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351章 谦卑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1351章 谦卑

    可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不是去拜访,去送礼,自己连进国子监的机会都没有。

    进了国子监,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想方设法的去结交国子监内的学生,倒也结交了几个能经常混在一起的。

    只要能打入他们的圈子,往后不管是打听消息也好,还是做其他也罢,都有了途径。

    只是,目前看来,那位泾阳王殿下那里,还是不能放弃。

    思及此处,义直古麻吕转身离开。

    他要去找先生请假,他迫不及待的要去见高丸真藤。

    那位泾阳王殿下已经安安稳稳的待在泾阳县的庄子上有半年了。

    也就说明,他最近没有什么动向,既然在长安城不能见到这位殿下,那就带上礼物,去庄子上拜会。

    大老远的去了庄子上,去展现他们的诚意,一次不行就两次。

    总会有那么一次,能够打动这位殿下。

    能够见到这位殿下。

    然后循序渐进,跟这位殿下搞好关系。

    另外,高丸真藤如果去泾阳县,还能去看看泾阳县的那些工坊,客栈酒楼,最重要的,还有庄子上的书院。

    义直古麻吕的直觉,那书院,必然不是普通的乡野书院,里面或许,大有学问。

    以往在国子监读书学习,鲜少有心思去琢磨这些,都是老师怎么说,他怎么做。

    如今在国子监这么久,也接触到不少消息,一顿分析下来,越发的觉得,这位泾阳王殿下,至关重要。

    书院先生的书房里,先生听到义直古麻吕说要请假。

    “请假?”先生眉头微微皱起,神色有些不悦。

    义直古麻吕见状,连忙解释。

    “还请先生莫怪,学生的确是有要紧的事情。”义直古麻吕躬着身子,神态要多恭敬有多恭敬,态度恨不得卑微到尘埃里。

    来到长安城,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才能以外族人的身份在长安城里生存下去。

    这一年来,他已经看透了太多。

    不管是倭国人也好,高句丽人也好,又或者是西域来的胡商也好。

    大唐是包容开放的,大唐皇帝的心胸是宽阔的。

    但是大唐百姓对于外族人的态度,却是不同。

    包括长安城的官府,差役,对待大唐百姓和外族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

    胡人来到长安城,必然是要收敛锋芒的,不然官府的差役,可不跟你讲那么多的道理。

    “义直,你受皇恩特许,来到书院,平日里读书十分用功,先生们也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先生们很是乐意教导你学问。”先生语重心长的说道:“如今,朝廷刚刚颁布陛下的诏令,两金制度惠及学生,这是好事。”

    “因为这个两金制度,书院里所有的学生都铆劲用功,更是不敢有什么懈怠了,这些,相信你也看到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你要请假?”先生不可置信的看着义直古麻吕。

    国子监内,气氛都到这里了,你现在说你要请假出去办事,不上课了?

    “你想要请多久的假期?”先生问道。

    虽然,但是。

    也不能这么无情,学生要是真的有事,也不能不给人家批准。

    好歹也是番邦的学生,有些琐碎的事情,也正常。

    义直古麻吕听到先生说这么多之后,一下子就犯难了。

    原本,他也想要去泾阳县那边一探究竟,和高丸真藤一起。

    时间过去这么久,他觉得,如果只是让高丸真藤一个人去的话,或许他想要知道的事情他想要做的事情不一定能够搞定。

    自己一同过去的话,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也多一份希望。

    可是如今看先生的态度,显然,自己要是请假时间比较久的话,国子监这边不好交待。

    当初,自己也是好不容易才进了国子监的。

    一时之间,义直古麻吕有点难以开口。

    “怎么,需要很长时间?”先生疑惑的看着义直古麻吕。

    要是这样的话,可就不好办了啊。

    义直古麻吕心中也是纠结万分,思虑再三,最终,他抬起头,恭敬拱手。

    “先生,学生想要请三日的假期。”

    三天的时间,足够忙活一些事情,在第三天的下午赶回长安城,次日回到国子监内。

    先生闻言,眉头稍微舒展一些,语气缓和了不少。

    “三日,也罢,就准你三日假期,不过你要记住,在如今这个气氛下,里三日的时间,你会落下多少,等到你回来之后,可是要更加勤奋读书用功,才能弥补回来。”

    义直古麻吕连忙躬身行礼。

    “学生明白,多谢先生,学生定当尽快处理完事情,赶回书院继续学习。”

    先生点点头,挥了挥手。

    “去吧,早去早回。”

    义直古麻吕再次行礼,随后退出了书房,前往学舍收拾一番,离开了国子监。

    走出书院大门后,义直古麻吕长舒一口气,心中有些轻松,又有些忐忑。

    有这三日假期不容易,希望这一趟,能有所收获。

    他们在长安城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了。

    听老师说,下一批的遣唐使很快就要到长安了。

    而上一批随着自己一起来的其他人,今年秋天,也要离开长安城回国。

    他们能带走多少,就看自己这边了。

    想到这些,义直古麻吕顿感压力倍增。

    这种做起事来犹如行走泥泞当中的感觉,实在是太令人焦灼了。

    回到他们在长安城的住处,义直古麻吕见到了高丸真藤。

    高丸真藤在茶楼里打探完消息之后才想办法联络了义直古麻吕,这也是义直古麻吕在国子监着急请假的缘由之一。

    高丸真藤已经等候多时。

    他知道自己没有义直古麻吕聪明,所以两人在长安城里的行动,他一直都是以义直古麻吕为主心骨,听从他们师徒的安排。

    见义直古麻吕回来,高丸真藤脸上露出几分喜色。

    连忙迎上前。

    “义直君,事情如何,请好假了吗?”

    义直古麻吕点点头。

    “时间不多,我只有三天的假期,还是从先生那里求来的,我们得抓紧时间了,尽快去泾阳县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