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北鹿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军议(二)
张宁瞧得分明,站于左侧前列对于李崇不甚感冒的乃是羽林虎贲中的高级将领。
他们出身世家门阀,背景深厚,又多为三、四品如羽林前后左右将军、各郎将,执掌兵权,自持身份。
相较之下张宁尽管也是三品,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远不如前者。
宗室元长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眼看着其因顶撞李崇而被当场褫夺军职,其余羽林虎贲将无法再坐视不理,当即有人开口道:“大将军,战事未开何至重罚军中宿将!”
“元长麾下六千部曲皆敢战猛士,大将军临阵削将岂不是折损我军战力,动摇大军军心吗!”
“按大魏律,四品羽林郎将唯有陛下方能任免,将军当真要一意孤行么?”
数名将领同时横刀出列,出口质问,与其说是为元长求情倒更像是与李崇公开对峙。
李崇对待下属素来宽厚,况且历经三朝深谙为官作将之道,昔日镇守荆洛与南朝对峙,于数次激战困战中不落下风,稳固一方不可谓没有手腕。
张宁相信李崇如今看似一言不合褫夺他人军职,实则定然是经过缜密权衡,谋定而动之举。
于军律于情理,其都占据着大义,可即便如此仍是招来了羽林虎贲诸将群起围攻!
愈是这般张宁愈是心惊胆寒,连李崇这样的元老宿将都无法压制中军的桀骜将领们,还有谁能做到?
这场北讨战事又当如何?
帐中气氛一度降至冰点,方才那些受李崇军令而慨然出列,领下一道道艰苦卓绝任务的将校们亦是紧闭嘴唇不敢多言。
昔日中军整扩,孝文帝召天下骁锐二十余万入羽林虎贲,其中不乏各州郡,镇戍中的佼佼者,背景不凡,代表着州郡镇戍中大族豪强意欲向朝廷靠拢,攫取更多权位的决心。
然而中军之内宗室诸王,门阀世家不计其数,倾轧何其严重?
各将军郎将多是专权自恣之辈,平日里败坏纲纪,战时又穷于筹策,无力应对强敌,赏罚不明下致使各州郡佼佼者们仅为将校,难以出头。
时至今日军中将校已是多为当初各州郡佼佼者们的后人,好不容易遇上李崇这样的宿将领军,自是想着拼尽全力以搏取勋劳,受其拔擢。
这非是要改换门庭,而是真真正正的无奈之举。
可这般举动看在各将军郎将眼中何其刺眼?
元长是何人?乃是堂堂大魏宗室!
宗室与外戚间的矛盾时日已久,历朝历代尽皆有之,如今李崇向元长动手正好是给了诸将一个绝好契机。
李崇浑未在意诸将的顶撞,他轻捋长髯沉吟稍顷道:“此番出征,本将受陛下嘱托北讨蠕蠕,说上句以肺腑之亲,托腹心之重亦是毫不为过。
如今大军集结于此,却仍有狂徒敢于公然失期,进而使得进军一事受之影响。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倘若我军届时深入大漠,因此致使事有不谐。
诸君,我等当之如何?”
十万大军细分之下,各军何止数十,一军失期其实可大可小。
然而此刻任谁也道不出李崇半分不对。
其话里话外张宁听来只有一个意思,我历经三朝是受皇帝和太后重用的心腹,又年过七十是一把老骨头了,倘若此战失利我不过是削官去爵,家族自有太后照料。
可你们呢?
多的是掉脑袋灭族之人!
一时间诸将皆滞,元长见此面露惶恐,想要再说些什么却又不愿当众露怯求饶,当真是进退不得。
正当此时一面容略显消瘦,双眉细密修长极惹人注目,着绛色大氅的男子出列侃侃而谈起来。
张宁一瞧不是大军副帅,左仆射元修义又是何人?
“古人云百姓不能以自治,故有君以司牧,元首不可以独断,乃命臣以佐之。
天子尚且如此,更遑论将军您?
今日某观诸君进言实乃是出自肺腑,那元毅受朝廷重任而令宗子军却以至失期,将军若是要责罚自是合情合理,某等亦是恨不能声其罪!
然而羽林郎将元长不过是劝谏进言,将军倘若责罚,未免过于苛责!”
张宁早已注意元修义多时,但因其处于最前列,又目不斜视不曾有不分晃动,因而一直没能瞧见其神情,不知他在李崇与中军诸将争斗中是处于何种立场。
直至此刻。
诸将闻听此言其中好几人都猛地望向元修义,露出一副惊奇意外,恍若见鬼了般的神情。
元修义却不管这些兀自愣怔的中军将领,继续道:“大将军,某认为元长虽有所顶撞但终归心念军务,乃是无心之失,略作责罚即可。
至于那宗子军元毅如何惩治则全由大将军做主!”
话音落下中军诸将也是回过神来,互视一眼后断然道:“全由大将军做主!”
身为王朝大军统帅从来便没有能够一言九鼎的,若有那么也就离叛君起兵,再建新朝不远了。
李崇显然就受着多方掣肘,至少在张宁看来中军诸将,元修义都是与其不同阵营。
他所能如臂使指的或许只有那些渴望建立功勋,步入朝堂中枢的州郡子弟,可这些人大多只是羽林虎贲中的将校,所率之军多则三千,少则数百。
能够或许将这部分力量握自己所用,李崇的手腕可见一斑,但还远远不够。
他自是也明白这一点,此刻望着元修义,眸光中有着不加掩饰地审视。
接着他又扫过杨钧张宁几人,意味深长。
片刻后李崇再度开口:“诸位既是都有此意,本将自不会做那一意孤行之事,不过……”
众人刚要松气且听李崇再道:“今日本将便借此机会与诸君约法三章如何?”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在骑术上就处于天然劣势,只能凭借正面的集团冲锋战术与其厮杀。
这需要的是高度严明的战场场纪律和对高伤亡率的极限容忍,而这恰恰是松散部落制,没没有实现中央集权同时也是治军纪律相对松散,更注重个人勇武所缺乏的草原部族所无法做到的。
元魏这一出身草原的鲜卑政权也有着同样症结,李崇再清楚不过,因而此刻就是他整顿军纪的最好时刻。
他们出身世家门阀,背景深厚,又多为三、四品如羽林前后左右将军、各郎将,执掌兵权,自持身份。
相较之下张宁尽管也是三品,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远不如前者。
宗室元长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眼看着其因顶撞李崇而被当场褫夺军职,其余羽林虎贲将无法再坐视不理,当即有人开口道:“大将军,战事未开何至重罚军中宿将!”
“元长麾下六千部曲皆敢战猛士,大将军临阵削将岂不是折损我军战力,动摇大军军心吗!”
“按大魏律,四品羽林郎将唯有陛下方能任免,将军当真要一意孤行么?”
数名将领同时横刀出列,出口质问,与其说是为元长求情倒更像是与李崇公开对峙。
李崇对待下属素来宽厚,况且历经三朝深谙为官作将之道,昔日镇守荆洛与南朝对峙,于数次激战困战中不落下风,稳固一方不可谓没有手腕。
张宁相信李崇如今看似一言不合褫夺他人军职,实则定然是经过缜密权衡,谋定而动之举。
于军律于情理,其都占据着大义,可即便如此仍是招来了羽林虎贲诸将群起围攻!
愈是这般张宁愈是心惊胆寒,连李崇这样的元老宿将都无法压制中军的桀骜将领们,还有谁能做到?
这场北讨战事又当如何?
帐中气氛一度降至冰点,方才那些受李崇军令而慨然出列,领下一道道艰苦卓绝任务的将校们亦是紧闭嘴唇不敢多言。
昔日中军整扩,孝文帝召天下骁锐二十余万入羽林虎贲,其中不乏各州郡,镇戍中的佼佼者,背景不凡,代表着州郡镇戍中大族豪强意欲向朝廷靠拢,攫取更多权位的决心。
然而中军之内宗室诸王,门阀世家不计其数,倾轧何其严重?
各将军郎将多是专权自恣之辈,平日里败坏纲纪,战时又穷于筹策,无力应对强敌,赏罚不明下致使各州郡佼佼者们仅为将校,难以出头。
时至今日军中将校已是多为当初各州郡佼佼者们的后人,好不容易遇上李崇这样的宿将领军,自是想着拼尽全力以搏取勋劳,受其拔擢。
这非是要改换门庭,而是真真正正的无奈之举。
可这般举动看在各将军郎将眼中何其刺眼?
元长是何人?乃是堂堂大魏宗室!
宗室与外戚间的矛盾时日已久,历朝历代尽皆有之,如今李崇向元长动手正好是给了诸将一个绝好契机。
李崇浑未在意诸将的顶撞,他轻捋长髯沉吟稍顷道:“此番出征,本将受陛下嘱托北讨蠕蠕,说上句以肺腑之亲,托腹心之重亦是毫不为过。
如今大军集结于此,却仍有狂徒敢于公然失期,进而使得进军一事受之影响。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倘若我军届时深入大漠,因此致使事有不谐。
诸君,我等当之如何?”
十万大军细分之下,各军何止数十,一军失期其实可大可小。
然而此刻任谁也道不出李崇半分不对。
其话里话外张宁听来只有一个意思,我历经三朝是受皇帝和太后重用的心腹,又年过七十是一把老骨头了,倘若此战失利我不过是削官去爵,家族自有太后照料。
可你们呢?
多的是掉脑袋灭族之人!
一时间诸将皆滞,元长见此面露惶恐,想要再说些什么却又不愿当众露怯求饶,当真是进退不得。
正当此时一面容略显消瘦,双眉细密修长极惹人注目,着绛色大氅的男子出列侃侃而谈起来。
张宁一瞧不是大军副帅,左仆射元修义又是何人?
“古人云百姓不能以自治,故有君以司牧,元首不可以独断,乃命臣以佐之。
天子尚且如此,更遑论将军您?
今日某观诸君进言实乃是出自肺腑,那元毅受朝廷重任而令宗子军却以至失期,将军若是要责罚自是合情合理,某等亦是恨不能声其罪!
然而羽林郎将元长不过是劝谏进言,将军倘若责罚,未免过于苛责!”
张宁早已注意元修义多时,但因其处于最前列,又目不斜视不曾有不分晃动,因而一直没能瞧见其神情,不知他在李崇与中军诸将争斗中是处于何种立场。
直至此刻。
诸将闻听此言其中好几人都猛地望向元修义,露出一副惊奇意外,恍若见鬼了般的神情。
元修义却不管这些兀自愣怔的中军将领,继续道:“大将军,某认为元长虽有所顶撞但终归心念军务,乃是无心之失,略作责罚即可。
至于那宗子军元毅如何惩治则全由大将军做主!”
话音落下中军诸将也是回过神来,互视一眼后断然道:“全由大将军做主!”
身为王朝大军统帅从来便没有能够一言九鼎的,若有那么也就离叛君起兵,再建新朝不远了。
李崇显然就受着多方掣肘,至少在张宁看来中军诸将,元修义都是与其不同阵营。
他所能如臂使指的或许只有那些渴望建立功勋,步入朝堂中枢的州郡子弟,可这些人大多只是羽林虎贲中的将校,所率之军多则三千,少则数百。
能够或许将这部分力量握自己所用,李崇的手腕可见一斑,但还远远不够。
他自是也明白这一点,此刻望着元修义,眸光中有着不加掩饰地审视。
接着他又扫过杨钧张宁几人,意味深长。
片刻后李崇再度开口:“诸位既是都有此意,本将自不会做那一意孤行之事,不过……”
众人刚要松气且听李崇再道:“今日本将便借此机会与诸君约法三章如何?”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在骑术上就处于天然劣势,只能凭借正面的集团冲锋战术与其厮杀。
这需要的是高度严明的战场场纪律和对高伤亡率的极限容忍,而这恰恰是松散部落制,没没有实现中央集权同时也是治军纪律相对松散,更注重个人勇武所缺乏的草原部族所无法做到的。
元魏这一出身草原的鲜卑政权也有着同样症结,李崇再清楚不过,因而此刻就是他整顿军纪的最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