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盲到律神,我经历了什么! 第112章 王远行的交代
“王远行你不要避重就轻。你交代一下,你是如何操作罗伟脱罪的?”郑平点了点王远行。这个人就是不老实,不把事情摆上来,他就要一直装糊涂下去。
“我操作罗伟脱罪?这个事情是这样的,罗伟的再审我是发挥了一些作用的。现在看来,有些事情当时办得还是欠考虑了。”王远行终于开口了。
“你说吧。”郑平知道王远行这种人是不可能就这样交代的。但既然他要玩这个游戏,那就需要陪他玩下去。审讯就是这样,除了施加必要的压力以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到对方所有的手段都使出来后,再给他决定性的一击。
“我在省院信访室工作。当时,罗伟的父亲罗生来省院信访过。就这样,我认识了罗生,对罗伟的案件也开始留意了。”王远行一张嘴,郑平就知道这个家伙没有说实话。但郑平也不去揭穿这个把戏,只是静静地看着王远行在表演。
“我承认,在这个案件上我有一些私情。罗生在白土市政府工作,他托了一些关系。我呢,对这个案件这么关注,也算是有些私人的因素吧。”王远行一边说一边观察郑平的表情。他知道对方绝对不是简单说辞就可以轻易应对的。不过,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双方的底牌暂时还不能全部打出来。需要一步一步试探,然后再拿出自己最后的意见。
“罗伟这个案件,在我看来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是口供定案。这可是刑案的大忌。我在信访室工作之前,曾经在刑庭工作过,知道刑事审判最为重要的就是重实证轻口供。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人的证言是最不可信的。”当话题回归专业,王远行就如同变了一个人。郑平不得不承认,这位王远行法官是足够专业的。
“人的证言为什么不可信呢?这是因为人的不完美性所造成的。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往往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在不同认知能力的人眼中,会有很大的不同。事物通过人的转述,那就等于对事物本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证人所说的事物,是他眼中的事物,而不是事物本身。”
“这有什么区别?”
“当然。”王远行的眉毛一扬。
“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他的观点如果是片面的,过于依赖这个证言,裁判也会片面,甚至偏离事实。”
王远行可能对一些原则问题看得并不重。对于这些法律上的细节,却是有着特别的坚持。
“除了认知因素以外,人还是社会性生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会有特定的利益立场。哪怕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只是一个旁观者,人们还是要在这个案件中寻找自己的立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中立的人。被告人不是,他的口供的可信性会受到影响。证人也一样,他的证言也会受到影响。就算是法官,也只是努力让自己中立,这并不保证法官内心对于某一方没有倾向。”
“若法官不能保持中立,那么审判如何能保持公正?”郑平问道。
“人都是有立场的,法官是人,所以法官也是有立场的。不同的是,法官在审判时会尽量避免自己的立场影响公正审判。我就是法官,我对于这种自我控制还是比较了解的。法官心里暗示自己,把自己放在中立的位置。这只是一种专业的自我控制而已。就如同普通人一样,对于社会事务,法官也是有着立场倾向,甚至产生共情。这都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法官也是人,也有这些正常的心理活动。”
“王远行我们谈的已经偏离了话题本身,我问的是你如何操作罗伟脱罪。”
“我们没有偏离话题,而是追溯了事情的本源。我在这个案件中是有立场的。这个立场是偏向于罗伟的,这一点我是承认的。我调取了罗伟的卷宗。因为罗生信访,我是有权查阅有关卷宗的。如果发现问题,我可以进行处置的。当然,不论如何处置,我都需要先了解案件。”
“你接着说。”
“我刚刚说了罗伟的案件依赖口供,轻实证。口供取得很全,对应的物证、书证却是没有查实的。现场没有发现罗伟的痕迹,套在被害人身上的袋子的来源也没有查出来。厕所的门锁被换了,推测是凶手换的。可是锁的来源也没有查清。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足够的实证支持,全都是来自罗伟本人的交代。我认识到这个案子可能真的有问题。”
“既然你认为有问题,那你是如何处置的。”
“正常程序,我认为有问题的话,会签署意见交主管院长。由主管院长决定转交审监庭,审监庭再次审查后,决定是否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案件进入审判监督程序后,案件启动再审。”
“那你是这么做的吗?”
“没有。”
“你是怎么做的?”
“我把案件扣下了。”
“为什么?”
“这算是我的私心吧。案件交出去,就脱离了我的控制了。案件脱离我的控制,我的重要性也就下降了,参与程度也会降低。罗家求到我,我对罗生的印象非常好。我不想让案件脱我的手,失去控制。我要尽量亲手把案件的结论翻过来。”
“这是什么道理。”
“一个是因为案件在我的手里翻过来,罗生就会更感我的情。将来我找他办事也就更容易一些。另一个是这个案件确实是有好的基础,如果把这个案件翻过来,我更有一些成就感。以后我在圈子里也算是更有炫耀的资本,找我办事的人也就会越多。”
“好的基础是指什么?”
“好的基础是指具备翻案的可能。如果一个案件在证据上,法律适用上都没有明显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案件,就算是有人找上门来,我也只能推掉。明知不可为而为,这不是我的作风。我只会顺势而为,毕竟要保证安全嘛。”
“这个案件用你的话重口供轻实证,为什么还会判下来?”
“这件事我也是了解了一下。当时白土市一中发案后引发了社会关注。尤其是一中的家长纷纷到校接送孩子,每天拥堵交通。政府方面还不好管理。毕竟人死了,案件没有侦破,对公众没有交代,家长们不放心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压力就来到了办案机关。”
“你说的意思是因为压力导致案件出现问题。”
“算是吧,这个案件明显办得太仓促。这就是我想说的案件的第二个问题,证人证言矛盾,无法形成证据链条。”
“你说哪里矛盾了,哪里不能形成正确链条?”
“证人王志利证明案发时在现场看到的是罗伟与肖平。但刘鹏说其中一个人是罗伟,另一个人他不认识。事实上肖平是刘鹏的同学,他当然是认识的。他如果说不认识,也就意味着罗伟旁边的人可能不是肖平。如果不是肖平,会是什么人呢?”
“你的意思是……?”
“两个证人在现场同时看到了罗伟与另外一个人。而这个人是谁,两个人的证言是矛盾的。一个人说是肖平,一个人说不认识。肖平是他们的同学,不存在错认的可能。那么接下来就只有两个可能,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证言都不对或是他们有一个人说得不对。”
说到这里王远行看向郑平,他的目光坚定,也不回避任何东西,直视中显示出了强大自信。
“如果两个人说得都不对,那么现场出现的两个人可能既不是罗伟,也不是肖平。如果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说得对,那么另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错误!两个证人证言为什么矛盾,查不出来的话,证人证言就不能采纳,或者说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人,以对被告人有利的角度来理解证据,即两个人证人的证言均存在问题,均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啪!啪!啪!郑平鼓起掌来。
“王法官的专业能力果然是强。一番论述下来,我都被你说服了。只是你现在的意思是说,这个案件本来裁判就存在问题,你实际上是在纠正罗伟案件曾经存在的错误。”
“你可以这么说,也可以这么理解。对于我来说,案件本身的瑕疵非常重要。一个完美的案件会让我产生一种美感,从而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案件。一个有问题的案件,则会让我产生纠正的冲动。不过,我也不是当年的热血青年,工作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去推动。很多案件,我也只能看看而已。罗伟的案件不一样,既有瑕疵,又有私人因素,我怎么可能会不动心。”
“那你怎么去操作的?”
“我不想案件脱离控制,就只能从法院系统外去想办法。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岳百川。岳百川跟我是校友。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虽然我现在是在信访室工作,但之前我也是省院刑庭的办案法官。律师就是这样,喜欢结交法官。岳百川在那个时候,托人找门路结交我。我呢,对这个知名律师也是来者不拒。法官不是活在真空里,我有麻烦也是需要律师参与解决的。”
“岳百川可是全国十大律师,这样的律师也要结交法官?”
“十大律师也是律师,法官的权力是律师羡慕的,律师的收入是法官羡慕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完美的事情,只有互相渴望而已。”
“王法官感慨还是不少。”
“那是自然的。法律职业干了这么多年,有些感受也是正常的。我找岳百川,是希望他出面办这个案件。要知道,这种大案的翻案,还是需要一个老练的律师来办的。我对岳百川是绝对信任的。岳百川当然也愿意办这个案件。毕竟律师也是希望自己名望越大越好。岳百川虽然是全国十大律师,但相对于其他的十大,他并不具备特殊的优势。十大以外,还有不少律师想挤进来成为新的十大。新人上来,老人就要倒位置。岳百川不想成为那个被挤走的人,就要拿出新的成绩来。罗伟的案件正是这样的一个案件。”
“王法官对岳百川的心理,还是很了解呀。”
“算是吧。都是搞专业的,大家心里想的东西都差不多。有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那是谁也不愿意放弃的机会。平时,我们都要保持低调,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的灿烂吗。”
“有道理。”郑平点了点头。他是真正理解王远行这句话的意思。他还算不上真正入行,只是刚刚开始复习律考。其中的辛苦,他自己是知道的。每天挤出一切的时间来复习,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反复把握,这一切不就是为一刻的灿烂吗。
学法律的人,都知道平时要保持低调,要沉稳对待每一个问题。这种压抑,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显得更不平凡吗?不,每一个法律人都不会是这样想的。正好相反,几乎所有的法律人都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具备超出常人的能力。他们绝对不甘心永远平庸,一时的普通,是在积蓄力量,等待释放的那一瞬间。可能这一刻非常短暂,但为了这一刻,他们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岳百川接办这个案件后,我还为他提供了一些便利。要知道律师到法院,也是有一些需要的。走到哪里,我都会给他一定帮助。来到白山省院,他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律师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夸耀的事情。”
“你说的这种便利,包不包括贿赂或请托说情?”
“不包括。我实话实说,这个案件并不需要这样做。只是凭借案件本身的问题就可以推翻结论。如果我有这个心思,也不会找岳百川来。这样做就太高调了。一个全国十大来白山省院开庭,上下瞩目的情况下,你还要做手脚,那就等于是怀疑所有人的智商了。”王远行说完这句话,意味深长地看向郑平。
“我操作罗伟脱罪?这个事情是这样的,罗伟的再审我是发挥了一些作用的。现在看来,有些事情当时办得还是欠考虑了。”王远行终于开口了。
“你说吧。”郑平知道王远行这种人是不可能就这样交代的。但既然他要玩这个游戏,那就需要陪他玩下去。审讯就是这样,除了施加必要的压力以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到对方所有的手段都使出来后,再给他决定性的一击。
“我在省院信访室工作。当时,罗伟的父亲罗生来省院信访过。就这样,我认识了罗生,对罗伟的案件也开始留意了。”王远行一张嘴,郑平就知道这个家伙没有说实话。但郑平也不去揭穿这个把戏,只是静静地看着王远行在表演。
“我承认,在这个案件上我有一些私情。罗生在白土市政府工作,他托了一些关系。我呢,对这个案件这么关注,也算是有些私人的因素吧。”王远行一边说一边观察郑平的表情。他知道对方绝对不是简单说辞就可以轻易应对的。不过,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双方的底牌暂时还不能全部打出来。需要一步一步试探,然后再拿出自己最后的意见。
“罗伟这个案件,在我看来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是口供定案。这可是刑案的大忌。我在信访室工作之前,曾经在刑庭工作过,知道刑事审判最为重要的就是重实证轻口供。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人的证言是最不可信的。”当话题回归专业,王远行就如同变了一个人。郑平不得不承认,这位王远行法官是足够专业的。
“人的证言为什么不可信呢?这是因为人的不完美性所造成的。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往往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在不同认知能力的人眼中,会有很大的不同。事物通过人的转述,那就等于对事物本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扭曲。证人所说的事物,是他眼中的事物,而不是事物本身。”
“这有什么区别?”
“当然。”王远行的眉毛一扬。
“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他的观点如果是片面的,过于依赖这个证言,裁判也会片面,甚至偏离事实。”
王远行可能对一些原则问题看得并不重。对于这些法律上的细节,却是有着特别的坚持。
“除了认知因素以外,人还是社会性生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会有特定的利益立场。哪怕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只是一个旁观者,人们还是要在这个案件中寻找自己的立场。世界上并没有绝对中立的人。被告人不是,他的口供的可信性会受到影响。证人也一样,他的证言也会受到影响。就算是法官,也只是努力让自己中立,这并不保证法官内心对于某一方没有倾向。”
“若法官不能保持中立,那么审判如何能保持公正?”郑平问道。
“人都是有立场的,法官是人,所以法官也是有立场的。不同的是,法官在审判时会尽量避免自己的立场影响公正审判。我就是法官,我对于这种自我控制还是比较了解的。法官心里暗示自己,把自己放在中立的位置。这只是一种专业的自我控制而已。就如同普通人一样,对于社会事务,法官也是有着立场倾向,甚至产生共情。这都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法官也是人,也有这些正常的心理活动。”
“王远行我们谈的已经偏离了话题本身,我问的是你如何操作罗伟脱罪。”
“我们没有偏离话题,而是追溯了事情的本源。我在这个案件中是有立场的。这个立场是偏向于罗伟的,这一点我是承认的。我调取了罗伟的卷宗。因为罗生信访,我是有权查阅有关卷宗的。如果发现问题,我可以进行处置的。当然,不论如何处置,我都需要先了解案件。”
“你接着说。”
“我刚刚说了罗伟的案件依赖口供,轻实证。口供取得很全,对应的物证、书证却是没有查实的。现场没有发现罗伟的痕迹,套在被害人身上的袋子的来源也没有查出来。厕所的门锁被换了,推测是凶手换的。可是锁的来源也没有查清。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足够的实证支持,全都是来自罗伟本人的交代。我认识到这个案子可能真的有问题。”
“既然你认为有问题,那你是如何处置的。”
“正常程序,我认为有问题的话,会签署意见交主管院长。由主管院长决定转交审监庭,审监庭再次审查后,决定是否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案件进入审判监督程序后,案件启动再审。”
“那你是这么做的吗?”
“没有。”
“你是怎么做的?”
“我把案件扣下了。”
“为什么?”
“这算是我的私心吧。案件交出去,就脱离了我的控制了。案件脱离我的控制,我的重要性也就下降了,参与程度也会降低。罗家求到我,我对罗生的印象非常好。我不想让案件脱我的手,失去控制。我要尽量亲手把案件的结论翻过来。”
“这是什么道理。”
“一个是因为案件在我的手里翻过来,罗生就会更感我的情。将来我找他办事也就更容易一些。另一个是这个案件确实是有好的基础,如果把这个案件翻过来,我更有一些成就感。以后我在圈子里也算是更有炫耀的资本,找我办事的人也就会越多。”
“好的基础是指什么?”
“好的基础是指具备翻案的可能。如果一个案件在证据上,法律适用上都没有明显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案件,就算是有人找上门来,我也只能推掉。明知不可为而为,这不是我的作风。我只会顺势而为,毕竟要保证安全嘛。”
“这个案件用你的话重口供轻实证,为什么还会判下来?”
“这件事我也是了解了一下。当时白土市一中发案后引发了社会关注。尤其是一中的家长纷纷到校接送孩子,每天拥堵交通。政府方面还不好管理。毕竟人死了,案件没有侦破,对公众没有交代,家长们不放心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压力就来到了办案机关。”
“你说的意思是因为压力导致案件出现问题。”
“算是吧,这个案件明显办得太仓促。这就是我想说的案件的第二个问题,证人证言矛盾,无法形成证据链条。”
“你说哪里矛盾了,哪里不能形成正确链条?”
“证人王志利证明案发时在现场看到的是罗伟与肖平。但刘鹏说其中一个人是罗伟,另一个人他不认识。事实上肖平是刘鹏的同学,他当然是认识的。他如果说不认识,也就意味着罗伟旁边的人可能不是肖平。如果不是肖平,会是什么人呢?”
“你的意思是……?”
“两个证人在现场同时看到了罗伟与另外一个人。而这个人是谁,两个人的证言是矛盾的。一个人说是肖平,一个人说不认识。肖平是他们的同学,不存在错认的可能。那么接下来就只有两个可能,就是他们两个人的证言都不对或是他们有一个人说得不对。”
说到这里王远行看向郑平,他的目光坚定,也不回避任何东西,直视中显示出了强大自信。
“如果两个人说得都不对,那么现场出现的两个人可能既不是罗伟,也不是肖平。如果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说得对,那么另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错误!两个证人证言为什么矛盾,查不出来的话,证人证言就不能采纳,或者说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人,以对被告人有利的角度来理解证据,即两个人证人的证言均存在问题,均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啪!啪!啪!郑平鼓起掌来。
“王法官的专业能力果然是强。一番论述下来,我都被你说服了。只是你现在的意思是说,这个案件本来裁判就存在问题,你实际上是在纠正罗伟案件曾经存在的错误。”
“你可以这么说,也可以这么理解。对于我来说,案件本身的瑕疵非常重要。一个完美的案件会让我产生一种美感,从而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案件。一个有问题的案件,则会让我产生纠正的冲动。不过,我也不是当年的热血青年,工作不能只凭一腔热血去推动。很多案件,我也只能看看而已。罗伟的案件不一样,既有瑕疵,又有私人因素,我怎么可能会不动心。”
“那你怎么去操作的?”
“我不想案件脱离控制,就只能从法院系统外去想办法。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岳百川。岳百川跟我是校友。我们也算是老相识了。虽然我现在是在信访室工作,但之前我也是省院刑庭的办案法官。律师就是这样,喜欢结交法官。岳百川在那个时候,托人找门路结交我。我呢,对这个知名律师也是来者不拒。法官不是活在真空里,我有麻烦也是需要律师参与解决的。”
“岳百川可是全国十大律师,这样的律师也要结交法官?”
“十大律师也是律师,法官的权力是律师羡慕的,律师的收入是法官羡慕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完美的事情,只有互相渴望而已。”
“王法官感慨还是不少。”
“那是自然的。法律职业干了这么多年,有些感受也是正常的。我找岳百川,是希望他出面办这个案件。要知道,这种大案的翻案,还是需要一个老练的律师来办的。我对岳百川是绝对信任的。岳百川当然也愿意办这个案件。毕竟律师也是希望自己名望越大越好。岳百川虽然是全国十大律师,但相对于其他的十大,他并不具备特殊的优势。十大以外,还有不少律师想挤进来成为新的十大。新人上来,老人就要倒位置。岳百川不想成为那个被挤走的人,就要拿出新的成绩来。罗伟的案件正是这样的一个案件。”
“王法官对岳百川的心理,还是很了解呀。”
“算是吧。都是搞专业的,大家心里想的东西都差不多。有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那是谁也不愿意放弃的机会。平时,我们都要保持低调,不就是为了这一刻的灿烂吗。”
“有道理。”郑平点了点头。他是真正理解王远行这句话的意思。他还算不上真正入行,只是刚刚开始复习律考。其中的辛苦,他自己是知道的。每天挤出一切的时间来复习,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反复把握,这一切不就是为一刻的灿烂吗。
学法律的人,都知道平时要保持低调,要沉稳对待每一个问题。这种压抑,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显得更不平凡吗?不,每一个法律人都不会是这样想的。正好相反,几乎所有的法律人都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具备超出常人的能力。他们绝对不甘心永远平庸,一时的普通,是在积蓄力量,等待释放的那一瞬间。可能这一刻非常短暂,但为了这一刻,他们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岳百川接办这个案件后,我还为他提供了一些便利。要知道律师到法院,也是有一些需要的。走到哪里,我都会给他一定帮助。来到白山省院,他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律师来说,这也是一个可以夸耀的事情。”
“你说的这种便利,包不包括贿赂或请托说情?”
“不包括。我实话实说,这个案件并不需要这样做。只是凭借案件本身的问题就可以推翻结论。如果我有这个心思,也不会找岳百川来。这样做就太高调了。一个全国十大来白山省院开庭,上下瞩目的情况下,你还要做手脚,那就等于是怀疑所有人的智商了。”王远行说完这句话,意味深长地看向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