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劝刘备苟住 第八十八章 嘉有一计,可除刘备
热门推荐:
白蛇献宝,我靠虫修纵横远古叶麟小白
特摄:地球之子的我想当乐子人
白蛇献宝,我靠虫修纵横远古
鉴宝神眼
失恋后,发现好兄弟是清冷校花
嫌我交警没用,可我觉醒每日情报
美妻生猛
网游:从一场邂逅开始
快穿之万人迷路人甲摆烂攻略指南
第89章 嘉有一计,可除刘备
周兴明白,要想让百姓离开,只能答应百姓,刘备不会离开东莱。
可是现在这句话不能由刘备来说,应该由朝廷使者来说,这样刘备就不会有抗拒天子诏令之名,从朝廷使者嘴里说出来,百姓也能相信。
这正是他让百姓知道事情而来此聚集的目的。
朝廷使者没有立即接话,心里正在想着,自己是否该这么去说。
“不如先等等,或许天黑以后百姓就会散了。”朝廷使者想了许久才说道。
周兴不再说什么,既然他想等,那就等,反正越等来的百姓就会越多,到时候可以让他看看刘备到底有多得民心!
同时可以让刘备知道,他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放弃徐州和小沛而来东莱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刘备和朝廷使者守在府内,听着各路人马来报,涌到太守府外的百姓越来越多,而在黄县城外,道路上更是堵满了百姓,有些人故意守住离开黄县的道路,不仅是大道,连小道上也守着人,就怕刘备趁夜绕小道而走。
黄县县令王修和功曹李业带领众吏一边劝百姓回家,一边施饭,让百姓不会受饿。
天很快黑了下来,守在太守府外的百姓仍然还在,只是在王修和李业等人的苦劝之下,百姓不再跪地,而是或站或坐或躺,反正就是守着刘备,不让他走。
“明府君,百姓完全不听劝,不愿离开,仍然守在府外,城外的道路上也都守着许多百姓,他们怕府君趁夜而走。他们说……府君如果不答应留下,他们就一直守着。”
县令王修来说道。
刘备满脸担忧之色,看向朝廷使者说道:“这如何使得,虽有吃食,可是夜里天冷,百姓会冻坏的!”
王修连忙答道:“明府君放心,我已经让人燃起火堆取暖,百姓不会太冷。”
刘备稍稍安心:“如此还好,可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让百姓回家去。”
朝廷使者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
他已经派人出去查探了,那些百姓完全是自发来的,没有任何人强迫或是召集。
也就是说,这些百姓来挽留刘备,不是刘备的意思,而是百姓自己的意愿。
由此可见,刘备确实很得民心。
朝廷使者仍然不说话,心里一直在想着,自己这个差事不好办啊。
看现在的情形,百姓堵门堵路,要想让刘备离开是不可能了。
以刘备的为人,不可能让兵马去驱赶百姓,也不会悄然而去。
要解决目前的问题,让百姓散去,只能先答应百姓,刘备暂时不会离开东莱。
对,暂时不离开,不是永远不离开。
刘备因为百姓守在外面,说是百姓不睡,自己也不能安睡,就那么坐着。
刘备不睡,周兴等人也不能睡,就连朝廷使者也跟着坐等。
等到天亮的时候,朝廷使者想通了,觉得只能先答应让刘备留下,自己回去复命,再想办法。
“刘太守,既然百姓如此挽留,不如你先留下,待我回朝廷复命之后再作议论,你觉得如何?”朝廷使者对刘备说道。
刘备当然大喜,自己可以留下,百姓又能散去,连忙答道:“既然使君如此说,备愿听使君之意。”
朝廷使者和刘备等人出到府门外,看到百姓或坐或躺在府外,将府外都挤满了。
“刘太守,你如此得民心,乃朝廷之幸啊!”朝廷使者是真心感叹。
他虽然是曹操的人,却也是朝廷的人,对于官府中能有刘备这样的人,他当然感到高兴。
而且,刘备现在并非曹操明面上的敌人。
刘备谦逊道:“此乃天子有德,备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朝廷使者点了点头,站在府门外高阶上,对下面那些望来的百姓喊道:“我是朝廷派来征召刘玄德的使者,伱们感念挽留刘太守之意我已知道,不错,东莱能有今日之安,乃刘太守之功,这是我耳闻目睹之实。”
“东莱需要刘太守,朝廷同样需要刘玄德,为天下的百姓效力。我虽是朝廷使者,但是无权决定刘太守去留,只能答应你们,刘太守可以暂时留在东莱,待我回朝廷复命之后,再由朝廷决定刘太守是去是留。”
“刘府君可以走,但是现在还不能走,我们东莱现在需要刘府君!”下面有人喊道。
这些百姓当然知道刘备去许都是升职,可是他们现在只相信刘备能善待他们,如果换了一位新太守,说不定又会让他们过回以前的日子。
他们希望刘备再留下一年两年,让东莱更加稳定之后再走。
“对,刘府君现在不能走,我们需要刘府君!”其他百姓纷纷附和喊道。
“你们放心,刘太守现在不会离开,你们都散了,回家去吧!”
“我们只相信刘府君,刘府君说不走,我们才会回家。”
百姓现在只有亲耳听到刘备说不走才会散去,他们相信刘备,相信刘备不会欺骗自己。
朝廷使者看向刘备,希望对方出言安抚百姓,让百姓尽快散去。
虽然心里感叹刘备很得民心,但是为曹操着想,朝廷使者却不希望看到百姓极力挽留刘备的情景,更加不希望这样的情景传扬出去。
刘备同样希望百姓尽快散去,毕竟人多容易动乱,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到有动乱的事情发生。
“诸位乡亲,你们都听到了,朝廷使者说了,我可以先留在东莱,等待朝廷之命。你们都回家去,都回去吧!”
“刘府君,等我们走了,你会不会背着我们悄悄离开?”
“当然不会,要走我会光明正大的走。”
“如果你趁夜离开呢?”
刘备信誓旦旦道:“刘备言而有信,绝不会悄然离开!”
“对,刘府君说到做到,我们要相信刘府君。”百姓中有人喊道。
其他人纷纷附和,都说可以相信刘府君的话。
功曹李业和县令王修又若劝一番,守在太守府外的百姓才渐渐散去。
中午的时候,太守府外的百姓所剩无几,朝廷使者想要快点赶回许都,向曹操复命,于是驾车出城离开,却被守在城外的百姓拦住了。
百姓担心刘备藏身在朝廷使者的车上,拦下车驾后,又上车查看,确定刘备不在上面,才放朝廷使者离开。
而在离开东莱的路上,朝廷使者看到大道上都是涌往黄县想要挽留刘备的百姓,他甚至被拦下查看数次,才出了东莱郡地界。
一路急赶回到许都,向曹操禀报了东莱之事。
曹操不由感叹:“刘玄德竟如此得民心,此人已成巨患矣!”
郭嘉在旁边思索片刻,此计不成又生一计,说道:“明公,嘉有一计,可除刘备!”
周兴明白,要想让百姓离开,只能答应百姓,刘备不会离开东莱。
可是现在这句话不能由刘备来说,应该由朝廷使者来说,这样刘备就不会有抗拒天子诏令之名,从朝廷使者嘴里说出来,百姓也能相信。
这正是他让百姓知道事情而来此聚集的目的。
朝廷使者没有立即接话,心里正在想着,自己是否该这么去说。
“不如先等等,或许天黑以后百姓就会散了。”朝廷使者想了许久才说道。
周兴不再说什么,既然他想等,那就等,反正越等来的百姓就会越多,到时候可以让他看看刘备到底有多得民心!
同时可以让刘备知道,他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放弃徐州和小沛而来东莱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刘备和朝廷使者守在府内,听着各路人马来报,涌到太守府外的百姓越来越多,而在黄县城外,道路上更是堵满了百姓,有些人故意守住离开黄县的道路,不仅是大道,连小道上也守着人,就怕刘备趁夜绕小道而走。
黄县县令王修和功曹李业带领众吏一边劝百姓回家,一边施饭,让百姓不会受饿。
天很快黑了下来,守在太守府外的百姓仍然还在,只是在王修和李业等人的苦劝之下,百姓不再跪地,而是或站或坐或躺,反正就是守着刘备,不让他走。
“明府君,百姓完全不听劝,不愿离开,仍然守在府外,城外的道路上也都守着许多百姓,他们怕府君趁夜而走。他们说……府君如果不答应留下,他们就一直守着。”
县令王修来说道。
刘备满脸担忧之色,看向朝廷使者说道:“这如何使得,虽有吃食,可是夜里天冷,百姓会冻坏的!”
王修连忙答道:“明府君放心,我已经让人燃起火堆取暖,百姓不会太冷。”
刘备稍稍安心:“如此还好,可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让百姓回家去。”
朝廷使者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
他已经派人出去查探了,那些百姓完全是自发来的,没有任何人强迫或是召集。
也就是说,这些百姓来挽留刘备,不是刘备的意思,而是百姓自己的意愿。
由此可见,刘备确实很得民心。
朝廷使者仍然不说话,心里一直在想着,自己这个差事不好办啊。
看现在的情形,百姓堵门堵路,要想让刘备离开是不可能了。
以刘备的为人,不可能让兵马去驱赶百姓,也不会悄然而去。
要解决目前的问题,让百姓散去,只能先答应百姓,刘备暂时不会离开东莱。
对,暂时不离开,不是永远不离开。
刘备因为百姓守在外面,说是百姓不睡,自己也不能安睡,就那么坐着。
刘备不睡,周兴等人也不能睡,就连朝廷使者也跟着坐等。
等到天亮的时候,朝廷使者想通了,觉得只能先答应让刘备留下,自己回去复命,再想办法。
“刘太守,既然百姓如此挽留,不如你先留下,待我回朝廷复命之后再作议论,你觉得如何?”朝廷使者对刘备说道。
刘备当然大喜,自己可以留下,百姓又能散去,连忙答道:“既然使君如此说,备愿听使君之意。”
朝廷使者和刘备等人出到府门外,看到百姓或坐或躺在府外,将府外都挤满了。
“刘太守,你如此得民心,乃朝廷之幸啊!”朝廷使者是真心感叹。
他虽然是曹操的人,却也是朝廷的人,对于官府中能有刘备这样的人,他当然感到高兴。
而且,刘备现在并非曹操明面上的敌人。
刘备谦逊道:“此乃天子有德,备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朝廷使者点了点头,站在府门外高阶上,对下面那些望来的百姓喊道:“我是朝廷派来征召刘玄德的使者,伱们感念挽留刘太守之意我已知道,不错,东莱能有今日之安,乃刘太守之功,这是我耳闻目睹之实。”
“东莱需要刘太守,朝廷同样需要刘玄德,为天下的百姓效力。我虽是朝廷使者,但是无权决定刘太守去留,只能答应你们,刘太守可以暂时留在东莱,待我回朝廷复命之后,再由朝廷决定刘太守是去是留。”
“刘府君可以走,但是现在还不能走,我们东莱现在需要刘府君!”下面有人喊道。
这些百姓当然知道刘备去许都是升职,可是他们现在只相信刘备能善待他们,如果换了一位新太守,说不定又会让他们过回以前的日子。
他们希望刘备再留下一年两年,让东莱更加稳定之后再走。
“对,刘府君现在不能走,我们需要刘府君!”其他百姓纷纷附和喊道。
“你们放心,刘太守现在不会离开,你们都散了,回家去吧!”
“我们只相信刘府君,刘府君说不走,我们才会回家。”
百姓现在只有亲耳听到刘备说不走才会散去,他们相信刘备,相信刘备不会欺骗自己。
朝廷使者看向刘备,希望对方出言安抚百姓,让百姓尽快散去。
虽然心里感叹刘备很得民心,但是为曹操着想,朝廷使者却不希望看到百姓极力挽留刘备的情景,更加不希望这样的情景传扬出去。
刘备同样希望百姓尽快散去,毕竟人多容易动乱,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到有动乱的事情发生。
“诸位乡亲,你们都听到了,朝廷使者说了,我可以先留在东莱,等待朝廷之命。你们都回家去,都回去吧!”
“刘府君,等我们走了,你会不会背着我们悄悄离开?”
“当然不会,要走我会光明正大的走。”
“如果你趁夜离开呢?”
刘备信誓旦旦道:“刘备言而有信,绝不会悄然离开!”
“对,刘府君说到做到,我们要相信刘府君。”百姓中有人喊道。
其他人纷纷附和,都说可以相信刘府君的话。
功曹李业和县令王修又若劝一番,守在太守府外的百姓才渐渐散去。
中午的时候,太守府外的百姓所剩无几,朝廷使者想要快点赶回许都,向曹操复命,于是驾车出城离开,却被守在城外的百姓拦住了。
百姓担心刘备藏身在朝廷使者的车上,拦下车驾后,又上车查看,确定刘备不在上面,才放朝廷使者离开。
而在离开东莱的路上,朝廷使者看到大道上都是涌往黄县想要挽留刘备的百姓,他甚至被拦下查看数次,才出了东莱郡地界。
一路急赶回到许都,向曹操禀报了东莱之事。
曹操不由感叹:“刘玄德竟如此得民心,此人已成巨患矣!”
郭嘉在旁边思索片刻,此计不成又生一计,说道:“明公,嘉有一计,可除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