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大明王朝二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大明王朝二

    没见过这种大臣的李斯,深觉未来王朝的不一般。

    本应该是从这个严世蕃手上亏空的财政问题,他倒是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还借着给皇帝修宫殿,说他们劳苦功高,甩锅又夸自己还踩清流不安好心。

    但他太冒进了,就冲他明晃晃想躲在皇帝背后这点,李斯就觉得他还是不够聪明。

    严世蕃的一番激烈说辞让御前会议暂时陷入沉默,天幕之下却引得大家议论纷纷。

    不管是正在做官的还是还没做官的,亦或者是其他不同职业的平民,只要生活就都要算账,这么简单的账他们也是能看得懂,辩一辩的。

    “这些超出的钱,倒确实是有个由头……”

    “有由头什么,他这是恬不知耻。一国财政何等重要,早就定好的预算赋税完全可以支撑得起,钱到底是怎么多花的,为什么多花没有按预算来,为什么超了那么多,这么轻描淡写就能过去吗?”

    “就说修河道,怎么会原本预计三百万两,最后花了五百五十万两,多了快一倍。

    到底什么原因会多这么多,还是原本计划就有问题,无论如何也需要追责,怎么能开个会就不再说了。”

    “30条船好歹真有船,给皇帝修宫殿也能看的到,那河堤呢,河堤到底什么情况,谁知道怎么中饱私囊的。”

    “这严世蕃现在说别人对他揪住不放,那今年超出的开支,明年又要怎么弥补?”

    “防洪这么重要的尚且如此,其他更不必说。这些个大官在皇帝面前一个个这么能言善辩,但是钱从哪里来的,那都是我们交的税!”

    [嘉靖的磬声打破沉默,超出的开支就这么被他表态过去。

    张居正继续发言,今年要防着北方俺答部进犯修东北长城,东南沿海为了维护海贸还要募兵解决倭寇,两边都是不能节省的重大开支。

    他表示,再和去年一样把国库的钱全都花光,今年那就得给百姓加赋税了,甚至有些省份赋税已经加到了嘉靖四十五年。]

    “精彩,太精彩了。”学着主播,主父偃给张居正的发言鼓掌三下。“不一味的追责,但是也要说清楚,明年到底有多少需求。

    尤其是东南海防,因为有倭寇,朝廷海贸受损,钱少了,要赚钱,首先就是要花钱去解决倭寇。”

    桑弘羊也点头道:“在严家父子的手下,国库空虚,地方加税那肯定是下面官员借着皇帝的名义在征。”

    百姓被多收了那么多的税,那不修仁德的名声可是皇帝的,还竭泽而渔,让未来财政收不上税。

    这是执政能力问题,也是对皇帝的不忠诚问题。

    [严党清流双方又争执起来,面对张居正的‘猛药’,严世蕃直接就拉出死去的周云逸,双方一时势均力敌。

    皇帝也终于从他的精舍出来,念着一首定场诗,慢慢走到空荡荡的龙椅前坐下,开始主持会议。

    周云逸是为国尽忠直言不讳,严世蕃也没有什么过错,现在问题是怎么解决国家财政赤字。]

    两个时空里朱元璋和朱棣的脸色好了一点,起码这个嘉靖不是那种酒囊饭袋的糊涂虫,看上去还没被臣子架空,能说得上话。

    朱棣脸色很快又难看起来,那个张居正说什么,什么永乐三年成祖太宗皇帝,把成祖去掉,我大明的祖只有我爹!

    “好一个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李治看这个嘉靖皇帝三言两语安抚两边的处理方式,心想臣子没什么世家出身就是好。

    换他刚登基那几年,说个什么王皇后的娘家人蹭他,他爹的老臣还有亲舅舅也要来管他,他站着那些人都得坐着。

    [嘉靖出来以后,一直不怎么掺和说话的严嵩开口了,

    顺着张居正的话,他表示既然海贸利润高,难就让浙江的农田一半变成桑田,每年能多出20万匹丝绸去交易搞钱,再从别的省份调粮食过来供浙江百姓购买。

    老臣子一开口,嘉靖商量也不和其他臣子商量,直接就定了,事情交给工部和司礼监去办,一抬眼看见清流,立刻加上一句钱归户部。

    事情被他交给严嵩的学生,浙直总督胡宗宪来督办,还不给桑田加税,只按农田来收。]

    改稻为桑的国策定下来了,御前财政会议也结束了。趁着片头片尾的时间,大家疯狂开始讨论。

    种桑的收益比种粮食大,不怕农民不改,还有粮食安排和不加税政策,听起来是朝廷和百姓共赢,但几乎所有时空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是眉头紧皱。

    上了点年纪农人们,听完就是这稻田决不能改桑田。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种了粮食,怎么样都能有点收成,饿不死人。除非是天灾人祸什么都没有,但都到了那种程度了,桑田也一样。

    但是种了桑田,能有多少丝收上来,丝又能卖多少钱,能不能靠这些钱买得到粮食支撑一家人活下去,这都是未知数。

    朱元璋眉头紧皱:“他怎么保证明年不会出什么的要大量用粮食的大事,又怎么确保粮食都能从周边调到浙江,粮食还不会涨价,人人都能买得起?”

    正常种田,额外种点桑,丝就算卖不出去,农人也只是少一点收入,他们可以先留着或者自己织布。

    但要是一半田都变成桑,出个什么事没有粮食或者买不到粮食,那不用想都知道要出大乱子。

    哪怕他现在已经尽量改变观念,开始重视科学贸易,也完全不觉得这个改稻为桑是个好政策。

    十七八岁年纪轻轻的严世蕃和他还没发达起来的父亲严嵩这时候也坐在家里,二人身上都是冷汗,更冷的是心。

    太早的时候知道自己未来会发达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大家都一起知道。

    严嵩苦笑一声,满眼释然:“彻底没了往上的可能,庆儿(严世蕃小名),安心做个国子监祭酒也好。”

    满朝文武都知道他以后和儿子都会入内阁,巴结什么的不存在,只会有数不清的绊子。

    况且电视上面的严家父子,不见得是什么正面形象,而改稻为桑一定成功不了,等后面电视剧越播,他们父子的名声也会越差。

    严世蕃不这么认为:“爹,用不用谁,那都不是臣子能说了算了的。”

    只要人活着,身上功名官职还在,就总能有等到机会的时候。就算现在他们父子成了众矢之的的,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朱厚熜本人什么都不想说,觉得自己被黑了,他上朝才没那么戏精。

    还有,你们后人不是什么都能研究的很细致吗,倒是认真给我去查查县志资料啊,我大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完全没有到能搞这种政策的好吧!

    朱厚照时代最近的皇帝,很理解另一个时空堂弟无语。

    他们大明,银子真没有那么强的货币属性,征税都还是实物税呢,一年国库里是有银子,顶多也就几百万两,几千万两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那个御前财政会议,更离谱了,因为他们大明每一年压根没有什么财政预算和财政决算。

    说难听点,他们这时候都是事情发生了才去解决事情,事情解决了才知道要花多少钱,完全就算不出来会花多少。

    大部分都没有什么预算的王朝,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这个预算的好处,开始就是账目一目了然,也能控制花钱。

    记下来,看看能不能学。

    [改稻为桑的国策定好,小太监来报裕王妃生下皇孙的喜讯。徐高张三人走了去给裕王庆贺,严家父子却留下来陪皇上。

    司礼监那边,吕芳也在捞徒弟冯保。]

    “亲疏远近,一目了然。”

    再不懂人情世故的,看嘉靖打发走了儿子的老师来和严家父子说话,也能看出来他究竟更信任谁一些。

    吕芳指出冯保错误还有他的三思,也让不少人若有所思。

    “思危、思退、思变,不说宫廷,在朝廷和江湖,多三思三思,也是要的。”

    “这老太监对弟子是不是过分好了,把本要受罚的冯保,弄到皇孙身边,他这……”

    “太监没有孩子,可不就指望徒弟,徒弟就是他自己的思退。”

    一直没把宦官当回事,主要提防外戚的历朝皇帝们,这时候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太监,是从小就跟在未来皇帝身边长大的,不说他们在皇权下弄权的事,就说他们能对未来皇帝产生的印象,这就不是简单的事。

    能在宫里混的,谁不是人精,这些人精哄一个孩子那不是手到擒来;除非孩子的父母很在意,有好好教导他。

    别说宫廷了,大户人家一般都是达不到后世那种养孩子的亲子程度的,孩子身边陪他最多的就是宫女太监。

    想想这点,在想想皇嗣和国家未来,他们一个个都开始操心起了孩子教养问题。

    [裕王府,除了裕王和内阁的徐高张,还有裕王府谭纶聚在一起开小会。

    徐阶感叹皇上还是圣明的,大家简单寒暄几句,张居正却断言浙江的改稻为桑办不好,浙江百姓还要遭殃。

    裕王也立刻明白过来,有人会趁机兼并桑农土地……]

    看见这个裕王脑子里还有几分惦记百姓,朱元璋脸色好了些。

    但还是想骂人,大晚上的,他上来就是和这些文臣说自己害怕,都只有你一个儿子了,你怕个什么!

    朱标脸色凝住,田地这个话题,他没法不注意。

    当张居正说办不好后,看向他的只有裕王和谭纶,显然徐、高都是知道的。

    连张居正都清楚办不好的事情,裕王也能明白会发生时什么,那位徐阶,为什么能脸色如常说今年有个好开头。

    没参加御前会议的谭纶都知道,赋税不加,一亩桑田的收益比一亩农田多出五倍以上,况且从种桑养蚕到制成绸缎,上下游全垄断后利润更高。

    这种巨额财富下,官商必然会趁机收购土地。

    而朝廷,要的是丝绸去和西洋人做贸易,不会去管自己手下的官和地方大户,也管不到,毕竟从朝廷到浙江,都是严党的人。

    听谭纶的话解释完,一些人本想感叹剧里大明朝中还是不缺有识之士的,但是一跟着镜头看到徐、高、张,有脑子冷静下来。

    这些事情谭纶能知道,张居正知道,其他两个就不知道吗?

    他们明明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为什么御前会议的时候不说出来,让这个不该办的事情直接胎死腹中?

    是不敢、不愿,还是不能?

    [面对困境,张居正觉得可以争取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于是会议决定谭纶去浙江争取胡宗宪。]

    朱厚照看完这个裕王府小会议,都觉得可笑。

    不是笑剧情,是笑人。

    里面的裕王,他大侄子,想的是胡宗宪最好有点良知,给浙江百姓一条活路;但是张居正和其他清流,那是期待着一把火从浙江烧到京城扳倒严党。

    两党斗争,损失最大的自然是地下百姓,都是损的他大明根基,哪个大明官员在乎?

    [镜头切到浙江的农田,旁白说,张居正的那句话,被不幸言中了,改稻为桑国策一经推行,就给浙江百姓带来了灾难。

    一队士兵骑着马奔来,踩踏上稻田,拿着武器的兵站在田垄上,挡着百姓进去,穿着官服的官员站在边上面不改色。

    有百姓冲进去哀求,哀求毫无作用后大家站在一起,用身体挡住战马。

    有农人跌在水田里捧起被踩坏的禾苗哭泣,怎么也阻止不了这些兵,情急之下,一个浑身腱子肉的青年喊道:“拼了,跟他们拼了!”

    没有什么反抗胜利,反倒是被听到的小官直接报告给杭州知府马宁远,指控里面是刁民、反民。]

    “胡编乱造!我大明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这个改稻为桑!”

    朱厚熜这儿会实在忍不住了,手里的酒精瓶子都没盖上,重重砸到桌上。

    看客视角,谁都能看出来这里面浙江百姓是完全无辜的,只是朝廷一个指令,他们辛苦插好秧的稻田就莫名遭了损毁。

    别说只是个电视剧,连没种过田的主播看到这里都是沉着脸在生气的,更别说从来就没活出个人样的封建社会百姓了。

    本来他们就开始对朝廷不满,再看朝廷这么不做人的场景,心里能憋多少怨气朱厚熜都不敢想。

    求你了,主播,别放了吧,没做过的事也要被人当成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