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君子遐福 > 第七百零八章 第四?

君子遐福 第七百零八章 第四?

    蜀州官员的升职请求?

    这是请求?人都调完了,这就是个通知。

    挑衅!

    他就是在挑衅自己,他想说蜀州是他的蜀州,官员任免只要一纸书信通知自己。

    柴瑾看了一眼肃国公递上的奏折,没看两眼就扔到一旁,魏琳赶紧接住,合好放在桌案上。

    和奏折一起来的还有一封安于的书信,这封信柴瑾倒是看了很久。

    良久之后,柴瑾才将信放下。

    看着信上的字迹,柴瑾失神间问道,“这次只有这一封信。”

    “回主子,肃国公只送过来一封信。”魏琳想了想,还是不要说这个折子了,主子明显不喜欢。

    “他这是什么意思?向朕炫耀蜀州他治理的很好?”柴瑾有些气闷,蜀州之地他才去多久,如臂使指,朕,万方江山之主,治下两万万百姓,为何如此艰难。

    “他是向朕示威?还是嘲笑朕?”魏琳不知道信中究竟写了什么,面对主子的问话,他勉力回道,“主子,您是天下之主,犯不上与肃国公置气,而且蜀州之地还是大周领土,主子想治他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柴瑾摆了摆手,“不,若是没有之前置气攻蜀的事,朕还是能和安于同案共饮的。”

    “现在,不行了。”

    柴瑾回想当初,伍桐说什么都要去蜀州,设计将阮凌辅叫回京城,又设计让柴瑾忌惮他。

    白蟒吞龙?

    这一出戏整得好啊,让所有人下意识的怀疑到他头上,他也不自辩,就这么默默的看着朝堂上这些衣冠禽兽上蹿下跳。

    朝中这些官员,忠奸难辨!

    阮凌辅是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上位重用他,他是忠臣吗?

    哪个忠臣把控朝政,户部礼部礼部兵部都是他的门生故旧,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人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钻出来的,后来还是自己设计,拿下一个武相,杀了他的兵部尚书。

    靖王叔难道不忠吗?自然是忠的。

    能力不强吗?自然是强的。

    可是太强了,还是皇亲,这就需要对他加一些束缚。

    狄英生,这位京兆尹,自己尚在潜邸之时的垂拱殿辅政大学士,因为年纪尚轻与年少的自己交往最深,他是忠臣,可他忠的不是朕,是这个江山社稷。

    六部尚书换了又换,他们的忠奸不重要,只要听话就行。

    六部侍郎逐渐替换成了自己在潜邸时候的属官。

    禁军拱卫京畿,统领也换成了自己的亲娘舅,可以稍稍安些心。

    可然后呢?出了京城呢?

    天下万方,自己的政令都很难出京城,地方官员层层加码官逼民反的事情层出不穷,他想借势除掉阮凌辅,更想利用这件事弄乱魏国。

    既然自己这边的改革会因为这种事情民变不断,那用相同的办法是不是也能激起魏国的民变。

    自古变法无外乎这几样,加强中央集权、土地与税制改革、官僚体系整顿、军事改革。

    只要变法就会有利益碰撞,加深这种碰撞就是一步妙棋。

    虽然魏国拓跋皇族把持军队,各地叛乱皆起,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回答朕!

    乱吧,都乱起来才好!

    柴瑾看着一旁的魏琳,这个从自己登基之后就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太监总管,内侍监现在也是他主管,“内侍监有什么消息吗?”

    “回主子,阮凌辅近几个月都会去昭文阁与韩世松、杨幼郎两位大学士谈论史书编修一事,不过和之前内侍监探听到的消息一样,韩世松、杨幼郎两位大学士为阮凌辅出谋划策,阮凌辅保举他们入朝出仕。”

    柴瑾闻言不禁冷笑,“朕的朝廷就这么随意,首辅一句话就能让两位大学士冲锋陷阵,朕的话谁都不听。”

    “靖王叔的隐太子党也是他们弄出来的,倒是帮了朕。”柴瑾想到靖王叔因为此事连朝廷政务都不参与了,这个借口可以用很久,“阮凌辅他们又准备做什么事?”

    “东南民变,韩世松大学士说隐瞒不报,让阮相上书言东南匪患严重,需靠禁军剿匪。阮相已经写了奏折,明日早朝应该就要上奏。东南的事情朝廷一直都是知道的,只是在瞒着主子,内侍监在东南的探子递密信,没走军中的路子,东南民变都是当地豪绅对抗官府,实际上,也是对抗朝廷。”

    魏琳小心说道,“内侍监还探到消息,东南州府的官员大多都是氏族子,他们也是反抗的主力,而且敛财奇巨。”

    柴瑾挑眉,“这是冲着朕来的啊。”

    “百姓受蒙蔽,不知道主子用心劳苦,被世家蛊惑,真是一群刁民!”魏琳跟着小声骂道。

    柴瑾摆摆手,“行了,朕还没昏庸呢,用不着你在这拍马屁。”

    “安于曾经说过,世家对皇室毫无敬意,他们都是想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在他们眼中,我柴氏皇族不过是运气好了一些,抢到了皇位而已,下次就是他们。”

    魏琳愕然的看着柴瑾,他读过书,自然诧异于皇帝竟然能说的这么直白。

    “天博学院现在如何?”柴瑾突然问道。

    魏琳回道,“按照教头说法,现在天博学院所属两千人可称强兵,就是没见过血,见血之后才能成为精兵。”

    柴瑾点了点头,“时间还够,让他们继续训练,见血的事情,朕来想。”

    “明日传召阮凌辅,早朝之前来垂拱殿,告诉御膳房,做一碗八宝粥给阮相。”

    “另外,这封信,八百里加急送到蜀州。”

    柴瑾将刚写好的信递给魏琳。

    魏琳弯腰恭敬接过。

    “诺!”

    次日寅时。

    垂拱殿内。

    柴瑾看着面前喝粥的阮凌辅,神色淡淡,语气颇冷,“阮相,如今各国变法,我大周的变法如何?可为前列否?”

    阮凌辅闻言,放下粥碗,正色拜道,“回陛下,现在东南匪患严重,老臣以为先行剿匪然后再推行变法。”

    柴瑾看着长拜的阮凌辅,嗤笑一声问道,“阮相觉得需要多少兵马,户部要拨多少粮饷才能平定东南匪患?”

    阮凌辅弯着腰看不到柴瑾的表情,听到问话犹豫了几息,才缓缓开口,“具体老臣不知道,还是请兵部户部核算之后再做定夺。”

    柴瑾不禁眯起眼睛,看着阮凌辅的脖子半晌,才开口道,“阮相老成谋国,平身吧,这么大岁数就不必行礼了,这些事让下面安排就是了,朕要与阮相说另一件重事。”

    阮凌辅再次欠身,“陛下请讲,老臣尽心从命。”

    “朕自登基以来,已有两年,编撰典籍之事也应该提上日程,朕以为编书一事,当从氏族志开始。”柴瑾露出一丝微笑,转身负手继续说道,“我大周三百年,少不了氏族帮助看管一方,更何况我柴氏也是千年的世家,所以氏族志要修,要大修,更要好好的修!”

    “阮相,如此大事,朕就交给你了。”

    氏族志吗?

    确实是一件大事。

    阮凌辅摸了摸胡须,这倒也不错,重修氏族志,这里面门道很多啊。

    “老臣遵命。”

    柴瑾背着身不去看阮凌辅,“等会儿早朝,阮相知道怎么做吧?”

    阮凌辅颔首,“老臣明白。”

    “来人!”

    魏琳捧着托盘,上面放着一件衣裳。

    “天气寒了,这大氅就赐予阮相遮风避寒。”

    魏琳抖开大氅,为阮凌辅围上,最后系上系带。

    “阮相。”

    柴瑾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启蒙老师,神色肃然,“不要让朕失望。”

    阮凌辅躬身长揖,“老臣定然尽心。”

    皇帝要修氏族志。

    这个消息在早朝之后就传向各地。

    当然也传到了蜀州。

    伍桐拿着朝廷的告示,下意识的思索其中是否有什么算计,这件事是阮凌辅当朝提出来的。

    想了半天,最后伍桐觉得是不是自己太过紧张了,氏族志的修撰都是合理的。

    还是问问赵二爷,他们赵氏是上面的常客。

    “氏族志?”

    赵二爷放下刚配好的叆叇,抬眼看向伍桐,神色古怪,“朝廷又要修这个了吗?那看来是真缺钱了。”

    伍桐又不是什么世家豪族,不懂这里面的路子,但听到这话还是有些反应的,“缺钱?你是说花钱买位置?”

    赵二爷呵呵一笑,“不然你以为林家的五姓七望哪来的?”

    “五姓七望,除了柴家是皇家,位高一等,我们赵家是妥协,但蜀州的盘子还在,他们给我们面子;其他几个世家里面,也就常州张氏还算不错。”

    “剩下那几个,只能说是千年世家而已,就是有钱罢了,暴发户。”

    而已?

    伍桐没想到,有朝一日他还能被赵二爷秀一脸。

    “能传承千年的世家只是有钱这么简单?”伍桐对赵二爷的话产生疑问,“以我了解,世家一是入朝掌权,二是掌握当地,三是文化传承。”

    “各个世家都有家学,我也曾看过科举名单,一百多名进士中,就二十余人不是世家,有没有世家资助还不能确定,可见世家在朝堂上的掌控。”

    “虽然六部尚书不一定是他们的人,但是朝堂百官,能上得了朝的,最少三成都是他们的人。”

    赵二爷再次发笑,“所以老夫才说钱财开道啊。”

    伍桐一愣,“买题?”

    “这是最小的事,后面还得贿赂上峰,买官买位。”赵二爷笑呵呵的说着掉脑袋的事......也不对,这事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其实最近你也发现了吧,蜀州来的商人越来越多,想要见你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老夫听说那些人为了见你,已经开出一万两的价码了。”

    伍桐对此事倒是知情,不过商人的事情一直都是牧星对接的,那是蜀州商会的会长,不找他难道找我啊。

    多大的商人都请动肃国公啊!

    “你说的这事我确实有耳闻。”

    赵二爷指着远处随意点了几下,“都是世家派来的,要见你,钱开路,在花钱这方面,没人能比过世家,没有人!”

    伍桐也笑了,“这么个用钱买啊,也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小问题,那都不叫问题。”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见你吗?”

    伍桐略有所感,但还是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赵二爷又笑了起来,“你刚才说世家靠什么来着?家学?地盘?钱财?”

    “老夫告诉你,那都是浮云。”

    “最主要的,是两头下注,如此才能传承千年世家。”

    赵二爷说话,呵呵的笑个没完。

    伍桐一愣,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话说得倒也是没错。

    “你在三国中也写过一样的事情,恐怕忘了吧。”

    “你的三国写的好啊,里面世家就更好了,四世三公这种在这千年可不少见,只是没人提罢了。”

    赵二爷继续说道,“老夫看你的三国,好就好在都是门阀内斗,大家都知道分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头破血流还留着一点体面,夏侯家、诸葛家,这个家那个家的,三国里面哪家没有?”

    伍桐忽然一滞,“他们来见我,是想在蜀州投资?在蜀州不也是在周国吗?”

    赵二爷摇了摇头,“你还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眼中,你已经是第四国了!”

    第四国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