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古代成农夫小鲜肉特种兵想哭 > 第918章 了不起的亲家

穿越古代成农夫小鲜肉特种兵想哭 第918章 了不起的亲家

    大奎一家人惊得瞠目结舌,怎么也料想不到,仅仅半年时光,这里竟平地而起一处如此威严的关口。

    大奎爹望着那高大的城墙,眼中满是困惑,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语:

    “这……这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咋就突然有了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月娥娘同样一脸的难以置信,说道:

    “我真不知道啊,我上次来的时候,压根儿就没这玩意儿,这到底啥时候建起来的哟?”

    大奎和二奎亦是满脸震惊,大奎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

    “爹,娘,该不会是叛军把这儿给占了吧?”

    二奎赶忙附和:“是啊,是啊,娘,三叔会不会是为了躲避叛军,才从山上摔下来的呀?”

    月娥娘听二奎这么一说,心里猛地“咯噔”一下,原本惊讶的神情瞬间被深深的担忧所取代。

    她急忙低下头,焦急地看向杜老三,近乎哀求地唤道:

    “老三呐,老三,你快醒醒,这到底是咋回事啊?是不是小青山来了叛军?”

    杜老三吃力地微微睁开眼睛,气若游丝地说道:“不……不清楚……是……是一伙恶徒……”

    话还没说完,便又无力地昏了过去。

    实际上,杜老三确实对如今小青山的变化一无所知。

    他被抓走的时候,旱情才刚刚初现端倪。

    而杜尚清采纳了清玄道士的建议在此修建关隘之事,他更是全然不知。

    大奎爹咬了咬牙,神色坚定地说道:“不管怎样,先到跟前瞧个究竟。”

    说着,他挥动手中的鞭子,赶着牛车缓缓朝着城门驶去。

    快要抵达城门时,一名护卫队员迅速上前,伸手拦住了他们,眼神警惕地问道: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又打算做什么?”

    月娥娘赶忙赔着笑脸说道:“这位军爷,我们是村里镇老田庄的村民。

    您也知道,家里闹了蝗灾,实在没法子,就想着过来投奔亲戚。

    没想到啊,这小青山变化太大了,我们都不敢认了。

    对了,这位便是俺们家亲戚,他是半坡村的人,路上不小心受了重伤,正巧被我们碰到,这才急着要带他回村找大夫医治呢。”

    护卫队员听了,上下仔细打量了众人一番,又看了看昏迷不醒的杜老三,这才说道:

    “原来是半坡村的村民啊,这关口是咱们几个村子为了抵御叛军修建的,这建好没有多久,难怪你们不认识。

    你们先进去吧,不过这伤员看着伤势着实不轻,得赶紧找大夫才行。”

    大奎一家人连忙点头,连声道谢,随后赶着牛车缓缓进了城。

    大奎爹赶着牛车继续前行,越发深入小青山,眼前所见愈发让他们惊叹。

    只见那一片片庄稼地宛如绿色的海洋,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着生机勃勃的光泽,全然不见经历过蝗灾肆虐后的衰败景象。

    一家人震惊无比,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

    难不成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蝗灾?可明明周边村子都受灾严重啊。

    又或者是那新修的关隘有什么神奇之处,竟能将蝗灾阻挡在外,使得蝗虫绕过了小青山这片土地?

    一路行去,芦花村、鸡冠村、石渔村,各村的田里皆是这般喜人的绿色。

    大奎爹心中的好奇心如潮水般翻涌,实在按捺不住,他果断停下牛车,迈着急切的步伐走到田边。

    小心翼翼地蹲下身子,轻轻捋起一撮麦苗,仔细地观察起来。

    果不其然,他发现麦苗上还是有蝗虫啃咬过的痕迹,叶片上有着不规则的缺口。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庄稼竟然还能如此茁壮地生长,仿佛那些蝗虫的侵袭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小插曲。

    这一幕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大奎爹不禁皱起眉头,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月娥娘也下了车,走到大奎爹身边,看着麦苗,喃喃自语道: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咋遭了灾,庄稼还能长这么好?”

    大奎和二奎也围了过来,大奎说道:“爹,娘,会不会是小青山这边用了啥特殊的法子救了这些庄稼?”

    二奎摇摇头,不认可大奎的猜测:“不可能,啥法子能这么厉害啊?那些蝗虫铺天盖地的,那是人力可以消灭了的吗?”

    一家人站在田边,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就在这时,有两位路过的老农看见他们这副模样,笑着走了过来……

    其中一位稍年长些,留着花白胡子的老农热情地凑了过来,说道:

    “你们都是外村的人吧?瞧你们对这事儿好奇的,我给你们说道说道。

    这多亏了咱们小青山的杜老爷啊,那可真是聪明智慧,有勇有谋!

    蝗灾刚来的时候,大伙都慌了神,不知道咋办才好,以为这一年又要颗粒无收,只能出去逃荒要饭咯。”

    这位花白胡子老农一边说着,一边竖起大拇指,满脸的钦佩。

    “可杜老爷不慌不忙,召集了几个村的村长,琢磨出了一套对付蝗虫的法子,说是什么,什么组合拳呐!

    先是在田地周围点起火堆,蝗虫喜光,这火堆晚上亮堂堂,可是吸引了不少蝗虫主动扑入火堆。

    还有些漏网之虫,杜老爷就让人在火堆里加上些特殊的草料,烧起来浓烟滚滚,那味道呛得蝗虫晕头转向,纷纷掉落。”

    这时,旁边另一位年纪稍轻,皮肤黝黑的老农接过话茬:

    “光这样还不够,杜老爷还组织大伙把家里的鸡鸭都赶到田里,这些家禽可喜欢吃蝗虫啦,一顿下来能消灭不少。

    而且啊,村民们还按照杜老爷的吩咐,织了好多大网,蝗虫飞过来的时候,就用网去兜,一下子能兜住好多。

    就靠着这几样办法,咱们总算是保住了部分庄稼,不至于都去逃荒要饭,能有口饭吃啊!”

    大奎一脸好奇,忍不住问道:“大伯,这位杜老爷叫什么名字啊?怎么这么厉害啊!”

    花白胡子老农一听,顿时挺起胸膛,满脸骄傲地说道:

    “就是半坡村杜尚清杜老爷啊!这位杜老爷可不简单呐,不仅带领咱们抵御了蝗灾,前些日子还因为率领护卫队剿灭叛军立下大功,如今已经是县里的团练使大人啦!”

    大奎一家听了,皆是又惊又喜。

    月娥娘拍手笑道:“哎呀呀,没想到咱亲家这样厉害,这可真是大伙儿的福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