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嫁皇叔后她飒翻全京城 第102章 媒人上门
这一晚上,姜明枝在舅母的暖阁里睡得很安稳,她的酒品还是很好的,虽然喝得有些醉了,可除了抱着舅母哭,就是抱着舅母撒娇,张氏是真的心疼这孩子,等到回到内室,她吩咐身边的杜若:“你叫了曲嬷嬷过来。”
曲嬷嬷是专管着张氏陪嫁的管事嬷嬷。
听说夫人这么晚了还找自己,曲嬷嬷立刻放下手中整理了一半的账册,整理衣衫,起身去了主院。
月浅灯深,淡淡的艾草香弥漫在空气里,屋前拂柳微垂,檐下的风灯悠悠哉转动,一室的安静。
张氏坐在临窗大炕上,不疾不徐地将一碗燕窝用完,曲嬷嬷静静站在一旁,等着她示下。
“你在我们的人里,找几个靠谱些的小丫鬟,我有用。”
曲嬷嬷点头,“那明儿我就去挑了,送到夫人这里来。”
自己的人办事能力,张氏自不必怀疑,只是想到这件事的特殊性,想了想又补充道:“要机灵些的,是送去锦衣侯府给二表小姐的。”
曲嬷嬷闻言,知道这件事怕是非比寻常,对此事就更上心了几分,肃然应是,退了下去。
姜明枝一夜酣眠,醒来时听见屋外窸窸窣窣的声音,透过半开的窗扇打眼一看,见是瓶儿在屋外,就有些困惑,这都什么时候了,瓶儿竟然没有叫她起床。
她自己趿鞋下床,青雾青纱就走了进来,“小姐您醒了!”
好像她醒来很惊讶似的,姜明枝不由腹诽,她只是喝了一点酒,又不是吃了什么毒药。
“怎么不早些叫我,今日还要去雍王府呢!”
青雾和青纱两个就对视一眼,然后默契地低头抿唇直笑,看得姜明枝一看的困惑,“可是出什么事情了?”
“小姐,你别听她们俩的!”瓶儿听见动静也走了进来,对姜明枝解释道:“是大夫人让我们不要叫您的,大夫人已经请人去雍王府,和雍王殿下说了,您今日身子不爽利,帮您告了一天假。”
姜明枝释然,正想问她方才在外面和谁说话,就听见一阵欢快的笑声传来,王嫱像只兔子似的,很快就到了她面前。
“我说大早上喜鹊叫,原来是有媒婆登门!”
王嫱捂着嘴,笑得一脸狡黠,姜明枝微愕,旋即扯着王嫱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快说,出了什么事?”
难得见自己这个行事都自由章法的姐姐露出这样的神态,王嫱乐不可支,故意打趣道:“能出什么事儿,不过是有人眼馋我表姐,特地请了媒人上门求娶罢了!”
姜明枝脑子一转,就知道这是个什么事儿了。
舅母一直担心她的婚事,昨日为她庆生怕是也存了让她人前露脸的心思,有了王家给她做面子,她的身份可就不同以往了,难免会有人动心。
“是谁家?”
王嫱一双杏眼滴溜溜地把她打量了一遍,见她脸上却是没有什么害羞的神色,顿时有些泄气。
“好吧,你就不是个凡人!”她叹息一声,摊了摊手:“是昌远伯府,请了翰林院周大人做媒,想把你说给昌远伯世子。”
说到这里,王嫱脸上的玩笑之意全都散尽,露出几分和平时不同的冷淡面孔,“这昌远伯府就是想癞蛤蟆吃天鹅肉,你不必担心,我娘肯定不会答应的,都是些势利小人,别的也就算了,我可是打听到了,那昌远伯世子先头有个夫人,还有个嫡长子,现在却敢把主意打到你头上!”
反倒是姜明枝这个当事人,没有太多的情绪,昌远伯夫人秦氏那样厌憎自己,昌远伯府却要为她的儿子求娶自己,显然是昌远伯夫妇夫妻不和,昌远伯想巴结王家,秦氏却因为她和韩卿月的不睦,对她心有不满。
舅母不会答应的,姜明枝毫不怀疑。
再者,虽说锦衣侯府对她的态度很暧昧,可说起来,她亲爹锦衣侯还没死呢,即便是昌远伯府真的要求娶,也应该去锦衣侯府,而不是直接忽视锦衣侯府来了王家,只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分明就是一桩目的不纯的婚事,自然是做不得数的。
知道了事情大概,姜明枝就放下心来,宽慰了王嫱几句,想到自己今日不必去雍王府,就忍不住惬意地伸了个懒腰。
见她这个样子,王嫱有些好笑,自己到底还是不如表姐稳重,难怪母亲总是让她多学着点表姐的懂事。
“这一天天的就热起来了,在家里待着真是无趣。”想到来了京都有些日子了,还没有机会去玩玩,王嫱支肘托腮,有些苦恼:“要是我大哥他们也能来京都就好了,全哥儿很是精通玩乐,要是他在,我们就可以让他带着咱们去玩了。”
全哥儿是大房的嫡长孙,现在也已经过了束发之年,跟着自己的父母在东郡生活,姜明枝却是一次也没见过的。
姜明枝就抿了嘴笑,“你想去哪里玩啊,咱们自己也可以去啊,我听说京都周围还是有不少好玩的地方。”
听说?王嫱敏锐地抓住了姜明枝的用词,不免有些心疼自己这个表姐。
姑娘家最稚嫩的年华都被圈在了那一隅之地,明明土生土长的京都人,却还不如她这个刚来的。
“不如我们去泛舟吧,听说明湖的荷花都快开了,咱们去第一品酒楼整一桌席面,泛舟游湖,品尝美味,斗茶说乐,岂不美哉?”
姜明枝闻言却愣住,这玩乐的法子并不新鲜,可更多是男子们如此,少有女子这样肆意畅快的。
她不免就想到王家教育子弟之道,江南诗书文蕴鼎盛,以至于江南的女子也多富有才情,王家的家学渊源也非同一般,所以教养出来的小姐也少了几分京都贵族们的矫揉做作,多了几分世家大族特有的大方飒爽?
“好啊,择日不如撞日,今日瞧着天光甚好,咱们不如等会儿就去?”
王嫱闻言,一双眼儿顿时笑弯了起来,她一向是不喜欢来日方长的人,也正有此意,因而对这个提议是一拍即合,姐妹俩让人去打听了一下,听说昌远伯府请的那位周大人已经走了,就一起去了张氏处。
曲嬷嬷是专管着张氏陪嫁的管事嬷嬷。
听说夫人这么晚了还找自己,曲嬷嬷立刻放下手中整理了一半的账册,整理衣衫,起身去了主院。
月浅灯深,淡淡的艾草香弥漫在空气里,屋前拂柳微垂,檐下的风灯悠悠哉转动,一室的安静。
张氏坐在临窗大炕上,不疾不徐地将一碗燕窝用完,曲嬷嬷静静站在一旁,等着她示下。
“你在我们的人里,找几个靠谱些的小丫鬟,我有用。”
曲嬷嬷点头,“那明儿我就去挑了,送到夫人这里来。”
自己的人办事能力,张氏自不必怀疑,只是想到这件事的特殊性,想了想又补充道:“要机灵些的,是送去锦衣侯府给二表小姐的。”
曲嬷嬷闻言,知道这件事怕是非比寻常,对此事就更上心了几分,肃然应是,退了下去。
姜明枝一夜酣眠,醒来时听见屋外窸窸窣窣的声音,透过半开的窗扇打眼一看,见是瓶儿在屋外,就有些困惑,这都什么时候了,瓶儿竟然没有叫她起床。
她自己趿鞋下床,青雾青纱就走了进来,“小姐您醒了!”
好像她醒来很惊讶似的,姜明枝不由腹诽,她只是喝了一点酒,又不是吃了什么毒药。
“怎么不早些叫我,今日还要去雍王府呢!”
青雾和青纱两个就对视一眼,然后默契地低头抿唇直笑,看得姜明枝一看的困惑,“可是出什么事情了?”
“小姐,你别听她们俩的!”瓶儿听见动静也走了进来,对姜明枝解释道:“是大夫人让我们不要叫您的,大夫人已经请人去雍王府,和雍王殿下说了,您今日身子不爽利,帮您告了一天假。”
姜明枝释然,正想问她方才在外面和谁说话,就听见一阵欢快的笑声传来,王嫱像只兔子似的,很快就到了她面前。
“我说大早上喜鹊叫,原来是有媒婆登门!”
王嫱捂着嘴,笑得一脸狡黠,姜明枝微愕,旋即扯着王嫱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快说,出了什么事?”
难得见自己这个行事都自由章法的姐姐露出这样的神态,王嫱乐不可支,故意打趣道:“能出什么事儿,不过是有人眼馋我表姐,特地请了媒人上门求娶罢了!”
姜明枝脑子一转,就知道这是个什么事儿了。
舅母一直担心她的婚事,昨日为她庆生怕是也存了让她人前露脸的心思,有了王家给她做面子,她的身份可就不同以往了,难免会有人动心。
“是谁家?”
王嫱一双杏眼滴溜溜地把她打量了一遍,见她脸上却是没有什么害羞的神色,顿时有些泄气。
“好吧,你就不是个凡人!”她叹息一声,摊了摊手:“是昌远伯府,请了翰林院周大人做媒,想把你说给昌远伯世子。”
说到这里,王嫱脸上的玩笑之意全都散尽,露出几分和平时不同的冷淡面孔,“这昌远伯府就是想癞蛤蟆吃天鹅肉,你不必担心,我娘肯定不会答应的,都是些势利小人,别的也就算了,我可是打听到了,那昌远伯世子先头有个夫人,还有个嫡长子,现在却敢把主意打到你头上!”
反倒是姜明枝这个当事人,没有太多的情绪,昌远伯夫人秦氏那样厌憎自己,昌远伯府却要为她的儿子求娶自己,显然是昌远伯夫妇夫妻不和,昌远伯想巴结王家,秦氏却因为她和韩卿月的不睦,对她心有不满。
舅母不会答应的,姜明枝毫不怀疑。
再者,虽说锦衣侯府对她的态度很暧昧,可说起来,她亲爹锦衣侯还没死呢,即便是昌远伯府真的要求娶,也应该去锦衣侯府,而不是直接忽视锦衣侯府来了王家,只能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分明就是一桩目的不纯的婚事,自然是做不得数的。
知道了事情大概,姜明枝就放下心来,宽慰了王嫱几句,想到自己今日不必去雍王府,就忍不住惬意地伸了个懒腰。
见她这个样子,王嫱有些好笑,自己到底还是不如表姐稳重,难怪母亲总是让她多学着点表姐的懂事。
“这一天天的就热起来了,在家里待着真是无趣。”想到来了京都有些日子了,还没有机会去玩玩,王嫱支肘托腮,有些苦恼:“要是我大哥他们也能来京都就好了,全哥儿很是精通玩乐,要是他在,我们就可以让他带着咱们去玩了。”
全哥儿是大房的嫡长孙,现在也已经过了束发之年,跟着自己的父母在东郡生活,姜明枝却是一次也没见过的。
姜明枝就抿了嘴笑,“你想去哪里玩啊,咱们自己也可以去啊,我听说京都周围还是有不少好玩的地方。”
听说?王嫱敏锐地抓住了姜明枝的用词,不免有些心疼自己这个表姐。
姑娘家最稚嫩的年华都被圈在了那一隅之地,明明土生土长的京都人,却还不如她这个刚来的。
“不如我们去泛舟吧,听说明湖的荷花都快开了,咱们去第一品酒楼整一桌席面,泛舟游湖,品尝美味,斗茶说乐,岂不美哉?”
姜明枝闻言却愣住,这玩乐的法子并不新鲜,可更多是男子们如此,少有女子这样肆意畅快的。
她不免就想到王家教育子弟之道,江南诗书文蕴鼎盛,以至于江南的女子也多富有才情,王家的家学渊源也非同一般,所以教养出来的小姐也少了几分京都贵族们的矫揉做作,多了几分世家大族特有的大方飒爽?
“好啊,择日不如撞日,今日瞧着天光甚好,咱们不如等会儿就去?”
王嫱闻言,一双眼儿顿时笑弯了起来,她一向是不喜欢来日方长的人,也正有此意,因而对这个提议是一拍即合,姐妹俩让人去打听了一下,听说昌远伯府请的那位周大人已经走了,就一起去了张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