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暗黑大宋 > 第四四三章 市易

暗黑大宋 第四四三章 市易

    ??    实际情况比大臣们弹劾的要好得多。

    在朝堂上章惇是尽了心的,地方有有程师孟。

    前面还有王巨指导下葛少华做的榜样,比如那个十年契约,移民的待遇与安置,甚至让一些百姓回去宣传。这些都是好的一面,不过在巨大的阻力面前,它起的效果仍是有限。

    最简单的,水土不服。这是必然,也必然会死人,但在家乡,就没有生老病残?然而放在移民上又扩大化,效果就是两样了。

    要命的是王巨听到一条消息,朝廷即将程师孟调回京城担任三司副使,那么谁来主持两广的棉花种植?而且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移民越来越多,一旦主持的官员品德不好,或者才能不够,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王巨又想了许久,忽然眼睛一亮。

    “子安,可有良策?”章惇高兴地问。

    史上对他的评价很低,是奸臣,实际王巨对他十分看重,能文能武,与吕惠卿曾布相比,又少了一些私心,与王安石相比,又少了一份固执,只能他作风刚硬,然而有几个有作风的宰相,作风不刚硬的?

    王巨徐徐道:“邮政系统……”

    宋朝邮政系统,就是各个驿站以及进奏院。

    进奏院为上,各地官员的奏折多是由驿站递到进奏院,再由进奏院送到各个部司,朝廷普通的诏书或两府的诏令,也是由交给进奏院,再由进奏院派发到各个驿站。送到各个官员手中。因此还有一系列的制度规订。包括诏令未达官员之前。不得泄露,重要的政令,即便到了各个官员手中,也不得泄露。

    这是上。

    还有下,比如前线将士的家书,各个官员往来的书信,多是由驿站送达。

    不过比唐朝进步的是,唐朝是役。宋朝没有动用百姓,而是动用了好几万厢军作为驿卒。

    另外与后世不同,这不是“收费项目”。

    不收费了,资源又有限,所以普通百姓很难用驿站来传达家书,包括前线将士,也不可能经常性地与家人书信往来。

    这又导致了另一个情况产生,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及时送到朝廷,宋朝在各个主干道路上每隔十几里二十几里便设一驿站或水铺,这么多驿站水铺花费不菲事。养活那么多驿卒更动用了许多钱帛。于是各个驿站又成了招待往来官员或商贾的场所。

    在唐朝,这个制度足够了。反正朝廷禁止百姓流动。但在宋朝这个制度显然已经落后。

    但多年以来就这么过来了,所以大家也没有察觉。

    王巨提出的便是这个邮政改革。

    朝廷可以印发“邮票”,各个驿站向百姓放开,根据路程远近与包袱轻重、贵贱由百姓购买邮票,驿站替百姓传递家书,钱帛以及货物。

    它等于是邮政局与快递公司的缩版。

    并且现在正是推广的好时机,人口稠密了,流动的百姓也多了,放在宋朝初那是不行的,人烟稀少,入不敷出,或者必须提高收费价格,让百姓望而生畏。

    王巨简单地了。

    “好主意啊。”曾布赞道。

    一旦这个改革执行下去,首先一半驿卒得以养活,流动人口多的地区全部驿卒都能得以养活,余下的也或多或少增加了一些收入。

    这些驿卒不要朝廷供养了,无形中又替朝廷节约大量钱帛。就打算三万驿卒,那一年下来也会节约一百万贯!这可不是一个数字。

    百姓能书信往来,那些移民不是整个家族都迁移的,在原来居住地区,仍有家人,仍有族人亲戚,信来了,钱帛货物来了,无论当地乡绅怎么煽动,谣言不攻自破,甚至不用朝廷强行动员,就会有更多的百姓自发地涌向岭南。

    那么朝廷所做的事,只要将这些百姓安置好了,就不会再为迁民操心,朝堂上也很难出现反对声音。既利了国,也对变法派产生了帮助。

    这是曾布所看到的,还有他没有看到的,一旦这个政策推出来,那么会加快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好处不可想像,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解决了一些地区劳力紧张的问题,开化了百姓的认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现在湘水以西地区,多是刀耕火种,官员看到了,可当地多以蛮人为主,下面官吏执行能力、蛮首的想法、当地的风俗,等等因素,想有作为,但弄不好就会引发动乱,所以只好“清静无为”。但人口流动起来,看到了外部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百姓中肯定有一部分将这些种植技术带回当地,那么自下往上梳理,当地情况就会改变。

    并且它的成本很,只要在原有基础上再设几百个驿站,基本就能满足需要了。至于一些特别落后封密地区,暂时有设的必要吗?

    宋朝罕有大工程,郑白渠就算是眼下就算是特大工程了,不过基础的道路状况比较良好,不可能出现后世那种特快,但现在的宋朝有那个观念吗,一封从岭南送到延州的家书,能在三个月内递到百姓手中,那户百姓就会十分开心了。

    甚至随着业务增加扩大,可能将所有驿卒养活,还能出现盈利。

    另外它不会剥夺多少商贾权贵的利益,反对声音也会比较,除非特殊考虑,比如一旦执行,迁民多的地区各个大地主肯定不乐意了,依然会造谣生事。

    “子安,你可以做介甫公的助手啊。”曾布又叹息道。

    “得,我太年青,脾气又不好,如真做了介甫公的助手,不会对介甫公产生帮助,反而会坏了介甫公的变法大计。”王巨道。

    两人自然听出王巨的推辞之意。不由心中暗暗惋惜。

    不过他们也没有再劝。曾布又道:“子安。还有一件事。”

    这件事颇出王巨意料,那就是王韶。

    王韶在秦州,正是为了开边。

    现在他手上有了军队,又得到了俞龙珂的支持,屯田又带来许多粮草,可是万事俱备,却欠了东风,那就是钱。一旦战争开始,会需要不菲的军费。

    这替宋朝开边,按理朝廷会支付这个费用。可事实上,想向朝廷讨要开边的军费,恐怕很难很难,即便拨下来,也不会很多,不定反惹了一身骚味。

    于是王韶想到了一个办法,那便是市易,利用国家机器。与吐蕃人进行贸易,并且向朝廷讨要烧酒作坊。

    这倒不是王韶贪婪。在延州几户商人带领下,失去了官府支持,交易量有限,一旦放在朝廷手中,交易量立即激增,盈利也会翻倍,反正王巨这个作坊的利润也不是装腰包的。

    想好后,便写了一份奏疏,递到了京城。

    但现在王安石“生病”在家,中书与条例司的官员都不敢作主,这个疏奏便搁在那儿了。

    曾布以为是一件事,多会有一些非议,不过沾到了烧酒作坊,正好到王家来登门拜访,便了出来。

    实际它可不是一件事,因为后面还有一个真正的市易法,王巨最不喜欢,恐怕也是王安石变法中问题最大的一个法!

    但王韶在秦州却是成功的,这是因为它与内地不同,以前宋朝与吐蕃也多有贸易往来,与官府无关,多吐蕃进贡贡马,朝廷回赐,以及陆续执行的茶马法。

    不过汉商畏惧吐蕃人野蛮,不敢深入到吐蕃境内交易,吐蕃人害怕汉商的奸滑,也不敢到汉人境内交易,这掣肘了贸易量。一旦官方组织起来,便没有这个毛病。

    可能会损害了一些商人的利益,不过总体上来,是对两边贸易缺陷进行了补充,也更方便了两国百姓。

    而且也有前例,种世衡在青涧城,那个量有,对象只是延州北部的蕃人,但性质差不多,正因为种世衡的参与,贸易量增加,也给延州蕃人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种世衡带来活动资金。

    不同之处是种世衡并没有由俺来直接领手。王巨同样如此,假借商人捐献为名。但现在王韶是公开吼出来了,俺不用掩耳盗铃了。

    另外幅射地区也不同,王韶这个市易幅射面积很大,不仅是河湟,甚至幅射到西域,只要经营好了,会获取很大的一笔财政,所以王韶在战后了一句,俺们打仗,可没有向朝廷讨要一文钱,一斤粮草,全部是俺经营来的。

    这个功劳大得不能再大了,要知道王韶那几场战役,若是由朝廷提供粮食钱帛的话,数字可能会以千万贯来计算的。就不要开边之功了。

    但他吼出这句话,那便有罪了。为何,你手中有兵有粮有钱有权,要干嘛,岂不是向第二个安禄山发展。由是王韶第一次离开秦州,直到后来河湟恶化,才再度去了秦州。

    这恰恰是宋朝讲不清道理的地方,王韶虽然是没有花钱粮打了那几场仗,但平时士兵的军饷与武器却是离不开朝廷支持的,王韶不能俺没有要朝廷一文钱,但王韶同样不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只要朝廷断了军饷,不提供武器,即便王韶想谋反,也只有傻眼的份。不要王韶,即便后来的岳家军也是如此。

    随后王韶进入西府,王安石征河湟税,王韶没有同意。这个原因同样简单,征两税,能征多少,还不如安心经营这个“市易”,但征下去,只会惹起熙河民怨。王安石不听,将王韶贬出朝堂。也就是因为这个市易,王韶悲催了两次,最后气愤得背疽发作而去世。

    “原来市易法是自王韶率先发起的……”

    “但不能再让这段历史重新上演了。”王巨心中默默地。

    如果王韶不贬离朝堂去世,如果章楶成长起来,两人又得到了朝廷重用,不定五路伐夏就能成功了。

    但现在王巨并没有多少,更没有提醒市易法的局限性,听曾布讲完,他道:“这个我不参与,王韶想经营烧酒,我也同意,但不能将烧酒作坊拿走,此例一开,后患无穷,更会惹人口舌。如果朝廷同意,烧酒作坊可以优惠优先向王韶提供烧酒。”

    …………

    “官人,这个王韶好没道理。”琼娘等章曾二人离开后道。

    “错也,”王巨道。

    王韶所谋之远,非是琼娘能看到的,一旦开边,那花费的钱帛不知得多少,所以才将主意打到了烧酒作坊上。

    其实现在王巨真无所谓,相比于蔗糖未来的利润,烧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这个头不能开,就象子路受牛与子贡拒金的故事那样,开了这个头,以后王安石不定就能将它当成“故事”,然后逼迫许多人将各个作坊交给朝廷。

    到时候惹下的麻烦会更多,那么天下人不仅会骂王安石,也会骂王巨。

    除非变法结束了,那么不管王巨怎么做,都不会有人计较。

    再者,要名声,王巨缺的不是名声,也不是功劳,而是资历与年龄,何苦之。

    “那个王介甫更没道理。”

    琼娘是指去年王巨改革军器监,遇到困难时,王安石没有支持。现在王安石为难了,却派两个弟上门求救。

    “你又想错了,这次章子厚与曾子宣前来,与介甫公无关,介甫公是胸有成竹。不过介甫公也非是以前的介甫公了。”

    想当初王巨进京述职,察看河工时,王安石让王雱相见,也有一份示好的用意,但后来态度变得截然不同,这个固然是因为王巨没有大力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可也与王安石已经上位有关。

    所以在这一刻,王巨也有些迷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