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明 第五十三章 马瘟(下)
辽东的天气在冬天是十分严寒干燥。对于很多北方的读者来说冬天有暖气可那个年代可没有这些东西。
宋应昌和张才骑马出了广宁城,白雪茫茫的大地与纯蓝色的天空再次映入眼帘,这种美不可言的雪国风光在蓟镇是无法看到的。当宋应昌再此看到这种风景时眼泪却掉落在马背上,马匹行走却越来越难,直到淹没住宋应昌的小腿。
“大人,我背你。”张才下马走到宋应昌面前,做出弯腰状。
“好。”宋应昌小心翼翼的往张才背上挪去。
宋应昌的标营士兵也是憨厚老实的人,在宋应昌趴在张才身上时,他们就用自己的身体把雪给推到一边。
“把重裘拿来系到大人的身体上。”年轻的文原对伺候宋应昌的小斯说。
“这附近的军屯住处离我们不远,步行快,不要半个时辰。”文原对宋应昌说。
小斯把重裘系好,张才这才出发。
走了一会儿,张才感觉到自己的脖子处有滚烫的水,他紧张的问:“大人冷吗?要不要再披一件衣裳?”
“不用。”宋应昌抽噎的回答他。
“那是不舒服吗?前面很快就到屯田处了,我们可以休息一下。”张才说完就加快速度。
“我是因为李如松来信说前线在吃人而哭泣……”
张才的步伐停了一下,但又开始走了起来。
“粮草问题吗?”张才小心翼翼的问。
“朝鲜的王公大臣都是废物,他们为了骗我们说粮食是够的,可现在呢?士兵为了吃一顿饭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性。”
张才没有急着回答他,而是思考一会儿说:
“吃的饱总比饿死强……”
“可恶!我不想让他们失去人性啊!这和关外的鞑子有什么区别?”
宋应昌激动起来。
“大人,我以前去过蓟镇的边墙附近,那里有山,山里面有墩军……他们饿急了,就会去山里寻两脚羊吃。”文原顿了一顿继续说,“那一天他们刚好在烤和灸两脚羊,气味十分难闻,我当时就呕吐不止。大人朝鲜天气寒冷,至少……至少闻起来不臭。”
“那你还想当边军?”宋应昌问。
“高级军官和底层军户不一样的,至少不会饿的吃两脚羊。”
按照历史记载,多年以后的辽东战争,高级军官死守锦州能有口两脚羊吃,就算是万幸了。
但愿张才不会有这一天。
“你的意思是李如松他们贪了?”宋应昌气愤的问。
“他是贪了还是没贪,大人心中自有定数。前面就是军屯住处了。”
军屯住处附近的积雪不在那么厚,或许是有人打扫。
“你放我下来,我自己走。”
“好!”
朝鲜的平壤城。
“啪……”的一声响彻大厅,李如松把手背到身后转身就走。
“你怎么能够打王的使者?你太过份了李……李提督。”
这个使者捂着脸,开始说话非常大,后面李如松转头看他,他就又蔫巴起来。
“你们说粮草是可以吃四十天的!”李如松如同一匹下山的猛虎蹿到使者面前,他睚眦欲裂的看着使者说,“现在你们倒指责我起来了,我难道想让部下吃这些东西吗?我想让部下乱抢夺你们这些没有丝毫油水的百姓吗?都是你们逼的。我如果强行约束,他们哗变了,你和你的王一辈子待在京城吧!”
“这里一共还有四万石粮食。当初我们是以步兵的口粮计算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骑兵。”使者即害怕又愧疚的回答。
“一群废物。”
李如松拿手指着这些人说道。
一个骨瘦如柴黑乎乎的老头子和宋应昌说话。
“你是管理这个屯田的吗?”宋应昌问。
“对我就是。”老头子回答。
“你怎么不穿厚一点?”宋应昌问。
老头子听到大人这么问他,他立刻就找到了倾诉的对象。
“大人,你有所不知,我们这个地方年年被关外部落打秋风哪有多的东西。我们的屯田还要交很多杂税,能有一口吃的不被饿死就是万幸了。”
“你们就会装可怜,我平时看那些人把奏折印刷出来,上面说的边镇可不这样。把你这里的军户全部叫出来。”
断断续续的来了一些孩子老人妇女,他们都是面如菜色,有的人已经饿的浮肿不堪。
“男丁怎么不来?”宋应昌问。
“强壮的男丁被勋贵叫去干活,稍弱的去边境运粮食,伤残的去守堡垒了。”老头嘴唇发紫断断续续的回答。
“你们有没有存粮啊?”宋应昌蹲下问一个小孩。
小孩不理他,他从口袋里拿出烧饼袋子,拿出一个烧饼继续说:“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烧饼就是你的。”
这些妇女老人孩童骚动起来想要抢夺这个烧饼,文原看出倪端拔出腰间的佩剑指着这些人,这些老弱妇孺立刻不在动弹。
“大人,粮食有,可是不够过冬的,都是一些发霉的糜子。”小孩惊恐的看着宋应昌。
“糜子?”
“以前鞑子抢劫,他们勒勒车带的东西太多,我们就会去抢夺一些他们的东西,但是我们不敢抢夺大部队,只敢抢夺掉队的,这些人只有一些发霉的糜子和一些垃圾。”孩子的母亲回答宋经略。
宋应昌把烧饼袋子,放到这个孩子的母亲手上。
平壤城,马厩处。
李如松和李友升一起看着这些掉膘躺在地上的马匹,急得不断叹气。
“把那些生病的马匹埋了吗?”李如松问。
“已经烧掉了。”李友升回答。
“宋经略说粮食还要几天才能大规模运来,让我在等一等。可我的人可以饿,马匹怎么能饿?继续吃野草,马匹都会变成驽马的。”李如松急得自言自语起来。
“大人!”一个传令兵小跑到李如松面前跪下说,“大人,有精锐骑兵在安城,龙泉发现了粮草,还不少。李如柏大人现在攻下了开城。”
“开城是汉城的门户,怎么可能这么快打下来?”李如松问。
“开城没有敌军士兵。”使者回答。
宋应昌和张才骑马出了广宁城,白雪茫茫的大地与纯蓝色的天空再次映入眼帘,这种美不可言的雪国风光在蓟镇是无法看到的。当宋应昌再此看到这种风景时眼泪却掉落在马背上,马匹行走却越来越难,直到淹没住宋应昌的小腿。
“大人,我背你。”张才下马走到宋应昌面前,做出弯腰状。
“好。”宋应昌小心翼翼的往张才背上挪去。
宋应昌的标营士兵也是憨厚老实的人,在宋应昌趴在张才身上时,他们就用自己的身体把雪给推到一边。
“把重裘拿来系到大人的身体上。”年轻的文原对伺候宋应昌的小斯说。
“这附近的军屯住处离我们不远,步行快,不要半个时辰。”文原对宋应昌说。
小斯把重裘系好,张才这才出发。
走了一会儿,张才感觉到自己的脖子处有滚烫的水,他紧张的问:“大人冷吗?要不要再披一件衣裳?”
“不用。”宋应昌抽噎的回答他。
“那是不舒服吗?前面很快就到屯田处了,我们可以休息一下。”张才说完就加快速度。
“我是因为李如松来信说前线在吃人而哭泣……”
张才的步伐停了一下,但又开始走了起来。
“粮草问题吗?”张才小心翼翼的问。
“朝鲜的王公大臣都是废物,他们为了骗我们说粮食是够的,可现在呢?士兵为了吃一顿饭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性。”
张才没有急着回答他,而是思考一会儿说:
“吃的饱总比饿死强……”
“可恶!我不想让他们失去人性啊!这和关外的鞑子有什么区别?”
宋应昌激动起来。
“大人,我以前去过蓟镇的边墙附近,那里有山,山里面有墩军……他们饿急了,就会去山里寻两脚羊吃。”文原顿了一顿继续说,“那一天他们刚好在烤和灸两脚羊,气味十分难闻,我当时就呕吐不止。大人朝鲜天气寒冷,至少……至少闻起来不臭。”
“那你还想当边军?”宋应昌问。
“高级军官和底层军户不一样的,至少不会饿的吃两脚羊。”
按照历史记载,多年以后的辽东战争,高级军官死守锦州能有口两脚羊吃,就算是万幸了。
但愿张才不会有这一天。
“你的意思是李如松他们贪了?”宋应昌气愤的问。
“他是贪了还是没贪,大人心中自有定数。前面就是军屯住处了。”
军屯住处附近的积雪不在那么厚,或许是有人打扫。
“你放我下来,我自己走。”
“好!”
朝鲜的平壤城。
“啪……”的一声响彻大厅,李如松把手背到身后转身就走。
“你怎么能够打王的使者?你太过份了李……李提督。”
这个使者捂着脸,开始说话非常大,后面李如松转头看他,他就又蔫巴起来。
“你们说粮草是可以吃四十天的!”李如松如同一匹下山的猛虎蹿到使者面前,他睚眦欲裂的看着使者说,“现在你们倒指责我起来了,我难道想让部下吃这些东西吗?我想让部下乱抢夺你们这些没有丝毫油水的百姓吗?都是你们逼的。我如果强行约束,他们哗变了,你和你的王一辈子待在京城吧!”
“这里一共还有四万石粮食。当初我们是以步兵的口粮计算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骑兵。”使者即害怕又愧疚的回答。
“一群废物。”
李如松拿手指着这些人说道。
一个骨瘦如柴黑乎乎的老头子和宋应昌说话。
“你是管理这个屯田的吗?”宋应昌问。
“对我就是。”老头子回答。
“你怎么不穿厚一点?”宋应昌问。
老头子听到大人这么问他,他立刻就找到了倾诉的对象。
“大人,你有所不知,我们这个地方年年被关外部落打秋风哪有多的东西。我们的屯田还要交很多杂税,能有一口吃的不被饿死就是万幸了。”
“你们就会装可怜,我平时看那些人把奏折印刷出来,上面说的边镇可不这样。把你这里的军户全部叫出来。”
断断续续的来了一些孩子老人妇女,他们都是面如菜色,有的人已经饿的浮肿不堪。
“男丁怎么不来?”宋应昌问。
“强壮的男丁被勋贵叫去干活,稍弱的去边境运粮食,伤残的去守堡垒了。”老头嘴唇发紫断断续续的回答。
“你们有没有存粮啊?”宋应昌蹲下问一个小孩。
小孩不理他,他从口袋里拿出烧饼袋子,拿出一个烧饼继续说:“回答这个问题这个烧饼就是你的。”
这些妇女老人孩童骚动起来想要抢夺这个烧饼,文原看出倪端拔出腰间的佩剑指着这些人,这些老弱妇孺立刻不在动弹。
“大人,粮食有,可是不够过冬的,都是一些发霉的糜子。”小孩惊恐的看着宋应昌。
“糜子?”
“以前鞑子抢劫,他们勒勒车带的东西太多,我们就会去抢夺一些他们的东西,但是我们不敢抢夺大部队,只敢抢夺掉队的,这些人只有一些发霉的糜子和一些垃圾。”孩子的母亲回答宋经略。
宋应昌把烧饼袋子,放到这个孩子的母亲手上。
平壤城,马厩处。
李如松和李友升一起看着这些掉膘躺在地上的马匹,急得不断叹气。
“把那些生病的马匹埋了吗?”李如松问。
“已经烧掉了。”李友升回答。
“宋经略说粮食还要几天才能大规模运来,让我在等一等。可我的人可以饿,马匹怎么能饿?继续吃野草,马匹都会变成驽马的。”李如松急得自言自语起来。
“大人!”一个传令兵小跑到李如松面前跪下说,“大人,有精锐骑兵在安城,龙泉发现了粮草,还不少。李如柏大人现在攻下了开城。”
“开城是汉城的门户,怎么可能这么快打下来?”李如松问。
“开城没有敌军士兵。”使者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