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兵戈 第三百三十六章 淡定是真
? 铁血军在前方取得的源源不断的胜利,斥候历尽千辛万苦,以最快的速度传到襄阳,让李儒沛能够在最快的时间之内获取到战报。
四月底,铁血军攻打聿赍城,剿灭吐蕃拉萨王属下三千军士,斩杀拉萨王属下大将,之后,铁血军将士没有歇息,一鼓作气进军波窝、墨脱和洛窝,拿下了这些城池,给予拉萨王属下沉重的打击,之后铁血军在墨脱休整,等待粮草的运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吐蕃四大王开始警醒,联合起来准备抵御铁血军,高驰邦、朱温和秦二黑商议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围剿前来增援的其他方面的吐蕃军队,一路给与曲松方向巨大的威胁,阿里王属下军队和亚泽王属下军队果然上当,不敢从曲松方向增援,绕道林周和达孜,想不到朱温率领的大军,正在等候他们,几次的战斗下来,不管是装备方面、还是军士战斗力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两路增援大军,遭遇到沉重的打击,不得不朝着当雄和那曲的方向逃离。
鉴于吐蕃的局面出现了变化,%顶%点%小说在西川的粮草运抵墨脱之后,高驰邦再次做出决定,放开大路,让增援的吐蕃军队悉数进入到逻些,他准备集结大军,在逻些打一场决定胜负的战斗,期望通过这次的战斗,彻底剿灭吐蕃所有军队。
高驰邦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眼见大唐军队的攻势减弱,阿里王和亚泽王以为大唐军队开始不适应吐蕃的气候和环境了,他们亲率大军,前往逻些增援,两人之所以到逻些去,也是因为麾下的大军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只有和拉萨王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地域大唐军队的进攻。否则各自为政,最终是死路一条。
到了七月份,拉萨王、阿里王和亚泽王,全部都到逻些集中了,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暂时能够团结一致,至于说抵御住大唐军队进攻,或者是大唐军队撤离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那是下一步考虑的事情了。
同时他们派遣出使者。前往大唐京城长安,恳求大唐军队撤离。
进入陇右道的谢玉鑫,也有大量的禀报到了襄阳,谢玉鑫的进展更加的顺利,六月份就彻底恢复了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由铁血军牢牢掌控,其实想要彻底收回陇右道,掌控安西四镇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还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必须要彻底掌控陇右与河西诸州,预防安西四镇与内地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可这个情况,目前来说基本不会出现。吐蕃已经被铁血军打的快要灭亡了,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关注陇右与河西诸州,占据这里的雅隆觉阿王,已经被谢玉鑫统领的铁血军打的如同丧家之犬。距离彻底灭亡的时间不远了。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高驰邦、谢玉鑫、朱温和秦二黑等人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李儒沛会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征伐吐蕃和陇右道,其实两个地方是有着巨大联系的,仅仅攻打一个地方,效果都不会很好。
谢玉鑫掌控了安西四镇,重建了安西都护府,虽说是名义上的重建,可这标志着大唐彻底恢复了对陇右道的控制。
陇右道东面的突厥,被铁血军狠狠打击几次之后,早就缩回去了,应该说突厥的实力,也远远比不上当初,面对铁血军犀利的进攻,他们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吐蕃和突厥同时败于铁血军麾下,其实有着一定的必然性,铁血军的训练是最为先进的,后勤补给是大力保障的,就连将士配备的战马,也比吐蕃和突厥的战马强上太多,再加上有着强大的后盾支持,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谢玉鑫驻守安西四镇,等于是卡住了吐蕃外逃的路线,吐蕃军队唯有坚守逻些,没有其他可以逃离的方向了,以前吐蕃军队能够借助的地形和对环境高度的适应力,在铁血军面前没有丝毫的作用,铁血军将士严格执行大行台府的训练要求,完全适应了高原气候和环境。
取得这些胜利,在李儒沛的预料之中,不过从字里行间,他可以知道铁血军将士所遭受的困难,所经历的磨难。
青藏高原一直被视为人类生存的禁区,在这样的地方作战,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高驰邦、谢玉鑫、朱温和秦二黑等人遭受的磨难,李儒沛可以想到,尽管他们从未在禀报之中提及。
但这样的付出是必须的,统一大唐,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屹立于世界之巅,这是李儒沛的真实思想,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要时间充裕,他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创建出来一个常人不敢想象的强大王朝。
大行台府依旧忙碌,秋收季节到了,各地官府开始征收赋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老百姓早就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南方彻底平定下来,没有外敌的入侵,没有战争,到处体现的都是平和安详的氛围,各级官府严格按照大行台府和节度使衙门的要求做事情,这样的局面是老百姓最为喜欢的,老百姓安宁了,繁荣的景象很快开始出现。
南方的人口开始大幅度增加,商贸的发展降低了物价,食盐不再是高昂的商品,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这一切都预示着,大唐繁荣的基础,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征服吐蕃和收复陇右道的战争,取得节节胜利,这让很多人涌入到南方,襄阳聚集的人最多,早就超过了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北方大量的读书人聚集在襄阳,各种各样的赛诗会纷纷出现,读书人看到的现实情况,以及战争取得的胜利,让他们忍不住要大声赞誉。
各种各样赞誉的声音,充斥在襄阳、梁州、苏州、扬州、成都甚至广州等地。
崔安潜和郑从谠等人,面对这样的局面,由衷的高兴,可李儒沛非常的淡定。
高驰邦、朱温和秦二黑彻底完成对逻些包围的情报抵达襄阳之后,崔安潜等人来到了王府,给李儒沛报喜,他们知道,面对吐蕃的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要这一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大唐将彻底打败吐蕃,将吐蕃纳入大唐的版图。
看着兴高采烈的崔安潜等人,李儒沛脸上依旧是淡淡的笑容。
等到众人恭贺完毕之后,李儒沛慢慢开口了。
“外面出现了很多赞誉的声音,铁血军的征伐也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如此的情况之下,诸位高兴也是很正常的,不过某要提醒诸位的是,越是面对有利之局面,越是需要淡定,如此才能够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某常常想,百姓是非常淳朴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的,给与他们安宁和富足,本就是官府应该做的事情,如今官府不过是朝着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应该说做的完全不够,可老百姓已经很满足了,有这样的老百姓,某应该感觉到庆幸。”
“扪心自问,南方很多的地方,只是做到了平定,百姓并非富足,也就是能够不饿肚子,故而官府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的让老百姓富足起来,恐怕是官府下一步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稳定的局面,难以长久维持。”
“大唐面临的问题依旧不少,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宦官把持朝政,想到的就是自身之利益,全然不顾百姓之死活,至于说皇上,某就不想做什么评价了,北方的藩镇,实力更加的雄厚,隐隐有对抗朝廷的迹象,诸位可不要忘记安史之乱,那是让大唐衰败的导火索。”
“很多人将大唐的衰败,归咎安史之乱,归咎安禄山的身上,某却不是这样看的,为什么无比强盛的大唐,会遭受到安史之乱,难道说天降横祸吗,显然不可能,近些时间,某仔细看了记载安史之乱的史迹,有些评价勉强中肯,更多的评价是胡说八道。”
“玄宗皇帝的堕落,才是安史之乱的根源,可没有谁做出这样的评价。”
李儒沛说到这里的时候,屋里瞬间安静下来,身为李唐皇室子弟,这样去评价祖先,那是惊世骇俗的事情。
“你们不用奇怪,李唐皇室遭受太多的波折了,若是不能够彻底反思,不能够吸取过往的教训,覆灭是迟早的事情,玄宗皇帝的贪图享乐导致了盛唐的衰败,安史之乱直接出现的毒瘤就是藩镇割据,宪宗皇帝曾经做过一些努力,打击藩镇割据的情况,期盼能够振兴大唐,可惜宪宗皇帝自身的缺陷,包括能力之不足,导致他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之后的宦官乱政,更是令振兴大唐成为南柯一梦。”
“诸位在某的身边,应该清楚某的想法,不能够彻底振兴大唐,不能够建立起来一个统一强盛的大唐,某不会特别的高兴,该做的事情很多,诸位一定要和某一起努力,完成这个目标,到时候,某把酒言欢,和诸位一同大醉。”(未完待续。。)
四月底,铁血军攻打聿赍城,剿灭吐蕃拉萨王属下三千军士,斩杀拉萨王属下大将,之后,铁血军将士没有歇息,一鼓作气进军波窝、墨脱和洛窝,拿下了这些城池,给予拉萨王属下沉重的打击,之后铁血军在墨脱休整,等待粮草的运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吐蕃四大王开始警醒,联合起来准备抵御铁血军,高驰邦、朱温和秦二黑商议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围剿前来增援的其他方面的吐蕃军队,一路给与曲松方向巨大的威胁,阿里王属下军队和亚泽王属下军队果然上当,不敢从曲松方向增援,绕道林周和达孜,想不到朱温率领的大军,正在等候他们,几次的战斗下来,不管是装备方面、还是军士战斗力方面,处于绝对劣势的两路增援大军,遭遇到沉重的打击,不得不朝着当雄和那曲的方向逃离。
鉴于吐蕃的局面出现了变化,%顶%点%小说在西川的粮草运抵墨脱之后,高驰邦再次做出决定,放开大路,让增援的吐蕃军队悉数进入到逻些,他准备集结大军,在逻些打一场决定胜负的战斗,期望通过这次的战斗,彻底剿灭吐蕃所有军队。
高驰邦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眼见大唐军队的攻势减弱,阿里王和亚泽王以为大唐军队开始不适应吐蕃的气候和环境了,他们亲率大军,前往逻些增援,两人之所以到逻些去,也是因为麾下的大军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只有和拉萨王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地域大唐军队的进攻。否则各自为政,最终是死路一条。
到了七月份,拉萨王、阿里王和亚泽王,全部都到逻些集中了,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暂时能够团结一致,至于说抵御住大唐军队进攻,或者是大唐军队撤离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那是下一步考虑的事情了。
同时他们派遣出使者。前往大唐京城长安,恳求大唐军队撤离。
进入陇右道的谢玉鑫,也有大量的禀报到了襄阳,谢玉鑫的进展更加的顺利,六月份就彻底恢复了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四镇,由铁血军牢牢掌控,其实想要彻底收回陇右道,掌控安西四镇是非常关键的,当然还有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必须要彻底掌控陇右与河西诸州,预防安西四镇与内地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可这个情况,目前来说基本不会出现。吐蕃已经被铁血军打的快要灭亡了,根本就没有精力去关注陇右与河西诸州,占据这里的雅隆觉阿王,已经被谢玉鑫统领的铁血军打的如同丧家之犬。距离彻底灭亡的时间不远了。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高驰邦、谢玉鑫、朱温和秦二黑等人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李儒沛会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同时征伐吐蕃和陇右道,其实两个地方是有着巨大联系的,仅仅攻打一个地方,效果都不会很好。
谢玉鑫掌控了安西四镇,重建了安西都护府,虽说是名义上的重建,可这标志着大唐彻底恢复了对陇右道的控制。
陇右道东面的突厥,被铁血军狠狠打击几次之后,早就缩回去了,应该说突厥的实力,也远远比不上当初,面对铁血军犀利的进攻,他们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吐蕃和突厥同时败于铁血军麾下,其实有着一定的必然性,铁血军的训练是最为先进的,后勤补给是大力保障的,就连将士配备的战马,也比吐蕃和突厥的战马强上太多,再加上有着强大的后盾支持,取得作战的胜利,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谢玉鑫驻守安西四镇,等于是卡住了吐蕃外逃的路线,吐蕃军队唯有坚守逻些,没有其他可以逃离的方向了,以前吐蕃军队能够借助的地形和对环境高度的适应力,在铁血军面前没有丝毫的作用,铁血军将士严格执行大行台府的训练要求,完全适应了高原气候和环境。
取得这些胜利,在李儒沛的预料之中,不过从字里行间,他可以知道铁血军将士所遭受的困难,所经历的磨难。
青藏高原一直被视为人类生存的禁区,在这样的地方作战,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高驰邦、谢玉鑫、朱温和秦二黑等人遭受的磨难,李儒沛可以想到,尽管他们从未在禀报之中提及。
但这样的付出是必须的,统一大唐,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屹立于世界之巅,这是李儒沛的真实思想,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要时间充裕,他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创建出来一个常人不敢想象的强大王朝。
大行台府依旧忙碌,秋收季节到了,各地官府开始征收赋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老百姓早就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南方彻底平定下来,没有外敌的入侵,没有战争,到处体现的都是平和安详的氛围,各级官府严格按照大行台府和节度使衙门的要求做事情,这样的局面是老百姓最为喜欢的,老百姓安宁了,繁荣的景象很快开始出现。
南方的人口开始大幅度增加,商贸的发展降低了物价,食盐不再是高昂的商品,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中,这一切都预示着,大唐繁荣的基础,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征服吐蕃和收复陇右道的战争,取得节节胜利,这让很多人涌入到南方,襄阳聚集的人最多,早就超过了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北方大量的读书人聚集在襄阳,各种各样的赛诗会纷纷出现,读书人看到的现实情况,以及战争取得的胜利,让他们忍不住要大声赞誉。
各种各样赞誉的声音,充斥在襄阳、梁州、苏州、扬州、成都甚至广州等地。
崔安潜和郑从谠等人,面对这样的局面,由衷的高兴,可李儒沛非常的淡定。
高驰邦、朱温和秦二黑彻底完成对逻些包围的情报抵达襄阳之后,崔安潜等人来到了王府,给李儒沛报喜,他们知道,面对吐蕃的决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要这一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大唐将彻底打败吐蕃,将吐蕃纳入大唐的版图。
看着兴高采烈的崔安潜等人,李儒沛脸上依旧是淡淡的笑容。
等到众人恭贺完毕之后,李儒沛慢慢开口了。
“外面出现了很多赞誉的声音,铁血军的征伐也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如此的情况之下,诸位高兴也是很正常的,不过某要提醒诸位的是,越是面对有利之局面,越是需要淡定,如此才能够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某常常想,百姓是非常淳朴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的,给与他们安宁和富足,本就是官府应该做的事情,如今官府不过是朝着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应该说做的完全不够,可老百姓已经很满足了,有这样的老百姓,某应该感觉到庆幸。”
“扪心自问,南方很多的地方,只是做到了平定,百姓并非富足,也就是能够不饿肚子,故而官府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的让老百姓富足起来,恐怕是官府下一步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稳定的局面,难以长久维持。”
“大唐面临的问题依旧不少,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宦官把持朝政,想到的就是自身之利益,全然不顾百姓之死活,至于说皇上,某就不想做什么评价了,北方的藩镇,实力更加的雄厚,隐隐有对抗朝廷的迹象,诸位可不要忘记安史之乱,那是让大唐衰败的导火索。”
“很多人将大唐的衰败,归咎安史之乱,归咎安禄山的身上,某却不是这样看的,为什么无比强盛的大唐,会遭受到安史之乱,难道说天降横祸吗,显然不可能,近些时间,某仔细看了记载安史之乱的史迹,有些评价勉强中肯,更多的评价是胡说八道。”
“玄宗皇帝的堕落,才是安史之乱的根源,可没有谁做出这样的评价。”
李儒沛说到这里的时候,屋里瞬间安静下来,身为李唐皇室子弟,这样去评价祖先,那是惊世骇俗的事情。
“你们不用奇怪,李唐皇室遭受太多的波折了,若是不能够彻底反思,不能够吸取过往的教训,覆灭是迟早的事情,玄宗皇帝的贪图享乐导致了盛唐的衰败,安史之乱直接出现的毒瘤就是藩镇割据,宪宗皇帝曾经做过一些努力,打击藩镇割据的情况,期盼能够振兴大唐,可惜宪宗皇帝自身的缺陷,包括能力之不足,导致他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之后的宦官乱政,更是令振兴大唐成为南柯一梦。”
“诸位在某的身边,应该清楚某的想法,不能够彻底振兴大唐,不能够建立起来一个统一强盛的大唐,某不会特别的高兴,该做的事情很多,诸位一定要和某一起努力,完成这个目标,到时候,某把酒言欢,和诸位一同大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