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第33章 萧誉
热门推荐:
声色撩人
顾青音霍星野
步步沦陷,这医生太难当
魂穿1937年,特批进入军情处
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
四合院:我何雨柱,开局厨神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都市:开局修炼国术武道
末世:开局收诡信,抢校花
? 沈淮的回答有些敷衍,褐袍青年却没有丝毫不悦,反倒异常认真地说:“恩师寿辰将至,誉打算淘一两本孤本,作为寿礼。”
听见这个答案,沈淮沉默片刻,才比较委婉地说:“赞之,古玩字画一道博大精深,纵浸淫日久,亦免不了失察的时候。尊师连束脩都不收,见你花时间在淘孤本上,岂会不动怒?”
他这一番话说得真挚又恳切,萧誉便露出窘迫之色,支支吾吾地说:“我也知道,但恩师于我,实乃再造之恩,誉……”
沈淮知萧誉难处,叹了一声,劝道:“尊师早知你家境不丰,因见你勤勉好学,刻苦努力,方每日花上两个时辰,从平康坊到长宁坊来回,却不收束脩半分。我记得,上回你心中不安,央我帮你置办了一桌天泽楼的席面,结果如何?”
想到自己置办酒席之后,恩师训斥自己的话语,萧誉神色肃然,刚要说几句,旁边就有人嗤笑道:“啧啧,说大话也不在腹中过几圈,听见个名儿就以为是自己了。长宁坊?你怎么不说自己住在长乐坊?天泽楼的席面,最便宜的一桌也要五贯大钱,不知当了你俩这身衣服,能否换来三==五个酒钱?”
他俩站在繁华大街上,相貌气度又极为出挑,早惹来大姑娘小媳妇的注目,被人说句酸话可厚非。故萧誉就是看了那人一眼,没说什么,沈淮皱了皱眉,不悦道:“今儿难得遇上,我请客,走,咱们去天泽楼聊。”
此言一出,自然又是一阵奚落,说他们打肿脸充胖子之类的,沈淮却不为所动。
萧誉迟疑片刻,方点了点头。
酒过三巡,借着酒劲,沈淮沉吟片刻,方道:“赞之,我听舅兄说,你在北衙……”
“多谢伯清兄记挂,我好歹是个校尉,多少人一辈子都混不到这正六品上的官职呢,虽说……”萧誉顿了顿,方道,“看看父亲遗留下来的手记,翻翻恩师留下的课业,挺好的。”
沈淮叹了一声,没再说话。
不仅是交情没深到话不谈的程度,还有一点,那就是——若真论起辈分,他沈淮沈伯清,还得喊萧誉一声世叔。
萧誉的生父萧纶,生前官拜中郎将,统领北衙五府中的勋一府,纵算遍整个大夏,也能算得上军中高层。他廉洁,诚恳,扎实,肯干,极为诚信守礼。不收礼,不纳妾,守着俸禄和老婆过日子,时不时还要帮助救济一下同僚,日子谈不上清贫,却绝不富裕。萧纶想买匹好马,打造件好的兵器,都要省吃俭用好一段时日,才能达成所愿。
在大家心目中,萧纶这样的正人君子,老妻过逝之后,肯定是过继个嗣子,耐心教导,过着毫污点的一生。为这个嗣子的位置,萧氏族人明争暗斗,差点打破了脑袋,却在几乎决出胜负,打算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听见一个噩耗——萧老将军看上了一个身世清白,相貌出挑的民女郑氏,将之娶做续弦。这位续弦呢,肚皮也争气,嫁给萧纶两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萧誉。
这一下,可算捅了马蜂窝。
按照北衙父子相承的规矩,萧纶虽是中郎将,但他袭得是其父的校尉之位,若是他的嫡长子,那肯定是跟着做校尉的。填房的儿子和过继来的嗣子,地位就低一些,袭得是旅帅还是队正,全凭上头的心情。但论怎么说,这也是堂堂正正,有品级的,能吃皇粮的官啊!就算只是个队正,还是正七品上的官儿呢!这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彭泽县的土地算不得肥沃,考评时就评了个中下,身为一县之长,刘宽和裴熙也才从七品下,生生比队正低了两阶。
做官可不就是这样么,手上的权是一回事,官职和品阶,那又是另一回事。想分个三六九等,也要你有官可做才行啊!
人就是这样,本来不属于你的东西,若一直得不到也罢了,偏偏希望就在前面,却被生生打碎,便会生出怨怼之心。
夏太祖因自身经历之故,除了憎恨父亲之外,对妾室和填房都没什么好感——受宠的妾室害得他生母郁郁寡欢,填房为讨他父亲欢心,卑躬屈膝去讨好妾室,冷待他这个嫡子。后来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和爵位,对他痛下杀手。故夏太祖建国之后,对填房和妾室,以及她们所生孩子的约束就特别严苛,而后娘呢,真正能对前妻留下的孩子一视同仁得也没几个,能做到面上平等已是不错,就别提很多对前妻儿女非打即骂,苛待十分。
世人早知后娘不好,对夏太祖的律令自然没什么好置喙的,对待继室和填房之子,事尚且要踩上一踩,何况萧纶和郑氏的确是一枝梨花压海棠呢?故萧氏族人一提起这位夫人,就是一副很轻蔑的口吻,满脸不屑。不知情的人一想,觉得也对啊,郑氏年纪轻轻,生得美貌,什么如意郎君找不到,非要找个年过半百的糟老头子?不是图个名利富贵,还是图什么?
为着这些流言蜚语,郑氏不知哭过多少回——她也不想嫁给萧纶,一辈子被人指指点点,她也想找个年轻俊朗的郎君,平平稳稳地做正头夫妻。但她生得美貌,纵然闭门自守,也会招蜂引蝶,郑家又只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在长安这种一个石头掉下来都能砸死七八个权贵的地方,论谁想纳她为妾,她都不能反抗。
只有正三品以上勋、爵或者官位的人,才有媵的名额,妾勉强有个身份,其余人口中的纳妾,非是让她签了卖身契,从良籍变成奴籍,供主子玩乐罢了。这种没名没分的贱妾,主母一个不高兴,就能将她给发卖了。莫说一生都毁了,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又有谁能抬起头来?
嫁给萧纶,乃是不得已为之,却也是最好的路。萧纶人品方正,对她极好,在她生下儿子以后甚,郑氏亦慢慢对萧纶上了心,老夫少妻,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萧誉又十分聪明,六岁就入国子监读太学,十分勤勉刻苦,成绩优异,郑氏心中有了指望,是开怀。但这世上,好景总是不长。
萧誉九岁那年,时年六十二的萧纶病逝,临死前给儿子起了个字,即赞之。圣人念其劳苦功高,破例让萧誉袭了校尉一职,家业田产却还是按照填房之子继承的规矩来,他只能继承一半,剩下的一半要归国家所有。
如此一来,萧氏族人的眼睛,就红了。
人走茶凉,古皆有之,国子监的名额统共三百,虽说可以收品学兼优之人,事实上却是勋贵权臣子弟的就读之所,也是众多权贵挤破了脑袋都想让自家子孙去,好发展人脉的地方。萧纶在世时,尚有人觉得萧誉不是嫡长子,来此就读不合理;一死,萧誉和郑氏孤儿寡母的,免不得有人欺上门来。
手段高明一点的,不会直接说你从国子监滚蛋,给旁人空出位置,而是很委婉地提醒你,你应该守孝了,而且,你现在是正六品上的校尉,有官身,不适合再来这里。至于手段低劣一点的……今天族里要祭祀,你们得出一部分永业田给族里做祭田;明天庄子收成不好,职分田的税却还要按时交;明天商铺经营不好,必须盘出去。偌大一个家,奴婢的祖宗都跟着萧誉祖先南征北闯的,偷懒捞钱是一绝,做起事推三阻四,略罚一罚,对方就哭起祖宗和老将军,几让郑氏气得吐血。
郑氏身为填房,底气本就不足,那些发妻原配将她视为狐媚子一类的人物,也不屑和她交往。眼看着儿子被逼着从国子监离开,守孝三年中好学不倦,孝期一过,想找个先生却难如登天——真正有学问的人,郑氏一个都不认识。京师中怀才不遇的举子倒是挺多,谁能保证他们的水平如何?再说了,寡妇门前是非多,若是请个老师住在自家,今天住下来,明天谣言就能满天飞;若是不住,在高昂的束脩之外,还得买马车,雇仆人,成天接送对方,花费甚巨,郑氏出不起。
若换做旁人,见儿子已有了官身,未必会要儿子继续上进。毕竟武人嘛,打熬身体,锻炼出一身武艺就罢了,能读会写也就行了,读那些经史子集做什么?但萧誉打小就会读书,郑氏又对他寄予厚望,实在不甘心儿子就这样荒废。奈之下,这位母亲想遍
听见这个答案,沈淮沉默片刻,才比较委婉地说:“赞之,古玩字画一道博大精深,纵浸淫日久,亦免不了失察的时候。尊师连束脩都不收,见你花时间在淘孤本上,岂会不动怒?”
他这一番话说得真挚又恳切,萧誉便露出窘迫之色,支支吾吾地说:“我也知道,但恩师于我,实乃再造之恩,誉……”
沈淮知萧誉难处,叹了一声,劝道:“尊师早知你家境不丰,因见你勤勉好学,刻苦努力,方每日花上两个时辰,从平康坊到长宁坊来回,却不收束脩半分。我记得,上回你心中不安,央我帮你置办了一桌天泽楼的席面,结果如何?”
想到自己置办酒席之后,恩师训斥自己的话语,萧誉神色肃然,刚要说几句,旁边就有人嗤笑道:“啧啧,说大话也不在腹中过几圈,听见个名儿就以为是自己了。长宁坊?你怎么不说自己住在长乐坊?天泽楼的席面,最便宜的一桌也要五贯大钱,不知当了你俩这身衣服,能否换来三==五个酒钱?”
他俩站在繁华大街上,相貌气度又极为出挑,早惹来大姑娘小媳妇的注目,被人说句酸话可厚非。故萧誉就是看了那人一眼,没说什么,沈淮皱了皱眉,不悦道:“今儿难得遇上,我请客,走,咱们去天泽楼聊。”
此言一出,自然又是一阵奚落,说他们打肿脸充胖子之类的,沈淮却不为所动。
萧誉迟疑片刻,方点了点头。
酒过三巡,借着酒劲,沈淮沉吟片刻,方道:“赞之,我听舅兄说,你在北衙……”
“多谢伯清兄记挂,我好歹是个校尉,多少人一辈子都混不到这正六品上的官职呢,虽说……”萧誉顿了顿,方道,“看看父亲遗留下来的手记,翻翻恩师留下的课业,挺好的。”
沈淮叹了一声,没再说话。
不仅是交情没深到话不谈的程度,还有一点,那就是——若真论起辈分,他沈淮沈伯清,还得喊萧誉一声世叔。
萧誉的生父萧纶,生前官拜中郎将,统领北衙五府中的勋一府,纵算遍整个大夏,也能算得上军中高层。他廉洁,诚恳,扎实,肯干,极为诚信守礼。不收礼,不纳妾,守着俸禄和老婆过日子,时不时还要帮助救济一下同僚,日子谈不上清贫,却绝不富裕。萧纶想买匹好马,打造件好的兵器,都要省吃俭用好一段时日,才能达成所愿。
在大家心目中,萧纶这样的正人君子,老妻过逝之后,肯定是过继个嗣子,耐心教导,过着毫污点的一生。为这个嗣子的位置,萧氏族人明争暗斗,差点打破了脑袋,却在几乎决出胜负,打算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听见一个噩耗——萧老将军看上了一个身世清白,相貌出挑的民女郑氏,将之娶做续弦。这位续弦呢,肚皮也争气,嫁给萧纶两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萧誉。
这一下,可算捅了马蜂窝。
按照北衙父子相承的规矩,萧纶虽是中郎将,但他袭得是其父的校尉之位,若是他的嫡长子,那肯定是跟着做校尉的。填房的儿子和过继来的嗣子,地位就低一些,袭得是旅帅还是队正,全凭上头的心情。但论怎么说,这也是堂堂正正,有品级的,能吃皇粮的官啊!就算只是个队正,还是正七品上的官儿呢!这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彭泽县的土地算不得肥沃,考评时就评了个中下,身为一县之长,刘宽和裴熙也才从七品下,生生比队正低了两阶。
做官可不就是这样么,手上的权是一回事,官职和品阶,那又是另一回事。想分个三六九等,也要你有官可做才行啊!
人就是这样,本来不属于你的东西,若一直得不到也罢了,偏偏希望就在前面,却被生生打碎,便会生出怨怼之心。
夏太祖因自身经历之故,除了憎恨父亲之外,对妾室和填房都没什么好感——受宠的妾室害得他生母郁郁寡欢,填房为讨他父亲欢心,卑躬屈膝去讨好妾室,冷待他这个嫡子。后来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家业和爵位,对他痛下杀手。故夏太祖建国之后,对填房和妾室,以及她们所生孩子的约束就特别严苛,而后娘呢,真正能对前妻留下的孩子一视同仁得也没几个,能做到面上平等已是不错,就别提很多对前妻儿女非打即骂,苛待十分。
世人早知后娘不好,对夏太祖的律令自然没什么好置喙的,对待继室和填房之子,事尚且要踩上一踩,何况萧纶和郑氏的确是一枝梨花压海棠呢?故萧氏族人一提起这位夫人,就是一副很轻蔑的口吻,满脸不屑。不知情的人一想,觉得也对啊,郑氏年纪轻轻,生得美貌,什么如意郎君找不到,非要找个年过半百的糟老头子?不是图个名利富贵,还是图什么?
为着这些流言蜚语,郑氏不知哭过多少回——她也不想嫁给萧纶,一辈子被人指指点点,她也想找个年轻俊朗的郎君,平平稳稳地做正头夫妻。但她生得美貌,纵然闭门自守,也会招蜂引蝶,郑家又只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在长安这种一个石头掉下来都能砸死七八个权贵的地方,论谁想纳她为妾,她都不能反抗。
只有正三品以上勋、爵或者官位的人,才有媵的名额,妾勉强有个身份,其余人口中的纳妾,非是让她签了卖身契,从良籍变成奴籍,供主子玩乐罢了。这种没名没分的贱妾,主母一个不高兴,就能将她给发卖了。莫说一生都毁了,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又有谁能抬起头来?
嫁给萧纶,乃是不得已为之,却也是最好的路。萧纶人品方正,对她极好,在她生下儿子以后甚,郑氏亦慢慢对萧纶上了心,老夫少妻,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萧誉又十分聪明,六岁就入国子监读太学,十分勤勉刻苦,成绩优异,郑氏心中有了指望,是开怀。但这世上,好景总是不长。
萧誉九岁那年,时年六十二的萧纶病逝,临死前给儿子起了个字,即赞之。圣人念其劳苦功高,破例让萧誉袭了校尉一职,家业田产却还是按照填房之子继承的规矩来,他只能继承一半,剩下的一半要归国家所有。
如此一来,萧氏族人的眼睛,就红了。
人走茶凉,古皆有之,国子监的名额统共三百,虽说可以收品学兼优之人,事实上却是勋贵权臣子弟的就读之所,也是众多权贵挤破了脑袋都想让自家子孙去,好发展人脉的地方。萧纶在世时,尚有人觉得萧誉不是嫡长子,来此就读不合理;一死,萧誉和郑氏孤儿寡母的,免不得有人欺上门来。
手段高明一点的,不会直接说你从国子监滚蛋,给旁人空出位置,而是很委婉地提醒你,你应该守孝了,而且,你现在是正六品上的校尉,有官身,不适合再来这里。至于手段低劣一点的……今天族里要祭祀,你们得出一部分永业田给族里做祭田;明天庄子收成不好,职分田的税却还要按时交;明天商铺经营不好,必须盘出去。偌大一个家,奴婢的祖宗都跟着萧誉祖先南征北闯的,偷懒捞钱是一绝,做起事推三阻四,略罚一罚,对方就哭起祖宗和老将军,几让郑氏气得吐血。
郑氏身为填房,底气本就不足,那些发妻原配将她视为狐媚子一类的人物,也不屑和她交往。眼看着儿子被逼着从国子监离开,守孝三年中好学不倦,孝期一过,想找个先生却难如登天——真正有学问的人,郑氏一个都不认识。京师中怀才不遇的举子倒是挺多,谁能保证他们的水平如何?再说了,寡妇门前是非多,若是请个老师住在自家,今天住下来,明天谣言就能满天飞;若是不住,在高昂的束脩之外,还得买马车,雇仆人,成天接送对方,花费甚巨,郑氏出不起。
若换做旁人,见儿子已有了官身,未必会要儿子继续上进。毕竟武人嘛,打熬身体,锻炼出一身武艺就罢了,能读会写也就行了,读那些经史子集做什么?但萧誉打小就会读书,郑氏又对他寄予厚望,实在不甘心儿子就这样荒废。奈之下,这位母亲想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