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闲王 第六百六十四章 新党分裂
热门推荐: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斗破之无上之境
我家祖传有仙山
至尊武道之星空无极
追妻失败后,傅总他想父凭子贵
人刚复活:为什么丧尸挨打也会疼
混沌书
全能卧底:她是国家守护神
??
一晃眼又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赵顼对于赵颜向吕宋移民的提议虽然有些犹豫,不过想到赵颜对自己的支持,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向吕宋移民。说起来大宋朝廷对移民有着先天的优势,因为按照朝廷的规模,但凡是遇到大灾之年,朝廷都会招募灾民组成厢军,这样一来可以让灾民有口饭吃,二来也不至于让灾民因饥饿而造反。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这个规定,所以那些因旱灾而形成的流民很快就被招募成为厢军,虽然像这种厢军肯定不能用来打仗,但至少也是军队,同样要听从军令的调动,而且像这种因灾民而组成的厢军一般都会调集到其它地方驻守,所以这些流民组成厢军后,立刻就被调往大宋沿海的几大港口,然后乘坐着海船出海。
说起来这些流民厢军在刚坐上船时,一个个都表现的十分惊恐,甚至还有人暗中准备反抗,因为他们总感觉朝廷竟然让他们上船出海,肯定是没安什么好心,甚至还有人传言,朝廷这是打算把他们运到海上,然后直接沉船把他们都给淹死。
对于那些流言的传出,赵颜也早有预料,毕竟大部分的流民都生长于内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海,甚至平时连坐船的机会都不多,顶多是有人在河里坐过小船,现在一下子乘坐着巨大的海船出海,自然会让他们惊恐万分,出现一些流言也很正常。
对付这种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但也绝对不能什么都不做,首先赵颜就让人尽量改善移民船上的条件,虽然住的挤一点,但是吃喝都是足量供应。而且海上的食物丰富,至少可以保证每顿都有鱼吃,如此好吃好喝的招待下,那些灾民都不是傻,知道若是朝廷真想杀他们,根本没必要浪费这么多的粮食。所以也都慢慢的安下心来。
等到了吕宋之后,这些流民这才得知自己竟然来到一个远离大宋的地方,这里虽然十分炎热,气候也有些不适应,但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哪怕是不耕种,也可以从森林中获得足够的食物,比如甘甜的水果和无数的猎物,可以说这里除了气候有些不适应。森林里多了些毒虫猛兽外,其它方面甚至比大宋还要强,而且这些的土地可以随意占取耕种,只需要到朝廷设立的据点去登记一下就行了。
也正是因为吕宋丰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那些移民很快就安定下来,开始在据点周围开辟土地种植水稻,说起来吕宋虽然食物丰厚,不用耕种也可以饱。但人不可能只吃水果,猎物也不是天天都能打到。再加上中原百姓已经把勤劳刻在骨子里,所以无论去到哪里,他们都不会只吃白食,而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赵颜一共从大宋迁移了将近二十万的移民。虽然看起来数量很多,但是分散到吕宋的各个据点里,却根本不算什么,有些据点中的百姓数量甚至只有几百人,不过有了这些据点和移民。大宋在吕宋总算拥有了一个比较稳固的根基,甚至赵颜已经开始谋划着在吕宋设州县以方便管理。
本来赵颜还想再多迁移一些大宋的百姓来吕宋,因为按照他的估算,大宋的总人口应该已经接近一亿,而且增长的速度极快,这已经对大宋的土地造成一些负担,不少地方都在将草地和森林变成耕地,虽然这可以养活更多人口,但却会极大的破坏大宋内部的生态平衡,所以是时候减轻一下大宋的人口压力了。
只不过赵顼却不这样想,因为按照中原传统的思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无论什么时候,人口众多就代表着国力的强大,所以他在迁出去二十万人口后,再也不肯让赵颜再向外迁移了,虽然吕宋那边也是大宋的领土,但距离大宋太过遥远,所以在赵顼心中,总感觉吕宋那边的百姓已经不能算是大宋的百姓了。
不过也就在这一年里,朝廷那边的新党和旧党再次发生了一些事情,王安石被罢相后,新党依旧把持着朝堂上的半壁江山,其中吕惠卿和韩绛扛起王安石留下的变法大业,继续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变法,说起来这两人也算是很有本事,而且没有了王安石这个性格太过强硬的变法头领,使得吕惠卿这些变法派的活动也更加的灵活,一时间竟然让他们将新法又推行开来,并且取得一些成绩,这下让赵顼也对他们有些刮目相看,同时对变法又有生出一些希望,毕竟他对变法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不可能一狠心就全部舍弃。
不过就在变法出现一丝复苏的迹象时,变法派内部却出现了问题,当初王安石还在时,变法派中无人能够与他相争,所以王安石是变法派中当之愧的头领,可是随着王安石被罢相,吕惠卿与韩绛等人执政,这些人彼此间本来就有些分歧,有些是在变法上的,有些则是在政见上的,以前王安石在时,还能压制他们,但是等到他一起,这些人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再加上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也不是吃素的,明里暗里都在挑拨变法派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这就导致变法派内部的分裂。
当然想要让变法派分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吕惠卿和韩绛等人也都精明无比,知道他们若是真的闹翻脸,只会让守旧派得势,所以在表面上还能保持和睦相处,只是暗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
其它的分歧倒也罢了,变法派内部最大的分歧其实还是在王安石身上,王安石虽然罢相,但他在变法派中声望还是无人可以动摇,其中以韩绛为首的变法派一直努力说服赵顼,希望可以让王安石重新回来当政,不过吕惠卿等少数人却担心王安石回来后,会影响到他们的权位,另外经过之前的变法。他们对王安石的强硬手段也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比王安石更好,所以吕惠卿等人并不希望王安石回来,这就成为变法派内部最大的分歧。
吕惠卿当政后不久,曾经献上流民图的郑侠再次上书赵顼,这次他把吕惠卿做为参奏的对象。不过吕惠卿却不是个软柿子,竟然把郑侠安了一个“谤讪”之罪,然后贬到汀州去做了一个编管的小官。
本来郑侠的名气虽大,但官职却不大,所以吕惠卿贬他外出为官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吕惠卿这个人一向心狠手辣,为了打击政敌向来不择手段,他与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有旧怨,当初王安石作用吕惠卿时。王安国就劝说王安石,他认为吕惠卿是个奸邪小人,让王安石小心,可惜王安石并没有放在心上,这件事让吕惠卿知道后,对王安国也十分痛恨,于是这次借助郑侠的事,竟然诬陷王安国是郑侠的同党。然后把他的官职也给罢了。
王安国可是王安石的亲弟弟,虽然两人对变法的政见不同。但是吕惠卿身为变法派的一员,竟然对王安国下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王安石而来。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王安国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次遇到这种冤案,结果一气之下竟然生了重病。不久后就病死了,这让身为兄长的王安石大为悲痛,同时也使得他与吕惠卿之间彻底决裂。
吕惠卿虽然人品有问题,但能力却是极强,而且又精于权谋之术。本来王安石罢相时,推荐了韩绛继承自己的相位,吕惠卿则是韩绛的副手,可是这才仅仅一年时间,韩绛竟然压制不住吕惠卿,变法大权竟然要旁落到吕惠卿手中。
看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一点点被吕惠卿夺走,韩绛也是心有不甘,而且他知道只有王安石回来才能压制住吕惠卿,于是他加大力度劝说赵顼,结果最终赵顼也被他说的有些动摇,在考虑了许久后,竟然再次召王安石入京,并且恢复了他的相位。
吕惠卿也没想到赵顼竟然会同意让王安石回京,当下也是万分着急,本想着劝说赵顼改变主意,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王安石竟然仅仅用了七天就回到京城接受任命,这下吕惠卿想反对都来不及,一时间王安石再度恢复相位,只是这时他与吕惠卿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变法派内部的分裂也已经成为定局。
“哈哈,这下好了,王安石再次入朝,吕惠卿却打算自立,再加上司马光与这两人的恩怨,这下京城可真是要热闹喽!”广州港口边的一座酒楼包厢里,赵颜大笑着开口道,除了他之外,包厢里还有王师约、苏轼、蔡京等人,说起来蔡京也的确奸滑,自从有把柄被赵颜抓住后,现在已经彻底的投靠到赵颜这边,广州这边的变法事宜也完全停止了。
“唉,本来好好的一个变法,却因为王相用人不明,导致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现在连新党内部也分裂了,看来这次变法再无成功的可能了。”这时王师约也开口叹道,他虽然一直居于广州,但却十分关注京城的变法,本来在刚开始时,他也对变法持支持态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看出变法的种种问题,现在对变法更是彻底的失望了。
“王驸马说的极是,当初我见到吕惠卿时,就感觉此人是个奸佞小人,现在看来果然没错,可惜王相却只爱惜他之才,却没想到竟然给自己培养了一个敌人!”这时蔡京也是一脸痛心疾首的道,只是旁边的赵颜听到这里却是有些无语,心想这蔡京的脸皮还真厚,他自己本来就是天下最大的奸佞,竟然还有脸说别人?
“唉,我本以为随着王相的罢相,变法之事已经快要结束了,可是现在王相再次入京,这会不会再给变法带来一些变化,现在天下百姓可都对新法十分抵触,万一再像以前那样推行新法的话,恐怕会引发大乱啊!”这时苏轼也开口道,他本来就对变法不看好,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王安石复职后,使得变法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到时恐怕就会真的天下大乱了。
“变法之事已经没有希望了,就算王相这次再次主政,恐怕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被陛下完全信任,只是我现在担心变法之事该如何收场,一个不小心的话,就可能导致政局不稳啊!”这时苏辙忽然开口道,他在政治上的眼光可比苏轼强多了,一眼就看出就算是王安石现在也无力回天,所以他在仕途上也注定要比苏轼走的更远。
“子由说的极是,变法之事已经无力回天,现在就看朝廷如何收场了,只是……”赵颜说到这里时,忽然想到原来的历史上王安石二次担任相位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一年后就辞掉了,只是变法后续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甚至从广义上来讲,朝堂上的新旧党争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之所以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就是因为这场变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收场,从而导致党争严重,甚至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想到这里,赵颜也不禁皱紧眉头,他之前还在为变法既然失败而感到高兴,可是现在想来,就算是变法失败了,但是变法带来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若是赵顼依然像历史上那么处理的话,恐怕只会让朝堂上的争斗愈演愈烈。
“殿下在为何事烦恼?”这时苏轼看到赵颜皱紧眉头,当下禁不住开口问道。
“这个……”赵颜自然不能说自己洞悉历史,因此只得转移话题道,“没事,只是想到前些日子京城传来消息,说是有些大臣建议向辽国用兵,可是这些人也不想想,以我大宋现在的情况,如何向辽国用兵?”(未完待续。。)
...
一晃眼又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赵顼对于赵颜向吕宋移民的提议虽然有些犹豫,不过想到赵颜对自己的支持,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向吕宋移民。说起来大宋朝廷对移民有着先天的优势,因为按照朝廷的规模,但凡是遇到大灾之年,朝廷都会招募灾民组成厢军,这样一来可以让灾民有口饭吃,二来也不至于让灾民因饥饿而造反。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这个规定,所以那些因旱灾而形成的流民很快就被招募成为厢军,虽然像这种厢军肯定不能用来打仗,但至少也是军队,同样要听从军令的调动,而且像这种因灾民而组成的厢军一般都会调集到其它地方驻守,所以这些流民组成厢军后,立刻就被调往大宋沿海的几大港口,然后乘坐着海船出海。
说起来这些流民厢军在刚坐上船时,一个个都表现的十分惊恐,甚至还有人暗中准备反抗,因为他们总感觉朝廷竟然让他们上船出海,肯定是没安什么好心,甚至还有人传言,朝廷这是打算把他们运到海上,然后直接沉船把他们都给淹死。
对于那些流言的传出,赵颜也早有预料,毕竟大部分的流民都生长于内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海,甚至平时连坐船的机会都不多,顶多是有人在河里坐过小船,现在一下子乘坐着巨大的海船出海,自然会让他们惊恐万分,出现一些流言也很正常。
对付这种流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予理睬,但也绝对不能什么都不做,首先赵颜就让人尽量改善移民船上的条件,虽然住的挤一点,但是吃喝都是足量供应。而且海上的食物丰富,至少可以保证每顿都有鱼吃,如此好吃好喝的招待下,那些灾民都不是傻,知道若是朝廷真想杀他们,根本没必要浪费这么多的粮食。所以也都慢慢的安下心来。
等到了吕宋之后,这些流民这才得知自己竟然来到一个远离大宋的地方,这里虽然十分炎热,气候也有些不适应,但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哪怕是不耕种,也可以从森林中获得足够的食物,比如甘甜的水果和无数的猎物,可以说这里除了气候有些不适应。森林里多了些毒虫猛兽外,其它方面甚至比大宋还要强,而且这些的土地可以随意占取耕种,只需要到朝廷设立的据点去登记一下就行了。
也正是因为吕宋丰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那些移民很快就安定下来,开始在据点周围开辟土地种植水稻,说起来吕宋虽然食物丰厚,不用耕种也可以饱。但人不可能只吃水果,猎物也不是天天都能打到。再加上中原百姓已经把勤劳刻在骨子里,所以无论去到哪里,他们都不会只吃白食,而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灿烂的文明。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赵颜一共从大宋迁移了将近二十万的移民。虽然看起来数量很多,但是分散到吕宋的各个据点里,却根本不算什么,有些据点中的百姓数量甚至只有几百人,不过有了这些据点和移民。大宋在吕宋总算拥有了一个比较稳固的根基,甚至赵颜已经开始谋划着在吕宋设州县以方便管理。
本来赵颜还想再多迁移一些大宋的百姓来吕宋,因为按照他的估算,大宋的总人口应该已经接近一亿,而且增长的速度极快,这已经对大宋的土地造成一些负担,不少地方都在将草地和森林变成耕地,虽然这可以养活更多人口,但却会极大的破坏大宋内部的生态平衡,所以是时候减轻一下大宋的人口压力了。
只不过赵顼却不这样想,因为按照中原传统的思维,人口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无论什么时候,人口众多就代表着国力的强大,所以他在迁出去二十万人口后,再也不肯让赵颜再向外迁移了,虽然吕宋那边也是大宋的领土,但距离大宋太过遥远,所以在赵顼心中,总感觉吕宋那边的百姓已经不能算是大宋的百姓了。
不过也就在这一年里,朝廷那边的新党和旧党再次发生了一些事情,王安石被罢相后,新党依旧把持着朝堂上的半壁江山,其中吕惠卿和韩绛扛起王安石留下的变法大业,继续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变法,说起来这两人也算是很有本事,而且没有了王安石这个性格太过强硬的变法头领,使得吕惠卿这些变法派的活动也更加的灵活,一时间竟然让他们将新法又推行开来,并且取得一些成绩,这下让赵顼也对他们有些刮目相看,同时对变法又有生出一些希望,毕竟他对变法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不可能一狠心就全部舍弃。
不过就在变法出现一丝复苏的迹象时,变法派内部却出现了问题,当初王安石还在时,变法派中无人能够与他相争,所以王安石是变法派中当之愧的头领,可是随着王安石被罢相,吕惠卿与韩绛等人执政,这些人彼此间本来就有些分歧,有些是在变法上的,有些则是在政见上的,以前王安石在时,还能压制他们,但是等到他一起,这些人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再加上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也不是吃素的,明里暗里都在挑拨变法派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这就导致变法派内部的分裂。
当然想要让变法派分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吕惠卿和韩绛等人也都精明无比,知道他们若是真的闹翻脸,只会让守旧派得势,所以在表面上还能保持和睦相处,只是暗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
其它的分歧倒也罢了,变法派内部最大的分歧其实还是在王安石身上,王安石虽然罢相,但他在变法派中声望还是无人可以动摇,其中以韩绛为首的变法派一直努力说服赵顼,希望可以让王安石重新回来当政,不过吕惠卿等少数人却担心王安石回来后,会影响到他们的权位,另外经过之前的变法。他们对王安石的强硬手段也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比王安石更好,所以吕惠卿等人并不希望王安石回来,这就成为变法派内部最大的分歧。
吕惠卿当政后不久,曾经献上流民图的郑侠再次上书赵顼,这次他把吕惠卿做为参奏的对象。不过吕惠卿却不是个软柿子,竟然把郑侠安了一个“谤讪”之罪,然后贬到汀州去做了一个编管的小官。
本来郑侠的名气虽大,但官职却不大,所以吕惠卿贬他外出为官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吕惠卿这个人一向心狠手辣,为了打击政敌向来不择手段,他与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有旧怨,当初王安石作用吕惠卿时。王安国就劝说王安石,他认为吕惠卿是个奸邪小人,让王安石小心,可惜王安石并没有放在心上,这件事让吕惠卿知道后,对王安国也十分痛恨,于是这次借助郑侠的事,竟然诬陷王安国是郑侠的同党。然后把他的官职也给罢了。
王安国可是王安石的亲弟弟,虽然两人对变法的政见不同。但是吕惠卿身为变法派的一员,竟然对王安国下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王安石而来。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王安国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次遇到这种冤案,结果一气之下竟然生了重病。不久后就病死了,这让身为兄长的王安石大为悲痛,同时也使得他与吕惠卿之间彻底决裂。
吕惠卿虽然人品有问题,但能力却是极强,而且又精于权谋之术。本来王安石罢相时,推荐了韩绛继承自己的相位,吕惠卿则是韩绛的副手,可是这才仅仅一年时间,韩绛竟然压制不住吕惠卿,变法大权竟然要旁落到吕惠卿手中。
看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一点点被吕惠卿夺走,韩绛也是心有不甘,而且他知道只有王安石回来才能压制住吕惠卿,于是他加大力度劝说赵顼,结果最终赵顼也被他说的有些动摇,在考虑了许久后,竟然再次召王安石入京,并且恢复了他的相位。
吕惠卿也没想到赵顼竟然会同意让王安石回京,当下也是万分着急,本想着劝说赵顼改变主意,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王安石竟然仅仅用了七天就回到京城接受任命,这下吕惠卿想反对都来不及,一时间王安石再度恢复相位,只是这时他与吕惠卿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变法派内部的分裂也已经成为定局。
“哈哈,这下好了,王安石再次入朝,吕惠卿却打算自立,再加上司马光与这两人的恩怨,这下京城可真是要热闹喽!”广州港口边的一座酒楼包厢里,赵颜大笑着开口道,除了他之外,包厢里还有王师约、苏轼、蔡京等人,说起来蔡京也的确奸滑,自从有把柄被赵颜抓住后,现在已经彻底的投靠到赵颜这边,广州这边的变法事宜也完全停止了。
“唉,本来好好的一个变法,却因为王相用人不明,导致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现在连新党内部也分裂了,看来这次变法再无成功的可能了。”这时王师约也开口叹道,他虽然一直居于广州,但却十分关注京城的变法,本来在刚开始时,他也对变法持支持态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看出变法的种种问题,现在对变法更是彻底的失望了。
“王驸马说的极是,当初我见到吕惠卿时,就感觉此人是个奸佞小人,现在看来果然没错,可惜王相却只爱惜他之才,却没想到竟然给自己培养了一个敌人!”这时蔡京也是一脸痛心疾首的道,只是旁边的赵颜听到这里却是有些无语,心想这蔡京的脸皮还真厚,他自己本来就是天下最大的奸佞,竟然还有脸说别人?
“唉,我本以为随着王相的罢相,变法之事已经快要结束了,可是现在王相再次入京,这会不会再给变法带来一些变化,现在天下百姓可都对新法十分抵触,万一再像以前那样推行新法的话,恐怕会引发大乱啊!”这时苏轼也开口道,他本来就对变法不看好,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王安石复职后,使得变法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到时恐怕就会真的天下大乱了。
“变法之事已经没有希望了,就算王相这次再次主政,恐怕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被陛下完全信任,只是我现在担心变法之事该如何收场,一个不小心的话,就可能导致政局不稳啊!”这时苏辙忽然开口道,他在政治上的眼光可比苏轼强多了,一眼就看出就算是王安石现在也无力回天,所以他在仕途上也注定要比苏轼走的更远。
“子由说的极是,变法之事已经无力回天,现在就看朝廷如何收场了,只是……”赵颜说到这里时,忽然想到原来的历史上王安石二次担任相位的时间并不长,仅仅一年后就辞掉了,只是变法后续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甚至从广义上来讲,朝堂上的新旧党争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之所以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就是因为这场变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收场,从而导致党争严重,甚至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想到这里,赵颜也不禁皱紧眉头,他之前还在为变法既然失败而感到高兴,可是现在想来,就算是变法失败了,但是变法带来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若是赵顼依然像历史上那么处理的话,恐怕只会让朝堂上的争斗愈演愈烈。
“殿下在为何事烦恼?”这时苏轼看到赵颜皱紧眉头,当下禁不住开口问道。
“这个……”赵颜自然不能说自己洞悉历史,因此只得转移话题道,“没事,只是想到前些日子京城传来消息,说是有些大臣建议向辽国用兵,可是这些人也不想想,以我大宋现在的情况,如何向辽国用兵?”(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