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铁血兵戈 >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下一步的计划

铁血兵戈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下一步的计划

    ?    王绪被斩杀,黄巢选择逃走,这一切对于铁血军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情,几乎没有耗费什么力气,铁血军就占领了申州、安州、光州、黄州和沔州等地,表面上看起来,这是最佳的局面了,可惜李儒沛不是这样看的,就连高驰邦和黄彪等人也不是这样看的。

    高驰邦的信函送出去两天之后,李儒沛带着亲兵和特种兵赶到了黄州。

    亲兵时刻都跟随着,特种兵也跟着来,重点就是保护李儒沛的安全,其实在淮南道这样做是不合适的,毕竟这里不是铁血军掌控的地方,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事情紧急,李儒沛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高驰邦和黄彪都没有采取行动,他们就算是追击,也不知道具体的目标,黄巢习惯于流动作战,而且熟悉地形,弄的不好铁血军不仅不能够追击到黄巢的大军,还有可能在追击的过程之中遭遇伏击,形成不必要的损失。

    两天两夜的时间,李儒沛几乎都是在赶路,抵达黄州的时候,脸色苍白,眼圈四周一层黑晕,看上去疲劳到极点。

    高驰邦和黄彪未加思索,恳请李儒沛歇息一下,可李儒沛拒绝了。

    高驰邦禀报了进入安州以来的情况,说话的时候,语气有些低沉,也显得很是懊恼和不好意思,毕竟他是这一路铁血军的主帅。

    高驰邦说完之后,黄彪没有补充。

    李儒沛略微思索之后,很快开口,声音有些嘶哑。

    “黄巢做出这等的选择。其实早就应该想到了,这不能够全怪你们,也是某思虑不周,在申州的时候,铁血军打败了黄巢的偷袭。应该说黄巢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权衡之后,黄巢避免和铁血军正面交锋,也在情理之中。”

    李儒沛的安慰,让高驰邦更加的羞愧。

    “王爷,这都是属下的判断失误。在安州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属下应该承担责任。”

    李儒沛轻轻摇头,转移了话题。

    “高将军,黄将军,你们认为铁血军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李儒沛突然提出来这个问题。说明前面的事情已经揭过去,高驰邦和黄彪自然明白。

    “王爷,属下认为,铁血军接下来应该要巩固占据的申州、安州、沔州、光州和黄州等地,黄巢在这里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官府的作用反而不大了,此等的情况是不正常的。”

    “黄将军,你的看法是什么。”

    “属下赞同高中护军的意见。”

    李儒沛微微摇头。

    “你们说到了一半。平定黄州等地的局面,那是崔阁老他们考虑的事情,重点在于民生建设。铁血军辅助就可以了,你们要知道,这里是淮南道,不是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某刚刚接到消息,毕师铎出任淮南节度使。如此一来,铁血军是深入到淮南道平定局面的。既然任务完成了,是不是应该撤走了。”

    李儒沛刚刚说完。性急的黄彪马上开口了。

    “这怎么行,扬州的十万大军,早干什么去了,南方出现诸多的骚乱,王绪不过是一个屠户,就能够酿出如此大的风波,更不用说其他造反之人了,这明明就是高骈和毕师铎的放纵,铁血军深入到淮南道,帮助平定骚乱,不可能轻易撤走的。”

    说完之后,黄彪想到自己提及了高骈,注意看了看高驰邦,发现高驰邦脸上没有表情。

    黄彪说完之后,高驰邦也开口了。

    “王爷,属下认为黄将军说的是正确的,铁血军不能够撤走。”

    李儒沛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很好,你们有这等的认识,那就足够了,铁血军不会撤走,某已经给崔阁老写信了,派遣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的官吏到淮南道来,这些地方的官吏,基本都是黄巢任命的,原来的官吏死的死、逃的逃,没有剩下多少了,首先需要稳定的就是官府,接着才能够做其他的事情,至于说铁血军,有更大的事情要做。”

    “朝廷之中也许有人会弹劾某,某无所谓,要是某按照朝廷的要求来做事情,也就没有今日之局面了,外面有非议不要紧,关键是内部需要团结,需要人士一致。”

    “毕师铎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护地盘的意识肯定是存在的,扬州的十万大军,也不是吃素的,想必这个时候,毕师铎肯定会向朝廷上奏折,要求铁血军撤出淮南道,这一来一往需要时间,朝廷的圣旨到襄阳同样需要时间,某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进入淮南道的五万铁血军将士,暂时就不要撤离了,需要的粮草可以从随州方向运送过来,万一毕师铎昏头了,大肆发动进攻,那某就要让他这个淮南节度使损兵折将,主动向朝廷辞职,某才不会管他是不是淮南节度使。”

    “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占领所有的城池,动作要非常迅速,这不需要多少的战斗,黄巢大军一旦撤走,城池之内的官吏,也就人心惶惶了,恐怕有些官吏已经跟随逃走了,如此情况之下,那些宵小之徒,就会蹦出来闹事的,盘剥百姓,劫掠钱财,铁血军每占领一座城池,最先打击的就是那些趁火打劫之徒。”

    “朱温率领的铁血军将士,负责控制申州和安州,你们负责控制沔州、光州和黄州等地,某暂时不回襄阳,坐镇黄州指挥。”

    李儒沛刚刚安排完毕,高驰邦和黄彪同时反对了,他们倒不是反对李儒沛的安排。

    “王爷既然将任务分配给属下,这些事情就由属下来完成,崔阁老派遣的官吏,也会很快抵达的,王爷不需要坐镇黄州,这里毕竟是淮南道,扬州尚有十万大军,不知道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王爷若是坐镇黄州,会令所有人不安,属下也无法安心占领城池。”

    黄彪说的更加的直接。

    “王爷若是坐镇黄州,属下也必须跟随在身边,若是王爷出现危险,属下罪责难逃。”

    两人都反对了,李儒沛稍稍思考了一下,终于点头。

    他很清楚,自己坐镇在黄州,对于众人的影响的确是很大的,所有人做事情都是惶惶不安的,随时想着黄州州城,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朝着黄州州城拼命的集结,再说毕师铎若是知道这个消息了,肯定会以黄州州城为中心,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好吧,某先回到襄阳去,不过你们记住,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稳定这些地方的局面,必须让百姓稳定下来,百姓很是淳朴,只要他们的生活没有收到惊扰,就不会有什么过激的举措,有一点某必须要特别指出来,一旦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的官吏到来,掌控官府之后,铁血军就不能够继续干预地方上的事情了。”

    明确了具体的任务,接下来就是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了,李儒沛之处,黄州和光州两个地方应该作为重点,特别是光州,王绪在光州造反,给百姓和士绅富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铁血军进入城池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安抚百姓,必要的时候拿出来一些粮食,救济百姓。

    歇息一天之后,李儒沛决定回到襄阳去了。

    他相信高驰邦、黄彪和朱温等人能够处理好一切的事情,再说崔安潜收到信函之后,肯定会在第一时间组织官吏进入这些地方,开始着手处理地方上的事物。

    李儒沛离开黄州的时候,高驰邦坚持派遣五千将士,跟随在李儒沛的身边,李儒沛仅仅带着几百人从光州赶赴黄州,已经是冒着巨大的风险了,接下来决不能够冒险了。

    李儒沛没有拒绝,他也不想出现意外,如今的好局面,完全靠他来支撑。

    回去的路上,李儒沛不着急了,他走的不快,每到一处都要仔细询问百姓生活之情况,黄巢虽然更换了不少的官吏,但村镇的耆老、里正和甲首,是没有更换的,黄巢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关心的,偏偏李儒沛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些耆老、里正和甲首。

    他的这一手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诸多的耆老、里正和甲首,纷纷在他的面前表示了忠心,村镇的局面很快得到稳定,百姓也纷纷回到了家中。

    这个过程之中,李儒沛没有忘记拿出来一些粮食,解救那些缺粮百姓的燃眉之急。

    其实这些日子,百姓也在观察进入到自家地盘的铁血军将士,他们深切的感受到了,铁血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而且还拿出粮食来资助困难的农户,这是亘古未有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千年之后总结出来的经典话语,李儒沛岂能不明白,他充分贯彻了这个思路,不断的和百姓交流,获得百姓的认可,这看似毫无关联的行动,在最大限度至上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为稳定地方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能够见到亲王,和亲王促膝交谈,这是那些耆老、里正和甲首想不到的,也是让他们非常骄傲的事情。

    后来崔安潜等人认可了李儒沛的这等做法,也是按照此等的要求做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