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七零随军:海岛生活好惬意 > 第251章 陪黄局长一起创业

七零随军:海岛生活好惬意 第251章 陪黄局长一起创业

    “难啊,我可以不顾一切出来,可独木难成林,我不能做个光杆司令啊。”郑厂长说。

    “说吧,需要我做些什么?”既然郑厂长亲自出面,肯定不是仅仅来吐槽的。

    “黄局长说你教学和组织能力非常强,以前能够把海岛的军嫂们组织起来做手工,现在能把手工和裁缝铺连起来,好像,只要有你在的地方,你就能发挥你的特长,挖掘最大的经济潜力,所以你可不可以出点主意...”

    郑厂长见董晓丹无动于衷地样子,不免苦笑:“也许是我和黄局长病急乱投医了。”

    “你们都是资深管理工作者,我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真不敢...”董晓丹笑笑,“要是你们的服装款式需要哪些改进,或者想要绣个花什么的,我可以给你们设计花样,这些灵感,我还是很不缺的,其他方面...”

    在现代,自己也只是个资深学霸,各路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少,但没有自己管理过企业。

    过几年以后,或许可以考虑去读个mbA啥的。

    “对啊,对啊,我们要的就是这个啊。”郑厂长笑了,“是我没表达清楚。”

    董晓丹知道,现在政企不分,外贸局底下还有很多企业,几年后就要开始改革,这些企业都要从外贸局脱离出来。

    这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才从农村刚刚吹起,但已经有人大胆提出:国家只有对企业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

    现在的这些企业,因为受上面干预太多,也就没有很好的积极性、灵活性,缺乏自主创新精神。

    但谁也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现成的大锅饭吃,谁愿意去风雨中飘摇?

    “那行,只要你们有需要,只要我能行,我定当不遗余力。”董晓丹说,“让我好好想想,虽然我没这方面的经验,但我看的书多,纸上谈兵的东西还是会一点儿,要不你把你们这些方案留下来,我好好看看,然后我们一起规划规划?”

    “就等你这句话。”郑厂长笑了。

    黄局长跟下属的这几个工厂管理者都比较熟,说实话,她最看好的就是郑厂长,他执行能力强,而且是个干事业的人,不耍小心眼,不怕吃亏,有胆有识,也是个有担当的人。

    听说要改革,要做试点,也不是一个人都不敢出来,只是那些人,黄局长都看不上,因为黄局长知道,这些人,出发点就不好,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趁机谋私利,而不是干事业。

    看得上的又都胆小,就郑厂长愿意放手一搏。

    其实,黄局长和郑厂长已经详细商讨过,两人也有了具体方案。

    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他们经验丰富,对建一个新厂确实能做到得心应手。

    但是经验丰富的另一面,就是会固步自封,没有创意。

    黄局长那天看到董晓丹在传统衣服上的创意,灵光一现,感到转机来了。

    想要破旧陈新,就要吸收新鲜血液,尤其是董晓丹这样,聪明,而且有创意的人。

    虽然她目前只是个大学生,但她的各种创意层出不穷,还又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吸纳这样一个人才为自己所用,将来一定大有裨益。

    而且听说她学得很快,快的话,不足一年就要提前毕业了。

    现在就把她拉过来,将来一定能成为顶梁柱。

    郑厂长离开后,董晓丹仔细研读了他们的建厂方案,感觉黄局长真的没把自己当外人。

    虽说自己确实还能为他们做一些实事,但这社会上,有能力的人何其多,自己能得黄局长慧眼识中,真可谓三生有幸。

    ......

    陈朝阳的父母和姑姑回到老家后,村里人免不了来问东问西。

    陆海燕还好,虽然很开心、满意,但她因为考虑到自己本就资本家小姐的身份,所以一如既往地低调。

    可陈悦可就不一样了,把陈朝阳、董晓丹在省城的家夸得,比天堂都好。

    “屋子里全套的红木家具,全屋的木头都用朱红色的油漆刷过,不但有井水,还有自来水,卫生间洁白如玉,一点味道都没有,因为直接就冲掉了...”

    让乡下那些用露天粪池的村民羡慕极了。

    “省城的房子值钱啊,不像乡下的房子,大了也没用。他们那个房子租给人家开铺子,一个月房租就抵几个月工资了...”

    这些话,有的是跟家里人悄悄说的,有的是当众炫耀的。

    但哪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就传得四处都是。而且越传越玄乎。

    周庆云的妈妈杨丽娟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当初董晓丹甩了自己的儿子,他们就想儿子立刻找一个对象,来打董晓丹的脸。让她知道,她在周庆东心里也没啥份量。

    正好有个董秀娟凑上来,一家人正中下怀。

    按当时的情况来看,董秀娟除了长得没董晓丹好看外,其他方面也不比她差。

    至少董秀娟勤劳能干,而董晓丹好穿懒做。

    至于家庭来说,虽然董晓丹家原来是在申城生活的,可那时的经济状况也不比董秀娟家好到哪里去。

    相反,一直拿笔杆子的董晓丹父母不擅长农事生活,并挣不到什么高工分,还不如一直在农村干活的董秀娟的父母能干。

    所以,当时周庆东立刻找了董秀娟,一家人还是很满意的。

    哪曾想,就一两年时间,世界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除了长得不如董晓丹其他都比董晓丹优秀的儿媳,现在长相依然不如董晓丹外,其他地方更是哪哪都不如。

    吹牛的吧?

    哪可能一个人换了个地方生活,就变了个样?

    杨丽娟郁闷极了。

    女儿远嫁随军,儿子马上要回申城,这本也不算什么,毕竟以前自己也不是没一个人独自生活过。

    可却听说,董秀娟因为是农村户口,不能跟着回城,孩子也因为户口问题,必须跟董秀娟留在乡下。

    那这样一来,自己就要伺候她们老小?

    本来自己一个月三十块钱,买点米面粮油蛋,再在院子里种点菜,日子不知有多舒服。

    现在这三十块钱,还要顾她们的吃喝拉撒,这日子,没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