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吃瓜仙侠录 > 第13章 情殇

吃瓜仙侠录 第13章 情殇

    玄空迫不及待的端起桌上的黑陶碗喝了一大口酒,舒服的打了个酒嗝,搓了搓手,捏起一片店小二重点推荐的五香酱牛肉入进口中,边使劲嚼着牛肉边含糊不清的叹道:

    “还得这口儿太白酿啊!这才是男人喝的酒!”

    “切~”潘玉醉白了这位送来独门解药的酒肉和尚一眼,不屑道:

    “我说大师,您是和尚!怎么动不动又是酒肉,又是男人女人的?”

    “潘公子,你虽身出名门,但这格局也确实忒小了点儿。做人做事嘛,不要拘泥于形式。只有戒酒戒肉戒色戒七情六欲的僧人才是好和尚吗?《金刚经》有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万物本为一体,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素就是荤,荤就是素。大道三千,殊途同归,只要方向是对的,不管走哪条路,都能到达极乐的彼岸,若南辕北辙,步子再快也是枉然。”

    和尚摇头晃脑道。

    “佛本无相,以众生为相。若一切言行拘泥于形式,便真的着相了,正如之前外面的信徒,为延年益寿而放生,为荣华富贵而放生,为祛病救灾而放生,唯独不因放生而放生,便是着相,非但难得福报,反而灾殃不远矣!”

    秦塞点头道,他自小每日除了练功玩耍,剩余时间全泡在知本台了,各类书籍都有涉猎。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一旁的潘玉醉听的云里雾里一脸懵,玄空端起酒碗和秦塞二人分别碰了一下,叹了口气道:

    “咱不说这个,自进寺出家以来,十余年间我每日除了念经还是念经,实在是不胜其烦,也就近三年,师父要求我出外走走,最近一年主要是追捕夏野流那小子,生活才有了点滋味。师父还说《金刚经》要陪伴我一生,哎!想想都觉得没意思!”

    秦塞不禁奇道:

    “念经,你不练武功吗?你那震落毒粉的金光和那么好的轻功哪来的?”

    “念经念的呗,师父说我和其他人不一样,只要每日念念《金刚经》,武功就会越来越厉害。而且师父说师父的师父说过,每日诵经可得无量功德,这些功德以后都会成为我的福报。算了,说点别的吧,一说念经我马上又要睡着了,可怜我无论刮风下雨每日都要把《金刚经》的五千零四十三个字一字不落的念一遍!”

    和尚的脸越发悲苦。又喝了口酒,玄空莫名的脸色转喜道:

    “所以这夏野流我一直紧跟着他故意不抓,只要盯着他不做太坏的事,就能一直不回寺,外面的世界水也甜花也红的,回去只能每天对着木鱼敲来敲去,实在是没意思~。”

    一会儿工夫,酒肉和尚说话舌头有些大了,看来酒量并不大,脸和脖颈都喝的通红,也不管秦塞和潘玉醉像看怪物一样的眼神,兀自说着。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一直追着这小子也有不好的地方,上个月在洛阳城就因为这厮突然逃跑,坏了我的大事!”

    “什么大事?”

    秦塞好奇道。

    “哎,当时我在洛阳街头相中一个姑娘,那臀瓣儿,真是又圆又翘,一看就知道和小僧有缘。于是我就上去和这姑娘打了招呼,聊了好一会儿。”

    “啥?那这姑娘姓甚名谁?哪里人氏?”

    潘玉醉一听精神大振。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姑娘腰肢很细。”

    和尚自顾自的回忆道,

    “脸蛋儿!脸蛋呢?漂亮吗?”

    潘玉醉精神一震,接着问道。

    “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姑娘的胸怀十分的跌宕起伏。”

    和尚咽了下口水,接着道:

    “我跟着这姑娘到了她家门口,问他要不要嫁给一个英俊的和尚,我随时可以还俗,不料这姑娘直接赏了我一口香痰!第二天我还想去找她,没想到夏野流这厮又溜了,我只能追出来,可怜我的爱情又一次离我而去了。”

    和尚越说越伤心,眼角一红,脸颊竟流下了两滴晶莹的泪珠。

    秦塞感觉这和尚是又可怜又好笑,端起酒碗和他碰了下问道:

    “什么叫‘又’一次离你而去了,这个‘又’字听起来有些不同寻常,我说和尚老兄,你出了寺以后性格如此跳脱活泼,你师父知道吗?”

    玄空好像真的喝醉了,又抽噎了两下道:

    “师父说我和别的和尚不一样,最好先还个俗,入世个三五七十年,娶房媳妇,什么时候想通了再回寺里,就能修成正果。”

    这会儿潘玉醉也听明白了,继续逗玄空:

    “对呀,我叔不是问了吗?刚才你说你的爱情又一次离开了,这个‘又’字让你说出来的确有些清新脱俗,难道以前你也有过此类的爱情?还不止一桩?”

    “哎~也就这两年吧,没细算过,最多也就十几次,肯定不到二十次。”

    和尚扭过头,透过窗瞅向远方灰暗天空掠过的一行大雁,神情更显凄凉。

    秦塞使劲瞪了潘玉醉一眼道:

    “说这干嘛?来,喝酒。我看玄空兄你也是性情中人,以后我秦塞认你这个兄弟!”

    “我也认你这个兄弟!”

    潘玉醉嚷道。

    “你也认兄弟?老子是你叔,小屁孩,滚到院子里撒尿和泥巴玩儿去!”

    秦塞闻言喝道。

    “开心!兄弟!我好像喝多了!”

    玄空嘴里念叨着,忽然光头直接就杵在了桌子上,还顺便反弹两下。

    次日清晨,秦塞站在院子里开始了一天的吐纳,这套呼吸方式秦塞自六岁起至今已坚持了十二年,陶忘机给这套吐纳法起名为万化定基,以阴阳五行结合知本台多年广纳百家的内功心法自创而成,他自己也是和秦塞同一天开始尝试修习,不久后感觉通过修炼这套心法个人凝滞多年不动的修为再一次有了明显进境,索性放弃了修炼了数十年的功法,正式开始修炼万化定基。秦塞自从接触这套功法后,每日清晨修炼这套天下间仅他师徒二人知道的功法,从未间断。

    不远处是正在用心念诵《金刚经》的玄空,在他抑扬顿挫的诵念声中,秦塞看到一圈微弱的金光在其身周时浓时淡,随着最后一句经文结束,那一圈金光竟钻入了和尚的肌肤,也许这就是他说的只需念经武功就会越来越厉害吧。或许一般武林人士不认识这金色光圈为何物,可秦塞每日清晨修炼万化定基,已经和这在三无斋知本台多本藏书中记录为元气的东西打了十余年交道,自然知道玄空的际遇是多么难能可贵。

    昨日和秦塞喝完剩下的酒睡到日上三竿的潘玉醉洗漱完毕后,三人喝了点清粥后约定,玄空尽快抓住夏野流送往金佛寺,然后和师父商量他的还俗大业,如果能还俗就到铁拳山庄去找秦塞二人。

    陕州城外的深秋,清晨已颇有凉意,这凉意带来的却是金黄与喜悦,高粱熟了,大豆黄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也全部挂在了屋檐下。眼下种在地里的不仅有小麦种子,还有勤劳的村民满腔的希望与念想,老百姓的生活,不就靠着这点念想吗。

    君老汉蹲在平整的场边,手中食指粗细的黄铜烟杆经多年的摩挲,而今成了找红色,这老伙计从他还是小伙子的时候就跟着他,到现在已整整五十年。二小子和三小子在粮场上忙活着,今年的黄豆粒圆籽大,又是个丰收年,三十亩地的黄豆,留下点磨豆腐、榨油自家用,其他的拉到城里的粮站最少也能卖三十贯钱。

    老汉用力的抽了两口烟,惬意的用鞋底磕了磕烟锅儿,看着随着上下飞舞的梿枷溅出很远的溜圆黄豆,裂开嘴笑了,满口的黄牙带来的不仅仅是那比他小了二十岁的漂亮婆姨讨厌的烟臭,更有金黄的喜悦。城里的读书人无病呻吟的时候总说岁月的刻刀在和他一样的老农额头上刻下了苦难与沧桑,其实他认为那是放屁,就只是年龄大了而已。

    “三儿,你过来陪老子说说话。”

    老汉冲场里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摆了摆手,那青年十分听话,一听喊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跑了过来,

    “咋了?爹。”

    本地汉子说话永远都是如此的简洁明了。

    “坐!”

    老汉用烟袋锅指了指面前的空地,待儿子坐下来,接着说:

    “三儿,你成亲几年了?”

    “五年了嘛!咋了爹?”

    三儿奇怪道。

    “咋倒是没咋,就是你娃都两个了,能不能别那么龙精虎猛的?”老汉低声说。

    “你说的啥歌意思嘛!啥事,你直说嘛爹。”

    三儿仍是一头雾水的问,

    “咳~咳~”老汉轻咳了两声,古铜色的脸庞更红了些:

    “事倒是没啥事,就是~就是~,你回屋跟你婆娘说说,你们两口子晚上别弄那么响。你娘听到老折腾老子,你娘比老子小二十岁,现在都弄的我的老腰有点吃不消了。”

    反正说都说了,老汉索性就把话说明白了,

    “还有老二,年轻的时候不学好,总是看一些花花绿绿的不正经图册,伤到了男根,至今没能娶亲,我说来年带他进城去找你二大爷给瞧瞧,看能不能给治好,你们两口子就住他隔壁,每日夜里锣鼓喧天的,对他病情能有好处吗?”

    “我知道了爹。”

    三儿的脸唰的红了。

    “嗯!那就好。”

    老汉点点头,看向远方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通往这块粮场的不到三尺宽的小路上,从远处一前一后跑来两匹高头大马,这倒是新鲜事儿。

    待一青一黑两匹马跑到近前,老汉看到马上坐的是两个帅小伙儿,骑青马的小伙嘴角挂着微笑,看起来很容易使人亲近,骑黑马的则是眼睛睁的挺大,脸上有轻微的倦容,这脸色老汉熟悉,村里的醉鬼岂非每日都是这副样子?

    骑青马的小伙子翻身下马,对老汉拱了拱手,问道:

    “大叔你好啊,想找您打听个地方,君场村怎么走您知道吗?”

    老汉没有答话,围着秦塞转了两圈,还盯着他腰间的玉佩看了好一会儿,疑惑道:

    “你是?陶白脸家的幺子?”

    秦塞大惊,陶白脸不正是师傅陶忘机吗,幺子不就是师傅和师兄们对自己的称呼?他盯着老汉使劲儿回忆,仍是一无所获,问道:

    “您是?难道您认识晚辈?”秦塞一脸诧异。

    “真是你小子,错不了,你腰里挂的玉佩正是你师父娶你二师娘的时候我送的。你找君场村不就找你三师叔君莫笑吗,老子正是你三师叔,走,回家坐。”

    接着喊了一声:

    “老二、三儿,先不干了,回家了,来客人了。”

    一个看起来约摸三十来岁的壮实男人和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肩上扛着农具走了过来,呵呵对秦塞二人笑了两声算是打了招呼。秦塞把潘玉醉也拽下马跟在三人后面走着。

    其实此时秦塞心中有些奇怪,因为君莫笑三人既没有骑马也没有坐车,显然这粮场离家并不远,而他刚才看了一圈,只看到一片片叶子发黄的树木,并没有看到有村落房屋。只是走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平整的土地上忽的出现了一条斜向地面下方的通道,君莫笑用烟袋锅指了指通道说:

    “走,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