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156章

难得糊涂的爱 第156章

    方圆集团与开元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两家集团公司组织外出旅游考察,带队的是方圆集团副总姜宏波。虽然他们去沿海发达城市考察,但是效果不理想。因为不一样的地理条件,所以可以借鉴的东西少之又少,几乎为零。

    周村、龙口、深圳、华西村、杏花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最后来到临江市桃江县徐家坳村。

    新飞集团的副总袁志江接待了姜宏波一行,并邀请他们乘坐直升机俯瞰桃花旅游开发区,最后在新飞酒店宴请姜宏波一行人。

    姜宏波在徐家坳村考察了一周,然后满载而归。

    徐家强对姜宏波一行深思,新飞集团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走出去,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飞集团捐建的第三十六所希望小学在华西某山区,年约花甲的徐家强运筹帷幄,派宋玉娇去山区援建。

    宋玉娇弃车翻山越岭钻洞来到这个叫山窝村的小山村,整座村子被群山包围,只能从狭小的山洞进去,交通上极为不方便,想要出行只能从东西两个天然形成的山洞中穿过。

    这个深山村庄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世代相传。在这里时间似乎凝固,村落保持着原始的面貌,没有现代化的痕迹。村里没有电力,没有手机信号,甚至连网络也难以覆盖,因此居民们过着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

    走进这个村庄,一幅原始生活的画卷展现在游人面前。村中房屋依山傍水而建,风景如画,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清澈的溪水流淌在村庄旁,悠闲的牲畜在田野中吃草,村民们悠然自得地耕种着自家的土地。在这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与安宁。

    山窝村处于群山之中,被绿荫环绕,俨然与世隔绝的样子。从狭小的山洞进入村庄中后,宋玉娇看到一排排错落有序的房屋,大片肥沃的农田映入眼帘,还有着干净透彻的山泉水。很多村民在农忙之时,口渴了都会直接饮用这些山泉水,在他们的眼里,这样的水很干净卫生。宋玉娇品尝之后也会赞不绝口,透彻心扉的清甜让她陶醉。村民们很早就居住在这里,大家一直都依靠着农耕生活,小农的方式依旧在这里出现,村民们和外界很少会有往来,吃喝都是村里自产的。

    这个山村如今还处在半封闭的生活状态,虽说也有人走出大山,但终究人数不多。很多人在外面的生活不适应,只得再次来到村子里生活。当地的村民依旧将古老的习俗保留下来,不管是在饮食上还是在穿衣风格上,一直都是最原始的状态,就连在建房上的风格,也都和过去相似。

    全村由几个小居住点组成,全村人口只有两千多口人,平时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有的在外已经定居多年,所以村里只有几个老人和妇女常住。沿着山沟里的小路一直往里走,路越走越窄,有一定的坡度,到山脚下以后,坡度增大,路更窄,只能容一驴辆车通过。路两侧树木茂盛,蝉、鸟、蛙鸣非常热闹,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亲切感。

    村里有大片各种果树,有大枣、桃子、杏、苹果、梨、核桃、石榴,还有花椒,以枣树最多,并且有很多品种。村民家里的小院种满了各种蔬菜,有丝瓜、黄瓜、北瓜、小白菜、大葱、西葫芦、韭菜等,自给自足,绿色有机,我们尝了他们的黄瓜,清脆爽口,特别好吃。

    走上山后的山梁,又是一片天地,山上还有几户人家,也属于山窝村,有养牛的,山顶有一大片平地,一颗苹果树长在中间,满树的苹果将枝头压弯了腰。村后的山脚下,有分散的几块田地,种着各种庄稼,有玉米、红薯、花生等,由于山里不远处有泉眼,长年水流不断,只是旱季时水量会小一点,所以庄稼不缺水,长势良好。

    村里基本全是石头房子,从外观看显得破旧,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

    村里最大的石头古宅院有一位老妇人独居,她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习惯了山里的生活,说是不愿意跟儿女们进城。大门口的门楣是全木质的,上面刻有“吉祥如意”四个大字,字迹潇洒,苍劲有力,看来像清末年代的,虽经百余年仍清晰可见。这里是村里休闲娱乐之所,也兼卖点小商品。

    古宅院隔壁是村委会,村长叫韩刚,退役后毅然回到曾经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决心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现有资源,发挥自然优势,彻底脱贫,走上富裕之路。

    韩刚从小卖部把宋玉娇接到村委会,村委会院里角落都有果树,石榴树和梨树挂满了果实。

    村委会妇女主任付梨花给宋玉娇泡了一杯枣茶,开始介绍村里的情况。

    付梨花对宋玉娇说:“宋妹子,村民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几乎不依赖外界的物资。在这里,人们返璞归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生活节奏慢而舒缓,没有城市的喧嚣与压力。这种宁静的生活方式,让人不禁产生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尽管生活在世外桃源,但村民们并不觉得孤独。他们互相之间和睦相处,彼此扶持,形成了一个温暖而团结的社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这里仿佛是时光隧道,将人们带回了过去。

    然而,与世隔绝的同时,这个深山村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很难外出购买日常用品和医疗药品,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也相对有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逐渐成为一种束缚,让村民们面临着选择:是坚守原有的生活方式,还是走向现代化,面对外界的挑战和机遇?”

    “付姐姐,山窝村大山套小山,你们是怎么耕作与生活的?”宋玉娇问付梨花。

    付梨花说:“为了方便到山的南坡,村民们靠人工挖了一条长近百米的山洞,可以通行人和手推车,为村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山洞呈北口高南口低的走势,但坡度不大,大概有三十度,这样也有利于雨水排出。由于山体为土石混合结构,所以南洞口有过部分坍塌,每次都挖通可继续通行。

    村里的饮用水来自山后的泉眼,水量充沛,水质甘甜,大的泉眼水池有两米多深,用水管引入村里各家各户,实现了自来水的效果。除了作为饮用水之外,在村前山沟里还拦起了一道小型堤坝,形成了一个小水塘,可以在这里洗衣服。村民们表示,他们选择与外界隔绝,不是因为逃避现实,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这里,他们过着从容淡定的生活,不受外界喧嚣和压力的干扰。他们种植自己的食物,采集山间的草药,相互扶持,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付姐姐,咱们村有多少户人家?”宋玉娇又问。

    付梨花说:“宋妹子,我们山套村共有5个自然村\/组,有692户2768人,平均每户4口人,中窝有146户654人,东窝有106户424人,南窝有98户392人,西窝有72户218人,北窝的人口最多,有270户1080人。”

    “咱们村有什么风俗习惯?”宋玉娇再问。

    付梨花说:“一不准同姓婚配,二不准打架斗殴,三不准虐待老人、妇女和孩子,四不准污染泉水,六不准偷盗,七不准烧荒垦地,八不准结交奸邪,九不准结党营私,十不准破坏耕地。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村里共同遵守的法则,没有人敢以身试法。”

    “这里距离县城有多远?”宋玉娇继续问。

    付梨花说:“距离县城40多里,距离镇里10多里。”

    “付姐姐,明天我要去镇里,应该怎么走?”宋玉娇接着问。

    付梨花说:“如果从东洞走,越过东窝向东走,大约有15里路,需要走一个半时辰,因为全部是山路,没法骑车。如果从南窝走,倒是可以骑车,不过要多绕行20多里路,也要走一两个时辰。”

    “付姐姐,有没有捷径?”宋玉娇最后问。

    付梨花说:“没有。”

    翌日,宋玉娇与付梨花儿来到镇里,然后坐城乡公交去县城,在汉庭酒店停车场取出寄存的奔驰越野车,在付梨花的指引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车开进山窝村南沃组驻地,把车寄存在组长石中玉的家里,随后付梨花向石中玉借了驴车把东西拉回山窝村委会。

    回到村委会吃完晚饭,宋玉娇打开笔记本电脑,把她目测的数据录入电脑。

    录完数据,宋玉娇带着设备来到村里的剧场小院,给村民们放宣传教育片,韩刚说:“我们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放过电影了,最近的一次还是附近驻军来给放的电影,自从山里驻军撤离,村里人有极少数人在城里看过电影。”

    “村长,咱们村孩子们上学怎么办?”宋玉娇问韩刚。

    韩刚说:“都寄住在亲戚家里,没有亲戚的便住校,上不起学的就窝在山里。”

    “你的孩子怎么办的?”宋玉娇又问韩刚。

    韩刚说:“寄住在我战友家。”

    “山里没有电,工程无法施工,看来只能先打通通往山外的路,一切才有可能。”宋玉娇说。

    “我是工程兵出身,这方面我设想和勘察过,先打通南山,再劈开南岭,那么我去县城是路可以缩短至15公里,比绕行山路减少5~6公里。”韩刚说。

    “今天我看见了,环山路已经开始修建,咱们只要打通两三公里山路就能与环山路联通。”宋玉娇说。

    “可是我们没有资金。”韩刚说。

    “费用我来想办法。”宋玉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