来能够得到一块很大的封地。

    但是李信却不敢回应他们的话。

    那日太子教了他太多。

    他要做万山之中最为谦卑的那一座山。只有这样,未来才有机会等到太子封他为诸侯王。

    因为就和太子说的一样,他一回到咸阳,就听到人人都在讨论分封诸侯的事情。可是当他进一步打听后这才确定真实情况。

    其实大王根本没有主动提出过要分封,郡县和封国并立那是丞相和上卿们共同的决意,只是上报给大王。

    然后人人都说今日就是论功行赏的日子。

    李信这才相信,太子说的话是真的。

    之后他就开始闭门不出,丝毫不参与与分封有关的议论。

    嗯……李信安静下来后,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一帮武将在席座上不住地围着他玩笑。

    大殿在嬴政尚未抵达前,局面可谓十分混乱。

    对比武臣们个个声如牛吼,他们笑声连连、无所顾忌的举止,气势昂阔的姿态,文臣们今天则格外安静。

    他们严谨规矩地跪坐在一边,个个都低着头,像是出嫁前不敢娇羞的新人,满是胆怯。

    因为他们数量稀少,加起来只有十个。重量级的人物则以李斯、王绾、隗状为首。

    但是他们这地位,已经等于封侯拜爵。未来也是可以被分封的对象。

    只有几位秦吏了,他们家里和战功一点关系都没有。只能悲催的留在这老地方,继续做臣子。不比其他人可以出去翻身做主人。

    人数过百的大朝会,在秦国的历史上几乎也是头一遭了。

    场面十分嘈杂,人声鼎沸。

    维持礼仪的宗正,他也懒得管了,他早就加入了等待裂土封侯的行列,正和他们闲聊。

    “未来我们这些人,都将要各自占据一方国土,恐怕相见要很困难了啊。”

    “是啊,今日这朝会,也许就是我们彼此最后一次朝会了。”

    众人流露出悲伤,有的甚至假惺惺流出几滴眼泪来。

    “姚上卿,我可是舍不得你啊。”

    王贲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些人平日里伱争我夺的厉害,怎么今天个个哭得这么凄厉,仿佛生离死别一般。

    他冷酷地站在一边,对于分封的事情。他其实毫无想法。

    天下一统结束,群臣云集参与的第一场大朝会之中,赵佗也在。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他虽然坐在很后的位置,但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也意味着他未来大有可为。

    赵佗知道,自己没有被分封的资格。但是大王因为有着蒙将军的举荐,所以给了他上朝议政的资格。

    想到蒙将军,赵佗内心很是纠结。

    如果蒙将军也被分封了,去了其他的国家,那我该怎么办呢。

    ——

    大政殿后,一个高大的身影静静立。

    长长的太阿剑,其剑身之长格外引人注目。

    赵高低声询问,“大王,时辰已经过了。大王还不入殿吗?”

    嬴政低头看了赵高一眼。

    此时,嬴政的脸色极其难看。

    其实,他早就到了大政殿。在这里观察,聆听这些臣子的言行举止有一段时间了。

    看着他们失去了平日里的恭敬,在朝堂之上大呼小叫,欢声笑语,无所顾忌。

    嬴政持剑的手攥得更紧了。

    在这样重要的日子,他选择站在殿后先看看诸臣们的举止。

    因为,嬴政他怯了。

    现在他的身后,只有王后一个人的支持。

    做王都多少年了,君王和臣子之间谈感情就好像去抓在空中飘舞的蒲公英。只有利益才是维护彼此关系的根本良药。

    嬴政何尝不知道,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他以后就是天下贵族,秦国文武功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失去了群狼拥护的王,还算什么王呢!

    只不过是寡君而已啊!

    嬴政对此非常恐惧。

    但是,当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王后寝宫赶来大政殿,看到了殿内的一幕幕,听到了臣子的喧嚣。

    嬴政不再犹豫了。

    因为嬴政看到他们大笑不止的时候,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来了自己的子孙后代被他们的子孙后代分割身体,抢夺土地。

    嬴政的脸冷得像铁一样。

    ——

    “敲锺吧——”

    众臣们沉浸在欢愉之中,没有一个人反应出来,今天嬴政来的晚了。

    “大王到——”

    群臣们听到谒者令的高呼,一个个很不情愿地离开自己的老朋友,各自摆放好方才被自己拖到另一边的席位,神色勉强地坐下来。

    这个过程,极其漫长。

    因为嬴政在落座之后,就从一数到了五百九十六。

    而锺声响起,比嬴政落座还要更久。

    等到大殿内的氛围恢复到一如往常,静的连滴水跌落的声音都能听到时。

    嬴政落座后,诸臣齐齐见礼。

    “愿大王千秋万年!”

    这是嬴政自出生之日起听到的群臣声音最为洪亮的一句贺词了。

    这声音甚至飘到了远处桂宫啊,年轻的公子们今天都不上学,因为今天是个大日子。

    他们在院子里玩闹,当远处飘来朝拜之词时,年长的公子们心事重重,而年幼的公子们则围成一个圈,手拉手在院子里大呼。

    “大王千秋万年!”

    “大王千秋万年!”

    秦国立下盖世功业,开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时代。

    这场功臣云集的朝会,自然不会和寻常朝会一样。

    嬴政在召开朝会之前,命令丞相绾准备一份说辞。

    当朝拜过后,嬴政并没有发声,保持一贯的高高在上的姿态。

    王绾趋步上前,拿出嬴政亲自看过的帛书宣读。

    “从前韩王交出土地献上印玺,请求做我秦国守卫边境的臣子,不久又背弃誓约,与赵国、魏国联合反叛秦国,所以我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虏了韩国的国王。我认为这很好,因为这样或许就可以停止战争了。”

    “赵王派他的相国李牧来订立盟约,所以我秦国归还了他们抵押在这里的质子。但是不久他们就违背了盟约,在太原反抗我们,所以我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获了赵国的国王。”

    “可赵公子嘉竟然自立为代王,所以就派兵去灭了赵国。”

    “魏王起初已约定归服于秦,不久却与韩国、赵国合谋袭击秦国,我秦官兵前去讨伐,将魏、赵、韩击败。”

    “楚王本献出青阳以西的地盘,可是不久就背弃誓约,袭击我南郡,所以派兵去讨伐,俘获了楚国的国王,终于平定了楚地。”

    “燕王昏乱糊涂,他的太子丹在我秦国王宫里先侮辱我的儿子,随后意图谋害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年仅八岁不堪忍受受此奇耻大辱,用剑杀死了太子丹,本来是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作为。”

    “但是燕王却教唆天下人叱骂我教子无方,指责我的儿子是桀纣一样的人物。”

    “燕王在做君王的时候,胡乱下达政策,致使国民困顿,我秦国官兵前去讨伐,灭掉了燕国。”

    “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继绝了与秦国的使臣来往,想要作乱,秦国官兵前去讨伐,俘虏了齐国国王,平定了齐地。”

    “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依托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

    众臣闻言,一个个心里暗暗称奇。

    大王今天可真是谦虚啊。

    但是怎么办,一向这么高傲、自命不凡的大王假意谦虚起来,他们却好喜欢。

    众臣心里暗暗咂嘴。

    王绾读罢,忽然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

    当丞相王绾读罢,就把帛书献上递给了嬴政。

    随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按照之前商议好的礼节,一起站出来立在群臣面前对嬴政说:

    “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长达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可是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疆土。”

    “现在大王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

    “我们此前已经十分恭敬地请教博士,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

    “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请王称为‘泰皇’。”

    “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

    这些说罢,几人又将联名奏书献上,由谒者令传给嬴政。

    事实上,到此为止,所有的环节和内容都是嬴政事先就知道的。

    仪式很完美,群臣恭敬,和方才嘈杂喧闹好似市场的氛围简直是天差地别。

    嬴政这才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

    三位大臣互相望了望,就是这种时候,大王还是要强调他自己的想法。

    临了还要来这么一出。

    这就很难为制命。

    【制命:官职】

    在今天这样的朝会上,全部都是经过事先紧密排布和商量过的。

    秦国称天下,比起汉朝初定天下,那情况迥然不同。曾经作为周天子设立的邦国,所有的仪式文化都是和周朝文化趋同的。

    嬴政却突然在这种时候临时更改之前和丞相王绾、廷尉李斯、御史冯劫之前商议好的内容。

    作为小小的制命,他只有颁布、制作诰命的权力。

    哪有权力商量或者决定呢。

    大臣们的身躯都开始微微颤动。

    王绾想了想,这么多年都忍了,今天也就算了。他觉得泰皇都配不上他,要立为皇帝,那就这样吧。

    就这样,王绾率先对着求助的制命点了头。

    冯劫和李斯,他们也无法。

    制命在冒了一身冷汗之后,非常大声地喊出来,“可以。”

    随后嬴政立刻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众臣都称赞说,“皇帝陛下承天之命,奉祖先之业,功成而不忘祖先之德。称帝而不忘追封先王,孝义可感天下。”

    听着这些辞藻华丽的赞美,李信觉得自己身上都要起鸡皮疙瘩。

    本来挺正常一个事,被人一夸总觉得是大王在作秀一样。

    而嬴政早就习惯了。

    诸臣安静下来后。

    嬴政道:“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

    “照这种做法,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我不取这种做法。”

    “从今以后,废除谥法。”

    “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