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七零随军:海岛生活好惬意 > 第254章 给黄局长出谋划策

七零随军:海岛生活好惬意 第254章 给黄局长出谋划策

    包玉静知道她没有基础,所以并没有让她一开始就按图钩,而是从基本教起,把基础打扎实了。

    经过千难万苦,足足一周的时间,杨丽娟终于成功完成了一组花。

    回家兴冲冲地对女儿报功。

    周庆云不屑地冷笑:“一周就挣两块钱,等你挣钱吃饭,都饿死了。”

    “怎么说话的?我这不是才学吗?等我学到那些军嫂的水平,挣的钱吓死你。”杨丽娟生气地说。

    “哈哈,我等着你发财来吓死我。”杨丽娟斜睨着她妈妈,“好像我没见过钱似的,还吓死我。”

    “你见过钱,但你没自己挣到过那些钱。”杨丽娟也没好气起来,你才挣了几天钱?就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

    “她们究竟挣多少钱了?口气这么大!”周庆云可不服气了。

    因为妈妈手工好,自己不用操任何心,所以就从来没学过。

    关键是骨子里也看不上,总认为钩、织衣服,是家庭主妇干的活。

    自己是一个有未来的年轻人,哪看得上这样的小儿科东西?

    “你也来海岛这么久了,她们挣多少你都没听说吗?”女儿这脾气,杨丽娟可不怎么喜欢。

    当初在老家的时候也是这样,自以为是申城回来的,叔叔又是公社书记,然后让她做了记工员,她就目中无人,被自己说了好多次了,一直都不改。

    “她们挣多少跟我有什么关系?她们挣的钱又不给我用,我只关心你挣了多少,下星期你不会还像这周一样只挣两块钱吧?哈哈哈...”周庆云大笑起来。

    “肯定不会。”自己女儿嘲笑,杨丽娟可没把她放在心上,“你知道吧,她们那些手艺好的,以前最多的时候,一个人一月能挣二百块。”

    “什么?吹牛呢,爸爸在申城做局长都挣不到这么多。”周庆云一点都不相信。

    “当然挣二百块的只是个别人,但大多数人一个月都能挣到一百块。”这是杨丽娟这几天打听到的消息。

    即使如此,周庆云还是不大肯相信。

    自己现在可是教师呢,而且是海岛的学校老师,虽说不属于部队编制,但定工资的时候,还是比较着地方上,一个月多了五块钱。

    即便如此,一个月也就拿二十几块钱。

    这些自己看不上眼的大嫂,竟然挣的比我多?还多那么多?

    周庆云想不通。

    刚来海岛的时候,知道那个编织队伍是董晓丹打下的天下,所以直接就决定远离,也就一直没关心她们的情况,更没想到她们收入竟然这么高。

    瞎说的吧?

    周庆云还是表示不相信。

    当然,除非哪一天妈妈真挣到这么多。

    “我也不想多挣,只希望一天挣到一块钱,那样一个月就有三十块了。”杨丽娟说。

    “那是不是爸爸就不要给你钱了?”周庆云笑道。

    “你可别瞎说,他挣那么多,都给那狐狸精和小短命的花了,我就花他三十块,已经亏大了。”杨丽娟恨不得封住女儿的嘴,“你也知道了,那狐狸精把你爸的钱控制得有多死,你们当时结婚,一个字儿都没多要到。你爸后来给你们的钱,还从你叔叔那里借了几百块。”

    这是后来周锦胜的老婆,也就是周庆云的婶婶,一不小心说漏嘴的。

    “妈,我就是开玩笑呢,哪可能跟爸说。”周庆云想起来,一晃又过去了好多天,不知哥哥回城的事到哪一步了,“妈,明天上班的时候,我给哥打个电话。”

    “哎,但愿庆东早日办好回城手续,回申城过几天舒服日子。”

    “妈,要是哥哥回城了,真让董秀娟一个人带孩子在老家吗?”周庆云都不敢想,这事要在自己身上,日子该怎么过?

    “不然呢?又不是谁不让她去申城,是因为她自己是农村户口啊。”

    “那她会不会要求你回家?”周庆云有点担心。

    “回?回家看她娘家的嘴脸?一个个只会打秋风,其他都别想指着。”在过去的一年,这样的日子,杨丽娟已经受够了。

    ......

    董晓丹还是抽空给黄局长写了一份长长的意见书。

    想着虽然日后还是会改革,政企会分开,现在的外贸局下面的这些企业,将来都会分离出来。

    但这些分离出来的企业,里面的员工待遇还是不错的,至少到后世在双轨制前退休的,还能拿到超过普通企业几倍的退休金。

    当然,要是郑厂长创业成功的话,这些小钱不会在他眼里的。

    但是其他人不同啊,不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很少有人肯跳出来。

    没有有实力的左膀右臂,没有熟练的工人,郑厂长哪能独木成林?

    所以董晓丹建议,黄局长给这些出来试点的员工,办理停薪留职。

    这也是后世好多想创业的人,国家给他们的最安心的一个保障。

    这不算是董晓丹自己的想法,而是对后世的借鉴。

    万事开头难,总会有第一个吃螃蟹的。

    这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虽然还没到轰轰烈烈的地步,但要走出这一步,已经不是那么让人匪夷所思了。

    然后,董晓丹又建议既然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最好要想办法加一条,与原厂脱离关系。

    因为这样,万一将来做大了,或者说,原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他们这个新厂不要被殃及无辜。

    就是要做好打算,以免将来自己的辛苦不付之东流。

    这样创业,也算是自己创业。

    黄局长听了董晓丹的建议,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独立。

    当然,这只是开始,将来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

    黄局长只想做个试点,怎样扭转下属企业的经营局面。

    不能一直这么亏下去,老工厂,人员众多,机构冗杂,要想精简,动到她的饭碗,都不是好惹的。

    黄局长答应给员工们办理停薪留职后,有一部分胆大的,终于答应跟着郑厂长出来。

    老厂见有这么多人办理停薪留职,自然是欢天喜地,毕竟这么大的工厂,平日里业务就不多,可工资还要照发,现在突然甩下了这么多负担,怎么着也轻松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