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787章 大杂烩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787章 大杂烩

    从这一天开始,秦国正式步入在各方面研究微观世界的探索。

    过往古人一直强调修内在,守心;记录经典也采用固有的习惯,侧重于精炼的表达,写文章一定要准确传神。

    只是从今日起,情况却要彻底变化了。

    秦国内部开始在扶苏的影响下分化出两个重大体系,一个就是经文学派,一个就是微分学派。

    过去在数学上,一个思想用几句话表述完即可,如今却要按照秦二世的要求,非得用数字、符号来将公式表达出来,使之简化为人人都能运用的工具。

    为此,秦国人也按照扶苏说的,开展了什么实验小组,实验小学。带了一批小学生在太学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通过他们测验那些数学道理能不能给小孩子讲明白,甚至于能不能给街边卖菜的老大爷讲明白。

    老秦国毕竟底蕴深厚,家家起码都有几本书,一本易学,男人看不懂也不要紧但是可以拿出来装逼;另一本就是乘法口诀,乘法口诀和两千年后扶苏穿越过来的世界所背诵的表一模一样。

    区别只是人家秦始皇时代挖掘出来的乘法口诀表顺序是倒着来的,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而现代乘法口诀表是从一一得一开始。

    张苍虽然不情愿,但是还是被耿寿昌拉去做数学研究。

    他们就对土地划分的思想重新整理过后,开始发展出了秦国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公式——微积分导数公式。

    这个公式提前了一千年问世,相当于世界上第一个数学公式。

    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了葫芦难道还不会画瓢吗?

    在数学上,秦国人终于把那一直都短缺的一个板块给补齐了。

    除了数学,接下来就是物理。

    按理说,这炼金术应该是和微观化学关系密切,毕竟都是玩配方的。不同配比的药粉下去,有的会发生爆炸、有的会变色、有的会凝固。

    但是因为这是大秦时代,没有那样先进发达的技术工具,连个玻璃都弄不出,橡胶都做不了,更不要说弄什么精密观察仪器、整什么微观玻璃器皿了。

    在这种情况下,把这种炼金术称之为化学,未尝不是对现代化学的一种侮辱。

    反而这个倒和物理学有些相似,本质上是去创造一些崭新的物质成分,而且所创造的物质成分,还是被上面有了一定预设的。

    为此,他们每次用一种物质创造出新的现象,又或者是全新的物质后,都加以记录。

    有些方面用于军事武器研究,而其他的不能应用于军事服务方面的,过去会被舍弃掉,现在却不会了。

    因为时代在变化,和平的时代到来了,人们追求的富裕、安定、子孙众多,这个时候,那些过去被当做废物的东西就要被抛弃,当做是没用的东西,但是现在不会了。

    一切东西都可以被研究利用。

    为此,秦国学室内又单独腾出好多的空房间给专门的研究人员。

    不过,官府组织人员强行按照一定的目标加以研究,也会有一些问题出现。

    比如进来某些关系户,也比如他们对研究根本没有概念,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架。

    发明、创造,兴趣是第一源动力。

    像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导致大秦帝国开展微观学术研究总是受到很多的限制。

    但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反正物理学、火药发明上在炼丹师的努力下,都有了长足进步。

    他们已经进化到从一开始炸了一个丹炉到差点报销一个宫殿的人了。

    墨门虽然还没有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已经名扬天下。

    据说那墨门的人每天进墨阁的时候脸都是正常色的,但是到了申时下班的时候,一个个脸上不是黑灰满面,就是发青。

    如果你在咸阳城忽然听到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那必定是太学墨阁那边又爆炸了。

    从一开始的不被人待见、被人怀疑是烧钱的项目,到现在始终不被人待见,墨阁以后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就目前做出的那点成就,并不能抵得上他们给这个刚刚才开始学着走路的小婴儿造成的经济打击。

    但是墨阁的人还是被扶苏鼎力支持,因为他们做到了扶苏想要的效果。

    在图纸绘画上,上表文书上,都开始有了与经文学派分道扬镳的走势。

    前面说过,经文学派重点就在于宏观,古人不喜欢拘泥于细枝末节的事情,凡事取意、取神而已。

    无论是绘画、文章、还是雕塑,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器物工具,不忙着勾勒什么线条,关键在于把意思传达出去——即神。

    所以说他们的研究方法上,总是充斥着一股子宏观大局的意味。但其实说白了也就是空洞,不关注一切的细枝末节,其结果就是研究一切么,细枝末节都不研究,还谈什么研究一切。

    所以古人的经典读起来有个问题就是实在是让人感到空洞乏味,说的太大了。

    一开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修身、怎么齐家,愣是没人说;

    心法、药方开了一大堆,可是真正帮助人在世间上过得更好的方法论、技术论,愣是没人去写。

    等到扶苏继位之后,就在弥补这一处短板。

    扶苏眼看着墨阁这帮年轻人不成器,而他反正都已经被百姓们‘神化’了,想着干脆接下来不如玩点花活,反正闲着还是闲着。

    ……

    ……

    ……

    这物理学要是再不玩出点东西来,那就真的是似化学而非化学,似物理而非物理的四不像了。

    为此,扶苏在苦心孤诣一桩大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宣传现代科学文明。

    不过,这些事情和接下来扶苏要展开的术数公开辅国的大事情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

    就像是乔达摩悉达多给弟子讲述经文的时候说过的话,其实你们这些弟子,还是掌握的知识不够多。

    真理是一个球,每个人看到的虽然都是一个圆,但是因为角度不同,所以说辞不同。

    但是光看到这一个面,还不够。

    因为面和面有时候会有冲突,只有拿到一整颗球,才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奇怪的人,没有奇怪的事情。

    物理、化学、奇门遁甲、玄门法术,从来都不是冲突的。

    只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几乎都没有那个机缘能够掌握这全部的知识,并且加以涉猎。

    历史上也许只有乔达摩悉达多这一绝对的博学者、智慧者做到了。

    当然黄帝、姜子牙等,他们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只是因为国别不同,语言体系不一样,让人以为他们是不同属于一个世界的。

    但是能够达到那种境界的,几千年来也就一个乔达摩悉达多。

    可惜世人总是把佛当成是自己心里想的那个神其实人家只是一个掌握了很多知识的智者,释迦牟尼是个人,不是神。    佛不是神。

    但是总有人把佛当成是实现心愿的神,忽略了佛学最根本的精神,佛只是在传递一种做人做事的精神,结果被人拿去招摇撞骗。

    再次重复一遍,佛不是神,佛法的根本在于传递佛菩萨们在世做人的精神。

    佛学、修仙(让你的元神升一个维度)、中国道门玄学、科学、甚至于西方宗教,彼此都是不矛盾的。

    扶苏也是明白事理的人,为了不耽误有机缘的人去修仙,所以他就不插手那些经典了。

    所有的经典,原封不动。

    以后历史上也不会出现什么古今文学派之争。

    秦始皇想给后人留好东西,扶苏则不然,给后人掐灭一切给恶人作恶的机会。

    所以扶苏非但没有打算插手经文学派,反而还给了他们一大笔资金,刻录石经、埋葬宫室,以防不被。

    除此之外就是让他们深入研究,进一步研究易经以及奇门遁甲。

    因为相比于后世易学拓展出来的内容,现在大秦拥有的易学乃至奇门遁甲,都有些不合时宜。

    怎么说呢,在宋朝的时候,易学才有了大宗的发展,出现了梅花易数、紫微斗数。

    虽然同样是易学,但是区别却很大。在秦朝的时候,这些玄门术数,基本上都是为国服务,为战争服务。

    但是经历了汉唐宋,玄门术数这才转化为和平时代服务,为平民百姓个人服务。

    明朝时期的大诗人刘基,谈到他估计人人都很陌生,但他其实就是朱元璋麾下的刘伯温。

    到了刘伯温这里,他才总结了张良、诸葛亮传承下来的奇门遁甲兵法之书,汇编写了一本奇门遁甲大全,把这门科学系统地做了总结。

    当然,易学的发展始终是秉承那句话。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心术不正的人不可能将易学学精,更不要说有所发展。

    刘伯温在奇门遁甲大全里也写了同样的话,奇门遁甲的精华只有心里怀着匡正天下、济世救民的人才能学会。

    所以说,不是没有入门的机会,而是没有学易学的那个精神,你就不可能得到要领。就算使用各种狡猾奸诈的手段学会了,到最后也会被反噬。

    这就是术数。

    仔细想想,老天怎么可能放任心术不正的人学通易学呢,那还了得。

    老天知道有一些坏种坏得很,宁可让他们一辈子待在底层,也绝对不愿意提拔这类货色爬上高位又怎么会允许这些坏种通易呢。

    总而言之,整个易学在如今的大秦帝国二世初继位时,还像个纯洁的婴儿一样,易学只有简单的爻辞和卜卦断事这两个功用。

    易学的精华还没有被开发。

    老华夏一直以来在物理天文上的短板不仅仅影响着科学的发展,更要命的是影响着易学的开发。实际上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几何学的短板,一直制约古人理解河图与洛书。

    但是等到二十一世纪后,一批前锋在灵活的使用奇门遁甲断案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时,另一批前锋则在用物理学、几何学去理解河图洛书。

    经过研究,他们用更直观的平面图绘画出了河图洛书所表达的空间维度。

    这批人虽然在扶苏穿越之前,还没有被什么人广泛关注,但是他们做出的成果对于人理解宇宙人生,改善自己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现在的大秦呢,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初生的婴儿,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但其实,大秦实际上现在是一穷二白。

    残酷的战争没给任何人带来好处。

    大秦什么都没有,别说几何学了,能把轮子造的圆了就不错了。

    大秦帝国刚开局,摊上秦二世这么个皇帝,一口气要在两千年前革除弊病,把中国人往一条正道上引——难,很难。

    扶苏手下的臣子们,也很难。

    总的来说,要完成秦二世计划给大秦帝国安装的东西,这些大臣们以后将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

    刚跟着六位大臣跑去抬杠秦二世的冯去疾,又碰了一鼻子灰回去。

    这回他又在秦二世面前丢脸了。

    让我们回忆一下,上一次冯去疾发誓以后不要和扶苏起冲突,老老实实做个辅臣的时候,不就正是上次吗。

    谁能想到,不过是换了一套衣服而已,从春衣到秋衣,冯去疾竟然梅开三度。

    他又干了这么一桩蠢事。

    冯去疾本来不过担忧的只是这皇帝做的太激进,想要给扶苏一些压力,结果扶苏反而把他这个丞相弹到了老远,甚至都没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

    要搞清楚的是,冯去疾和他们一块儿来,这可不代表冯去疾和他们六个是一伙的。

    大秦,这是一个强国。

    然而很少有人去探讨这个强国背后的特殊性。

    秦国和其他国家同样都继承了周的制度的同时,秦国却能够在压力之下演化出更高级的政治文明,用官僚体制取代贵族政治。

    在秦国内部,臣子之间的决斗,早就已经从盘根错节的贵族世袭制度之中脱离出来了,因此他们之间的斗争更为凶残,连亲戚都算不上。

    除此之外,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的国家内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倾向,伴随着历代先王打造了中央集权制,等到嬴政这个天之骄子降世,一口气完成了把中央集权制度推向了整个华夏的壮举,天下就已经奠定了一种局面,权力大于一切。

    也就是说在中国,你有钱不算什么,还是得有权。

    这和春秋战国时期自由混沌的风气完全不同。

    那个时代,范蠡不想做官可以去从商;商人吕不韦经商做得好对人生感到乏味,又想去做个政治家,投资自我。

    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两者其实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又或者说,在上一个时代,权力能让人得到的东西,金钱也能让人得到。

    但是从秦始皇开始,这种情况就不再有了。

    中央集权制度下,一切的商业行为,见了皇权都要跪下。

    在这样一个官僚制度刚刚建立的时代,臣子们面对君王,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臣子们互相相处,更是眼镜上蒙着布在荆棘地里走。

    从皇帝制度建立开始,没有谁和谁是一条心了。

    不妨说的难听一些,皇帝和庶民是一条船,臣子们就是皇帝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