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逃荒,做山匪搞基建无限内卷 第249章 改良农具
第二天,王铁柱和王大壮带着妻子和孩子忐忑不安地出了山洞。
山寨里突然多了几个新面孔,大家都很感兴趣,但也有排斥之意,柯宁微暂时不打算管。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山寨里的人。你们运气好,挖渠的活儿已经有人替你们完成了。接下来你们去开荒吧。四个大人都要去开荒,至于孩子,他们可以留在山洞里料理家务。”
开荒这活儿也不轻松,但比挖渠好一些。
王铁柱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粮食和其他东西会不会被收走,昨天看到大家人还挺和善的,干脆直接问道,“大当家,我们的东西能自己保管吗?”
柯宁微冷着脸,“怎么,还想我们管你的吃喝拉撒不成?自己管好自己的东西,按时完成我交代你们的任务就行了。别的,也不用胡思乱想。”
虽然柯宁微语气硬邦邦的,但王铁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十分开心,“谢谢大当家。”
“闲话少说,带上你们的工具,我告诉你们在哪里开荒。”
柯宁微带人到了一片向阳的开阔地,这里距离山洞并不近,约莫有两公里的样子。但地形地势很适合红薯生长,所以她想把这块地开出来。
“这块地”,柯宁微用手指着,“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全部开出来。”
王铁柱和王大壮对视一眼,都知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开荒要先把坡地上的杂草手动清理干净,然后再把上面的碎石捡起来扔掉,最后要翻地,才能种庄稼。
这块地,往少了说,也得有十亩左右,怎么可能半个月就开完。
但这是第一个任务,王大壮担心自己干不完会受到严重惩罚,因此小心翼翼地说道,“我们尽力而为,但这块荒地有点多。”
柯宁微难得对他们露出笑脸,“放心,到时候阿旭会教你们怎么开荒更快,你们只要照做就行。不过,他教完就会离开,到时候你们自己开荒,没人监督你们。但要想一想,你们的孩子还在山寨里呢!”
“是是是,我们知道的,我们一定努力干活儿。”
柯宁微说完,就准备回去了,柯宁旭则留下来教大家火种之法。
上山的流民解决了,柯宁微也终于能有一些休息时间了。她躺在山洞的床上,苦思冥想怎么才能提高生产力。
土地是不少的,但每亩产量太低。即便是精耕细作,也堪堪够一家人吃而已。
而且,农户要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田地上,他们根本没空去做别的事情。
柯宁微想了想,从空间里把那本《华国农业百科全书》拿了出来。上面详细记载了现代农业的特点,以及古代农业的发展史。
柯宁微要的是其中有关于农具的记录。
她想要造出大型机械是不可能的,但对现有的农具进行改良,提高生产力,减少山寨中人在农田上花费的时间还是极有可能的。
现在播种种子已经在使用耧(lou,二声)了,但耧磨损的很快,因为它通身都是木制的。耧脚的位置是要插入土里才能顺利完成播种。
但土其实是比较硬的,耧脚很快就会磨损。
而现代,在大型播种机出现之前,农民们播种也是用的耧,不过是铁耧,用上好几十年都不会坏。
但想改良耧,柯宁微就难在了第一步,她没有铁。
冷兵器时代,铁是各种武器的重要原材料,所以成为了管制品。平日里百姓买个菜刀和铁锅还行,要是想要原材料,那可是要杀头的重罪。
何况,这里也没有铁匠,就算有了铁,也没人会做。
改良农具的第一步,宣告失败。
但柯宁微没有放弃,除了耧,还有很多其他农具可以改良啊,比如犁。
目前大家使用的犁还是直辕犁,柯宁微知道,后面会改良成曲辕犁。
曲辕犁是在直辕犁的基础上,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而且会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十分灵活,家里的女人也可以使用了。之前的直辕犁太过笨重,女人是推不动的。
柯宁微手中的书上就有图形,她问赵成和要了张白纸,然后去灶台拿了一根烧火的木棍。这木棍的一端经常被烧,上面黑乎乎的,刚好可以用它把图纸临摹下来。
她画好之后,就搬着自家的犁去找郑三叔了。
柯宁微自己不会改,这事还得找专业人士。
“三叔,你帮我修一下犁吧。”
郑三叔推了两下犁,发现没毛病,“没坏啊,修什么?”
“三叔,我想请你帮我把犁改成这个样子。”柯宁微把图纸递过去。
郑三叔却不高兴,“你这不是胡闹吗?好好的犁,万一改坏了怎么办?”
“三叔,咱们现在这犁,笨重的很。我仗着力气大,还能用一用,但我家里,没一个能推的动的。但只要按照这图纸改了,就会轻便许多,到时候家里的媳妇儿们也能使用犁了。”
“这犁是你改的?”郑三叔问道。
柯宁微哪里敢冒领功劳,但她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只能往自己师父身上揽,“这图纸是我师父给我的。这几天不忙了,我整理东西才找到。”
郑三叔没再问,“行,过几天我试试,给你改一改?”
“别呀三叔,你现在不是没什么事吗?择日不如撞日,咱们早日改出来,也好看看效果。”
“我没空,现在忙着呢?有俩人在我这儿定了家具,我得赶紧做好。”
“三叔,这可是改良过后的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要是这犁确实好用,那我们以后种地就能轻松一些。你若能把这个做出来,那绝对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所有人都要找你来做。”
郑三叔一听,确实心动了。“好,那我们先做这个。”
柯宁微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道,“我来给你找木料。”
“做犁,还真需要一些特别的木料。”
山寨里突然多了几个新面孔,大家都很感兴趣,但也有排斥之意,柯宁微暂时不打算管。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山寨里的人。你们运气好,挖渠的活儿已经有人替你们完成了。接下来你们去开荒吧。四个大人都要去开荒,至于孩子,他们可以留在山洞里料理家务。”
开荒这活儿也不轻松,但比挖渠好一些。
王铁柱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粮食和其他东西会不会被收走,昨天看到大家人还挺和善的,干脆直接问道,“大当家,我们的东西能自己保管吗?”
柯宁微冷着脸,“怎么,还想我们管你的吃喝拉撒不成?自己管好自己的东西,按时完成我交代你们的任务就行了。别的,也不用胡思乱想。”
虽然柯宁微语气硬邦邦的,但王铁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十分开心,“谢谢大当家。”
“闲话少说,带上你们的工具,我告诉你们在哪里开荒。”
柯宁微带人到了一片向阳的开阔地,这里距离山洞并不近,约莫有两公里的样子。但地形地势很适合红薯生长,所以她想把这块地开出来。
“这块地”,柯宁微用手指着,“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全部开出来。”
王铁柱和王大壮对视一眼,都知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开荒要先把坡地上的杂草手动清理干净,然后再把上面的碎石捡起来扔掉,最后要翻地,才能种庄稼。
这块地,往少了说,也得有十亩左右,怎么可能半个月就开完。
但这是第一个任务,王大壮担心自己干不完会受到严重惩罚,因此小心翼翼地说道,“我们尽力而为,但这块荒地有点多。”
柯宁微难得对他们露出笑脸,“放心,到时候阿旭会教你们怎么开荒更快,你们只要照做就行。不过,他教完就会离开,到时候你们自己开荒,没人监督你们。但要想一想,你们的孩子还在山寨里呢!”
“是是是,我们知道的,我们一定努力干活儿。”
柯宁微说完,就准备回去了,柯宁旭则留下来教大家火种之法。
上山的流民解决了,柯宁微也终于能有一些休息时间了。她躺在山洞的床上,苦思冥想怎么才能提高生产力。
土地是不少的,但每亩产量太低。即便是精耕细作,也堪堪够一家人吃而已。
而且,农户要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田地上,他们根本没空去做别的事情。
柯宁微想了想,从空间里把那本《华国农业百科全书》拿了出来。上面详细记载了现代农业的特点,以及古代农业的发展史。
柯宁微要的是其中有关于农具的记录。
她想要造出大型机械是不可能的,但对现有的农具进行改良,提高生产力,减少山寨中人在农田上花费的时间还是极有可能的。
现在播种种子已经在使用耧(lou,二声)了,但耧磨损的很快,因为它通身都是木制的。耧脚的位置是要插入土里才能顺利完成播种。
但土其实是比较硬的,耧脚很快就会磨损。
而现代,在大型播种机出现之前,农民们播种也是用的耧,不过是铁耧,用上好几十年都不会坏。
但想改良耧,柯宁微就难在了第一步,她没有铁。
冷兵器时代,铁是各种武器的重要原材料,所以成为了管制品。平日里百姓买个菜刀和铁锅还行,要是想要原材料,那可是要杀头的重罪。
何况,这里也没有铁匠,就算有了铁,也没人会做。
改良农具的第一步,宣告失败。
但柯宁微没有放弃,除了耧,还有很多其他农具可以改良啊,比如犁。
目前大家使用的犁还是直辕犁,柯宁微知道,后面会改良成曲辕犁。
曲辕犁是在直辕犁的基础上,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而且会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十分灵活,家里的女人也可以使用了。之前的直辕犁太过笨重,女人是推不动的。
柯宁微手中的书上就有图形,她问赵成和要了张白纸,然后去灶台拿了一根烧火的木棍。这木棍的一端经常被烧,上面黑乎乎的,刚好可以用它把图纸临摹下来。
她画好之后,就搬着自家的犁去找郑三叔了。
柯宁微自己不会改,这事还得找专业人士。
“三叔,你帮我修一下犁吧。”
郑三叔推了两下犁,发现没毛病,“没坏啊,修什么?”
“三叔,我想请你帮我把犁改成这个样子。”柯宁微把图纸递过去。
郑三叔却不高兴,“你这不是胡闹吗?好好的犁,万一改坏了怎么办?”
“三叔,咱们现在这犁,笨重的很。我仗着力气大,还能用一用,但我家里,没一个能推的动的。但只要按照这图纸改了,就会轻便许多,到时候家里的媳妇儿们也能使用犁了。”
“这犁是你改的?”郑三叔问道。
柯宁微哪里敢冒领功劳,但她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只能往自己师父身上揽,“这图纸是我师父给我的。这几天不忙了,我整理东西才找到。”
郑三叔没再问,“行,过几天我试试,给你改一改?”
“别呀三叔,你现在不是没什么事吗?择日不如撞日,咱们早日改出来,也好看看效果。”
“我没空,现在忙着呢?有俩人在我这儿定了家具,我得赶紧做好。”
“三叔,这可是改良过后的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要是这犁确实好用,那我们以后种地就能轻松一些。你若能把这个做出来,那绝对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所有人都要找你来做。”
郑三叔一听,确实心动了。“好,那我们先做这个。”
柯宁微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道,“我来给你找木料。”
“做犁,还真需要一些特别的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