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69章 钻牛角尖的李渊
热门推荐:
余龙携妻闯仙界
倚剑听风雨,淡看江湖路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卡牌:我是大晶卡师
蔚蓝档案:我在基沃托斯做教父
又携书剑对花眠
满穗的奇妙冒险
来自死神的凝视
全球炼蛊:我能推演合炼路线
李渊垂泪,伸手拉住了李复的手,轻拍着他的手背。
“你说的对,你说的对啊。”李渊颤抖着声音说道:“如今回想起来,朕是没有解决好这件事情,可是朕,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啊。”
李渊也只是膝下三个儿子相争罢了。
比起九子夺嫡,还差六个呢。
那不死的更多?
但是康熙心狠啊,就放着他们斗。
李渊是个好父亲,但是做皇帝,心软的话,最后难受的就是自己,现如今不就是吗?
“陛下是个好父亲。”李复说道。
“不,朕反而觉得,朕不是个好父亲,朕对得起大唐,但是对不起窦皇后。”李渊叹息一声说道。
若是早知道得天下会是这样的场景,他心中会犹豫的。
李渊把自己的家,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朕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朕袭唐国公的爵位,所以知道父亲的关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后来朕与窦皇后成亲之后,有了他们兄弟四个,还有一个女儿,朕便觉得,一定不能让他们像朕一样,要疼爱他们,要培养他们,要让他们成材,给他们足够多的关爱。”
李复一边认真听,一边点头。
事实上,李渊的确是做到了,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非常优秀。
李元吉算是个例外,但是比起普通纨绔子弟来说,他也是中规中矩了,只不过在他大哥二哥的衬托下,显得他很无能罢了。
至于老三李玄霸,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只是短命,十六岁的时候便去世了。
若是活着,在大唐一统天下的战争之中,必定也是一员猛将,有累累军功。
便是李渊的女儿,已经病逝的平阳昭公主,那也是女中豪杰,晋阳起兵,聚拢关中豪杰,建功立业,功劳不比李世民差。
因此可以说李渊教育的这四子一女,都非常的优秀。
大唐的天下,便是他们打下来的。
“陛下做到了啊。”李复说道。
“可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朕.......唉~”李渊叹息一声。
要是不都那么优秀的话,是否都能活着,好好的。
李复算是看出来了,现在李渊就是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在钻牛角尖的。
自古成王败寇,政治斗争,哪有不死人的,哪怕亲兄弟。
争家产还有闹出人命的呢,更别说是争天下了。
隋炀帝说李渊婆婆面,李渊自己调侃自己婆婆心肠。
这都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啊。
“陛下,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李复说道。
“如何想?”李渊看向李复问道。
“现如今大唐虽然已经稳住了中原,但是四周仍是强敌环绕,北方草原上的突厥人,时不时就南下来侵扰大唐。”李复说道:“颉利动不动就想来大唐打秋风,是也不是?”
“是啊。”李渊说道。
“上次颉利和突利南下,您想想,大堂兄是如何应对的,现如今的太子,又是如何应对的?眼下的大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李复问道。
李渊面上的悲伤收了起来,露出了严肃的神色。
很显然,回想起李建成赞成迁都,还想着领兵防守长安的事情,他的心里有了答案。
大唐不可能一直都偏安一隅,建成领兵打仗,的确是不如世民。
“往日种种不可追啊陛下。”李复说道:“不可否认前太子很优秀,将来若是继承陛下的基业,是个很优秀的守成之君,可是大唐现在要的,不是一个守成之君,而是一个能打能守的雄主。”
“你认为,二郎是这样的人?”李渊问道。
“别的小侄不知道,但是上次太子殿下领兵抗击草原十八部,就这一件事,区别不就已经很明显了吗?小侄目光短浅,经历的事情也不多,只此一件,所以,看到的也少。”李复说道:“殿下是不是这样的人,陛下应该是清楚的。”
李渊沉默了。
而后,他拿起酒壶,自己灌了一口酒。
“朕老了,朕老了啊。”李渊长叹道。
从太极宫出来,李复回头看着高大巍峨的宫殿,又抬头望了一眼天空。
是不是要下雨了,怎么感觉这么沉闷呢。
从太极宫出来之后,他便往东宫的方向去了。
从晋阳回来了,也要去拜会新太子了。
李世民正在东宫中与属官们坐在一起饮酒论事,外头便来通传,说泾阳王到了。
“他来的正好,快请进来。”李世民说道。
李复从外面走进来,入了殿中。
“李复,你来的刚刚好,快来入座。”李世民笑道。
事情过去这么多天了,原先秦王府的属官们都得到了提拔,地位也更高了,但是就只有李复,他虽说参与进去了,甚至还帮着他守住了秦王府,免遭薛万彻的屠戮,可谓是大功一件。
但是封太子的时候,李复不在,圣旨并没有提及李复,也没给他升官。
后续李世民倒是往泾阳王府送了不少赏赐过去,但是总归是礼物归礼物,该有的提拔也是要有的。
李世民知道李复的身上一直挂着个散官的衔,他不想入朝参事,因此,即便是升官,应该也要遵循李复的意思,给升个散官的衔。
“谢殿下。”李复拱手应声,找了个空位置,就坐下了。
“李复,你先前一直挂着个朝议大夫的散官职,经历过这些事,你还是打算只做个散官吗?”李世民问道。
“当然。”李复笑道:“我这个人啊,你让我坐在这里跟诸位大人聊聊天,吹吹牛还可以,真要是说上朝参政,去掺和国家大事,我不行,我自己几斤几两的,心里清楚。
不是有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吗?我就挺了解自己的,有多大的肚皮吃多少饭,挺好的。
而且,二哥,我人也懒,好不容易有好日子过了,那我不得先享受享受懒散的时光?”
李复此言一出,满堂皆露出善意的笑容。
一起经历过那场斗争,算是过命的交情了,都是自己人。
而他们也知道,李复,也是个性情中人。
“你说的对,你说的对啊。”李渊颤抖着声音说道:“如今回想起来,朕是没有解决好这件事情,可是朕,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啊。”
李渊也只是膝下三个儿子相争罢了。
比起九子夺嫡,还差六个呢。
那不死的更多?
但是康熙心狠啊,就放着他们斗。
李渊是个好父亲,但是做皇帝,心软的话,最后难受的就是自己,现如今不就是吗?
“陛下是个好父亲。”李复说道。
“不,朕反而觉得,朕不是个好父亲,朕对得起大唐,但是对不起窦皇后。”李渊叹息一声说道。
若是早知道得天下会是这样的场景,他心中会犹豫的。
李渊把自己的家,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朕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朕袭唐国公的爵位,所以知道父亲的关爱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后来朕与窦皇后成亲之后,有了他们兄弟四个,还有一个女儿,朕便觉得,一定不能让他们像朕一样,要疼爱他们,要培养他们,要让他们成材,给他们足够多的关爱。”
李复一边认真听,一边点头。
事实上,李渊的确是做到了,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非常优秀。
李元吉算是个例外,但是比起普通纨绔子弟来说,他也是中规中矩了,只不过在他大哥二哥的衬托下,显得他很无能罢了。
至于老三李玄霸,武艺高强,力大无穷,只是短命,十六岁的时候便去世了。
若是活着,在大唐一统天下的战争之中,必定也是一员猛将,有累累军功。
便是李渊的女儿,已经病逝的平阳昭公主,那也是女中豪杰,晋阳起兵,聚拢关中豪杰,建功立业,功劳不比李世民差。
因此可以说李渊教育的这四子一女,都非常的优秀。
大唐的天下,便是他们打下来的。
“陛下做到了啊。”李复说道。
“可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朕.......唉~”李渊叹息一声。
要是不都那么优秀的话,是否都能活着,好好的。
李复算是看出来了,现在李渊就是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在钻牛角尖的。
自古成王败寇,政治斗争,哪有不死人的,哪怕亲兄弟。
争家产还有闹出人命的呢,更别说是争天下了。
隋炀帝说李渊婆婆面,李渊自己调侃自己婆婆心肠。
这都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啊。
“陛下,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李复说道。
“如何想?”李渊看向李复问道。
“现如今大唐虽然已经稳住了中原,但是四周仍是强敌环绕,北方草原上的突厥人,时不时就南下来侵扰大唐。”李复说道:“颉利动不动就想来大唐打秋风,是也不是?”
“是啊。”李渊说道。
“上次颉利和突利南下,您想想,大堂兄是如何应对的,现如今的太子,又是如何应对的?眼下的大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李复问道。
李渊面上的悲伤收了起来,露出了严肃的神色。
很显然,回想起李建成赞成迁都,还想着领兵防守长安的事情,他的心里有了答案。
大唐不可能一直都偏安一隅,建成领兵打仗,的确是不如世民。
“往日种种不可追啊陛下。”李复说道:“不可否认前太子很优秀,将来若是继承陛下的基业,是个很优秀的守成之君,可是大唐现在要的,不是一个守成之君,而是一个能打能守的雄主。”
“你认为,二郎是这样的人?”李渊问道。
“别的小侄不知道,但是上次太子殿下领兵抗击草原十八部,就这一件事,区别不就已经很明显了吗?小侄目光短浅,经历的事情也不多,只此一件,所以,看到的也少。”李复说道:“殿下是不是这样的人,陛下应该是清楚的。”
李渊沉默了。
而后,他拿起酒壶,自己灌了一口酒。
“朕老了,朕老了啊。”李渊长叹道。
从太极宫出来,李复回头看着高大巍峨的宫殿,又抬头望了一眼天空。
是不是要下雨了,怎么感觉这么沉闷呢。
从太极宫出来之后,他便往东宫的方向去了。
从晋阳回来了,也要去拜会新太子了。
李世民正在东宫中与属官们坐在一起饮酒论事,外头便来通传,说泾阳王到了。
“他来的正好,快请进来。”李世民说道。
李复从外面走进来,入了殿中。
“李复,你来的刚刚好,快来入座。”李世民笑道。
事情过去这么多天了,原先秦王府的属官们都得到了提拔,地位也更高了,但是就只有李复,他虽说参与进去了,甚至还帮着他守住了秦王府,免遭薛万彻的屠戮,可谓是大功一件。
但是封太子的时候,李复不在,圣旨并没有提及李复,也没给他升官。
后续李世民倒是往泾阳王府送了不少赏赐过去,但是总归是礼物归礼物,该有的提拔也是要有的。
李世民知道李复的身上一直挂着个散官的衔,他不想入朝参事,因此,即便是升官,应该也要遵循李复的意思,给升个散官的衔。
“谢殿下。”李复拱手应声,找了个空位置,就坐下了。
“李复,你先前一直挂着个朝议大夫的散官职,经历过这些事,你还是打算只做个散官吗?”李世民问道。
“当然。”李复笑道:“我这个人啊,你让我坐在这里跟诸位大人聊聊天,吹吹牛还可以,真要是说上朝参政,去掺和国家大事,我不行,我自己几斤几两的,心里清楚。
不是有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吗?我就挺了解自己的,有多大的肚皮吃多少饭,挺好的。
而且,二哥,我人也懒,好不容易有好日子过了,那我不得先享受享受懒散的时光?”
李复此言一出,满堂皆露出善意的笑容。
一起经历过那场斗争,算是过命的交情了,都是自己人。
而他们也知道,李复,也是个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