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道南宋 第118章 翻手为云,覆手是泪
赵斌指着身旁的刘业道:“郭衙内这事,办得不地道吧?”
“哦?我郭家出面揽过这件事,让他免于问责,难道还不够么?”
“呵呵…如果不是刘业出面花费重金收集那些红巾逆贼的尸体,将事情做实,你郭家的名声恐怕堪忧。即使不会伤筋动骨,但日后在关键时候被人提及总是要吃些暗亏的,这我没说错吧?”
郭金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的确,一个将门世家中出过逃兵,那么朝廷在选择关键位置的将领时,必然会有所忌惮。
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郭家都将会被竞争对手压制。而他可能是最直接的那个受害者。
郭金瞅了眼刘业,不屑地摇了摇头说道:“赵公子说得有理,我郭家的确需要为此承些情。
只是这刘押司不像是能够有血勇上阵厮杀之辈,否则我倒是不介意让家父在军中保他一个出身…不如这样,回头我让人多送些钱财过来,权当补偿吧。”
“钱财?”
赵斌瞪了眼想要点头的刘业,警告他闭上嘴。
嗤笑道:“刘兄家业丰厚,并不缺钱财。”
刘业快哭了,很想说我啥也不缺,求两位别拿他明争暗斗。但这种场合他哪敢多嘴。
郭金眉头轻皱,开始有些不耐烦了。
“那依赵公子高见,是要怎样?”
“嘿…其实对你们郭家来说此事一点不难。我听说朝廷为了庆贺官家登基的第一个元年生辰,命各州县主官上报三名贤吏,择优选为本州地方官员,以示普天同庆…
刘押司身为石泉县押司能上榜本就不难,只是…需要有人在背后用一把力,才好让他脱颖而出…”
“这…”
郭金有些迟疑,这事虽然不难,他郭家提一嘴的份量可比某个胥吏千恩万谢的份量重多了。
唯独需要顾忌的就是此事不在将门该插手的范围内。
赵斌知道有戏,趁热打铁道:“郭衙内,县城中发生的这件事必然是要上报朝廷的。既然如此,刘兄就坐稳了带领军民击退逆贼的贤名,选为贤吏实属合情合理,没选上反而给人心虚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要是此事能被朝廷认可的话,不仅能减少很多不必要质疑,还能彰显你们郭家贤名,有百利而无一害吧?”
郭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的确如赵斌所说,郭碌弃城逃跑这件事影响太恶劣了,即使有刘业的信件和那些尸体作为证据,将名头挂在红巾逆贼头上。
质疑声依旧会普遍存在。
但如果能获得朝廷的认可,那就会大不相同,即使插手也因为涉及更重要的保境安民,属于举贤不避的佳话。
大义在我!
管他真相是黑是白!
都将对郭家再无影响,反而有利。
他满是感慨地对着赵斌点头赞道:“我现在相信你家中有人纵横官场了。如此心思机敏,通谋权术,不进官场反倒是可惜了。罢了,就按赵公子所言,等某回金州后向知军讨个名额,成全了这位刘押司,告辞。”
“多谢郭衙内,慢走不送啊…”
赵斌送走了郭金后,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我难道真的有当官的潜质?可我也没考上公务员啊…
不如将来试试弃暗投明,混进官场?
这不靠谱的念头一闪即逝,迎面有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刘业泪流满面地朝着赵斌拜了三拜,感激地说道:
“赵公子恩同再造,不仅救我刘业性命还为我谋取官名,实现我刘家几代人的夙愿。我刘业发誓,将来必以公子马首是瞻,肝脑涂地!如有违此誓,天打雷劈!”
刘业说得言真意切。
赵斌受得坦然自若。
实在是不知道第几次被人满脸感激地跪拜了。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他笑眯眯地将刘业从地上扶起,道:“这是你自家祖宗保佑积下的福德。我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真正出手的是那位郭衙内背后的郭家。”
“哪里。我刘业虽然不算太聪明,但也知道如果不是赵公子你一力坚持,阐述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他必然舍我而去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咦?好像的确是看都没看就走了。
不过郭金瞧不上这刘业没关系,对于赵斌来说,他以后可是了不得的大宝贝了啊。
“叫什么赵公子,你我兄弟,君子之交,不要这么生分。”
“是是是,赵兄放心,以后你就是我亲兄弟,不,比亲兄弟还亲!”
“嗯,我信你。”
赵斌见刘业情绪稍稳,这才对他解释起自己不肯暴露身份的理由:“其实我刚才不愿意告诉姓郭的来历,是因为我们两家不太对付,祖上有仇…”
“啊!?这…”
“不用担心,那都是陈年往事了,我早已不放在心中。不过郭家是将门世家,这些傻蛮子最是记仇,他们还记不记仇就不好说了,所以…”
刘业懂了,忙点头说道:“赵兄放心,我省得了,到时候他郭家如果派人来问起,我绝不会透露半点风声。”
“嗯,这就好。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朝廷提拔吏员应该都是当地州府主官代为安置。郭家这个最大的地头蛇在背后用力,如无意外此事必成。”
刘业大喜,激动地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就差给列祖列宗和赵斌磕头上香了。
但随后,他又有些担心地问道:“赵兄,本朝官员需异地任职,你说我…会被安排去哪?”
赵斌一愣,才想起这节。
差点又是疯狂mmp,原地心梗。
敢情自己又白忙乎了?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情况并非如此。
宋朝各地主官虽然两三年就要换个地方,防止做大。
但也有例外。
比如一些不受待见的偏远地区,主官常年空置无人愿意前往任职。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上任的干完三年,上面很可能会大手一挥,让他继续留任…
至于留几届,那就看有没有心大的人愿意接班,或者熬到突破官阶了。
就算有,如果对方磨磨蹭蹭不肯上任,前面的倒霉蛋再代理个一年半载也是合乎法理的。
为什么会这样?
前文已经解释过,不做累述。
赵斌想明白了其中关隘后,对刘业道:“石泉县这种地方本就不受待见,加上刚闹了匪患,估计很长时间内不会有新官到任。所以金州知军应该会举荐你代任本县县尉,直到找到新的官员代替。”
刘业大感有理,他可不是那些眼高于顶的散官,巴不得能在老家耀武扬威,当即兴奋地大叫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那就呈赵兄吉言了!哈哈哈,我刘业有朝一日居然还能在本县当上主官,真是太爽了!哼哼,我倒要看看那姓吕的到时候会是什么嘴脸…”
“哦?我郭家出面揽过这件事,让他免于问责,难道还不够么?”
“呵呵…如果不是刘业出面花费重金收集那些红巾逆贼的尸体,将事情做实,你郭家的名声恐怕堪忧。即使不会伤筋动骨,但日后在关键时候被人提及总是要吃些暗亏的,这我没说错吧?”
郭金点了点头,没有否认。
的确,一个将门世家中出过逃兵,那么朝廷在选择关键位置的将领时,必然会有所忌惮。
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郭家都将会被竞争对手压制。而他可能是最直接的那个受害者。
郭金瞅了眼刘业,不屑地摇了摇头说道:“赵公子说得有理,我郭家的确需要为此承些情。
只是这刘押司不像是能够有血勇上阵厮杀之辈,否则我倒是不介意让家父在军中保他一个出身…不如这样,回头我让人多送些钱财过来,权当补偿吧。”
“钱财?”
赵斌瞪了眼想要点头的刘业,警告他闭上嘴。
嗤笑道:“刘兄家业丰厚,并不缺钱财。”
刘业快哭了,很想说我啥也不缺,求两位别拿他明争暗斗。但这种场合他哪敢多嘴。
郭金眉头轻皱,开始有些不耐烦了。
“那依赵公子高见,是要怎样?”
“嘿…其实对你们郭家来说此事一点不难。我听说朝廷为了庆贺官家登基的第一个元年生辰,命各州县主官上报三名贤吏,择优选为本州地方官员,以示普天同庆…
刘押司身为石泉县押司能上榜本就不难,只是…需要有人在背后用一把力,才好让他脱颖而出…”
“这…”
郭金有些迟疑,这事虽然不难,他郭家提一嘴的份量可比某个胥吏千恩万谢的份量重多了。
唯独需要顾忌的就是此事不在将门该插手的范围内。
赵斌知道有戏,趁热打铁道:“郭衙内,县城中发生的这件事必然是要上报朝廷的。既然如此,刘兄就坐稳了带领军民击退逆贼的贤名,选为贤吏实属合情合理,没选上反而给人心虚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要是此事能被朝廷认可的话,不仅能减少很多不必要质疑,还能彰显你们郭家贤名,有百利而无一害吧?”
郭金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的确如赵斌所说,郭碌弃城逃跑这件事影响太恶劣了,即使有刘业的信件和那些尸体作为证据,将名头挂在红巾逆贼头上。
质疑声依旧会普遍存在。
但如果能获得朝廷的认可,那就会大不相同,即使插手也因为涉及更重要的保境安民,属于举贤不避的佳话。
大义在我!
管他真相是黑是白!
都将对郭家再无影响,反而有利。
他满是感慨地对着赵斌点头赞道:“我现在相信你家中有人纵横官场了。如此心思机敏,通谋权术,不进官场反倒是可惜了。罢了,就按赵公子所言,等某回金州后向知军讨个名额,成全了这位刘押司,告辞。”
“多谢郭衙内,慢走不送啊…”
赵斌送走了郭金后,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我难道真的有当官的潜质?可我也没考上公务员啊…
不如将来试试弃暗投明,混进官场?
这不靠谱的念头一闪即逝,迎面有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刘业泪流满面地朝着赵斌拜了三拜,感激地说道:
“赵公子恩同再造,不仅救我刘业性命还为我谋取官名,实现我刘家几代人的夙愿。我刘业发誓,将来必以公子马首是瞻,肝脑涂地!如有违此誓,天打雷劈!”
刘业说得言真意切。
赵斌受得坦然自若。
实在是不知道第几次被人满脸感激地跪拜了。
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他笑眯眯地将刘业从地上扶起,道:“这是你自家祖宗保佑积下的福德。我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真正出手的是那位郭衙内背后的郭家。”
“哪里。我刘业虽然不算太聪明,但也知道如果不是赵公子你一力坚持,阐述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他必然舍我而去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咦?好像的确是看都没看就走了。
不过郭金瞧不上这刘业没关系,对于赵斌来说,他以后可是了不得的大宝贝了啊。
“叫什么赵公子,你我兄弟,君子之交,不要这么生分。”
“是是是,赵兄放心,以后你就是我亲兄弟,不,比亲兄弟还亲!”
“嗯,我信你。”
赵斌见刘业情绪稍稳,这才对他解释起自己不肯暴露身份的理由:“其实我刚才不愿意告诉姓郭的来历,是因为我们两家不太对付,祖上有仇…”
“啊!?这…”
“不用担心,那都是陈年往事了,我早已不放在心中。不过郭家是将门世家,这些傻蛮子最是记仇,他们还记不记仇就不好说了,所以…”
刘业懂了,忙点头说道:“赵兄放心,我省得了,到时候他郭家如果派人来问起,我绝不会透露半点风声。”
“嗯,这就好。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朝廷提拔吏员应该都是当地州府主官代为安置。郭家这个最大的地头蛇在背后用力,如无意外此事必成。”
刘业大喜,激动地在屋子里来回走动,就差给列祖列宗和赵斌磕头上香了。
但随后,他又有些担心地问道:“赵兄,本朝官员需异地任职,你说我…会被安排去哪?”
赵斌一愣,才想起这节。
差点又是疯狂mmp,原地心梗。
敢情自己又白忙乎了?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情况并非如此。
宋朝各地主官虽然两三年就要换个地方,防止做大。
但也有例外。
比如一些不受待见的偏远地区,主官常年空置无人愿意前往任职。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上任的干完三年,上面很可能会大手一挥,让他继续留任…
至于留几届,那就看有没有心大的人愿意接班,或者熬到突破官阶了。
就算有,如果对方磨磨蹭蹭不肯上任,前面的倒霉蛋再代理个一年半载也是合乎法理的。
为什么会这样?
前文已经解释过,不做累述。
赵斌想明白了其中关隘后,对刘业道:“石泉县这种地方本就不受待见,加上刚闹了匪患,估计很长时间内不会有新官到任。所以金州知军应该会举荐你代任本县县尉,直到找到新的官员代替。”
刘业大感有理,他可不是那些眼高于顶的散官,巴不得能在老家耀武扬威,当即兴奋地大叫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那就呈赵兄吉言了!哈哈哈,我刘业有朝一日居然还能在本县当上主官,真是太爽了!哼哼,我倒要看看那姓吕的到时候会是什么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