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2010 第125章 一加一大于二
热门推荐:
我的26个变态女客户
僵尸:茅山修行剑道,九叔直呼猛
海贼之力力果实
悟性逆天:我在万界顿悟无敌法
霸道总裁之林晓的职场
从孤勇者到海底,唱懵全网
怒剑破金刀
密教世界:从继承图书馆开始
掌家小医娘
林一在跟张旭濠讨论合作细节的时候,一个相持不下的重点问题是需不需要为这次活动买一点热搜通稿之类的。
大部分媒体所谓的正式报道其实也是可以明码标价出售的,新闻就是广告,广告就是新闻,这算是传媒行业公开的秘密吧。
他们这个在线订餐算是新兴行业,客户也都是年轻人,所以要买的话肯定是找网络媒体,底线就更加灵活。
其实两个人愿意合作最大的动机就是联手造势扩大影响,所以对于这个计划都很有兴趣,但在费用分摊的问题上分歧很大。
张旭濠认为既然林一坚持双方是平等合作,而且在活动页面的显示上也没有区别对待,那么费用自然应该由双方平摊。
林一又不是冤大头,饿了吗的规模更大、分布的城市更广泛,明显能够分到更多的好处,所以他坚持要按订单数量的比例来分摊。
张旭濠觉得那样的话还不如自己单干,最后两个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谈拢,只好暂时搁置。
不过至少在网站的用户层面,看到那个双方合作的消息之后大家还是给出了好评。
随便跟饿了吗携手果然1+1>2,造起来的声势非同小可。
本来这两家加起来已经覆盖了所有全国大学生最集中的城市,联手之后更是点燃了大学生们的热情,各地都在踊跃下单支援。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活动页面显示的两家网站的订单量都在蹭蹭往上涨。
对于林一他们来说,最大的收获还不是在京城大本营继续深耕,而是这学期刚刚进入的那几个城市都在飞快地铺开,上线的过程不能说顺利,简直是火爆。
饿了吗那边相信也是一样。
看到这些反馈的时候,林一就觉得这次合作目的已经实现了,不过他很快发现收获不止于此。
虽然林一和张旭濠最后没有谈拢,但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他们很快发现双方的投资人比他们有合作意识得多。
无论是饿了吗还是随便,双方的投资人对于这次活动在业务的促进作用上都给予了很大认可,所以也发动了一些人脉进行宣传。
饿了吗是做过两轮融资的创业公司,在行业里面是有一定曝光率的,也有一些科技媒体在关注,所以活动搞起来之后很快有了一些报道。
连带着随便外卖网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同行也被提到了一把,而且有人适时地挖出了他们三月份拿到了100万a轮的消息。
这次是刘简妮有意放出去的,不过也没透露太多细节,比如她用这笔钱换到了20%的股权。
其结果就是,双方搞的这个活动在科技版面和财经版面都激起了一点小水花,让在线订餐这个行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据刘简妮表示,最近几天已经有一些同行向她打听随便外卖网的消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融资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这些还算在林一的预料之内。
还有一些是他没想到的,比如说师姐那边接到了京电校报的通知,提出想要采访他们团队。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校报怎么找到你那儿去了?”
“我在学生会的时候跟他们接触过,有人从别的同学那里听说了我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所以就找上了我。”
师姐没说得太清楚但林一已经想明白了,在学校里面恐怕还有很多人以为这是她主导的创业项目,只有李菲菲教授知道他们的股权比例,林一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创始人。
“校报的同学说随便外卖网在校内推广的时候他们就关注到了,不过之前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他们在bbs上看到我们首倡的公益活动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挖掘我们的故事,我想着我们毕竟用了学校的资源不好直接拒绝。”
学生创业不一定有新闻价值,做出点成绩才有新闻价值。
林一心知校报以前不来采访是不知道他们的底细,这次学校恐怕不止看到了随便外卖网的公益活动,还看到了最近才报道出来的100万美元融资的事情。
这事儿如果早一点爆出来的话其实是可以宣传宣传的,只不过当时给钱的刘简妮无意声张,拿钱的林一专注于业务上的发展摆脱饿了吗的压力,所以显得有些静悄悄。
虽然学校的面子不能不给,但是以随便外卖网目前的状况,区区校报林一还不打算专程回京一趟。
师姐也不是爱出风头的人,所以他提议道:“那就让建国去吧,正好他人在京城。”
“我吗?可是我没有接受过采访啊。”李建国下意识推辞。
“校报而已不用太紧张,我估计他们主要会问两个点,一是创业有关的事情,二是和这次活动有关的事情,这些你都很熟悉。”
“采访之前先把问题清单要过来准备准备,到时候真有什么问题对方会教你的,发稿之前还可以再把他们写好的稿子拿过来看一看。”
李建国倒不是担心这个,创业这半年多下来,这点小场面他还是有信心能够接得住的。
“我的意思是我去的话会不会显得不太重视?我们三个人里面林一是挑头的,这次他们找的又是我姐,但你俩都没有出面。”
这些团队内部的事情林一觉得没有必要专门去做澄清,再说他也没有那个闲工夫。
“没关系的,只要说你是三个合伙人之一代表我们整个团队去接受采访就可以了,我相信他们应该不会太刨根问底的。”
听他这么说李建国也放下心来,而且有些跃跃欲试。
然后林一就没有再管这件事了,直到他看到校报的稿件之后,才发现李建国把他们以前自己戏称的“京电三叉戟”的名号给捅出去了。
“你这么说,校报就这么大喇喇地直接写上去了吗?”
李建国有点得意:“这可是我特意要求加上的,怎么样以后在学校里是不是有威风八面的感觉了?”
林一失笑,这也算官方认证了吧?
就在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师姐再次通知另外一家媒体找过来想要采访。
“这次是团委的蓝老师那边找到我,她说是上级团委那边转过来的,有一份非常正式的采访邀请函。”
她把收到的邀请函照片发到群里之后,李建国奇怪问道:
“《青年报》,这是个什么报纸?”
大部分媒体所谓的正式报道其实也是可以明码标价出售的,新闻就是广告,广告就是新闻,这算是传媒行业公开的秘密吧。
他们这个在线订餐算是新兴行业,客户也都是年轻人,所以要买的话肯定是找网络媒体,底线就更加灵活。
其实两个人愿意合作最大的动机就是联手造势扩大影响,所以对于这个计划都很有兴趣,但在费用分摊的问题上分歧很大。
张旭濠认为既然林一坚持双方是平等合作,而且在活动页面的显示上也没有区别对待,那么费用自然应该由双方平摊。
林一又不是冤大头,饿了吗的规模更大、分布的城市更广泛,明显能够分到更多的好处,所以他坚持要按订单数量的比例来分摊。
张旭濠觉得那样的话还不如自己单干,最后两个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谈拢,只好暂时搁置。
不过至少在网站的用户层面,看到那个双方合作的消息之后大家还是给出了好评。
随便跟饿了吗携手果然1+1>2,造起来的声势非同小可。
本来这两家加起来已经覆盖了所有全国大学生最集中的城市,联手之后更是点燃了大学生们的热情,各地都在踊跃下单支援。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活动页面显示的两家网站的订单量都在蹭蹭往上涨。
对于林一他们来说,最大的收获还不是在京城大本营继续深耕,而是这学期刚刚进入的那几个城市都在飞快地铺开,上线的过程不能说顺利,简直是火爆。
饿了吗那边相信也是一样。
看到这些反馈的时候,林一就觉得这次合作目的已经实现了,不过他很快发现收获不止于此。
虽然林一和张旭濠最后没有谈拢,但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他们很快发现双方的投资人比他们有合作意识得多。
无论是饿了吗还是随便,双方的投资人对于这次活动在业务的促进作用上都给予了很大认可,所以也发动了一些人脉进行宣传。
饿了吗是做过两轮融资的创业公司,在行业里面是有一定曝光率的,也有一些科技媒体在关注,所以活动搞起来之后很快有了一些报道。
连带着随便外卖网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同行也被提到了一把,而且有人适时地挖出了他们三月份拿到了100万a轮的消息。
这次是刘简妮有意放出去的,不过也没透露太多细节,比如她用这笔钱换到了20%的股权。
其结果就是,双方搞的这个活动在科技版面和财经版面都激起了一点小水花,让在线订餐这个行业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据刘简妮表示,最近几天已经有一些同行向她打听随便外卖网的消息,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融资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这些还算在林一的预料之内。
还有一些是他没想到的,比如说师姐那边接到了京电校报的通知,提出想要采访他们团队。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校报怎么找到你那儿去了?”
“我在学生会的时候跟他们接触过,有人从别的同学那里听说了我在这个创业团队里,所以就找上了我。”
师姐没说得太清楚但林一已经想明白了,在学校里面恐怕还有很多人以为这是她主导的创业项目,只有李菲菲教授知道他们的股权比例,林一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创始人。
“校报的同学说随便外卖网在校内推广的时候他们就关注到了,不过之前没有合适的机会。”
“这次他们在bbs上看到我们首倡的公益活动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挖掘我们的故事,我想着我们毕竟用了学校的资源不好直接拒绝。”
学生创业不一定有新闻价值,做出点成绩才有新闻价值。
林一心知校报以前不来采访是不知道他们的底细,这次学校恐怕不止看到了随便外卖网的公益活动,还看到了最近才报道出来的100万美元融资的事情。
这事儿如果早一点爆出来的话其实是可以宣传宣传的,只不过当时给钱的刘简妮无意声张,拿钱的林一专注于业务上的发展摆脱饿了吗的压力,所以显得有些静悄悄。
虽然学校的面子不能不给,但是以随便外卖网目前的状况,区区校报林一还不打算专程回京一趟。
师姐也不是爱出风头的人,所以他提议道:“那就让建国去吧,正好他人在京城。”
“我吗?可是我没有接受过采访啊。”李建国下意识推辞。
“校报而已不用太紧张,我估计他们主要会问两个点,一是创业有关的事情,二是和这次活动有关的事情,这些你都很熟悉。”
“采访之前先把问题清单要过来准备准备,到时候真有什么问题对方会教你的,发稿之前还可以再把他们写好的稿子拿过来看一看。”
李建国倒不是担心这个,创业这半年多下来,这点小场面他还是有信心能够接得住的。
“我的意思是我去的话会不会显得不太重视?我们三个人里面林一是挑头的,这次他们找的又是我姐,但你俩都没有出面。”
这些团队内部的事情林一觉得没有必要专门去做澄清,再说他也没有那个闲工夫。
“没关系的,只要说你是三个合伙人之一代表我们整个团队去接受采访就可以了,我相信他们应该不会太刨根问底的。”
听他这么说李建国也放下心来,而且有些跃跃欲试。
然后林一就没有再管这件事了,直到他看到校报的稿件之后,才发现李建国把他们以前自己戏称的“京电三叉戟”的名号给捅出去了。
“你这么说,校报就这么大喇喇地直接写上去了吗?”
李建国有点得意:“这可是我特意要求加上的,怎么样以后在学校里是不是有威风八面的感觉了?”
林一失笑,这也算官方认证了吧?
就在他们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师姐再次通知另外一家媒体找过来想要采访。
“这次是团委的蓝老师那边找到我,她说是上级团委那边转过来的,有一份非常正式的采访邀请函。”
她把收到的邀请函照片发到群里之后,李建国奇怪问道:
“《青年报》,这是个什么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