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靠赶山狩猎实现财富自由 第1207章 无伤大雅
热门推荐:
抢我保送名额,我转学你哭什么
洪荒:开局忽悠女娲,别去紫霄宫
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
他被害入狱五年,却成为军神归来
致命诡地:现在开始死亡倒计时!
无衣之死
至道孤独
我家都破产了,你们怎么还追我
她见青山
事实上,王大山确实有点心动。
龙腾大厦单层面积大约3000平米,按照每月25块钱一平米的租金计算,十层就是七十五万,一年就是九百万,三年是两千七百万。
这个租金价格已经相当了不得了,更何况,马本哲还承诺,单价可以更高。
高出的部分,就是马家父子对竹苑酒店的补偿。
王大山不置可否,依然不紧不慢的倒茶。
等把茶倒好了,他才开口说道:“马董倒会借花献佛,不过相比于将写字楼租给汇通局做总部,我更想跟汇通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王先生的意思是?”马本哲有些没明白什么意思。
“龙腾集团看好特区的未来,希望想加大本地投资力度,并且扎根特区。我想马董作为特区最大国企的掌门人,对特区的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刚才马董说愿意优先跟龙腾集团合作,在这点上,我是赞同的。
汇通是特区最大的企业,龙腾集团亦是香港数一数二的龙头,我们两家未来的合作,一定会产生双赢的局面。
在特区这个地方,汇通有地有项目,而我们龙腾有钱有资本,刚好能够优势互补,何乐不为?
我看不如这样,我们两家签署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汇通局在特区,甚至在全国的商业项目,龙腾集团都可参与跟投或领投,获得的收益按照约定的投资比列分配。
马董,你看怎么样?”
实际上王大山从一开始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让龙腾集团与汇通局深度捆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香港实在是太小了,龙腾集团的未来一定不在香港。
现阶段,得益于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香港作为全亚洲最大的自由贸易港,自然吃到了经济增长的红利。
这也是哪怕一些老牌家族仅仅靠房地产就能够赚的盆满钵满的原因。
可是香港经济再发达,也只有六百多万人口,市场容量始终有限。
为什么三十年后四大家族中只有李家能够独领风骚,一枝独秀?
那是因为李超人独具慧眼,目光长远。别人还在投资项目,他却开始投资国家。
首先他在香港的发展遇到瓶颈之后,立刻快速押注内地,将绝大部分身家都用来投资内地的房地产和港口。
在吃到了内地经济发展的红利之后,他用赚来的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在全球经济衰退之时,通过收并购布局了多个国家的多项产业,横跨地产、能源、基建、零售、科技、电信等多个领域。
而其他三大家族,则扎根本土,步步为营。虽然安稳,却后劲不足。
王大山不希望龙腾集团未来龟缩于香港,只做一个窝里横的土财主。他更愿意集团能够走出去,和世界上最厉害的企业掰掰手腕。
如此,内地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未来三十年,谁占据了内地市场,谁才能够获得国际投资大会的入场券。
再过二十年,国内经济进入房地产时代,这才是真正让资产爆发式增长的方式。
正是因为国内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和白银十年,才使中国催生出了一大批世界五百强的上榜企业。
龙腾集团肯定不能与这场豪门夜宴擦肩而过,他更希望能够分得更大的一块蛋糕。
可有一点,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会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水土不服,比如说地方保护主义等等。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港商在内地几乎可以横着走,是各地政府的座上宾,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二十年后,香港许多知名地产商均在内地折戟沉沙,他们甚至竞争不过本地一些小开发商。
是港商的实力不够吗?
显然不是!
究其原因,只能说他们太高傲,不屑于放下面子学习内地的规则,以为有实力就可以搞定一切。
殊不知,内地的商场和政治紧密结合,有实力不代表一切,人情世故才是根本。
再过二十年,王大山应该已经退休了,龙腾集团大概率会交给唐赫掌舵。但无论是谁掌舵,他都希望龙腾集团能够成为世界上的一流企业。
现在,有一个好机会,能让龙腾集团快速的实现本土化,那就是与汇通局深度绑定。
别人也许不知道,王大山却实实在在的清楚未来汇通局集团的规模有多么的庞大。
到2023年,汇通局集团世界五百强排名第四十,年营收接近1900亿美元,总资产超过1.7万亿美元。
这是条十分粗壮的大腿,但它现在还十分弱小,甚至不足龙腾集团的三分之一。
这个时候不交好什么时候交好?而且现在合作,对汇通局更加有利。
汇通局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因为它在未来是一家央企,在基建、港口、物流、金融等方面,几乎所有赚钱的项目随便他挑,参与的都是政府的重点项目。
后世,特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南海酒店其实就是汇通局引入港资修建的。
只不过这一世王大山提前布局,投资兴建了龙腾大厦,拔得了头筹。
如果龙腾集团能在汇通局的项目中分一杯羹,那就是包赚不赔的买卖,未来三十年都根本不用担心项目的问题。
马本哲听到王大山的话愣住了,他想不到竟然会听到这样的提议。
这对汇通局来说,无异于天降甘霖,意外惊喜。
只要有好的想法,全特区所有的地皮都可以供汇通局开发,但他们没有那么多钱。
最好的例子就是蛇口工业区,完全由汇通局自筹资金开发,首期才投资了1.5亿,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香港汇通局向汇丰银行的贷款。
“这,这,王先生,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工业区的项目,龙腾集团就很有兴趣,愿意投资一个亿参与建设,也愿意在工业区里投资一家独资工厂。
甚至,我还可以做主,让京龙食品在工业区里建立食品厂。
当然了,为了让政府放心,我们只投资,可以不参与主导。
马董,你应该清楚龙腾集团的实力,也可以把我们的意愿汇报上去,相信上面会有判断。
如果咱们两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那我们就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了。
我这个人对自己人其实很大度,令郎不过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孩子,哪个孩子还能不犯点错呢?
无伤大雅,不是吗?”
龙腾大厦单层面积大约3000平米,按照每月25块钱一平米的租金计算,十层就是七十五万,一年就是九百万,三年是两千七百万。
这个租金价格已经相当了不得了,更何况,马本哲还承诺,单价可以更高。
高出的部分,就是马家父子对竹苑酒店的补偿。
王大山不置可否,依然不紧不慢的倒茶。
等把茶倒好了,他才开口说道:“马董倒会借花献佛,不过相比于将写字楼租给汇通局做总部,我更想跟汇通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王先生的意思是?”马本哲有些没明白什么意思。
“龙腾集团看好特区的未来,希望想加大本地投资力度,并且扎根特区。我想马董作为特区最大国企的掌门人,对特区的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刚才马董说愿意优先跟龙腾集团合作,在这点上,我是赞同的。
汇通是特区最大的企业,龙腾集团亦是香港数一数二的龙头,我们两家未来的合作,一定会产生双赢的局面。
在特区这个地方,汇通有地有项目,而我们龙腾有钱有资本,刚好能够优势互补,何乐不为?
我看不如这样,我们两家签署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汇通局在特区,甚至在全国的商业项目,龙腾集团都可参与跟投或领投,获得的收益按照约定的投资比列分配。
马董,你看怎么样?”
实际上王大山从一开始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让龙腾集团与汇通局深度捆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香港实在是太小了,龙腾集团的未来一定不在香港。
现阶段,得益于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香港作为全亚洲最大的自由贸易港,自然吃到了经济增长的红利。
这也是哪怕一些老牌家族仅仅靠房地产就能够赚的盆满钵满的原因。
可是香港经济再发达,也只有六百多万人口,市场容量始终有限。
为什么三十年后四大家族中只有李家能够独领风骚,一枝独秀?
那是因为李超人独具慧眼,目光长远。别人还在投资项目,他却开始投资国家。
首先他在香港的发展遇到瓶颈之后,立刻快速押注内地,将绝大部分身家都用来投资内地的房地产和港口。
在吃到了内地经济发展的红利之后,他用赚来的钱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在全球经济衰退之时,通过收并购布局了多个国家的多项产业,横跨地产、能源、基建、零售、科技、电信等多个领域。
而其他三大家族,则扎根本土,步步为营。虽然安稳,却后劲不足。
王大山不希望龙腾集团未来龟缩于香港,只做一个窝里横的土财主。他更愿意集团能够走出去,和世界上最厉害的企业掰掰手腕。
如此,内地的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未来三十年,谁占据了内地市场,谁才能够获得国际投资大会的入场券。
再过二十年,国内经济进入房地产时代,这才是真正让资产爆发式增长的方式。
正是因为国内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和白银十年,才使中国催生出了一大批世界五百强的上榜企业。
龙腾集团肯定不能与这场豪门夜宴擦肩而过,他更希望能够分得更大的一块蛋糕。
可有一点,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会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水土不服,比如说地方保护主义等等。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港商在内地几乎可以横着走,是各地政府的座上宾,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二十年后,香港许多知名地产商均在内地折戟沉沙,他们甚至竞争不过本地一些小开发商。
是港商的实力不够吗?
显然不是!
究其原因,只能说他们太高傲,不屑于放下面子学习内地的规则,以为有实力就可以搞定一切。
殊不知,内地的商场和政治紧密结合,有实力不代表一切,人情世故才是根本。
再过二十年,王大山应该已经退休了,龙腾集团大概率会交给唐赫掌舵。但无论是谁掌舵,他都希望龙腾集团能够成为世界上的一流企业。
现在,有一个好机会,能让龙腾集团快速的实现本土化,那就是与汇通局深度绑定。
别人也许不知道,王大山却实实在在的清楚未来汇通局集团的规模有多么的庞大。
到2023年,汇通局集团世界五百强排名第四十,年营收接近1900亿美元,总资产超过1.7万亿美元。
这是条十分粗壮的大腿,但它现在还十分弱小,甚至不足龙腾集团的三分之一。
这个时候不交好什么时候交好?而且现在合作,对汇通局更加有利。
汇通局集团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因为它在未来是一家央企,在基建、港口、物流、金融等方面,几乎所有赚钱的项目随便他挑,参与的都是政府的重点项目。
后世,特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南海酒店其实就是汇通局引入港资修建的。
只不过这一世王大山提前布局,投资兴建了龙腾大厦,拔得了头筹。
如果龙腾集团能在汇通局的项目中分一杯羹,那就是包赚不赔的买卖,未来三十年都根本不用担心项目的问题。
马本哲听到王大山的话愣住了,他想不到竟然会听到这样的提议。
这对汇通局来说,无异于天降甘霖,意外惊喜。
只要有好的想法,全特区所有的地皮都可以供汇通局开发,但他们没有那么多钱。
最好的例子就是蛇口工业区,完全由汇通局自筹资金开发,首期才投资了1.5亿,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香港汇通局向汇丰银行的贷款。
“这,这,王先生,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工业区的项目,龙腾集团就很有兴趣,愿意投资一个亿参与建设,也愿意在工业区里投资一家独资工厂。
甚至,我还可以做主,让京龙食品在工业区里建立食品厂。
当然了,为了让政府放心,我们只投资,可以不参与主导。
马董,你应该清楚龙腾集团的实力,也可以把我们的意愿汇报上去,相信上面会有判断。
如果咱们两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那我们就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了。
我这个人对自己人其实很大度,令郎不过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孩子,哪个孩子还能不犯点错呢?
无伤大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