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枭雄镇山河 > 第542章 意外解了明末的结

枭雄镇山河 第542章 意外解了明末的结

    第542章 意外解了明末的结

    赵旭在凉亭的座位坐下,说道:“我不知道现在是谁在出题,也不知道怎么审题,从来人都有复杂的关系。有点关系就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谁也逃不出去的。

    所以像科举这种筛选官员的方式,会有成百上千的漏洞被人钻,而这些漏洞是本身存在,也可能是被人为撕开。”

    郑獬点头说道:“是啊!这科举到处都是漏洞,却无法填上,就算填上,他们也会找出更多的漏洞来钻。”

    滕元发:“那又如何,总不能让他们明目张胆的钻吧,再什么样,要把这些漏洞堵了,再发现,再堵,总不能让他们如此明目张胆的钻。”

    郑獬:“是啊,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赵旭:“我没参加科举,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从中的漏洞,我也无法评说,等科举完,我才有权利评判。”

    滕元发说道:“我也只是考了一次,并未注意,看来我要注意一下。”

    郑獬:“我也看看!”

    赵旭叹了口气说道:“我尽惹事,希望陛下不要太计较。”

    郑獬不解的看向赵旭,而滕元发则一脸耐人寻味的看着赵旭。

    郑獬想起一件听到的事情,问道:“听说你是岭南最大的盐商?”

    赵旭笑道:“不是,我只是岭南最大的盐供应商,我的盐只卖给官府!官府才是最大的盐商!”

    郑獬:“哦?这样说来,只能由盐铁司才能卖咯?”

    赵旭:“是的!”

    郑獬点头问道:“你有多少盐?我是说一年能煮多少盐?”

    赵旭:“不怎么多,就几百万担吧!”

    郑獬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几百万斤?看来还真是岭南最大的盐商!”

    几百万斤已经是非常大的数字了,郑獬的理解已经到了极限。

    滕元发轻声的说道:“是担不是斤!”

    郑獬张大嘴巴:“啊!没有搞错吧,几百万担,这是盐啊!”

    滕元发嘿嘿:“是盐,就是盐啊!几百万担超出你想象了吧!”

    郑獬:“还真是百万担啊。”

    滕元发对赵旭问道:“你怎么不说话啊?”

    赵旭皱眉说道:“这有什么好说的?你都不知道,那盐田成了我的心病!”

    滕元发惊讶的问道:“为什么?”

    赵旭说道:“你不算一下,一担盐500文,我一年收到的钱多少?”

    滕元发默算一下,他也张大嘴巴:“啊!这不是几百万贯……这也太……”

    赵旭:“暴利还是疯狂啊!我现在为花钱愁死了。”

    郑獬:“这天下也就你一人为钱太多而愁!”

    赵旭无奈的说道:“钱多是要命的!”

    滕元发笑道:“你是怕从赴石崇旧路是吗?”

    赵旭:“石崇?他有我有钱吗?我光一个盐场年入几百万贯,红瓶荔枝,桂圆等东西一年也能赚到几十万贯,还有海贸,这钱……

    你们两人以后到地方任职,修桥铺路,给我写信,别客气。如果一年不花个几十万贯,我鄙视你们!”

    郑獬皱眉:“这要是被朝廷知道了,这算是邀买人心吧?”

    赵旭想想说道:“我会禀告陛下,钱也不是我的名义给你们的,我将通过银行给你们。”

    滕元发:“你真不把钱当钱!”

    赵旭:“钱到我手里,不花出去就是一堆废物,花出去的钱才是钱。”

    他说到这里,想起自己对余靖的许诺,那就是建立从桂林到邕州的大道,半年过去了,自己还一下只都没有动,这事情得和皇帝说一下。

    郑獬苦笑的摇头说道:“唉,无法理解你们富豪的想法!”

    滕元发笑道:“毅夫,看好了,这是武财神,你靠着武财神,为薄薄的颜面,对子民弃之不顾,我可看不起你!”

    郑獬红脸说道:“怎么会呢!”

    赵旭说道:“你们两人到地方上,位置,人文,物产,报与我,我给你们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当然,如果我从美洲回来,我会从新作物的种子送到你们那里,以及种植,食用,加工各种方法。

    你们要记住,我给你们都是最好的,千万不应为我给你们的作物相貌丑陋,而鄙夷,那些东西都是救命的东西。”

    郑獬:“能救命,还高产,还能赚钱,我是一定要支持的。说说能加工,加工成什么样,能不能赚钱?”

    赵旭想想说道:“当然能赚钱,时下可能还赚大钱!”

    郑獬:“那就行了!我一定大力支持!”

    滕元发不解的问道:“毅夫为什么你只问能赚钱,不问救命,不问高产,这是为何?”

    郑獬笑道:“现在百姓有多少人是有土地的?大部分都是地主,地主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交租,能变现的粮食。

    能吃,高产,相貌丑陋,可以预见那些地主必定不喜欢。地主不喜欢,佃户哪敢种?佃户不敢种,你在官府再推广也没有用,人家压根不买账。

    所以啊,如果能加工,能高价买钱,他们就会趋之若鹜。就算不是高价,一亩能多上一两百文,他们就会卖力的给你推广。”

    赵旭回想明末的时候,明末明明红薯,土豆,玉米这些作物都进入中原,朝廷也大力推广,却并没有多少成效,最终还是因为饥荒造成大明的灭亡。

    郑獬一说,他知道症结出在哪里了,在地主眼睛不论红薯和土豆,都不能和小麦,小米比。

    那是因为红薯,土豆都是不耐储存的高产作物,在没有加工的条件下,不论是土豆还是红薯,储存时间只能到第二年春夏之交。

    玉米好点,但玉米的作为粮食,口感与做法都无法和种植几千年的小麦,小米比。

    另外高产就意味短时间会大量充斥市场,让作物价位贱到无以复加。

    无法储存,无法换成钱,怎么让地主放弃收麦子,谷子?

    现在如果有加工方法,让红薯,土豆发挥出最大的经济价值,这样不用官府推广,那些地主都会趋之若鹜的种植,这就是区别。

    其实说到底,一切都是经济利益,决定田里种什么,工厂生产什么,商店卖什么,进而延伸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