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龙庭传 第四章 骊阳旧事
热门推荐:
快穿:我总有奇怪通关技巧
老婆大明星,我在家带娃玩军火!
雁的历程
四合院之默默吃瓜
都市穿书反派:女主人设崩了
我,游戏设计师,开局震撼全场
清梦意阑珊
崛起于平凡
爱情而已之开局身体素质拉满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正处春初时节,来往出城踏春的游人平民不少。
武当山下,襄樊城。
日近黄昏,城门下用来给城卫小憩的木桌上,范家父子各持一碗土酒闲聊。
范宗伊看着过往行人,朝父亲范闲笑道:“又是踏春的好时候。”
两鬓花白,穿着一身寻常甲胃的范闲砸吧砸吧嘴,“若是江山不稳,山河动荡,谁还有机会和这闲情雅致去游春踏青”
知父莫过儿,范宗伊自然知道他的意思,接上话:
“这骊阳内忧外患不少,若不是有梁王在北境抗敌,将西夏叛军拦在国门外,恐怕北厥,东倭联诀而至。现在就没那么好日子了。”
范闲眯起眼笑的开怀,夸他:“好小子,有眼力见了。”
范宗伊仰首喝下一壶酒,用袖子擦干酒渍,“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世子殿下。”
范闲嘴角勾起,满是回忆地在身前比划:“那会世子才不过少年出头,今儿已是及冠了吧。”
“那会世子要下江湖游历,我让你给世子牵马。世子也应承了,倒是你这个臭小子,非是放心不下家里这点破基业。约定等世子及冠之年再行鞍前马后之责。”
城卫兵打扮的范闲指着自家儿子,骂骂咧咧:“要是世子殿下忘记了约定,或是不念叨你父亲我这点香火情了。那你可哭都没地。”
见到父亲数落自己,范宗伊讪笑,不敢回怼父亲。
昏晕渐临,范闲瞅了眼官道,路上行人少了许多。大抵上是和自家长子闲聊太久,都忘了注意这茬事。
算算时间也是到了换班的点,是该回家吃食去了。
果不其然,范闲扭过头,正好瞧见了要来换班的城卫士卒。
招呼了一声,父子俩二人就同行回家。
回到巷中自家院前,范宗伊闻着饭香,急冲冲地推门而入。
范闲瞅着范宗伊这急性子,摇摇头后脚进门。
哪知道范宗伊迟迟地站在原地,正瞅着院子愣神。
范闲从背后推了自己儿子一把,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这一看,北梁老卒范闲也愣住了。
院中石桌上,一位覆着青铜鬼面的男子看向两人,他摘下青铜鬼面,面容下赫然就是世子徐扶苏。
骊阳皇宫,养心殿。
尚未登基还穿着太子蟒袍的赵晓,捧着由锦衣卫送来的前朝今朝秘闻看的津津有味。
赵晓觉得自己一人看太过无趣,轻笑地对旁侧服侍的魏忠贤说道:
“魏礼监,本太子跟你说说这书文中记载的两段骊阳趣事如何?”
一袭鲜红蟒袍的魏忠贤俯首:“愿闻其详。”
“民间传说而已,不是真的。”
“前朝的时候,有一个在朝廷做大官的王爷,大家叫他李靖王。李靖王因为触犯朝廷,惹怒了皇帝,被发配到西边。他被贬到西头后,就在享堂安家落户了。
虽然此地山清水秀,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但李靖王心怀怨气,常常想着返回京城去,可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年的春天,李靖王的父亲死了,送葬时来了一位道人,这个道人让李靖王在父亲死后的第一百天,往东边射上三箭,然后带兵反回京城。李靖王听了,安心地守孝,准备到时候就带兵打进京城。
他守孝守到九十九天时,李夫人却再不想守孝了,就催促李靖王说:“已经守了九十九天了,差一天没关系吧,你赶紧射箭。”
李靖王经不住夫人的唠叨,就狠狠地往东面射了三箭。他哪里知道,这三箭射到京城时,一箭射在了皇宫的柱子上,一箭射进了金銮殿的墙壁中,一箭射到了皇上洗脸的金盆里。
那时候,朝中的军师是师傅,是个上知风云变幻,下晓地理山川,中通人间沧桑变化的神人,他看见从西面射来的三只箭差一点射中皇上,急忙带领大军朝西头而来。
李靖王射出那三箭后,立即带兵东进,行到半路上听说皇上没有死,师傅却带着大队人马赶来了,于是悄悄退兵回到了享堂。
师傅带大军到了西头,查不出是谁射的箭,就仔细察看起这里的地形和地脉来,这西部的山中有很多龙山、凤山,日后此地必定出真龙天子,便下令军队把好多龙山和凤山的脉气一一斩断了。
到了民和三川,师傅又仔细察看了三川形势,只见有两条龙山、两条凤山,一条龙山从现在的甘沟乡朝西延伸,龙头快到黄河边上了,另一条龙山从现在的甘沟乡朝东延伸,龙头快到黄河边上了;
两条龙山各背负一座凤山,两座凤山已展开单翅。二山已成为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的龙凤脉气,龙山、凤山上松柏郁郁苍苍,千百样的花儿盛开,好一个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若是两条龙山的龙头到了黄河边同黄河连接,若是两座凤山展开双翅,此地就会出真龙天子,就会改朝换代。
师傅心想:幸亏我及时赶到了这里,要是再迟几年的话,骊阳江山就完蛋了。他命令军队日夜不停地挖山斩脉,先是把两条龙的脉气全给斩断了,尔后,又带兵挖凤凰山的脉气。但是在挖大凤山的翅膀时,白天挖了晚上长起来,一连挖了几个月,一直挖不断。
有一天,一个挖山的士兵把鞋子忘在了挖山的工地上,晚上就去找鞋子,正当他在刨土找鞋子的时候,突然听到地下有说话的声音:“哎呀,好险啊,要是再连夜挖就会挖断的。”
这个士兵一听,慌得没有找鞋,赶快跑回去告诉了师傅,师傅急忙带上军队连夜去挖,挖到九丈九的深处时,发现了一根一抱粗的大树根,正好是这只凤凰的血脉。师傅一挥剑斩断树根,树根里涌出了殷红的血,鲜血一直朝黄河流去。
刚刚流到河边沙滩上时,正好有个人走过来,一脚在沙滩上踏了个坑坑,血就流到了坑坑里,再也没有流出来。要是流到黄河里,这血脉就又会接上,此地还会出大人物的。
师傅把两条龙山和两座凤山挖了个支离破碎,茂密的松柏被压在山下,百花根也被铲除尽了。从此,民和三川一带的山上再也不长松柏,再也不盛开百花了。据传,从那以后三川就没有出过大人物。现在从川口镇到官亭镇时要经过几个山垭豁口子,据说那就是当年师傅斩龙脉时挖下的垭豁口子。”
赵晓马不停蹄地讲完一则旧事,又继续说起下一件。
魏忠贤则是端端正正地站在原地,俯耳倾听。
“相传在春秋后的洪武年间。
有一天,师傅在五更三点上朝启奏皇上"臣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有龙脉龙气,将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多的文官和三王十八将大乱南。"
太祖皇帝大吃一惊,急问:"如何是好?"
师傅笑笑说:"待臣前往无锡细察一番,便有主张。"师傅来到无锡,登上龙山,朝东、朝南、朝西、朝北望了又望,然后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竟粘成了一个泥团。他看看手上的粘团,再捏捏、看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师傅立即吩咐随从晓谕龙山脚下众老百姓:骊阳天子深知民间疾苦,特派军师前来龙山察访,今发现龙山泥土可以捏成泥人卖钱度日,变泥土为乌金,无锡人将永世享受不尽。师傅跟着招来一些能工巧匠,用泥土捏成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身穿朝服、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人见了都喜爱。
那时候,龙山脚下的老百姓因日子过得十分贫困,都以为是朝廷为百姓着想呢。于是家家户户拿起铁锹到山坡上去取泥做泥人。
没几天,龙山街上开满了大小店家、摊位。师傅看到龙山脚下泥人店铺越开越多,暗暗高兴。一天夜里,他与随同前来的太监开怀畅饮。酒过三杯,太监忍不住轻轻问他:"军师,皇上派你来办理安邦定国的大事,你为啥叫无锡老百姓大做泥人?"
师傅带着几分醉意,得意地仰天大笑,说:"公公有所不知,我是叫此地尽出泥王泥相、泥臣泥将,这岂止三斗三升,我要刨得龙山一丝龙肉也不剩!"太监又追问:"军师计策虽妙,可龙山不死,后患无穷呵!"师傅安慰他说:"公公不必担忧,山人还有对策。"
过了几天,师傅突然调三百士兵,在龙山南麓青山湾前的山坡上扎营下寨;并下令把这一带树林统统砍掉,从中选了一块地方,准备开凿一口深井。
附近老百姓眼看树林被毁,断了他们樵柴生路,都跑来气愤地跑来找军师说理。师傅呵呵笑道:"我是见你们吃水困难,特地为你们打算,井挖好了,大家得益非浅呵!
太监不知他葫芦里卖啥药,老百姓走后,悄悄地问道:"军师,你凿井到底为?"师傅嘴巴一努,回答:"这凿开处是紧连龙颈的龙脉,井一开凿,不就断了龙脉、斩了龙颈?嘿,我叫无锡人守着这座死山,世世代代尽出瞎子、聋子靠讨饭为生。"
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冷笑起来。谁也没料到,两人说的悄悄话,竟被龙山听得清清楚楚。龙山越听越气,气得九个山峰顿时颤动起来,把师傅和太监颤得跌跌撞撞,滚到了山脚下。龙山的龙脖子也气粗了,一股怒气迸发出来,一瞬间天动地摇,"哗"一声巨响,在青山湾前山坡上长出了一座小山。
第二天一早,师傅赶到打算凿井的地方一看,只见那里已平地隆起一个山头,吓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带着随从回南京去了。
这座小山,无锡人现在还叫它"产山"。无锡有句谚语"一夜长产山",就是这个出典。龙山未死,龙山的泥土能做泥人,无锡人捏泥人的手艺却从此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武当山下,襄樊城。
日近黄昏,城门下用来给城卫小憩的木桌上,范家父子各持一碗土酒闲聊。
范宗伊看着过往行人,朝父亲范闲笑道:“又是踏春的好时候。”
两鬓花白,穿着一身寻常甲胃的范闲砸吧砸吧嘴,“若是江山不稳,山河动荡,谁还有机会和这闲情雅致去游春踏青”
知父莫过儿,范宗伊自然知道他的意思,接上话:
“这骊阳内忧外患不少,若不是有梁王在北境抗敌,将西夏叛军拦在国门外,恐怕北厥,东倭联诀而至。现在就没那么好日子了。”
范闲眯起眼笑的开怀,夸他:“好小子,有眼力见了。”
范宗伊仰首喝下一壶酒,用袖子擦干酒渍,“也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世子殿下。”
范闲嘴角勾起,满是回忆地在身前比划:“那会世子才不过少年出头,今儿已是及冠了吧。”
“那会世子要下江湖游历,我让你给世子牵马。世子也应承了,倒是你这个臭小子,非是放心不下家里这点破基业。约定等世子及冠之年再行鞍前马后之责。”
城卫兵打扮的范闲指着自家儿子,骂骂咧咧:“要是世子殿下忘记了约定,或是不念叨你父亲我这点香火情了。那你可哭都没地。”
见到父亲数落自己,范宗伊讪笑,不敢回怼父亲。
昏晕渐临,范闲瞅了眼官道,路上行人少了许多。大抵上是和自家长子闲聊太久,都忘了注意这茬事。
算算时间也是到了换班的点,是该回家吃食去了。
果不其然,范闲扭过头,正好瞧见了要来换班的城卫士卒。
招呼了一声,父子俩二人就同行回家。
回到巷中自家院前,范宗伊闻着饭香,急冲冲地推门而入。
范闲瞅着范宗伊这急性子,摇摇头后脚进门。
哪知道范宗伊迟迟地站在原地,正瞅着院子愣神。
范闲从背后推了自己儿子一把,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这一看,北梁老卒范闲也愣住了。
院中石桌上,一位覆着青铜鬼面的男子看向两人,他摘下青铜鬼面,面容下赫然就是世子徐扶苏。
骊阳皇宫,养心殿。
尚未登基还穿着太子蟒袍的赵晓,捧着由锦衣卫送来的前朝今朝秘闻看的津津有味。
赵晓觉得自己一人看太过无趣,轻笑地对旁侧服侍的魏忠贤说道:
“魏礼监,本太子跟你说说这书文中记载的两段骊阳趣事如何?”
一袭鲜红蟒袍的魏忠贤俯首:“愿闻其详。”
“民间传说而已,不是真的。”
“前朝的时候,有一个在朝廷做大官的王爷,大家叫他李靖王。李靖王因为触犯朝廷,惹怒了皇帝,被发配到西边。他被贬到西头后,就在享堂安家落户了。
虽然此地山清水秀,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但李靖王心怀怨气,常常想着返回京城去,可一直没有机会。
有一年的春天,李靖王的父亲死了,送葬时来了一位道人,这个道人让李靖王在父亲死后的第一百天,往东边射上三箭,然后带兵反回京城。李靖王听了,安心地守孝,准备到时候就带兵打进京城。
他守孝守到九十九天时,李夫人却再不想守孝了,就催促李靖王说:“已经守了九十九天了,差一天没关系吧,你赶紧射箭。”
李靖王经不住夫人的唠叨,就狠狠地往东面射了三箭。他哪里知道,这三箭射到京城时,一箭射在了皇宫的柱子上,一箭射进了金銮殿的墙壁中,一箭射到了皇上洗脸的金盆里。
那时候,朝中的军师是师傅,是个上知风云变幻,下晓地理山川,中通人间沧桑变化的神人,他看见从西面射来的三只箭差一点射中皇上,急忙带领大军朝西头而来。
李靖王射出那三箭后,立即带兵东进,行到半路上听说皇上没有死,师傅却带着大队人马赶来了,于是悄悄退兵回到了享堂。
师傅带大军到了西头,查不出是谁射的箭,就仔细察看起这里的地形和地脉来,这西部的山中有很多龙山、凤山,日后此地必定出真龙天子,便下令军队把好多龙山和凤山的脉气一一斩断了。
到了民和三川,师傅又仔细察看了三川形势,只见有两条龙山、两条凤山,一条龙山从现在的甘沟乡朝西延伸,龙头快到黄河边上了,另一条龙山从现在的甘沟乡朝东延伸,龙头快到黄河边上了;
两条龙山各背负一座凤山,两座凤山已展开单翅。二山已成为二龙戏珠、双凤朝阳的龙凤脉气,龙山、凤山上松柏郁郁苍苍,千百样的花儿盛开,好一个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若是两条龙山的龙头到了黄河边同黄河连接,若是两座凤山展开双翅,此地就会出真龙天子,就会改朝换代。
师傅心想:幸亏我及时赶到了这里,要是再迟几年的话,骊阳江山就完蛋了。他命令军队日夜不停地挖山斩脉,先是把两条龙的脉气全给斩断了,尔后,又带兵挖凤凰山的脉气。但是在挖大凤山的翅膀时,白天挖了晚上长起来,一连挖了几个月,一直挖不断。
有一天,一个挖山的士兵把鞋子忘在了挖山的工地上,晚上就去找鞋子,正当他在刨土找鞋子的时候,突然听到地下有说话的声音:“哎呀,好险啊,要是再连夜挖就会挖断的。”
这个士兵一听,慌得没有找鞋,赶快跑回去告诉了师傅,师傅急忙带上军队连夜去挖,挖到九丈九的深处时,发现了一根一抱粗的大树根,正好是这只凤凰的血脉。师傅一挥剑斩断树根,树根里涌出了殷红的血,鲜血一直朝黄河流去。
刚刚流到河边沙滩上时,正好有个人走过来,一脚在沙滩上踏了个坑坑,血就流到了坑坑里,再也没有流出来。要是流到黄河里,这血脉就又会接上,此地还会出大人物的。
师傅把两条龙山和两座凤山挖了个支离破碎,茂密的松柏被压在山下,百花根也被铲除尽了。从此,民和三川一带的山上再也不长松柏,再也不盛开百花了。据传,从那以后三川就没有出过大人物。现在从川口镇到官亭镇时要经过几个山垭豁口子,据说那就是当年师傅斩龙脉时挖下的垭豁口子。”
赵晓马不停蹄地讲完一则旧事,又继续说起下一件。
魏忠贤则是端端正正地站在原地,俯耳倾听。
“相传在春秋后的洪武年间。
有一天,师傅在五更三点上朝启奏皇上"臣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有龙脉龙气,将要出三斗三升芝麻多的文官和三王十八将大乱南。"
太祖皇帝大吃一惊,急问:"如何是好?"
师傅笑笑说:"待臣前往无锡细察一番,便有主张。"师傅来到无锡,登上龙山,朝东、朝南、朝西、朝北望了又望,然后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泥土,捏一捏,竟粘成了一个泥团。他看看手上的粘团,再捏捏、看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师傅立即吩咐随从晓谕龙山脚下众老百姓:骊阳天子深知民间疾苦,特派军师前来龙山察访,今发现龙山泥土可以捏成泥人卖钱度日,变泥土为乌金,无锡人将永世享受不尽。师傅跟着招来一些能工巧匠,用泥土捏成了许许多多头戴朝冠,身穿朝服、脚登朝靴的文官武将,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人人见了都喜爱。
那时候,龙山脚下的老百姓因日子过得十分贫困,都以为是朝廷为百姓着想呢。于是家家户户拿起铁锹到山坡上去取泥做泥人。
没几天,龙山街上开满了大小店家、摊位。师傅看到龙山脚下泥人店铺越开越多,暗暗高兴。一天夜里,他与随同前来的太监开怀畅饮。酒过三杯,太监忍不住轻轻问他:"军师,皇上派你来办理安邦定国的大事,你为啥叫无锡老百姓大做泥人?"
师傅带着几分醉意,得意地仰天大笑,说:"公公有所不知,我是叫此地尽出泥王泥相、泥臣泥将,这岂止三斗三升,我要刨得龙山一丝龙肉也不剩!"太监又追问:"军师计策虽妙,可龙山不死,后患无穷呵!"师傅安慰他说:"公公不必担忧,山人还有对策。"
过了几天,师傅突然调三百士兵,在龙山南麓青山湾前的山坡上扎营下寨;并下令把这一带树林统统砍掉,从中选了一块地方,准备开凿一口深井。
附近老百姓眼看树林被毁,断了他们樵柴生路,都跑来气愤地跑来找军师说理。师傅呵呵笑道:"我是见你们吃水困难,特地为你们打算,井挖好了,大家得益非浅呵!
太监不知他葫芦里卖啥药,老百姓走后,悄悄地问道:"军师,你凿井到底为?"师傅嘴巴一努,回答:"这凿开处是紧连龙颈的龙脉,井一开凿,不就断了龙脉、斩了龙颈?嘿,我叫无锡人守着这座死山,世世代代尽出瞎子、聋子靠讨饭为生。"
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冷笑起来。谁也没料到,两人说的悄悄话,竟被龙山听得清清楚楚。龙山越听越气,气得九个山峰顿时颤动起来,把师傅和太监颤得跌跌撞撞,滚到了山脚下。龙山的龙脖子也气粗了,一股怒气迸发出来,一瞬间天动地摇,"哗"一声巨响,在青山湾前山坡上长出了一座小山。
第二天一早,师傅赶到打算凿井的地方一看,只见那里已平地隆起一个山头,吓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带着随从回南京去了。
这座小山,无锡人现在还叫它"产山"。无锡有句谚语"一夜长产山",就是这个出典。龙山未死,龙山的泥土能做泥人,无锡人捏泥人的手艺却从此一代一代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