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294章 巡视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1294章 巡视

    李绩下了马车,他对水泥路面很有兴趣,仔细的蹲下,伸手敲了敲路面。

    冰冷的路面,坚硬的触感。

    他看向站在一边的伍良业,目光是落在了伍良业的腰间。

    但是想一想,还是算了。

    对于伍良业这样的护卫来说,他的武器就相当于他的半条命了。

    “这路面,有多硬?”李绩问道。

    李复去路边找了块石头。

    “砸两下就知道了。”李复将石头递给自己老丈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玩意儿得让他自己去体验。

    李绩拿过石头,朝着地面狠狠砸了两下,震得他手疼。

    “还真是硬,可惜了。”

    “什么可惜了?”李复不明所以。

    “这样的路面,不能跑马,不然的话,马腿可就要废了。”李绩惋惜的说着:“像平日里,你乘坐马车,在这样道路上,缓慢行驶倒还好,快一点也不是不行,驽马,无非就是到了寿数,换一批罢了。”

    “但是战马可经不起这么糟践,大唐的战马,宝贵的很,尤其是优良的战马。”李绩解释着:“所以,这样的路,若是修成驰道,用来跑快马,不太妥。”

    “泥土的地面,虽然有凹凸,可是土地柔软,马匹奔腾起来,踩在泥地上,好歹有个缓冲。”

    李复听明白了。

    这样的路面虽然平整坚硬,对于平日里行驶马车,或者是行商车队,又或者是百姓家推着独轮车赶路,都是好的。

    但是唯独不能用来跑快马。

    “这种材料,目前产量可不算多,修驰道,我倒是想过,积攒上很长一段时间,也就只能修一修从庄子上到长安城的路,而且还不是一次性都修好,得一段一段的来。”李复解释着:“至于其他,或许等到将来,有办法能够将产量提升上来,修长安城到边塞的路,倒也是一个选择,毕竟就算是不能跑快马传递消息,至少,往边塞运送物资,能有大用处。”

    “这也不是三五年,甚至是十年八年就能够实现的事,所以啊,不多想。”

    李复一边说,一边无奈摆手。

    现在想这些,想太多,暂时都实现不了。

    “原来如此,这材料,不好弄?”李绩好奇问道。

    “烧窑烧出来的,也不是说不好弄,多少有点麻烦,用自家工人专门干这个,舍不得。”李复笑了笑。

    这都是出大力气的活儿。

    工人干活出大力气,得给钱吧?

    真要是干重活,不给人家发工资,那他这地主老爷做的跟禽兽有什么区别。

    对,也不能这么说,还是有区别的。

    赶不上那好禽兽来着。

    走在村里的新街道,看着两边整齐划一的新宅子,李绩脸上的诧异一闪而过。

    便是长安城的寻常百姓家,住处也不比这里。

    “这村子里的房子,就是你先前提过的,修的新的,给庄户们置换的?”

    “是。”李复点头:“去年冬天的时候,又搬进去一批,剩下的庄户,在今年之内,也会全都搬进去,后续原先的旧村落,会计划拆除。”

    “到时候,空出来的地方,会规划其他建筑,用作别的。”

    去年的时候二期完工,入冬之前,庄子上的一批庄户搬进了新的房子,加上一期的住宅,眼下已经有三分之二多的庄户都住上了新房子。

    二期住宅的盖的是最多的。

    至于三期,住宅方面,肯定要盖的更多一些,比庄子上剩下的人家要多,至于空置的房屋,多少还能用于其他事情,至少比没有要好,临时安置点什么人,再好不过。

    “原先这一片,全都是荒地,后来有了规划图,费了一番功夫,清理出来了,这才有了今天的新的村庄。”李复带着老丈人和小舅子,一边走一边解释:“为了收拾这片地方,村里的人也是出了不少力气。

    当初也是说好了,修好了新宅子,让他们给个材料钱,给个人工钱,就用成本价,给他们置换了,住了新屋子,今年冬天下大雪,心里都有底气了。

    不用像往常一样,提心吊胆的,担心谁家的房顶不经压。

    还有就是夏天,要是下大雨,也就不用担心谁家的房子垮塌了。”

    “这边的新房子,墙厚实,而且,门窗什么的,也都严实,下雨刮风的,是真的能给家里人遮风挡雨。”

    “冬天屋里稍微烧个炕,就暖和许多,过冬也舒坦。”

    李绩一边听一边点头。

    女婿在庄子上这么做,对庄户好,也是显出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了。

    这要是搁在有些主家,谁去管手底下庄户的死活。

    巴不得从这些老实本分的种地人身上,榨干他们最后一丝血汗才行。

    得了这么个心地善良有人性的女婿,心里也对女儿的未来能放心许多。

    这才是李绩最得意的地方。

    那就是女婿人好,自家女儿在家中,日子就能过的好,过的舒坦。

    过日子也是有区别的,给别人家做当家的主母,虽然管家的权利是握在手里,正妻的地位不可动摇,但是宅子里干净与否,糟烂事多不多,那也是不一样的。

    就自己女婿家中,那真是家风清正了,宅子里干干净净的。

    这就是好事。

    在庄子上溜达的时候,偶尔也能看到王府两卫的巡逻队。

    “那些骑马巡逻的,就是你庄子上的王府两卫?”李绩问道。

    “是。”李复应声:“平日里他们除却训练,干活之外,还负责整个庄子上的安全问题,会巡逻值守,最近这段时间,巡逻的频率也高了许多,放在平日,倒也没有这么容易出来一趟短短时间内就能遇上两次。”

    实在是巡逻队在这段时间内出现在李绩跟前两次了,所以他才有此一问,不然这些问题,都会等到去了王府两卫的营地中,再去询问了。

    “这段时间,夫人怀孕,加上庄子上过年,年前有不少外地的客商去交易区那边,所以跟苏定方打过招呼,一定要重视庄子上的安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非要让阿韶在庄子上养胎的缘故,自家的地盘,安全,周到,而且,这边的东西,不比长安城少。”

    “不管是她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只要吩咐一声,家里都有,都提前准备着,就算是没有,一天之内,都能送到她跟前。”

    李绩神色有些复杂的看着自家女婿。

    女儿在这边的日子,过的这么潇洒吗?

    “倒也不用,这么.......”

    “心情最重要了。”李复说道:“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这样的。”

    “以前只不过是她行动方便,也不用注意这么多,现在身子重了,需要旁人为她多留意一些。”

    提起自己的媳妇儿,李复脸上的笑容都温柔了许多。

    怀胎这么久,有多么的不容易,李复都是亲眼看着的。

    原先自家夫人多活泼,如今行动都笨拙了,都得适应。

    “爹,我姐夫对我姐好,还不好吗?你还说啥,你都不一定有我姐夫对我姐这么好。”

    “混账东西。”李绩一巴掌拍在了自家儿子的后脑勺上。

    力道倒也不算重。

    眼下就这一个儿子,可不能给打傻了。

    “本来就是嘛。”李震小声的嘟囔着。

    姐夫不光对姐姐好,对自己也好啊。

    虽然管教自己,但是也是希望自己将来能成才。

    在长安城的时候,在家中住的时候,父亲整日忙,也不知道在外面忙什么,鲜少管自己。

    庄子上转悠完了,李绩期待着去王府两卫的营地里去看看。

    李复也就上了马车,带着他们俩一起去了营地那边。

    过年的时候,李复给王府两卫的所有兵士都放了假,家里就在长安周围的,都分批回家去过年,跟家里人吃顿饭,聚一聚,甚至连回家要带的东西,老赵也为他们准备下了,年前就运送到了营地里,苏定方让人给他们发放下去了。

    兵士们回家,手里都提着肉,怀里都揣着钱。

    这年头,谁家在外当兵的放假回家,营地里能给他们置办这些东西?

    至于其他他们需要的,反正给多发钱了,让他们回家自己置办去。

    如今军营里,依旧有轮休的兵士,所以训练任务就取消了,毕竟要保证庄子上的巡逻,其他的事情,也停下了,物资储备什么的,在寒冬之前,就已经储备完成,也用不着再上山砍柴什么的。

    来年开春,李复还打算安排他们上山种树呢,不仅仅是山上,还有土坡上。

    也不只是王府两卫要这么做,庄子上的庄户们,农忙后也要去种树,没有在规划范围内的荒地,山坡,全都要种树。

    不然照这个样子下去,几年之后,周围连树都要没了。

    这年头又没有那漫天飘絮的该死的速生杨,树木从栽种到能够砍伐,且得长着呢。

    只是靠着砍伐过后的树木留下的树根分叉生长出来的那些枝丫,是远远不够的。

    黄土高坡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黄土高坡的。

    关中人太多了,生火做饭,烧水取暖,在煤炭天然气没有开发出来之前,用的全是最原始的砍柴烧柴。

    一个冬天下来,秋天收的秸秆堆的草垛都用完了,搂回来的树叶子也烧完了,提前囤积下的树枝木柴,也都消耗干净了。

    所以一到了开春,就要忙碌起来了,不仅仅是种地,还有家中各种用度,都要重新积攒。

    营地里一眼望去,井然有序。

    内行看门道,从一进营地大门,李绩的神色就认真了起来。

    从细节方面去看营地的各处,心里不由得赞叹,苏定方治军,真是一把好手,把他放在这庄子上,的确是大材小用了。

    营地里就算是边边角角临时存放的杂物,都是整整齐齐的。

    “训练区域,这些都是大差不差的东西,去他们的生活区看看吧,营地当中与其他军营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兵士们的生活区了。”李复笑道。

    李绩点头,跟着自己女婿的步伐,往士兵的生活区走。

    因为是庄子上的固定营地,跟书院一样,也有专门的食堂。

    食堂里有还在收拾卫生的兵士,从炉灶上取了热水,洗干净抹布,认真的擦着桌椅板凳。

    后厨的灶台,也是如此,用完了之后,都要收拾的干干净净。

    卫生检查不合格,直接发配去养猪。

    营地里的养猪场要是人太多了,那就直接送到隔壁村里的养猪场,那里的养猪场可大了,就算是把营地里一半的人都送过去,也容纳的下。

    无非就是在那里人多力量大罢了,反正都有活儿干。

    “这里收拾的真干净,这些都是营地里的士兵做的?”

    “当然。”李复应声:“他们吃饭的地方,他们不收拾让谁收拾?专门请人来收拾?是让他们当兵来了,还是当少爷来了?”

    “这是纪律,军队纪律。”

    “军队纪律不仅仅是平日训练,巡逻,或者是以后上战场打仗,更是体现在平日里的方方面面,平日里松懈,属于自己生活范围的事情做不好,那重要关头的时候,能做好自己分内事的几率,又能有多少呢?”

    李绩点头。

    “恩,古往今来,良将治军,都是从严。”

    但是没有像王府两卫军营里这么严的。

    那桌子,擦的漆面都要反光了。

    远处的地板,还有人拿着抹布在地上仔细的擦抹,标准跟桌子一样。

    出了食堂,李复又带着李绩去了兵士的宿舍。

    “宿舍都是盖的屋子,以前刚来的时候是住帐篷的,既然是王府两卫,常年驻扎,这里就是固定兵营了,肯定是住宿舍更划算,条件更好一些。”

    “不过,一年四季,都会有一段时间,苏将军拉他们出去,带上行军物资,到林地里,或者是山上,单独训练几天。”李复解释:“这样,在野外的行军,住宿安营扎寨,本事也不会落下。”

    宿舍里干干净净,一点异味儿都没有。

    李绩甚至怀疑,这是当兵的住的宿舍吗?

    “这,是他们住的地方?”李绩惊讶了:“这是一帮大老爷们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