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 第1371章 提前走

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第1371章 提前走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提前走

    烈日灼空,蝉鸣刺耳,李承乾和两名内侍到了两仪殿外。

    仅仅只是走了这一段路,他身上的衣袍领口就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颈间。

    两仪殿大门紧闭,鎏金铜钉在日光下刺目耀眼,殿前侍卫甲胄森然,李承乾呼出一口气,抬步迈上玉阶,守在外面的侍卫见到太子连忙躬身行礼。

    行至廊下,殿外候着的内侍连忙迎上前。

    “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微微颔首,嗓音低沉。

    “孤有事要见阿耶。”

    内侍迟疑一瞬,低声道:“陛下正与房相、杜相议事,太子殿下请稍候,奴婢这就进去禀报。“

    内侍不敢耽搁,转身放轻了脚步往门口走去,轻轻推开殿门,没入殿中。

    殿内,李世民坐在靠椅上,他面前坐着房玄龄与杜如晦。

    前往翠微宫避暑之前,李世民手里的事情也不少,与自己的股肱之臣,要尽量的都将朝中的事情安排妥帖,虽然在翠微宫也能处理政事,可是从宫中送到翠微宫,中途免不得要耽误半天的时间,李世民自然不愿,因此,眼下能处理的,要全都处理好,而后外来的政事,接下来两个月内,就不用送到长安城,而是直接送去翠微宫。

    三人面前都堆积了不少奏疏,坐在一起看着,若是有什么拿不准的,直接当面讨论。

    内侍小心翼翼走上前,低声禀报。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李世民目光依旧在手上的奏疏上,头也没抬。

    “让他进来吧。”

    来的倒是正好。

    李世民嘴角微微扬起。

    看来,送到东宫那边的奏疏,承乾已经处理完了。

    很好。

    殿门缓缓开启,李承乾迈步走入殿内,步履沉稳,在踏进殿内的刹那间,一丝凉意迎面而来。

    殿内放着冰鉴,到底是比外面稍微凉快一点的。

    李承乾收敛心神,上前行礼。

    “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李承乾,沉静的打量了一番。

    “什么事?”

    “儿臣斗胆,恳请父皇准允儿臣明日能与三弟四弟还有长乐妹妹先行前往泾阳县庄子上避暑。”

    李世民微微挑眉,尚未开口,一旁的房玄龄抚须笑道:“太子殿下,送去东宫的诸多奏疏,可是已经批复完了?”

    李承乾应声:“已经批复完毕,送去了门下复核。”

    “看来送过去的奏疏,还是太少了啊。”李世民放下手上的奏疏,认真的看着李承乾:“怎么想这么早离开宫中?行程已经定下了,何以急于这一两日?”

    “说说吧,谁又去你那里了。”

    李世民心里倒是明白。

    如果没有人去东宫,去高明跟前说,以高明的性子,才不会来两仪殿找自己说这件事呢。

    左右不过这两天的事儿了。

    “没有,是儿臣,有些想念王叔和狸奴了,想要去庄子上,看看狸奴。”李承乾拱手应着。

    李世民低头一笑。

    “混账小子,在你阿耶面前,说实话。”李世民饶有兴致的看着李承乾。

    “太子殿下,可是因为另外三位殿下?”杜如晦面带笑意。

    李承乾点头,算是默认了。

    “儿臣前几日批复宫内的一些奏疏,察觉到四弟的殿内,要了六方冰鉴,宫中燥热,暑气难消,儿臣也是担心,四弟这般贪凉,对身体不好,干脆也不差这几日了,提早出发。”

    “气候炎热是一回事,心急,也是一回事。”李承乾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笑容。

    “太子殿下心系手足,倒是体贴啊。”房玄龄赞扬着:“陛下,近日暑气逼人,几位小殿下年幼,早些离开长安城避暑,倒也合适。”

    李世民沉默片刻,目光掠过案上堆积的政务,又看向李承乾微微紧绷的肩线,终是轻叹一声:";既如此,准了。";

    李承乾眸中闪过一丝喜色,当即躬身:";谢父皇恩准!";

    李世民微微颔首,却又补了一句:";路上谨慎,莫要贪凉纵马,明日一早,你们就离宫吧,其余的,朕会为你们安排的。";

    李承乾郑重应下:";儿臣谨记。";

    退出两仪殿,李承乾立于阶前,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肩背终于松懈下来。

    抬眸望向远处蒸腾的热浪。

    “总算是能离宫了。”

    两仪殿内。

    李承乾离开,殿门再次关上之后,李世民这才收回看向儿子背影的目光,摇头失笑。

    “这孩子。”

    “太子殿下爱护手足,陛下应该欣慰才是。”

    李世民笑了笑:“欣慰,只不过,原本打算留他在宫中,让他多处理一些政事的,看看,就咱们跟前这些,也不少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助力。”

    杜如晦哈哈一笑。

    “陛下,太子这般年岁,倒也不必在这方面多苛求他,往后日子还长着呢,太子还是个少年人,有些少年人的心性,实属正常,至于这些.......”杜如晦抚须说道:“臣等与陛下一同辛苦一二,也不妨事了,便让太子,高兴高兴吧。”

    “是啊是啊。”房玄龄也笑着应声。

    “希望他到了庄子上,心里还惦记着我这个阿耶,还有他的母亲,时常往翠微宫送信才好。”李世民感慨。

    以前的承乾,多可爱啊,去庄子上住着,还隔三差五的给自己写信,每每看到承乾送来的信,自己都是高兴的。

    到如今,以往他送来的信,自己都还好好收着呢。

    “太子殿下仁孝,又岂会不想念陛下。”房玄龄解释道:“到时候,太子殿下的信来的频繁,陛下可莫要嫌弃才好。”

    李世民哈哈一笑。

    君臣三人相视而笑,而后,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面前的这些奏疏当中。

    次日,天色微明,东方泛起鱼肚白。

    晨雾如纱,笼罩着巍峨的太极宫,朱雀大街上,青石板仍沁着夜露,马蹄踏过,溅起细碎的水珠。

    夏日里,一天到晚,也就这么点凉快时候了。

    李承乾立于东宫门前,一身靛青色圆领袍,微微抬首,望向渐亮的天际,眉宇间透着几分轻松。

    今日,不用处理公务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