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 第154章 向小姑娘请教播种技术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第154章 向小姑娘请教播种技术

    陈景恪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张镇南传下来的剑术,难怪如此精妙。”

    张镇南是世人对张鲁的一种普遍称呼,算是美称。

    话匣子既然打开,陈景恪就主动和他们兄妹攀谈起来。

    很快他就发现,这个叫张娉的小姑娘似乎对什么话题都不感兴趣,只有谈到美食时表情才会出现变化。

    于是他就时不时的讲几句和美食相关的话题, 以免冷落了她。

    “你们到紫霄观算是来着了,我们这里美食最多,门口的天然居就是我们开的,是京中第一食府。”

    “那里的厨子能做数百道菜,招牌菜都有叁四十道,宫里的御厨都要来找他们学艺。”

    张娉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说道:“昨日的菜肴可是天然居制作的?”

    陈景恪笑道:“对,我们平时的吃食都是天然居大厨制作的,味道还可以吧?”

    张娉重重点头, 道:“好吃,我要把那里的菜都吃一遍。”

    陈景恪道:“那我只能说一声欢迎光临了。你尽管吃我请了,想吃什么直接点,或者吩咐你们院内的知客,让他们去天然居取过来。”

    张恒插话道:“那正好。这几日我要和大人去拜访京中的故旧,不方便带着她,麻烦陈道友帮我们照料一下如何?”

    张娉的小脸又鼓了起来,看的陈景恪很是好奇,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行呀,你们放心去,保证张娘子少不了一根头发。”

    这个理由很充分,去拜访故旧带着嫡长子很正常,带着小女儿去就不符合礼节了。

    说走就走,吃过早饭父子俩就离开了,真把张娉留在了观内。

    陈景恪无奈只能带着她在观内四处参观了一下,小姑娘再次展露了吃货的本质。凡是和美食有关的都很感兴趣,别的都显得意兴阑珊。

    搞得陈景恪也很无奈, 这不早不晚的总不能就带着她去天然居吃东西吧。

    不过想到龙虎山在江西,那里的主食的稻米,他马上就想起一件事情,问道:“张娘子,你们那边主要是吃稻米对吧?”

    “对呀,我们那里雨水多适合种植稻谷。”张娉大眼睛瞪着他,似乎是在疑惑他问这个做什么。

    陈景恪道:“那你知道如何种植稻谷吗?”

    张娉更疑惑了,但还是回道:“见过,怎么了?”

    陈景恪高兴的道:“太好了,我这边有一些稻种正不知道怎么种植呢,要不你教教我?”

    张娉有些惊讶的道:“在这里种稻谷?”

    陈景恪笑道:“我这是寒稻的种子,别说在关中,就是算辽东都能种植。”

    “辽东?水稻?”张娉摆出一副你别骗我的表情,虽然她没去过,但也知道那里气候寒冷不适合种植水稻。

    陈景恪解释道:“这就是针对辽东的寒冷气候培育出来的水稻……先别管那么多了,教我怎么把那些稻种种出来就好了。”

    张娉尽管很疑惑可还是跟着去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见见所谓的寒稻是什么样子的。

    言情小说吧免费阅读

    陈景恪带着她来到自己居住的小院。

    易奴和玉珠见到他回来先是一喜, 看到他身旁的张娉都露出警惕之色。

    而张娉看到这两个侍女, 尤其是在易奴的胸前停留了一瞬间,再低头看了看自己,小脸又鼓了起来。

    对此陈景恪毫无所觉,道:“这位是龙虎山的张娘子,来观内做客。”

    两女不敢怠慢连忙行礼,张娉微微点头示意。

    陈景恪又道:“张娘子是来帮我种水稻的,你们快去把锄头铲子拿过来。”

    两女还没动,张娉就喊住她们,道:“水稻需要先在室内育苗的,待一个月后苗长高了,天气也变暖了再插秧。”

    陈景恪一拍脑门,暗道煳涂。前世虽然没有种植过水稻,但也知道要插秧。

    既然要插秧那就说明要提前育苗才行,今天一着急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让张娘子见笑了,我实在不懂这些。这样吧,该如何做你尽管安排就好……我的种子也不多只有叁十四粒。”

    叁十四粒种子?张娉很想说你闹呢,可见他郑重其事的样子,还是道:“好吧,既然只有叁十四粒种子倒也不用那么麻烦。”

    “找几个盆装满土,要用那种特别肥沃的土才行,然后把盆子放在一个温暖能通风的房子里。”

    陈景恪就带着易奴玉珠两人做准备,几个陶盆还是很好找的,肥沃的土壤也是现成的,用花土就可以。

    一番忙碌之后终于准备好。

    他又去书房把装水稻种子的木盒给取了出来,小心翼翼的倒出里面的种子。

    众所周知,杂交稻的种子会退化,所以不能二次繁育。

    简单说就是,会有一半退化成雄性不育株,一半退化成常规稻的性状。

    陈景恪要的就是退化后的那一部分常规稻。

    当初培育耐寒杂交稻的时候,采用的常规稻品种就是特殊培育出来的耐寒稻。不光耐寒产量也高,远比古代未经培育的稻种要优秀的多。

    这种退化后的常规稻种,每亩地只要能增产一二十斤,全国所有的土地加起来也是个惊人的增幅,能多养活几百万人。

    更重要的是这种稻种能在东北种植,虽然已经证实东北不适合种粮食是个谎言,可水稻是不一样的。

    它的产量、口感和营养成分都更加适合大规模种植,作为主粮食用。

    有了水稻的东北,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如果只想着东北就太狭隘了,这种优秀高产的常规稻在全国都能推广,甚至能拿到南方去种植。

    要知道此时国内的水稻品种并不好,包括南方种植的稻种也一样,普遍生产周期长、产量低。

    直到宋朝获得占城稻种和本地稻种杂交,培育出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的特殊稻种,水稻才真正大面积普及开来。

    但是,那种杂交培育出来的水稻口感很差只有穷人才吃,富人吃的依然是本地稻。

    他手中的这些稻种完全没有那些缺点,除了生产周期可能长了几天,不论产量还是口感都完全没有问题。

    如果想缩短生产周期,大不了再去找占城稻进行培育。虽然会降低口感,可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口感什么的都没有填饱肚子来的重要。

    可以说,这叁十四粒种子对这个时代来说,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它本身。

    陈景恪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它的价值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