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随军:海岛生活好惬意 第304章 香饽饽
热门推荐:
小生真不是书呆子
不复合,别沾边,姜小姐又美又飒
斗破之无上之境
我家祖传有仙山
至尊武道之星空无极
追妻失败后,傅总他想父凭子贵
人刚复活:为什么丧尸挨打也会疼
混沌书
全能卧底:她是国家守护神
这些教职工子女究竟能不能像陈雪她们那样好好工作,还不一定呢。
自己可不敢一下子把摊子搞太大。
“两间屋,一个月房租一百元。”姚主任说出了价格。
“两间屋,总共一百元一个月,还是一间屋一百块?”房租低得董晓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那两间房子租给服装厂,可是五百元呢。
姚主任显然没明白董晓丹的意思,他以为董晓丹嫌房租太贵,就抱歉地说:“暂时定这么多,回头再看吧,要是生意实在不好,那就再调一点。”
听这意思,调一点,就是往下调一点了?
好吧,这相当于学校给的福利了,自己只是占了光。
“好,那签合同吧。”董晓丹看了合同,这是个格式合同,估计这一排房子都是用的同一个合同,那就没什么坑了。
学校把房子建好的时候,就已经把内外墙都粉刷了一遍,这个年代,也没啥乳胶漆,也没啥白水泥,更没护墙板、壁纸、挂砖之类的高档要求,用石灰水刷得雪白的就很不错了。
所以所谓的装潢,也就是这里放几个柜子,那里挂几个架子,能够把衣服陈列出来就够了,然后买点桌椅之类的。
董晓丹曾经建议,为了能让顾客一下子就认出来是外贸工厂的直营店,所以所有直营店的装潢风格,外面的店门头,都要弄得一模一样。
也就是借鉴后世连锁店的作风。
因此,这次店面也就要跟董晓丹家那边地直营店,外表做得一模一样。
当然,里面的柜子桌椅,董晓丹建议也一模一样。
这就好办了,不需要费脑子,就按原来的风格,复制一遍。
也就用了两三天时间,就把所有需要的东西,都置办全了。
然后来找姚主任要人的时候,他都是懵的:你们都准备好了?
其他还有十几间屋,做什么还没定。
学校都说了,房租暂定五十元一个月,如果感觉有困难,可以申请下调。
姚主任没说出口,要是实在不行,甚至可以免费。
但这要等到那些创业的孩子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能说出来,不然他们不努力。
但凡努力一点,不眼高手低,还是可以进工厂的。
目前工作难找,僧多粥少。还又不肯上三班倒。
女孩子要是肯三班倒,布厂、纱厂、纺织厂、服装厂都可以进。
男的还好一点,可以进各种机械厂,不用三班倒。
但也有男孩不愿意与冰冷的铁块打交道。
本以为缓一缓,等银行、邮局的招工机会,可哪曾想到越往后等,竞争人数越多。
象征性的考试,大家蜂拥而上,结果就招个位数的几个。
人家内部职工子女都不一定能轮得上,还能要你?
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真正的高不成低不就。
没办法,家长们只得给学校施加压力。
学校能怎样?能提供场所给你们创业,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
可要让这些教授子女做个体,不要说孩子们了,就是教授们都很难接受。
所以董晓丹这个直营店,就是香饽饽。
因为董晓丹没法申领个体执照,所以是以直营店的名义招的工,但招工事务由学校后勤处负责。
也就是说把招工权利虽然下放给学校后勤部,但真正签用工合同的却是外贸服装厂,这些员工的基本工资、福利待遇由服装厂来发,费用从直营店扣。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权益,不至于辛辛苦苦天天上班,到最后白忙活。
而董晓丹与工厂签订的合同,就是自负盈亏。
所以说这个直营店,既然开了,就不是闹着玩的,那就要盈利,不然难不成给那几个教授孩子练手的?
“姚主任,你倒是给我人啊,工厂已经把货铺足,这边人员还没着落。”董晓丹已经决定了,明儿个自己带着陈红,要不然把市里的两个舍友叫过来,自己先顶几天。
“快了,快了。”姚主任为难地看着董晓丹,“能不能再给你两间屋,你多收几个人?”
“?”董晓丹摇头。
我这新开的店,虽说成本不高,但房租也要一百一个月,四位员工工资,按服装厂的工人开工资,徒工三年,第一年一月十八元,第二年每月二十元,第三年每月二十二元,三年后满师,工资三十元,但另外每月有奖金。
现在目前用四个员工,也就是说一个月至少要盈利一百七十二元,才能不亏。
要是按姚主任这样说,再加两间屋,再加四个人,那自己一个月就要至少盈利三百四十四元。
开店不是种地,不是面积越大,收获按比例增加。
这在同一个地段,人流量都是固定的,两间屋和四间屋产生的效益几乎是一个样,而成本却成倍增加,所以还真不需要。
当然,如果生意真是好到人满为患的地步,那增加人手、扩大面积,也不是绝对不可能。
关键我现在刚起步,好歹也要等我试营业一段时间再说。
“不是说又要开日用百货店,又要开小吃店、馄饨、面馆、饺子店啥的?”一开始董晓丹提出来要租房的时候,姚主任就说过,房子不一定够,要校职工子女先挑,有多余的才能给董晓丹。
现在,旁边几间屋,还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是闹啥?
“哎,还不是因为你。”姚主任说。
“因为我?”董晓丹搞不懂了。
姚主任微微一笑,道出了原委。
原来,一开始,因为好几个教职工之女工作问题没有落实,学校就想出了提供房屋给他们创业的办法。
让那几个待业的孩子,一边试着创业,一边等机会就业。
这样至少让他们有点事干,不至于在家里碌碌无为,闲则生非。
本来登记了好几个,做不做个体以后再说,先把名额占了。
以防以后想要创业,却没有了机会。
本来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可却忽然听闻董晓丹这个直营店招聘的人员,竟然是与外贸服装厂签订的合同,虽然说只在服装厂拿基本工资,奖金什么的必须在直营店拿。
但这性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等于是服装厂的正式工,不属于个体户。
所以董晓丹要的四个名额,就成了香饽饽。
自己可不敢一下子把摊子搞太大。
“两间屋,一个月房租一百元。”姚主任说出了价格。
“两间屋,总共一百元一个月,还是一间屋一百块?”房租低得董晓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那两间房子租给服装厂,可是五百元呢。
姚主任显然没明白董晓丹的意思,他以为董晓丹嫌房租太贵,就抱歉地说:“暂时定这么多,回头再看吧,要是生意实在不好,那就再调一点。”
听这意思,调一点,就是往下调一点了?
好吧,这相当于学校给的福利了,自己只是占了光。
“好,那签合同吧。”董晓丹看了合同,这是个格式合同,估计这一排房子都是用的同一个合同,那就没什么坑了。
学校把房子建好的时候,就已经把内外墙都粉刷了一遍,这个年代,也没啥乳胶漆,也没啥白水泥,更没护墙板、壁纸、挂砖之类的高档要求,用石灰水刷得雪白的就很不错了。
所以所谓的装潢,也就是这里放几个柜子,那里挂几个架子,能够把衣服陈列出来就够了,然后买点桌椅之类的。
董晓丹曾经建议,为了能让顾客一下子就认出来是外贸工厂的直营店,所以所有直营店的装潢风格,外面的店门头,都要弄得一模一样。
也就是借鉴后世连锁店的作风。
因此,这次店面也就要跟董晓丹家那边地直营店,外表做得一模一样。
当然,里面的柜子桌椅,董晓丹建议也一模一样。
这就好办了,不需要费脑子,就按原来的风格,复制一遍。
也就用了两三天时间,就把所有需要的东西,都置办全了。
然后来找姚主任要人的时候,他都是懵的:你们都准备好了?
其他还有十几间屋,做什么还没定。
学校都说了,房租暂定五十元一个月,如果感觉有困难,可以申请下调。
姚主任没说出口,要是实在不行,甚至可以免费。
但这要等到那些创业的孩子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才能说出来,不然他们不努力。
但凡努力一点,不眼高手低,还是可以进工厂的。
目前工作难找,僧多粥少。还又不肯上三班倒。
女孩子要是肯三班倒,布厂、纱厂、纺织厂、服装厂都可以进。
男的还好一点,可以进各种机械厂,不用三班倒。
但也有男孩不愿意与冰冷的铁块打交道。
本以为缓一缓,等银行、邮局的招工机会,可哪曾想到越往后等,竞争人数越多。
象征性的考试,大家蜂拥而上,结果就招个位数的几个。
人家内部职工子女都不一定能轮得上,还能要你?
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真正的高不成低不就。
没办法,家长们只得给学校施加压力。
学校能怎样?能提供场所给你们创业,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了。
可要让这些教授子女做个体,不要说孩子们了,就是教授们都很难接受。
所以董晓丹这个直营店,就是香饽饽。
因为董晓丹没法申领个体执照,所以是以直营店的名义招的工,但招工事务由学校后勤处负责。
也就是说把招工权利虽然下放给学校后勤部,但真正签用工合同的却是外贸服装厂,这些员工的基本工资、福利待遇由服装厂来发,费用从直营店扣。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权益,不至于辛辛苦苦天天上班,到最后白忙活。
而董晓丹与工厂签订的合同,就是自负盈亏。
所以说这个直营店,既然开了,就不是闹着玩的,那就要盈利,不然难不成给那几个教授孩子练手的?
“姚主任,你倒是给我人啊,工厂已经把货铺足,这边人员还没着落。”董晓丹已经决定了,明儿个自己带着陈红,要不然把市里的两个舍友叫过来,自己先顶几天。
“快了,快了。”姚主任为难地看着董晓丹,“能不能再给你两间屋,你多收几个人?”
“?”董晓丹摇头。
我这新开的店,虽说成本不高,但房租也要一百一个月,四位员工工资,按服装厂的工人开工资,徒工三年,第一年一月十八元,第二年每月二十元,第三年每月二十二元,三年后满师,工资三十元,但另外每月有奖金。
现在目前用四个员工,也就是说一个月至少要盈利一百七十二元,才能不亏。
要是按姚主任这样说,再加两间屋,再加四个人,那自己一个月就要至少盈利三百四十四元。
开店不是种地,不是面积越大,收获按比例增加。
这在同一个地段,人流量都是固定的,两间屋和四间屋产生的效益几乎是一个样,而成本却成倍增加,所以还真不需要。
当然,如果生意真是好到人满为患的地步,那增加人手、扩大面积,也不是绝对不可能。
关键我现在刚起步,好歹也要等我试营业一段时间再说。
“不是说又要开日用百货店,又要开小吃店、馄饨、面馆、饺子店啥的?”一开始董晓丹提出来要租房的时候,姚主任就说过,房子不一定够,要校职工子女先挑,有多余的才能给董晓丹。
现在,旁边几间屋,还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是闹啥?
“哎,还不是因为你。”姚主任说。
“因为我?”董晓丹搞不懂了。
姚主任微微一笑,道出了原委。
原来,一开始,因为好几个教职工之女工作问题没有落实,学校就想出了提供房屋给他们创业的办法。
让那几个待业的孩子,一边试着创业,一边等机会就业。
这样至少让他们有点事干,不至于在家里碌碌无为,闲则生非。
本来登记了好几个,做不做个体以后再说,先把名额占了。
以防以后想要创业,却没有了机会。
本来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可却忽然听闻董晓丹这个直营店招聘的人员,竟然是与外贸服装厂签订的合同,虽然说只在服装厂拿基本工资,奖金什么的必须在直营店拿。
但这性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等于是服装厂的正式工,不属于个体户。
所以董晓丹要的四个名额,就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