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别闹我只想发财 第592章 浑然不觉
热门推荐:
时势造英雄,君子当有龙蛇之变
你说这是癌细胞?
重生60:分家后带着老婆大鱼大肉
反派:穿书不白穿,女主不白贴
让你参加罗天大醮,你刷金词条?
漂亮女人浮沉路
修仙之我回来种田了
殿下!该打工啦!
网游三国之问鼎诸神
自从大唐的国库富裕起来以后,李世民便实行平价盐,少征税甚至不征税,因此食盐价格并不高
以前一石盐只需要四十五文,却能够让一家人吃上几年,因此即便他们收入低微,也能吃得起盐。
可现在一石盐涨到一百八十多文,再加上其他商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百姓们的生活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近两年有子嗣出生的家人还好,他们有钱又有地,短时间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
可对于那些没有子嗣诞生的百姓来说,这日子过的简直是苦不堪言。
王剪和马周面面相觑一眼,他们的眼眸深处带着一抹愤怒。
这些官吏的行为,简直人神共愤!
马周轻声问道:“老伯,你可知盐价为何涨这么多?”
老伯摇了摇头说道:“大人,老朽只是一介贫农,哪能知晓官老爷的事啊。”
“我们只是去买盐的时候,才发现盐价涨的很快。”
“至于为何涨价,盐商道没有明说。”
听到老伯的这番话,王剪和马周也没有继续追问。
一个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人,他能接收到的信息有限,甚至他买盐的小盐商,也不一定清楚内幕。
因此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再久,也是无济于事。
王剪朝老人抱拳说道:“多谢老伯讲解,倒是耽误了您老忙活了。”
老人连忙摆手说道:“大人千万别这么说,搭两句话罢了,一点也不碍事。”
他一个栽种粮食的老汉,每年除了栽种和收成粮食的时候比较忙,其他时间除除草罢了,时间非常空闲。
看着这群甲士和大官离开,老汉的深邃的双眸露出一抹异样的神色。
“这帮官差一直问盐价事宜,难不成他们是来查盐价的?”
“如果能把盐价和肉价恢复原来的价格,那真就太好了!”
老人嘀咕了几声,随后不看好地摇了摇头。
现在地方的刺史和县令,他们全都勾结在一起,以权谋私哄抬物价,这些长安来的官吏,定会被蒙蔽双眼。
要想查清真相,谈何容易呢?
如果官差让他们这些百姓出来检举贪赃枉法的官吏,他们这帮人还真不敢站出来说。
一旦官差不能惩处这些贪官污吏,等官差离开此地后,他们肯定会被这些贪官迫害。
毕竟这片土地是他们的根,他们根本逃脱不了!
另一边。
王剪和马周坐在奢华的马车内,此刻两人都沉默不语,脸色看起来有些凝重。
过了许久。
马周轻声说道:“王兄,没想到这场官盐的涨价风波,竟然连相州这边都影响到了!”
“看来参与这场勾当的官吏,可不在少数啊!”
相州作为人口稠密的上州,这里商旅来往络绎不绝,而且交通十分便利。
按理说这边的官吏应该不敢乱来,不然有个风吹草动,长安那边很快就会知道。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地的官吏胆子无比之大,盐价竟然去到180文一石。
如果这些刺史和县令没有瓜分这些利益,不然不可能瞒这么久。
王剪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说道:“不管有多少人参与其中,我们先把贼首拿下,然后再顺藤摸瓜一个一个抓捕!”
当前这起案件最大的主谋是荆王李元景,不过他人在皇宫里,应该知晓不了多少内幕。
真正联络各方利益的人,不是楚州刺史、扬州刺史和海州刺史,就是太原王氏和弘农杨氏。
只要把这些人抓住,便可把参与的人一个个逼问出来。
马周脸色凝重地点头应道:“王兄言之有理!”
往后几天,可他们查探了相州、魏州和铭州等地,根据他们的踪迹和问话的内容,跟普通的巡察使并没有什么两样。
一大群监视王剪等人行踪的探子,他们纷纷派人回去,向自己的幕后主子禀报。
...
楚州。
刺史府。
一个头戴进贤冠,身穿紫色袍衫,束十三銙金玉带的中年官吏,他悠然自得地坐在大堂中间。
手里端着一杯茶汤,在那里细细地品尝。
从此人的穿戴可看出,他是一个从三品的大吏。
而楚州这个地方,位居从三品官职的人,也只有楚州刺史杨圩一人而已。
就在他悠闲地品着茶时,大堂的大门被人轻轻地敲响。
“叩叩叩~”
只见一个身穿浅绯色官袍的老年官吏,满脸谄媚地站在门口,他恭敬地抱拳说道。
“刺史大人,下官有事禀报。”
楚州刺史杨圩抬起头一看,发现来人竟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楚州司马王继!
他一边吹着热茶,一边用淡然的语气说道。
“王司马,请进来吧。”
这个王继可是太原王家的人,虽然只是旁系子弟,但是其身份也十分地尊贵。
楚州司马王继得到许可后,他满脸微笑地走到杨圩身前,并低声禀报起来。
“刺史大人,根据下面的弟兄传回来的消息,巡察使王剪等人,他们在相州、魏州和铭州等地查看高产番薯。”
“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异常举动。”
他顿了一顿,随后微笑着说道。
“下官认为,王尚书此次代替陛下巡查,只是为了检查高产番薯的种植情况,以及生育补贴的发放情况。”
“他们并没有发现我们谋划的小事。”
和生育补贴动辄百万贯相比,他们弄的盐价,确实算是很小的一件事。
楚州刺史杨圩微笑着说道:“王司马,这个王尚书可不是善茬,其年纪轻轻已经位居六部尚书之一。”
“其智如妖,千万不可小觑啊!”
六部的地位排序,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王剪年仅20出头,而且还是一个普通百姓出身,没有丝毫的背景升到这个高位。
其能耐之强,可见一斑啊!
楚州司马王继不屑地说道:“刺史大人,他也就巴结上了房左仆射,不然他哪能身居如此高位?”
“而且他这个尚书得罪了无数朝臣,他的仕途走不了不远!”
“还是刺史大人好啊,您的命令在楚州一带,谁敢不听,谁敢不服?”
“我们这些人跟着刺史大人,赚的那是盆满钵满,给我一个尚书都不做!”
以前一石盐只需要四十五文,却能够让一家人吃上几年,因此即便他们收入低微,也能吃得起盐。
可现在一石盐涨到一百八十多文,再加上其他商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百姓们的生活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近两年有子嗣出生的家人还好,他们有钱又有地,短时间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
可对于那些没有子嗣诞生的百姓来说,这日子过的简直是苦不堪言。
王剪和马周面面相觑一眼,他们的眼眸深处带着一抹愤怒。
这些官吏的行为,简直人神共愤!
马周轻声问道:“老伯,你可知盐价为何涨这么多?”
老伯摇了摇头说道:“大人,老朽只是一介贫农,哪能知晓官老爷的事啊。”
“我们只是去买盐的时候,才发现盐价涨的很快。”
“至于为何涨价,盐商道没有明说。”
听到老伯的这番话,王剪和马周也没有继续追问。
一个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人,他能接收到的信息有限,甚至他买盐的小盐商,也不一定清楚内幕。
因此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再久,也是无济于事。
王剪朝老人抱拳说道:“多谢老伯讲解,倒是耽误了您老忙活了。”
老人连忙摆手说道:“大人千万别这么说,搭两句话罢了,一点也不碍事。”
他一个栽种粮食的老汉,每年除了栽种和收成粮食的时候比较忙,其他时间除除草罢了,时间非常空闲。
看着这群甲士和大官离开,老汉的深邃的双眸露出一抹异样的神色。
“这帮官差一直问盐价事宜,难不成他们是来查盐价的?”
“如果能把盐价和肉价恢复原来的价格,那真就太好了!”
老人嘀咕了几声,随后不看好地摇了摇头。
现在地方的刺史和县令,他们全都勾结在一起,以权谋私哄抬物价,这些长安来的官吏,定会被蒙蔽双眼。
要想查清真相,谈何容易呢?
如果官差让他们这些百姓出来检举贪赃枉法的官吏,他们这帮人还真不敢站出来说。
一旦官差不能惩处这些贪官污吏,等官差离开此地后,他们肯定会被这些贪官迫害。
毕竟这片土地是他们的根,他们根本逃脱不了!
另一边。
王剪和马周坐在奢华的马车内,此刻两人都沉默不语,脸色看起来有些凝重。
过了许久。
马周轻声说道:“王兄,没想到这场官盐的涨价风波,竟然连相州这边都影响到了!”
“看来参与这场勾当的官吏,可不在少数啊!”
相州作为人口稠密的上州,这里商旅来往络绎不绝,而且交通十分便利。
按理说这边的官吏应该不敢乱来,不然有个风吹草动,长安那边很快就会知道。
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地的官吏胆子无比之大,盐价竟然去到180文一石。
如果这些刺史和县令没有瓜分这些利益,不然不可能瞒这么久。
王剪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说道:“不管有多少人参与其中,我们先把贼首拿下,然后再顺藤摸瓜一个一个抓捕!”
当前这起案件最大的主谋是荆王李元景,不过他人在皇宫里,应该知晓不了多少内幕。
真正联络各方利益的人,不是楚州刺史、扬州刺史和海州刺史,就是太原王氏和弘农杨氏。
只要把这些人抓住,便可把参与的人一个个逼问出来。
马周脸色凝重地点头应道:“王兄言之有理!”
往后几天,可他们查探了相州、魏州和铭州等地,根据他们的踪迹和问话的内容,跟普通的巡察使并没有什么两样。
一大群监视王剪等人行踪的探子,他们纷纷派人回去,向自己的幕后主子禀报。
...
楚州。
刺史府。
一个头戴进贤冠,身穿紫色袍衫,束十三銙金玉带的中年官吏,他悠然自得地坐在大堂中间。
手里端着一杯茶汤,在那里细细地品尝。
从此人的穿戴可看出,他是一个从三品的大吏。
而楚州这个地方,位居从三品官职的人,也只有楚州刺史杨圩一人而已。
就在他悠闲地品着茶时,大堂的大门被人轻轻地敲响。
“叩叩叩~”
只见一个身穿浅绯色官袍的老年官吏,满脸谄媚地站在门口,他恭敬地抱拳说道。
“刺史大人,下官有事禀报。”
楚州刺史杨圩抬起头一看,发现来人竟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楚州司马王继!
他一边吹着热茶,一边用淡然的语气说道。
“王司马,请进来吧。”
这个王继可是太原王家的人,虽然只是旁系子弟,但是其身份也十分地尊贵。
楚州司马王继得到许可后,他满脸微笑地走到杨圩身前,并低声禀报起来。
“刺史大人,根据下面的弟兄传回来的消息,巡察使王剪等人,他们在相州、魏州和铭州等地查看高产番薯。”
“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异常举动。”
他顿了一顿,随后微笑着说道。
“下官认为,王尚书此次代替陛下巡查,只是为了检查高产番薯的种植情况,以及生育补贴的发放情况。”
“他们并没有发现我们谋划的小事。”
和生育补贴动辄百万贯相比,他们弄的盐价,确实算是很小的一件事。
楚州刺史杨圩微笑着说道:“王司马,这个王尚书可不是善茬,其年纪轻轻已经位居六部尚书之一。”
“其智如妖,千万不可小觑啊!”
六部的地位排序,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王剪年仅20出头,而且还是一个普通百姓出身,没有丝毫的背景升到这个高位。
其能耐之强,可见一斑啊!
楚州司马王继不屑地说道:“刺史大人,他也就巴结上了房左仆射,不然他哪能身居如此高位?”
“而且他这个尚书得罪了无数朝臣,他的仕途走不了不远!”
“还是刺史大人好啊,您的命令在楚州一带,谁敢不听,谁敢不服?”
“我们这些人跟着刺史大人,赚的那是盆满钵满,给我一个尚书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