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脸皮 第117章 开建新作坊
赵春生和刘全被委以重任,郑重又忐忑地承担起整个进货任务。
夏春桃从这俩人身上看到了初来的自己,第一次跑去县城卖福袋,其实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的。毕竟,那一次算是倾家荡产还借了钱去做的生意,内心再不安,也不能表露出来。
人,有时候走的路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走出去,才发现自己也能创造无限的可能。
……
夏春桃带着李青山一行人坐着马车浩浩荡荡驶进方家庄,庄子里的小孩子最先看到。孩子们像个小喇叭一样到处喊,“庄主姨姨来啦!庄主姨姨来啦!
庄子上的百姓闻讯赶来,帮着卸车、背行李,热情地迎接了夏春桃一行人。
庄头老刘,真可以说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夏春桃过来。
“庄主,咱们那作坊是不是可以开始建了?”
“工匠都找好了吗?”
“找好了,我从附近两个村找了五个工匠,都是经常给人盖房子的熟手。再加上咱们村这么多壮劳力,尽够了。”
“那行,明天就开工吧。”说完,又将李青山喊过来,给庄头老刘介绍。
“以后作坊这边就由李青山负责。这次建作坊也由他负责。老刘,你是庄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不过,希望你费心多提点下他。”
老刘听完夏春桃的安排,有一瞬间愣怔,随后点了点头。
夏春桃看老刘的表情有点不自然,直截了当说:
“作坊的生产和管理必须是熟手,这次我带来的人都是在原来的作坊里干了三五个月的。之前我承诺过,工人会先招咱们村子里的,这不是诓人的话。这段时间我留在这里,既为建作坊,也为招工人。”
“当然,老刘你庄头的身份不变。过一阵儿,咱们庄子就要种地豆了,你可是大家的主心骨,这活就由你负责。还有那山,也不能让它白空着,回头咱们也得想办法,搞点什么创收的活儿。”
夏春桃笑看着老刘,“你看,咱们还有好多要做的活儿,你这个庄头可要好好出力呢!”
老刘使劲儿点点头,“庄主放心,我一定把春耕的事儿负责好。”
李青山也拍了拍老刘的肩,“老刘,以后我也是咱这庄里的人呢!咱们俩互相配合着,好好干,让大伙都过好日子。”
“诶,诶!”
每个人心里都有小九九,这太正常了。只要不影响庄子的发展,夏春桃也懒得管。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清楚,不要让下面人瞎猜,反倒得不偿失。
至于李青山几人能不能融入这里,那就看他们自己了。所谓“日久见人心”,慢慢来,不着急。
第二天一大早,工匠们都赶到了方家庄。夏春桃跟几个工匠见了一面,按他们预估的材料,人工,简单了做了个预算。然后先拿了一百两散碎银子给李青山。
“每次买了什么,买了多少,都到我这里报个账。我的账要和你剩下的钱核对。”
李青山把钱小心收好,“好的,老板。”
哎呦,这人还挺会转变角色的,不错不错。
“老刘,给工人们做饭的嫂子们都找好了吗?”
“找好啦,做饭的棚子都搭好了,锅灶都准备齐全了。”
“好,你给大伙说一下,咱村的帮工每天十文工钱,包三顿饭。帮厨的大嫂们每天三文钱,也管三顿饭。外村的几个工匠就按之前说好的工钱给。”
老刘是真真没想到,就做个帮工,一天能拿十文钱。庄户人家盖房子,一般只要包饭就可以了,哪有钱拿?
“这……庄主,我们庄里人都愿意帮您干活的,用不着给钱,包吃就行。”
夏春桃摇摇头,“我要的不是愿意,而是尽力。”
“给工钱,就代表是我雇佣的人,这样,我才能安心对他们提出要求。”
老刘想了想,好像有点儿明白夏春桃的意思了。
“我要求所有参与盖房的工人,每天必须按时来,干活时不能偷懒,不偷拿建房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每天的任务。”
夏春桃顿了顿,看向老刘,“做不到的,我会扣除当天工钱。一经发现偷拿材料的,你要把这人及其家人清出庄子。老刘,你做得到吧?”
老刘听到这儿,才惊觉,这位女庄主并不如表面上看得那么温和,该狠的时候是真狠!如果自己说做不到,或者到时候徇私,是不是这个庄头也就当到头了?
夏庄主这话,有且只能有一个答案呀!
老刘擦擦额角的汗,“做得到,做得到!我一定把规矩给帮工们说清楚,绝不徇私!”
夏春桃满意地点点头,“每天饭要做够,不能让大家饿肚子。午饭和晚饭多弄点肉菜,大伙吃得好,才有力气干重活。”
老刘连连称是。
夏春桃这种“打一棍子再给个甜枣”的方法是真的奏效。
本来庄子上众人还对这个一看就好脾气的庄主有一些怀疑,夏春桃的用工制度一颁布,大家才发现,原来庄主只是平时好脾气,真正干起活来,要求是严格且不留情面的。
当然了,帮工有钱赚,谁不愿意?为了这每天十文钱,也要好好干啊!
要知道,在城里做苦力,一天也赚不到十文钱的。而且,每天都能在工地上吃饱饭,还能吃到肉块,就是为了这口吃的,也得好好干活呐!
就这样,庄子里的老百姓看着一车车石料、砖瓦运进庄里,一大群工人在工地上忙碌。作坊一天一个变化,起房子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建作坊期间,夏春桃也没闲着。
首先就是给新作坊找一个合适的账房。
李青山虽然能管理作坊,但不识几个字,这样势必得找人专门管账。再者,从长远来看,账务和业务分开管,各司其职,才能起到监督作用。
这次来庄子的几人里,有一个识字的,来自夏春桃娘家虹北村。叫高俊,不过人一点儿都不高,瘦不拉几,十四五岁年纪。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错,让他上了几年私塾,不过父母去世后,几个哥哥把能分的都分了,把他从父母的老宅赶出去,他就开始一个人生活了。
夏春桃从这俩人身上看到了初来的自己,第一次跑去县城卖福袋,其实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的。毕竟,那一次算是倾家荡产还借了钱去做的生意,内心再不安,也不能表露出来。
人,有时候走的路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走出去,才发现自己也能创造无限的可能。
……
夏春桃带着李青山一行人坐着马车浩浩荡荡驶进方家庄,庄子里的小孩子最先看到。孩子们像个小喇叭一样到处喊,“庄主姨姨来啦!庄主姨姨来啦!
庄子上的百姓闻讯赶来,帮着卸车、背行李,热情地迎接了夏春桃一行人。
庄头老刘,真可以说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夏春桃过来。
“庄主,咱们那作坊是不是可以开始建了?”
“工匠都找好了吗?”
“找好了,我从附近两个村找了五个工匠,都是经常给人盖房子的熟手。再加上咱们村这么多壮劳力,尽够了。”
“那行,明天就开工吧。”说完,又将李青山喊过来,给庄头老刘介绍。
“以后作坊这边就由李青山负责。这次建作坊也由他负责。老刘,你是庄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悉不过,希望你费心多提点下他。”
老刘听完夏春桃的安排,有一瞬间愣怔,随后点了点头。
夏春桃看老刘的表情有点不自然,直截了当说:
“作坊的生产和管理必须是熟手,这次我带来的人都是在原来的作坊里干了三五个月的。之前我承诺过,工人会先招咱们村子里的,这不是诓人的话。这段时间我留在这里,既为建作坊,也为招工人。”
“当然,老刘你庄头的身份不变。过一阵儿,咱们庄子就要种地豆了,你可是大家的主心骨,这活就由你负责。还有那山,也不能让它白空着,回头咱们也得想办法,搞点什么创收的活儿。”
夏春桃笑看着老刘,“你看,咱们还有好多要做的活儿,你这个庄头可要好好出力呢!”
老刘使劲儿点点头,“庄主放心,我一定把春耕的事儿负责好。”
李青山也拍了拍老刘的肩,“老刘,以后我也是咱这庄里的人呢!咱们俩互相配合着,好好干,让大伙都过好日子。”
“诶,诶!”
每个人心里都有小九九,这太正常了。只要不影响庄子的发展,夏春桃也懒得管。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清楚,不要让下面人瞎猜,反倒得不偿失。
至于李青山几人能不能融入这里,那就看他们自己了。所谓“日久见人心”,慢慢来,不着急。
第二天一大早,工匠们都赶到了方家庄。夏春桃跟几个工匠见了一面,按他们预估的材料,人工,简单了做了个预算。然后先拿了一百两散碎银子给李青山。
“每次买了什么,买了多少,都到我这里报个账。我的账要和你剩下的钱核对。”
李青山把钱小心收好,“好的,老板。”
哎呦,这人还挺会转变角色的,不错不错。
“老刘,给工人们做饭的嫂子们都找好了吗?”
“找好啦,做饭的棚子都搭好了,锅灶都准备齐全了。”
“好,你给大伙说一下,咱村的帮工每天十文工钱,包三顿饭。帮厨的大嫂们每天三文钱,也管三顿饭。外村的几个工匠就按之前说好的工钱给。”
老刘是真真没想到,就做个帮工,一天能拿十文钱。庄户人家盖房子,一般只要包饭就可以了,哪有钱拿?
“这……庄主,我们庄里人都愿意帮您干活的,用不着给钱,包吃就行。”
夏春桃摇摇头,“我要的不是愿意,而是尽力。”
“给工钱,就代表是我雇佣的人,这样,我才能安心对他们提出要求。”
老刘想了想,好像有点儿明白夏春桃的意思了。
“我要求所有参与盖房的工人,每天必须按时来,干活时不能偷懒,不偷拿建房材料,按照要求完成每天的任务。”
夏春桃顿了顿,看向老刘,“做不到的,我会扣除当天工钱。一经发现偷拿材料的,你要把这人及其家人清出庄子。老刘,你做得到吧?”
老刘听到这儿,才惊觉,这位女庄主并不如表面上看得那么温和,该狠的时候是真狠!如果自己说做不到,或者到时候徇私,是不是这个庄头也就当到头了?
夏庄主这话,有且只能有一个答案呀!
老刘擦擦额角的汗,“做得到,做得到!我一定把规矩给帮工们说清楚,绝不徇私!”
夏春桃满意地点点头,“每天饭要做够,不能让大家饿肚子。午饭和晚饭多弄点肉菜,大伙吃得好,才有力气干重活。”
老刘连连称是。
夏春桃这种“打一棍子再给个甜枣”的方法是真的奏效。
本来庄子上众人还对这个一看就好脾气的庄主有一些怀疑,夏春桃的用工制度一颁布,大家才发现,原来庄主只是平时好脾气,真正干起活来,要求是严格且不留情面的。
当然了,帮工有钱赚,谁不愿意?为了这每天十文钱,也要好好干啊!
要知道,在城里做苦力,一天也赚不到十文钱的。而且,每天都能在工地上吃饱饭,还能吃到肉块,就是为了这口吃的,也得好好干活呐!
就这样,庄子里的老百姓看着一车车石料、砖瓦运进庄里,一大群工人在工地上忙碌。作坊一天一个变化,起房子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建作坊期间,夏春桃也没闲着。
首先就是给新作坊找一个合适的账房。
李青山虽然能管理作坊,但不识几个字,这样势必得找人专门管账。再者,从长远来看,账务和业务分开管,各司其职,才能起到监督作用。
这次来庄子的几人里,有一个识字的,来自夏春桃娘家虹北村。叫高俊,不过人一点儿都不高,瘦不拉几,十四五岁年纪。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错,让他上了几年私塾,不过父母去世后,几个哥哥把能分的都分了,把他从父母的老宅赶出去,他就开始一个人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