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列强时代 第五百一十七章 心病
热门推荐:
开局刚好苟完十年,我无敌了
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
封地1秒涨1兵,女帝跪求别造反
三灵破万界
狄仁杰之神龙之变
塔外一瞬,塔内万载,出关即无敌
玄幻:我有金手指和一个好爹
上山五年,归来已是战神
兽世美男我来啦!让我来宠你们吧
? 男人也是很八卦的。>>小说
尤其在没有啥娱乐活动的清代,除了正经的工作之外,空闲时间里的娱乐活动真的少到贫乏。
吴可前世就是在场子上混灰道的,自然对对赌博玩国粹之类的一点兴趣都。
他这么‘严于律己’,搞得手下一帮大小官员上行下效没几个敢沉迷牌桌的,就是私下里玩玩都非常有节制,除非不想要头顶的官帽子了倒是可以所谓。
如此一来,倒是让江苏和淮北官场颇有那么点清净味道。
吴可平日里没事也喜欢听鞋八卦传闻,尤其是涉及到那些高官显贵的八卦,他从来都不嫌多,只要能打探到的他就愿意听。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现代灵魂,说老实话对与清代的很多风俗和习惯都不怎么了解。从这些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八卦中,除了换来开心一笑之外,自然少不得琢磨一番其中透露出来的官场和民俗风情,收获虽说不大但也不可小觑。
谁曾想,他为了以防万一不小心招惹了恭亲王,这才派人半路截来了桂良,竟从这厮口中得了一段宫闱秘闻。
他俩关系真的不错,桂良见吴可一直在外任官,也怕他不明京中情况,一不小心犯了忌讳得罪了皇帝就不好了。
有吴可这位封疆大吏在外为援,他这个中堂才能坐得安稳坐得顺当,而且还有份战友情在想不亲近都难。
此时既然吴可问到了他也不会什么都不说,虽然都是宫闱秘事但这些年民间也没少流传,很多传言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事儿,只要说得隐晦些也不怕出螺丝帽乱子。
“这是真的么,这些都是真的么?”
吴可也震惊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后世影视小说中的情节竟然都是真的。
原来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南菀春狩’,还有“御前奏对”都是真实存在的啊,啧啧啧,咸丰帝真真拜了个好老师,竟是将道光帝的心思猜得八,九不离十。
也难怪恭亲王与当今的关系如此微妙,皇位竞争者的身份足够让咸丰帝警惕一世。而且说老实话,咸丰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皇帝,而且身体也不怎么样,治政的手段还一般般得很,比起善骑射的恭亲王还真有些差距。
按说如此争斗应该还不至于让咸丰帝致恭亲王于死地,毕竟他早早的就得了皇太子之位,登上皇位也是顺顺当当没出什么波折,正好拿失败者恭亲王来表现宽容大度。
可是桂良小声跟他说的一桩秘事,却让他终于明白了恭亲王之前为何不对劲。
原来这两兄弟之间,却是龌龊不断还有间接的杀母之仇,以及皇贵妃的位份之争,就差没白刀自进红刀子出了。
,原来当今咸丰帝还是四皇子时,他的生母原为贵妃,在她趁先皇后逝世的机会,刚被升为皇后的不久后就突然暴亡。
皇室对外宣称其死因不详。桂良却是告诉吴可一个惊人秘辛,原来这位咸丰帝的生母,却是因为蓄谋毒害当时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意欲独揽储位事发被当今太后赐死。
吴可听得好一阵乍舌,感觉真实的宫斗可比那些影视小说所言惨烈得多,稍一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凄惨下场。
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桂良也不介意多说一点。
别看这是所谓的宫闱秘事,却早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就算他不说只要吴可派人稍微一打探,便能探听得清清楚楚。
当然,从他这位中堂大人口中说出,这些事情的可信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也省却了吴可一番揣摩真假的时间和精力。
话说待咸丰帝的生母孝全崩后,道光帝未再立后。其时妃嫔中,名位最高的是静皇贵妃,幼殇的皇二子、皇三子,都是她所出,再生一子,就是原来的皇六子奕??眼下的恭亲王。
先皇后孝全崩时,当今咸丰帝那时的皇四子奕詝即由静皇贵妃抚养。
对这一点,朝野多有传闻:“恭忠王母,当今慈母也。全太后以托康慈贵妃,贵妃舍其子而乳当今,故与王如亲昆弟。”
桂良表示,当时两位皇帝的感情还非常不错。
静皇贵妃在咸丰帝即位后,被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当然所谓“乳当今”的“乳”字,如作哺育解其实不实,“舍其子”那就不实了。
养子怎么也比不上亲字的,静皇贵妃多少是偏爱亲子一些的。
但当今与恭亲王奕??年幼为皇子时如“亲昆弟”则可信,因不独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同在书房,兼之皇五子奕淙出嗣为敦亲王后,不在宫中,皇七子奕澴还小,不足为侣,除此以外,宫中别可以谈得来的弟兄,感情自然而然就亲密了。
可惜,什么兄弟友情,在皇位面前瑞若得如同一张白纸,根本就经不起波折。
而吴可猜测的一样,恭亲王奕??还是皇六时表现出的才智,疑胜过当时还是皇四子的咸丰帝奕詝,道光帝亦最钟爱这个六儿子。
这从道光为其二人选择姻亲上就可看出,因为姻亲事关皇子的运势,所以历来都是很受人重视的一件大事。
道光帝给当时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所定亲事,论是其亲家的权势、还是名位等等各方面都比当时作为皇四子的咸丰帝亲家要强,当时朝野上下谁都看出了道光帝对老六恭亲王的偏爱和重视。
说到这些的时候,桂良忍不住连连摇头感叹:“可惜恭亲王虽受宠,但在争位之时连连落于后手,大位终归于当今所得,”
要问缘故,自然因为当今的跑路皇帝咸丰有个好师傅名唤杜受田。
从咸丰帝和恭亲王入上书房读书可是,两人的储位之争便已拉开帷幕,直到最后作为皇四子的咸丰帝胜出,之前的那点子兄弟之情早就消磨得差不多了。
吴可怎么说都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哪里听不出桂良话里的隐晦之言?
还不就是说当今咸丰得位不巧取之嫌,而失败者恭亲王的内心不甚甘服,亦可想而知。
此时兄弟各有心病,种下了猜嫌不和的根由。
而以静皇贵妃的封号一事为导火线,兄弟俩积嫌到了咸丰五年,终于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要是换做以往,以桂良的精明和谨慎,绝没胆子跟吴可唠叨皇帝的不是。
可惜咸丰帝一朝跑路,将皇帝在大臣们心中的威仪不说损失怠尽,那也是大幅度降低。
要说留守京中大佬们心中没有怨气怎么可能,桂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眼下又是十分私密的环境,说一些犯忌讳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咸丰帝做得了初一,难道还不许他们做十五?
吴可又是地方封疆,能有如今地位全靠战场一刀一枪拼杀而来,根本就没有在京任职经历,要说对当今咸丰帝有多忠心也不见得,不然吴可也不会率援军直奔危险的京城而来,而不去承德行宫‘护驾’。
再说了两人关系莫逆,都有借重对方的意思,说些隐秘之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好可以拉近关系。
直到听了桂良的述说,吴可才知道原来咸丰刚刚继位之时,恭亲王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军机行走,可惜后来被咸丰帝找机会弄了下去。
原来当今咸丰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初封全嫔,逐步晋封,成为继后,至道光二十年,以三十三岁的盛年,忽然暴崩,传说是因为婆媳不和,皇后之死,出于自尽。
其时还是皇四子的咸丰帝年方十岁,由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生母静贵妃所抚养。之后静贵妃晋为皇贵妃,却不曾象孝全皇后那样,正位中宫,据说亦因道光痛孝全死于非命,所以不再立后。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崩逝,遗旨封皇六子为恭亲王。
之后咸丰帝即位,尊养母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
皇贵太妃大为失望,因为她本来可望继位为皇后,只以道光帝对孝全皇后有那么一般隐痛,以致受屈。
如今她不能正位的障碍已不存在,而咸丰帝又该报答抚养之恩,尊之为皇太后情理允当,而于礼亦不合,可是最后结果居然如此,岂不令人寒心。
桂良跟八卦的表示咸丰帝继位后与比他小一岁的恭亲王,因为争储早有心病,后来又不肯尊养母为太后,多少有些意气在内。
这样到了咸丰五年,皇贵太妃身染沉疴,一天咸丰帝去探病,迎面遇见先来一步的恭亲王自内而出,便问养母病势如何?
恭亲王跪奏,且泣且言,道是病已不救,看样子是要等有了封号,才会咽气。
桂良描述这些宫闱内幕之时,一时眉飞色舞又一时沉音哑调,说得惟妙惟肖如同亲眼所见,吴可只听得好一阵目瞪口呆。
也难怪恭亲王会有之前那般表现,这厮明明犯了心病啊,还不是害怕因为圆明园的事儿被咸丰帝抓住把柄恶整。
对此,他只能说一句‘恭亲王’太过多心,咸丰帝真要敢拿着个借口整人的话,眼下留守京城的一干京中大佬绝不会同意……
尤其在没有啥娱乐活动的清代,除了正经的工作之外,空闲时间里的娱乐活动真的少到贫乏。
吴可前世就是在场子上混灰道的,自然对对赌博玩国粹之类的一点兴趣都。
他这么‘严于律己’,搞得手下一帮大小官员上行下效没几个敢沉迷牌桌的,就是私下里玩玩都非常有节制,除非不想要头顶的官帽子了倒是可以所谓。
如此一来,倒是让江苏和淮北官场颇有那么点清净味道。
吴可平日里没事也喜欢听鞋八卦传闻,尤其是涉及到那些高官显贵的八卦,他从来都不嫌多,只要能打探到的他就愿意听。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现代灵魂,说老实话对与清代的很多风俗和习惯都不怎么了解。从这些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八卦中,除了换来开心一笑之外,自然少不得琢磨一番其中透露出来的官场和民俗风情,收获虽说不大但也不可小觑。
谁曾想,他为了以防万一不小心招惹了恭亲王,这才派人半路截来了桂良,竟从这厮口中得了一段宫闱秘闻。
他俩关系真的不错,桂良见吴可一直在外任官,也怕他不明京中情况,一不小心犯了忌讳得罪了皇帝就不好了。
有吴可这位封疆大吏在外为援,他这个中堂才能坐得安稳坐得顺当,而且还有份战友情在想不亲近都难。
此时既然吴可问到了他也不会什么都不说,虽然都是宫闱秘事但这些年民间也没少流传,很多传言可都是货真价实的事儿,只要说得隐晦些也不怕出螺丝帽乱子。
“这是真的么,这些都是真的么?”
吴可也震惊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后世影视小说中的情节竟然都是真的。
原来前世在电视上看到的‘南菀春狩’,还有“御前奏对”都是真实存在的啊,啧啧啧,咸丰帝真真拜了个好老师,竟是将道光帝的心思猜得八,九不离十。
也难怪恭亲王与当今的关系如此微妙,皇位竞争者的身份足够让咸丰帝警惕一世。而且说老实话,咸丰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皇帝,而且身体也不怎么样,治政的手段还一般般得很,比起善骑射的恭亲王还真有些差距。
按说如此争斗应该还不至于让咸丰帝致恭亲王于死地,毕竟他早早的就得了皇太子之位,登上皇位也是顺顺当当没出什么波折,正好拿失败者恭亲王来表现宽容大度。
可是桂良小声跟他说的一桩秘事,却让他终于明白了恭亲王之前为何不对劲。
原来这两兄弟之间,却是龌龊不断还有间接的杀母之仇,以及皇贵妃的位份之争,就差没白刀自进红刀子出了。
,原来当今咸丰帝还是四皇子时,他的生母原为贵妃,在她趁先皇后逝世的机会,刚被升为皇后的不久后就突然暴亡。
皇室对外宣称其死因不详。桂良却是告诉吴可一个惊人秘辛,原来这位咸丰帝的生母,却是因为蓄谋毒害当时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意欲独揽储位事发被当今太后赐死。
吴可听得好一阵乍舌,感觉真实的宫斗可比那些影视小说所言惨烈得多,稍一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凄惨下场。
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桂良也不介意多说一点。
别看这是所谓的宫闱秘事,却早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就算他不说只要吴可派人稍微一打探,便能探听得清清楚楚。
当然,从他这位中堂大人口中说出,这些事情的可信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也省却了吴可一番揣摩真假的时间和精力。
话说待咸丰帝的生母孝全崩后,道光帝未再立后。其时妃嫔中,名位最高的是静皇贵妃,幼殇的皇二子、皇三子,都是她所出,再生一子,就是原来的皇六子奕??眼下的恭亲王。
先皇后孝全崩时,当今咸丰帝那时的皇四子奕詝即由静皇贵妃抚养。
对这一点,朝野多有传闻:“恭忠王母,当今慈母也。全太后以托康慈贵妃,贵妃舍其子而乳当今,故与王如亲昆弟。”
桂良表示,当时两位皇帝的感情还非常不错。
静皇贵妃在咸丰帝即位后,被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当然所谓“乳当今”的“乳”字,如作哺育解其实不实,“舍其子”那就不实了。
养子怎么也比不上亲字的,静皇贵妃多少是偏爱亲子一些的。
但当今与恭亲王奕??年幼为皇子时如“亲昆弟”则可信,因不独同在一母照拂之下,且年龄相仿,同在书房,兼之皇五子奕淙出嗣为敦亲王后,不在宫中,皇七子奕澴还小,不足为侣,除此以外,宫中别可以谈得来的弟兄,感情自然而然就亲密了。
可惜,什么兄弟友情,在皇位面前瑞若得如同一张白纸,根本就经不起波折。
而吴可猜测的一样,恭亲王奕??还是皇六时表现出的才智,疑胜过当时还是皇四子的咸丰帝奕詝,道光帝亦最钟爱这个六儿子。
这从道光为其二人选择姻亲上就可看出,因为姻亲事关皇子的运势,所以历来都是很受人重视的一件大事。
道光帝给当时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所定亲事,论是其亲家的权势、还是名位等等各方面都比当时作为皇四子的咸丰帝亲家要强,当时朝野上下谁都看出了道光帝对老六恭亲王的偏爱和重视。
说到这些的时候,桂良忍不住连连摇头感叹:“可惜恭亲王虽受宠,但在争位之时连连落于后手,大位终归于当今所得,”
要问缘故,自然因为当今的跑路皇帝咸丰有个好师傅名唤杜受田。
从咸丰帝和恭亲王入上书房读书可是,两人的储位之争便已拉开帷幕,直到最后作为皇四子的咸丰帝胜出,之前的那点子兄弟之情早就消磨得差不多了。
吴可怎么说都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哪里听不出桂良话里的隐晦之言?
还不就是说当今咸丰得位不巧取之嫌,而失败者恭亲王的内心不甚甘服,亦可想而知。
此时兄弟各有心病,种下了猜嫌不和的根由。
而以静皇贵妃的封号一事为导火线,兄弟俩积嫌到了咸丰五年,终于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要是换做以往,以桂良的精明和谨慎,绝没胆子跟吴可唠叨皇帝的不是。
可惜咸丰帝一朝跑路,将皇帝在大臣们心中的威仪不说损失怠尽,那也是大幅度降低。
要说留守京中大佬们心中没有怨气怎么可能,桂良自然也是其中之一,眼下又是十分私密的环境,说一些犯忌讳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咸丰帝做得了初一,难道还不许他们做十五?
吴可又是地方封疆,能有如今地位全靠战场一刀一枪拼杀而来,根本就没有在京任职经历,要说对当今咸丰帝有多忠心也不见得,不然吴可也不会率援军直奔危险的京城而来,而不去承德行宫‘护驾’。
再说了两人关系莫逆,都有借重对方的意思,说些隐秘之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好可以拉近关系。
直到听了桂良的述说,吴可才知道原来咸丰刚刚继位之时,恭亲王还当过一段时间的军机行走,可惜后来被咸丰帝找机会弄了下去。
原来当今咸丰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初封全嫔,逐步晋封,成为继后,至道光二十年,以三十三岁的盛年,忽然暴崩,传说是因为婆媳不和,皇后之死,出于自尽。
其时还是皇四子的咸丰帝年方十岁,由还是皇六子的恭亲王生母静贵妃所抚养。之后静贵妃晋为皇贵妃,却不曾象孝全皇后那样,正位中宫,据说亦因道光痛孝全死于非命,所以不再立后。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崩逝,遗旨封皇六子为恭亲王。
之后咸丰帝即位,尊养母皇贵妃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
皇贵太妃大为失望,因为她本来可望继位为皇后,只以道光帝对孝全皇后有那么一般隐痛,以致受屈。
如今她不能正位的障碍已不存在,而咸丰帝又该报答抚养之恩,尊之为皇太后情理允当,而于礼亦不合,可是最后结果居然如此,岂不令人寒心。
桂良跟八卦的表示咸丰帝继位后与比他小一岁的恭亲王,因为争储早有心病,后来又不肯尊养母为太后,多少有些意气在内。
这样到了咸丰五年,皇贵太妃身染沉疴,一天咸丰帝去探病,迎面遇见先来一步的恭亲王自内而出,便问养母病势如何?
恭亲王跪奏,且泣且言,道是病已不救,看样子是要等有了封号,才会咽气。
桂良描述这些宫闱内幕之时,一时眉飞色舞又一时沉音哑调,说得惟妙惟肖如同亲眼所见,吴可只听得好一阵目瞪口呆。
也难怪恭亲王会有之前那般表现,这厮明明犯了心病啊,还不是害怕因为圆明园的事儿被咸丰帝抓住把柄恶整。
对此,他只能说一句‘恭亲王’太过多心,咸丰帝真要敢拿着个借口整人的话,眼下留守京城的一干京中大佬绝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