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随军:海岛生活好惬意 第214章 回家过年
热门推荐: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阿拉德的不正经救世主
帝王家之孤女在晋升
开局老公瘫了,靠种田翻盘
网游:转职剑仙,一剑破万道
重生曼哈顿1978
高武:开局觉醒武神系统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要过年了,陈雪她们五个女孩终于到了不得不回家的地步。
工厂也跟她们结清了工资。
这几个月在工厂做临时工,虽然工资不高,但加班加点,每个月平均也拿到了五十多块,这在她们老家是完全没法想象的。
期间,她们还发到了一套工作服,年终虽然没有得到正式工一样的福利,但经过库长的申请,她们每人得到了两盒点心,一只风干鸭,一只风干鹅。还有一块毛巾,一块肥皂,一个搪瓷缸。
几个女孩欢天喜地。美中不足的是,工厂说年后一段时间是淡季中的淡季,所以,很明确地说年后至少两三个月,暂时不需要临时工。
这就有点黯然了,好在口袋里有钱,还有这么多年货,女孩们心里美滋滋地。
其他女孩还好,陈雪情绪特低落,虽然逃过了哥哥的换亲,说不定父母会张罗着给弟弟换亲。
所以陈雪还想出来,这几天,她只要有空,不是给老板娘带孩子,就是烧饭的时候搭把手,找了一个机会,悄悄地问老板娘,要不要徒工?
“我们带徒可是三年没工资的。”老板娘说。
后来陈雪悄悄打听了一下,不但三年没工资,而且第一年什么都不教你,不是带孩子,就是洗衣做饭,忙的时候给打打杂。
第二年的时候才让你上机踩几下缝纫机,锁锁纽扣,缝缝裤脚边什么的,第二年下半年的时候可能会教你怎么裁剪裤子。
然后第三年的时候,才会正式教你,因为这时候,满三年的徒弟已经出师,师傅也需要大徒弟给他干活挣钱了。
陈雪已经二十多了,在农村正是适婚年龄,哪还有时间耽搁三年?
这条路算是走不通了。
陈雪闷闷不乐,另外还有一个女孩,跟陈雪一样,下定决心,不管怎样,明年还是要出来。
那三个女孩只是说,如果她们有好去处,不要忘记通知她们。
因为董建国、陈朝阳现在都算在读军校,所以也有寒假,正好叶培荣要回老家结婚,于是就结伴同行。
本来董建国也想把王艺宁带回家的,可越是到重大节日,王艺宁越要忙着慰问演出。
叶培荣妈妈真是没想到,儿子竟然有这样的缘分,在小夫妻俩还没回来的时候,叶培荣妈妈和庄小枣的奶奶就已经商量好了婚事细节。
亲戚朋友早就如约而至,叶培荣妈妈请了县里宾馆的一位大厨做主厨,其他都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帮忙。
庄小枣的奶奶开心死了,儿子儿媳在支边,很多年未回来了。孙子、孙女的婚姻大事一直是老俩口的心事。
现在孙子孙女都在读大学,对他们的未来事业,老两口觉得不用担心,现在孙女终于找到了幸福。
开心之余,又担心孙子。
董晓丹笑道:“奶奶,我给你一颗定心丸吧,你孙子也有交往对象了,是我们班同学,只是年纪还轻,他们暂时没有其他打算,等毕业后再说。”
庄奶奶一听,笑得嘴都合不拢:“真的?不会是哄奶奶开心吧?”
“你可以问你孙女。”董晓丹笑着回。
虽然庄小健与叶星珺还没挑明,但平日里一起活动的时候,两人眉来眼去,大家心里都像明镜似的。
庄小健这会儿听董晓丹说起来,就笑着对奶奶说:“你放心吧,你孙子反正不会单身的,现在我还年轻,正是努力读书的时候,不能分心。”
庄奶奶似懂非懂:为什么孙女可以分心?
而做好几年都见不着儿子的思想准备,董建国和董晓丹、陈朝阳回来,让董松淼、李月清夫妇喜不自禁。
今年可谓是多喜临门,年前,大女儿的儿子满月,这会儿正接回了娘家,家里热闹非凡。
而且,因为周庆云随军后,村里就没有了记工员,在大女儿董晓兰的公公,也就是公社书记周锦胜的授意下,由李月清接替了这工作。
现在李月清也不需要下地干活,做记工员不但轻松,而且工分也不低。
家里一下子少了三个年轻人的吃食,董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要为吃穿担忧。
尽管如此,董晓丹还是悄悄地塞给了妈妈五百块钱。
李月清怎么也不肯要:“我们现在不缺钱,你这钱还是给你婆婆吧,让她开心开心。”
“他们也有,我早就准备好了。”董晓丹还能一碗水不端平,不是公婆缺钱,而是孝心要到位。
“你婚后已经拿回家不少钱了,没道理老是用你的钱。”李月清说着,开心地抹眼泪,没想到一直最让自己担心的二女儿,婚后竟然如此懂事。
最后终究不肯收,董晓丹也不肯收回。
然后董松淼做主,收了二百块:“不能再多了,你也要为自己的小家打算,钱多就存起来,你以后也要养孩子。”
再推托就生气了,董晓丹没办法,只得收回三百块。
而陈朝阳的爸妈,则是一分钱都不肯收,因为听儿子说董晓丹竟然不声不响在省城买了房子,让他们俩过去住。
想到当初儿子娶晓丹的时候,小姑子强烈反对不说,亲戚朋友表面上没多大反应,背地里都为儿子惋惜,说晓丹除了长得漂亮,其他哪哪都不行,都为儿子可惜,说好汉无好妻...
现在儿媳不但高分考上了大学,还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陈朝阳的妈妈喜之不尽。
“爸妈,平日里,我和朝阳都没机会孝敬你们,你们在家,有个伤风感冒,我们连一杯水都没法给你们倒,这几百块钱,就当我们的弥补吧。”董晓丹坚决不肯收回。
公婆不同于自己的父母,拿出去的再收回来,容易引起闲话。
“我们还没那么老,自己能照顾自己呢。你们还在读书,存点钱不容易,你要不收,我给朝阳。”婆婆陆海燕最后拿着钱去缠儿子去了。
最后结果怎样,董晓丹就不管了,反正自己的孝心到了,他们实在不肯收,总不至于动用武力吧。
有这样的父母、公婆,董晓丹觉得很幸运。
想到陈雪的父母,董晓丹更加感动。
工厂也跟她们结清了工资。
这几个月在工厂做临时工,虽然工资不高,但加班加点,每个月平均也拿到了五十多块,这在她们老家是完全没法想象的。
期间,她们还发到了一套工作服,年终虽然没有得到正式工一样的福利,但经过库长的申请,她们每人得到了两盒点心,一只风干鸭,一只风干鹅。还有一块毛巾,一块肥皂,一个搪瓷缸。
几个女孩欢天喜地。美中不足的是,工厂说年后一段时间是淡季中的淡季,所以,很明确地说年后至少两三个月,暂时不需要临时工。
这就有点黯然了,好在口袋里有钱,还有这么多年货,女孩们心里美滋滋地。
其他女孩还好,陈雪情绪特低落,虽然逃过了哥哥的换亲,说不定父母会张罗着给弟弟换亲。
所以陈雪还想出来,这几天,她只要有空,不是给老板娘带孩子,就是烧饭的时候搭把手,找了一个机会,悄悄地问老板娘,要不要徒工?
“我们带徒可是三年没工资的。”老板娘说。
后来陈雪悄悄打听了一下,不但三年没工资,而且第一年什么都不教你,不是带孩子,就是洗衣做饭,忙的时候给打打杂。
第二年的时候才让你上机踩几下缝纫机,锁锁纽扣,缝缝裤脚边什么的,第二年下半年的时候可能会教你怎么裁剪裤子。
然后第三年的时候,才会正式教你,因为这时候,满三年的徒弟已经出师,师傅也需要大徒弟给他干活挣钱了。
陈雪已经二十多了,在农村正是适婚年龄,哪还有时间耽搁三年?
这条路算是走不通了。
陈雪闷闷不乐,另外还有一个女孩,跟陈雪一样,下定决心,不管怎样,明年还是要出来。
那三个女孩只是说,如果她们有好去处,不要忘记通知她们。
因为董建国、陈朝阳现在都算在读军校,所以也有寒假,正好叶培荣要回老家结婚,于是就结伴同行。
本来董建国也想把王艺宁带回家的,可越是到重大节日,王艺宁越要忙着慰问演出。
叶培荣妈妈真是没想到,儿子竟然有这样的缘分,在小夫妻俩还没回来的时候,叶培荣妈妈和庄小枣的奶奶就已经商量好了婚事细节。
亲戚朋友早就如约而至,叶培荣妈妈请了县里宾馆的一位大厨做主厨,其他都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帮忙。
庄小枣的奶奶开心死了,儿子儿媳在支边,很多年未回来了。孙子、孙女的婚姻大事一直是老俩口的心事。
现在孙子孙女都在读大学,对他们的未来事业,老两口觉得不用担心,现在孙女终于找到了幸福。
开心之余,又担心孙子。
董晓丹笑道:“奶奶,我给你一颗定心丸吧,你孙子也有交往对象了,是我们班同学,只是年纪还轻,他们暂时没有其他打算,等毕业后再说。”
庄奶奶一听,笑得嘴都合不拢:“真的?不会是哄奶奶开心吧?”
“你可以问你孙女。”董晓丹笑着回。
虽然庄小健与叶星珺还没挑明,但平日里一起活动的时候,两人眉来眼去,大家心里都像明镜似的。
庄小健这会儿听董晓丹说起来,就笑着对奶奶说:“你放心吧,你孙子反正不会单身的,现在我还年轻,正是努力读书的时候,不能分心。”
庄奶奶似懂非懂:为什么孙女可以分心?
而做好几年都见不着儿子的思想准备,董建国和董晓丹、陈朝阳回来,让董松淼、李月清夫妇喜不自禁。
今年可谓是多喜临门,年前,大女儿的儿子满月,这会儿正接回了娘家,家里热闹非凡。
而且,因为周庆云随军后,村里就没有了记工员,在大女儿董晓兰的公公,也就是公社书记周锦胜的授意下,由李月清接替了这工作。
现在李月清也不需要下地干活,做记工员不但轻松,而且工分也不低。
家里一下子少了三个年轻人的吃食,董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要为吃穿担忧。
尽管如此,董晓丹还是悄悄地塞给了妈妈五百块钱。
李月清怎么也不肯要:“我们现在不缺钱,你这钱还是给你婆婆吧,让她开心开心。”
“他们也有,我早就准备好了。”董晓丹还能一碗水不端平,不是公婆缺钱,而是孝心要到位。
“你婚后已经拿回家不少钱了,没道理老是用你的钱。”李月清说着,开心地抹眼泪,没想到一直最让自己担心的二女儿,婚后竟然如此懂事。
最后终究不肯收,董晓丹也不肯收回。
然后董松淼做主,收了二百块:“不能再多了,你也要为自己的小家打算,钱多就存起来,你以后也要养孩子。”
再推托就生气了,董晓丹没办法,只得收回三百块。
而陈朝阳的爸妈,则是一分钱都不肯收,因为听儿子说董晓丹竟然不声不响在省城买了房子,让他们俩过去住。
想到当初儿子娶晓丹的时候,小姑子强烈反对不说,亲戚朋友表面上没多大反应,背地里都为儿子惋惜,说晓丹除了长得漂亮,其他哪哪都不行,都为儿子可惜,说好汉无好妻...
现在儿媳不但高分考上了大学,还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陈朝阳的妈妈喜之不尽。
“爸妈,平日里,我和朝阳都没机会孝敬你们,你们在家,有个伤风感冒,我们连一杯水都没法给你们倒,这几百块钱,就当我们的弥补吧。”董晓丹坚决不肯收回。
公婆不同于自己的父母,拿出去的再收回来,容易引起闲话。
“我们还没那么老,自己能照顾自己呢。你们还在读书,存点钱不容易,你要不收,我给朝阳。”婆婆陆海燕最后拿着钱去缠儿子去了。
最后结果怎样,董晓丹就不管了,反正自己的孝心到了,他们实在不肯收,总不至于动用武力吧。
有这样的父母、公婆,董晓丹觉得很幸运。
想到陈雪的父母,董晓丹更加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