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382章 成就感
热门推荐:
恐怖房东:我的三十八位女租客
身边人都是满级大佬,这仙能修?
准爆!大佬她又开始算卦了
穿到女尊国后我抛夫弃子了
破魅
烦恼的鬼王
木叶:我,鸣人!吃下森森果实!
盗斗
一枪废!大佬畏!夫人爆马全下跪
李泰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被李复勾起来了,次日上午见到李复的时候,就告诉李复说他要去看水车的事。
“行,今日上午闲来无事,王叔就带你们去庄子上,去泾河岸边溜达溜达。”李复说道。
陆德明今日倒是没跟着一块出门,而是留在家里,继续研究他的学问。
来庄子上的时候,他还带了一箱子的书来。
到底是当世大儒,手不释卷。
李复吩咐伍良夜,要找个岸边有水车的支流。
伍良夜便带着一行人,护着他们的马车浩浩荡荡的往远处去了。
终于,李泰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水车,有了实物,能够看到具体的东西,以及组成水车的零部件,他显得十分兴奋。
“王叔,我能不能要一张水车的图纸啊?”李泰问道:“咱们庄子上有做水车的工匠吗?”
“有啊,有图纸,工匠都能做。”李复说道。
毕竟是灌溉农田的利器,种地的人怎么会不了解水车呢?
只是如今,他们在泾河支流搭建的,都是最简单的水车,汲水的效率也没有那么高。
而李复,则是早就已经想到了该如何改良现有的水车。
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三个孩子,就是想看看这三个孩子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他们自己的思维能够走多远。
小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还要高,说不定,他们的想象力,会推动着他们思索出新的东西。
水车竖支流的河面上,转动起来,木板槽内会带动水流上来,而后流到事前挖好的沟壑当中,水顺着沟壑,流到田垄里,这样一来,的确是比挑水浇地要方便许多。
只是,若是离着河边太远的话,灌溉起来,效率也没有那么高,但是胜在省了不少人力。
这便是为什么同样一片地,有的地方就是上等良田了。
“随着河水的流动产生的推力,成为了水车转动起来的动力来源。”李复说着,来到河边,蹲下,将手伸到河里。
“你们也来试试。”李复招呼着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来到李复身边。
此时跟在他们身边的护卫则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把手伸进去,感受河水流动的力量。”李复说道。
三个孩子仔细感受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地势高低的差距,水流的速度也就不相同了,地势陡峭,水流就快,水流所产生的推力就大,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就小,就像现在你们所感受的这样。”李复说道。
“那水产生的力量最大的,是不是就是瀑布了?”李泰问道。
李复点头:“没错。”
李泰心里琢磨着,要是把水车放在瀑布下面,这轮子岂不是要转得飞起?
“走吧,水车见到了,如果想要真的在水渠旁边装水车的话,还要因地制宜呢。”李复说道:“还有,水车的运行与停止,总不能借着水的推力,一直让水车转下去,有时候,农田里是不需要灌溉的,若是在不需要灌溉的时候,水车还源源不断的往农田里运水,那就成了涝灾了。”
一整个上午,李复带着他们在庄子上到处溜达,除却思考水车的问题之外,也顺带着看看庄子上的发展。
“以前王叔的这个庄子上很穷的,百姓都吃不饱饭,别看着离着长安城这么近,但是,自古一个道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怎么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呢?”李承乾问道:“朝廷安稳,国家无战事,百姓有吃穿,农田丰收.....这些都是吗?”
李复认真点头。
“都是,大环境安稳,无战乱侵扰,百姓们就能安稳的过日子,努力劳作,朝廷无苛政,官员无私.......”
反正官员无私这四个字,李复才不信呢。
是人就有私心,哪儿有什么比圣人还圣人的官员,真要是有,那从古至今,官场上都是圣人了。
就没有贪官污吏这词儿了。
一连着好几天,李复带着孩子们都是上午玩耍,下午听陆博士讲学。
如此,夏日的时光消磨的也算快。
就是老阎晒得越来越黑了。
李复深表同情,但是没什么办法,干工地的,就这样。
而李泰琢磨着水车的事儿,也有了眉目,在李复的提醒下,李泰也发现了,若是给水车装上木桶或者是竹筒,那么转动所携带的水量就会更多,就能够将其带到更高的地方。
若是打造好水槽,提前挖好了通往田间的水道,那么,灌溉农田的效率也会更高。
李复和他一起做出了图纸之后,就找来了工匠,打造出一个改良过后的水车,架在水渠上。
很快,水流在水车的带动下,沿着挖出来的水道,流向了农田之中。
另外,水车旁边也增加了人力踩踏的装置,利用杠杆,能够以人力增加水车转动的速度,更快的取水。
水车的成功,让李泰一连着开心了好几天,虽然他也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是在王叔的提醒下改良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孩子们参与进去的乐趣。
还有就是最后成功之后,为他们带来的满足感,那种喜悦,就算是功课做的好,被阿耶夸奖了,也比不上的。
阿耶夸奖算什么,可是,水车,是实实在在的为种地的百姓省了许多力气,能够帮助他们更轻松的灌溉农田,说不定得到更好灌溉的农田里的作物,将来会有更好的收成呢。
这才是大事。
连带着陆德明,也为他们高兴。
皇室中人,不管是太子殿下也好,卫王殿下也好,能够心系百姓,是再好不过的了。
将来太子是要继承大统的,而卫王殿下会有自己的封地,将来治理封地,也会成为一位贤王,名留青史。
李承乾将最近这段时间在庄子上的见闻写信送回宫中,告诉自己的阿耶和母亲。
仅仅几天时间,他们学到的东西可太多了,厚厚的一叠信纸。
次日,这封信就快马加鞭的送去了长安城,送去了宫中。
“行,今日上午闲来无事,王叔就带你们去庄子上,去泾河岸边溜达溜达。”李复说道。
陆德明今日倒是没跟着一块出门,而是留在家里,继续研究他的学问。
来庄子上的时候,他还带了一箱子的书来。
到底是当世大儒,手不释卷。
李复吩咐伍良夜,要找个岸边有水车的支流。
伍良夜便带着一行人,护着他们的马车浩浩荡荡的往远处去了。
终于,李泰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水车,有了实物,能够看到具体的东西,以及组成水车的零部件,他显得十分兴奋。
“王叔,我能不能要一张水车的图纸啊?”李泰问道:“咱们庄子上有做水车的工匠吗?”
“有啊,有图纸,工匠都能做。”李复说道。
毕竟是灌溉农田的利器,种地的人怎么会不了解水车呢?
只是如今,他们在泾河支流搭建的,都是最简单的水车,汲水的效率也没有那么高。
而李复,则是早就已经想到了该如何改良现有的水车。
他把这个问题抛给三个孩子,就是想看看这三个孩子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他们自己的思维能够走多远。
小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还要高,说不定,他们的想象力,会推动着他们思索出新的东西。
水车竖支流的河面上,转动起来,木板槽内会带动水流上来,而后流到事前挖好的沟壑当中,水顺着沟壑,流到田垄里,这样一来,的确是比挑水浇地要方便许多。
只是,若是离着河边太远的话,灌溉起来,效率也没有那么高,但是胜在省了不少人力。
这便是为什么同样一片地,有的地方就是上等良田了。
“随着河水的流动产生的推力,成为了水车转动起来的动力来源。”李复说着,来到河边,蹲下,将手伸到河里。
“你们也来试试。”李复招呼着三个孩子。
三个孩子来到李复身边。
此时跟在他们身边的护卫则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把手伸进去,感受河水流动的力量。”李复说道。
三个孩子仔细感受着。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地势高低的差距,水流的速度也就不相同了,地势陡峭,水流就快,水流所产生的推力就大,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就小,就像现在你们所感受的这样。”李复说道。
“那水产生的力量最大的,是不是就是瀑布了?”李泰问道。
李复点头:“没错。”
李泰心里琢磨着,要是把水车放在瀑布下面,这轮子岂不是要转得飞起?
“走吧,水车见到了,如果想要真的在水渠旁边装水车的话,还要因地制宜呢。”李复说道:“还有,水车的运行与停止,总不能借着水的推力,一直让水车转下去,有时候,农田里是不需要灌溉的,若是在不需要灌溉的时候,水车还源源不断的往农田里运水,那就成了涝灾了。”
一整个上午,李复带着他们在庄子上到处溜达,除却思考水车的问题之外,也顺带着看看庄子上的发展。
“以前王叔的这个庄子上很穷的,百姓都吃不饱饭,别看着离着长安城这么近,但是,自古一个道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那怎么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呢?”李承乾问道:“朝廷安稳,国家无战事,百姓有吃穿,农田丰收.....这些都是吗?”
李复认真点头。
“都是,大环境安稳,无战乱侵扰,百姓们就能安稳的过日子,努力劳作,朝廷无苛政,官员无私.......”
反正官员无私这四个字,李复才不信呢。
是人就有私心,哪儿有什么比圣人还圣人的官员,真要是有,那从古至今,官场上都是圣人了。
就没有贪官污吏这词儿了。
一连着好几天,李复带着孩子们都是上午玩耍,下午听陆博士讲学。
如此,夏日的时光消磨的也算快。
就是老阎晒得越来越黑了。
李复深表同情,但是没什么办法,干工地的,就这样。
而李泰琢磨着水车的事儿,也有了眉目,在李复的提醒下,李泰也发现了,若是给水车装上木桶或者是竹筒,那么转动所携带的水量就会更多,就能够将其带到更高的地方。
若是打造好水槽,提前挖好了通往田间的水道,那么,灌溉农田的效率也会更高。
李复和他一起做出了图纸之后,就找来了工匠,打造出一个改良过后的水车,架在水渠上。
很快,水流在水车的带动下,沿着挖出来的水道,流向了农田之中。
另外,水车旁边也增加了人力踩踏的装置,利用杠杆,能够以人力增加水车转动的速度,更快的取水。
水车的成功,让李泰一连着开心了好几天,虽然他也知道,最关键的地方是在王叔的提醒下改良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孩子们参与进去的乐趣。
还有就是最后成功之后,为他们带来的满足感,那种喜悦,就算是功课做的好,被阿耶夸奖了,也比不上的。
阿耶夸奖算什么,可是,水车,是实实在在的为种地的百姓省了许多力气,能够帮助他们更轻松的灌溉农田,说不定得到更好灌溉的农田里的作物,将来会有更好的收成呢。
这才是大事。
连带着陆德明,也为他们高兴。
皇室中人,不管是太子殿下也好,卫王殿下也好,能够心系百姓,是再好不过的了。
将来太子是要继承大统的,而卫王殿下会有自己的封地,将来治理封地,也会成为一位贤王,名留青史。
李承乾将最近这段时间在庄子上的见闻写信送回宫中,告诉自己的阿耶和母亲。
仅仅几天时间,他们学到的东西可太多了,厚厚的一叠信纸。
次日,这封信就快马加鞭的送去了长安城,送去了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