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往事之三朵花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规划
没过两天,李师长就正式地召集宁城的官绅开会,大大小小的官员和商会的会员们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世家老太爷们也被请了来,齐聚一堂,共商宁城建设之大计。
在这次会议,首先解决电力问题。
由政府和商会联合出资成立一家电灯公司,这家电灯公司就叫明星电灯公司。
公司不仅要保证宁城的工业用电,还要逐步满足民用电,让宁城的夜晚像明星一样璀璨夺目。
明星电灯公司的名义董事长就是李师长,总经理由商会会长吴广辉担任,副总经理由一名政府官员担任,具体的工种由他们去协调,包括公司的选址人员的任用安排等等,尽快落实到位。
李师长还对宁城的市容市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要求宁城地方出工出力,改造旧城,填平干涸的护城河;扩建街道,修整街巷,拆残败老城墙………
还提出了修筑宁乐、宁简、宁岳、宁潼、宁蓬多条公路的计划,以加强与省城和周边县城的联系,把他所管辖的这些区域紧密联系起来。
又做了一系列人事调动,新设马路局负责交通管理工作。
而且还准备成立轮船公司,开通涪江的航运。
还计划兴办一所高级学校。
后来他集七县资金于宁城南新建省立第七高级中学,特聘请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学校设计了一幢高大、气派、全木地板结构的西式教学楼,并以国父孙中山之名命名中山楼。
当然这是后话。
在这次会议上他还提出要编纂县志等等。
总之,这次会议,李师长把宁城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给在坐的众人画了一个很大的饼。
至于这些能不能实现还暂且不提。
单这些提议就说明李师长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至少他知道宁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发展,哪些地方需要建设。
说明他还是用了心的,是经过一番调查的,不是无的放矢。
就如同他一直说的要把宁城当家乡来建设。
他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现在还看不到成效,至少架子搭起来了。
不像以前有些军队过来了,收了捐税就跑路。
最高兴的吴广辉。
其他的他不管,只要这电灯公司成立了,电力问题解决了,纺织厂就能顺利运转起来,到时候机器生产的棉纱和胚布产量不知道要比手工的翻多少番。
他仿佛看到随着这机器的运转,白花花的银元不停的涌出来。
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吧。
随着明星电灯公司的成立,以及公路建设处的成立,以及城市改建处的成立,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
宁城的变化和建设让宁城人都看到了,每天都在津津乐道。
张素芳也感受到了变化。
这天听说厂里通了电,那台旧机器已经运转起来了。她和张细妹也跑去看。
机器被男女工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只听见里面传来哄哄的机器声。
师傅在里面指导工人们操作。
张细妹挤不进去,急得跳脚。
张素芳当然不可能去挤,只站在外面远远地看。
只听得师傅在里面问:“你们都会了吗?还有谁要来试一试。”
“我来,我来。”
围观的人争先恐后地表示愿意实际操作。
“你来,你来…”
被点到的人很是得意。
他们平时操练了很久了,今天机器开动起来了,可得好好露一手。
却不料有点手忙脚乱呀。
引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师傅:“别慌,沉住气,先有个适应的过程。熟悉了就好了。”
张细妹终于挤进了人群,看着雪白的棉花经过机器的加工成了一卷卷的棉纱,心里惊叹不已。
哇,这么快,这么多。
等师傅再问还有谁来练习的时候,张细妹喊道:“我,我要来…。”
平时张细妹跟着张素芳一起来夜校扫盲班,跟这些工人们都很熟悉了。
大家见状开玩笑道:“你这个小妹子恐怕还没机器高吧,来凑啥热闹。”
“哼,小看人。”
张细妹挽起袖子走过去。
居然像模像样有板有眼的。
连师傅都忍不住夸奖她。
“咦,你这个妹娃子手还蛮快的嘛。”
“那是当然啰。”
张细妹得意地昂起头。
从外面喊道:“四小姐,你来看,我也会操作机器了。我也会纺纱了。”
众人这才看到张素芳站在外面,纷纷喊道:“张先生来了。”
让开一条道,等张素芳进来。
“你们都学会了?”
“嗯。多谢谢张先生教我们读书识字,我们学起来才会这么快。”
张素芳:“都是你们自己的努力还有陈师傅教得好。”
陈师傅:“识字和不识字还是不一样的,最起码自己看得懂一些机器零件的说明,也写得出来,不用我多费心。
我以前在省城和重庆的一些厂里也培训了不少的工人,这一批是让我最省心的。有这样的东家,有这样的工人,纺织厂不愁不红火。”
张素芳:“谢陈师傅吉言,以后厂里赚了钱,也不会亏待各位师傅和工友,大家好好干。”
“谢谢张先生。我们一定好好干,东家发大财,我们挣点小钱。”
大家都知道她是吴家将要过门的儿媳妇,而且张家也有股份,说她是纺织厂的半个少东家也不过分。
她说的话肯定不得错的。
他们也在为自己高兴,能够成为宁城第一家纺织厂的工人,他们也与有荣焉。
当然得珍惜这么好的机会,好好干,多挣点钱养家糊口,特别是今年天干,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收成指望不上了。
好多人都到城里来碰运气,在码头上当长工,打短工,反正有的是气力。
再不济也可以去当挑夫,跑周边县城或者去一趟省城,一家大小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没想到这城里要招工人了,天大的好事被他们遇上了。
东家老板包吃包住还教他们读书认字学技术。
当了工人就不怕欠收了,不怕家里人饿肚子了。
有希望有盼头。
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人。
懂得你对我好,我会加倍对你。
当然要好好干啰。
在这次会议,首先解决电力问题。
由政府和商会联合出资成立一家电灯公司,这家电灯公司就叫明星电灯公司。
公司不仅要保证宁城的工业用电,还要逐步满足民用电,让宁城的夜晚像明星一样璀璨夺目。
明星电灯公司的名义董事长就是李师长,总经理由商会会长吴广辉担任,副总经理由一名政府官员担任,具体的工种由他们去协调,包括公司的选址人员的任用安排等等,尽快落实到位。
李师长还对宁城的市容市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要求宁城地方出工出力,改造旧城,填平干涸的护城河;扩建街道,修整街巷,拆残败老城墙………
还提出了修筑宁乐、宁简、宁岳、宁潼、宁蓬多条公路的计划,以加强与省城和周边县城的联系,把他所管辖的这些区域紧密联系起来。
又做了一系列人事调动,新设马路局负责交通管理工作。
而且还准备成立轮船公司,开通涪江的航运。
还计划兴办一所高级学校。
后来他集七县资金于宁城南新建省立第七高级中学,特聘请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学校设计了一幢高大、气派、全木地板结构的西式教学楼,并以国父孙中山之名命名中山楼。
当然这是后话。
在这次会议上他还提出要编纂县志等等。
总之,这次会议,李师长把宁城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给在坐的众人画了一个很大的饼。
至于这些能不能实现还暂且不提。
单这些提议就说明李师长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至少他知道宁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发展,哪些地方需要建设。
说明他还是用了心的,是经过一番调查的,不是无的放矢。
就如同他一直说的要把宁城当家乡来建设。
他也是这样做的,虽然现在还看不到成效,至少架子搭起来了。
不像以前有些军队过来了,收了捐税就跑路。
最高兴的吴广辉。
其他的他不管,只要这电灯公司成立了,电力问题解决了,纺织厂就能顺利运转起来,到时候机器生产的棉纱和胚布产量不知道要比手工的翻多少番。
他仿佛看到随着这机器的运转,白花花的银元不停的涌出来。
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吧。
随着明星电灯公司的成立,以及公路建设处的成立,以及城市改建处的成立,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
宁城的变化和建设让宁城人都看到了,每天都在津津乐道。
张素芳也感受到了变化。
这天听说厂里通了电,那台旧机器已经运转起来了。她和张细妹也跑去看。
机器被男女工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只听见里面传来哄哄的机器声。
师傅在里面指导工人们操作。
张细妹挤不进去,急得跳脚。
张素芳当然不可能去挤,只站在外面远远地看。
只听得师傅在里面问:“你们都会了吗?还有谁要来试一试。”
“我来,我来。”
围观的人争先恐后地表示愿意实际操作。
“你来,你来…”
被点到的人很是得意。
他们平时操练了很久了,今天机器开动起来了,可得好好露一手。
却不料有点手忙脚乱呀。
引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师傅:“别慌,沉住气,先有个适应的过程。熟悉了就好了。”
张细妹终于挤进了人群,看着雪白的棉花经过机器的加工成了一卷卷的棉纱,心里惊叹不已。
哇,这么快,这么多。
等师傅再问还有谁来练习的时候,张细妹喊道:“我,我要来…。”
平时张细妹跟着张素芳一起来夜校扫盲班,跟这些工人们都很熟悉了。
大家见状开玩笑道:“你这个小妹子恐怕还没机器高吧,来凑啥热闹。”
“哼,小看人。”
张细妹挽起袖子走过去。
居然像模像样有板有眼的。
连师傅都忍不住夸奖她。
“咦,你这个妹娃子手还蛮快的嘛。”
“那是当然啰。”
张细妹得意地昂起头。
从外面喊道:“四小姐,你来看,我也会操作机器了。我也会纺纱了。”
众人这才看到张素芳站在外面,纷纷喊道:“张先生来了。”
让开一条道,等张素芳进来。
“你们都学会了?”
“嗯。多谢谢张先生教我们读书识字,我们学起来才会这么快。”
张素芳:“都是你们自己的努力还有陈师傅教得好。”
陈师傅:“识字和不识字还是不一样的,最起码自己看得懂一些机器零件的说明,也写得出来,不用我多费心。
我以前在省城和重庆的一些厂里也培训了不少的工人,这一批是让我最省心的。有这样的东家,有这样的工人,纺织厂不愁不红火。”
张素芳:“谢陈师傅吉言,以后厂里赚了钱,也不会亏待各位师傅和工友,大家好好干。”
“谢谢张先生。我们一定好好干,东家发大财,我们挣点小钱。”
大家都知道她是吴家将要过门的儿媳妇,而且张家也有股份,说她是纺织厂的半个少东家也不过分。
她说的话肯定不得错的。
他们也在为自己高兴,能够成为宁城第一家纺织厂的工人,他们也与有荣焉。
当然得珍惜这么好的机会,好好干,多挣点钱养家糊口,特别是今年天干,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收成指望不上了。
好多人都到城里来碰运气,在码头上当长工,打短工,反正有的是气力。
再不济也可以去当挑夫,跑周边县城或者去一趟省城,一家大小的生活就有着落了。
没想到这城里要招工人了,天大的好事被他们遇上了。
东家老板包吃包住还教他们读书认字学技术。
当了工人就不怕欠收了,不怕家里人饿肚子了。
有希望有盼头。
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人。
懂得你对我好,我会加倍对你。
当然要好好干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