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241章 万万不可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1241章 万万不可

    反正,从他在长安附近居住的这些年来看,长安城周边的土地,属于正常情况的,很少。

    长安城是大唐的国都,再往前,那也是大隋的国都。

    国都周围,必然是世家豪族,高门大户的产业居多。

    他们人在国都,产业自然也多置办在周围。

    所以,这周围的土地,但凡好好一些的,哪儿能轮到寻常百姓家。

    寻常百姓家即便是在这周围有土地,肥沃的土地会被人盯上,想方设法的被人家占去,不肥沃的土地,旁人看不上的,留在他们的手里,可是,贫瘠的土地一年到头,又能产出多少粮食呢?

    “长安周围的大多数土地,只说中等以上包括中等田地,是不是都不在寻常百姓手里?”李复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

    两人相视一眼,面露愧色。

    很好,俩人不说话,光是看他俩这神情,也就知道,李复说的是对的。

    甚至,房家和杜家,也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实属正常。

    李复这个泾阳王,不也是这样吗?

    他们都是属于特权阶级。

    但是他们的位置,又必须要去做为百姓谋福的事。

    要支撑朝廷运转,要解决朝廷大事。

    可是朝廷大事一旦牵扯到土地,还有世家豪族的利益。

    想要做事的官员,身处其中,可就要纠结起来了。

    前面是自己的远大理想抱负,是为官本心,是职责。

    背后背负的,又是家族。

    那怎么办嘛。

    总要牺牲一个。

    要么因为家族,而改变自己的心。

    要么,直奔本心而去,将家族的利益且放在一边。

    选吧。

    朝中八成的官员,选择都是一样的。

    不然哪儿来的这么强悍的世家。

    普通老百姓,想要挣钱,不管是什么风口,都赶不上热乎的。

    一门挣钱的买卖,在这个世道,利益最大化的,永远都是处在上层的人。

    他们有最新的消息,有最雄厚的资本,有钱,有人,有地方。

    而普通老百姓,除了一把力气外,什么都没有。

    “行了,棉花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李复说道:“阶段性收税就好了。”

    “原本种粮食的土地,如果大面积种植棉花,种的越多,税收越多。”李复说道:“将来普通老百姓种棉花自家用,最多种个一亩地两亩地的,每户两亩地之下,不设税。”

    “这个办法,也只是我临时想出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针对那些手里有大面积土地的高门大户,我也不怕得罪人,他们敢种,咱们就敢想办法针对他们。”

    “就是明晃晃的针对。”

    “就是让他们种棉花赔钱。”

    “粮食耕地的底线,不能触碰!”

    高门大户,哪怕是所有土地全都去种棉花,他们也不缺吃穿,可是总体的粮食变少了,遭罪的是谁?

    是普通百姓。

    朝廷没有足够多的粮食支撑,军队体系怎么维持?

    军饷一个月不发,李世民站出来说两句,也就过去了。

    军队里那些当兵的,两天不给他们饭吃,你试试的。

    “倒也是个办法。”房玄龄微微颔首:“还是要仔细商议,按照这个思路,去商议出个具体的章程来。”

    办法不一定非要用李复给出的办法,但是,方向有了,思路有了,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想想别的办法。

    “或许,有更好的办法也说不定。”杜如晦笑道。

    “更好的办法?”李复的脸上也露出一抹微笑:“有啊。”

    “什么办法?”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异口同声的问了出来,面带希冀的看着李复。

    “把高昌打下来,彻底划入大唐的版图,那边种粮食不行,但是种棉花挺好,把那片区域专门用来给大唐种棉花。”李复淡然说道:“就如同,未来一步一步的将北方草原划入大唐版图,用来放羊牧马。”

    两人听到这话,沉默了.......

    高昌的政权可还在呢,而且人家今年才对大唐俯首称臣纳贡.......

    转头大唐就将人家的版图给纳入大唐的版图,不厚道,忒不厚道。

    眼下跟高昌逐渐展开贸易,是最稳妥的。

    至于这事儿,还是要看以后。

    不是说不能做,只是不能这么快的做,要有条理,有计划,有名头的去做。

    这会儿高昌这么听话,怎么能去打人家呢?

    但凡用兵,都要讲究个师出有名。

    无故攻伐他国,非君主国所为。

    这样,也容易引起西域三十六国的恐慌。

    到时候,谁还敢归附大唐?

    西域三十六国不安稳,那丝绸之路,也就要废了,大唐与西域之间的商贸往来,又要断绝了。

    不可,万万不可。

    两人摸着自己的胡须,一直在摇头。

    李复双手一摊。

    “我知道这样做不行,所以,这事儿,还是只能麻烦两位想办法了。”

    “眼下,朝中还没有几个人知道关于棉花的事情。”李复说道:“但是,等到作坊起来了之后,估摸着,知道的人可就不少了。”

    “将来不仅仅是棉花,还有羊毛呢,不过羊毛倒是不用担心,放牧这种事,还是草原上合适。”

    能纺织棉花,那机器改一改,就能纺织羊毛。

    不过羊毛跟棉花不一样,从羊身上剪下来,还要再经过加工处理呢。

    “棉花这东西,有钱人家用不上,对寻常百姓家,可是有大作用的,至少能让他们冬天暖和一些。”

    “是啊,不说高门大户,只要日子过的不错的,家里都有些皮毛可用,不管是做褥子也好,制成衣裳也罢。”

    比棉花暖和。

    寻常百姓家,温饱都勉强的,哪怕是猎户人家,打到了猎物,也是拿到西市去卖了换钱粮的。

    “目前最快的,最有效的,还是要提前将税法制定出来。”房玄龄思索片刻,决定还是先沿着李复给的思路去想具体的章程。

    如果明天就把税法拿出来商议,在大家还懵懵懂懂的时候,谁都不会觉得有什么。

    什么棉花,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穿的用的,可是最好的毛皮。

    这都是跟庶民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