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匡扶天下 第114章 邺城之盟
热门推荐:
出狱后,前妻入职歌舞团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新婚夜,我伺候渣总和白月光入洞房
网游之奇货可居
断岳
九零:假千金八个哥哥都是龙傲天
怀孕后,三年未见的老公回来了
魔道新娘
公主不入爱河,权贵子弟发疯了
袁绍眼中精光更甚,好似重回旧日,伸手去腰间捉拿,却是没有佩剑,少了几分意思。
颓然一叹。
又想到自己为十八路诸侯盟主,一令下去号令二十万大军,那是何种威风!
可惜如今各路诸侯或死或逃,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化作一盘散沙,也没有人再提征讨董卓的事情了。
愤慨不已。
“公节,十八路诸侯散去,唯有你我最为邻近,以后要多多走动。”
王匡深感同意:“如今天下动乱,天子却还陷于贼人手中,做臣子的实在不安心,奈何力弱。”
袁绍盯着王匡,眼中流露出打量之色。
“公节,你我相交多年,最是知我,我亦以你为知己!”
袁绍站起身来,挥退左右,来到王匡身侧,压低声音道:“我心中有一密事,你可敢听?”
王匡看着袁绍一脸神秘、严肃的样子,心中有些嘀咕。
这家伙想干什么?
心中快速想了一下袁绍历史上的行为,没有多少头绪,只恨没有好好研究汉末三国历史!
“呵呵,匡不知使君将言何事,只不过……若是连听都不敢听,那王某也不配与使君为友了。”
王匡呵呵一笑,言语洒脱。
袁绍略带深意地看了王匡一眼,道:“不愧是我袁绍知己,是有胆气的。”
随后他双唇开合:
天子年幼,又深陷贼手。奈何董贼实力强大,又有重重关卡守卫,难以攻克,救出天子。
不如……拥立一位德行高尚,才智出众的皇家血脉,关东称帝!
王匡一惊,连忙站起身来。
脑子里好像有些印象。
历史上是有人要拥立新帝,不过没有成功。
缓了缓心中的激荡,试探道:“我等臣子怎可做此非臣之事!?”
“哼!如今董贼把持朝政,天下动荡,民不聊生,饿殍满地,这是大汉臣子想看到的吗?
如能请出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扫平叛逆,还天下太平,还百姓安定,岂非大汉之幸?
且,这皇位还在刘氏之手,江山依旧稳固,怎的不可?”
闻言,王匡没有说话。
袁绍也没有开口逼问。
天大的事,不细细思索,怎敢开口。
王匡沉默几息,抬头问道:
“不知几位选得是哪位皇族?”
袁绍闻言,心中一动。
一是王匡此言表明他看出此事非他袁绍一人之意,另有他人襄助。
二是王匡并没有多少反对之心,愿听下文。
“公节,遍观天下,唯有一人可堪我等拜为天子……”
袁绍停顿一下,一字一顿道:“幽州,刘虞。”
“刘虞?”
王匡闻言,对此人的印象越上心头。
刘虞是如今幽州牧,忠厚恭俭,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政绩卓着,德高望重,深得人心。尤其是在对边疆游牧民族的态度上主张以怀柔政策,也因此深受游牧民族爱戴。
“此事刘州牧可知道?他可愿意?”
王匡闻道。
袁绍笑道:“他尚不知晓此事。不过,天下谁人不想荣登大宝?焉有拒绝之理?”
王匡道:“我听闻刘州牧天下君子,汉之栋梁,或许……”
不等王匡说完,袁绍拍手道:“哈哈,我不信有这般君子。
多说无益,你却说你支不支持为兄这般主意?”
王匡没有犹豫,道:“交情在此,我难道能不支持吗?
不过,倘若刘州牧不愿登位,这事还是作罢。”
闻言,袁绍伸手拍案道:“一言为定。贤弟何须多虑?”
王匡点点头,想起路上碰到好几次土匪劫道,吐苦水般说出来。
“使君,这冀州甚是富庶,多产劫匪盗贼,来礼贺一路遇到多次,若非请兵马护身,都见不到邺城的雄伟。”
袁绍一听,也是苦笑。
“贤弟有所不知,冀州西邻太行,有一种黄巾余孽,探报说足有百万人,号称黑山军,十几个有名姓的头领,还有一人名为张燕,武艺高强,十分难缠。
我遣派颜良征讨多次,都将之杀败,只是这黑山军往山林里一钻,难以寻到,每次都无功而返,甚至棘手。
以至于靠近太行一侧的郡县连匪盗都猖獗起来。还在冀州世家大户家境殷实,都有护院卫队,倒是无什么损失。”
王匡皱眉,世家没有损失……那平民百姓呢?恐怕家破人亡吧,若是活不下去,只有攒为一伙落草为寇了。
最重要的就是河内……北临太行。
“使君,若是你有意剿灭黑山军,我河内可出兵配合。”王匡拱手道。
“这……你河内能出多少兵马?”袁绍闻言,犹豫一下道。
“河内虽小,比不得冀州富庶,却也能凑出两万人马。”王匡本想报出一万之数,想想怕筹码不够,便加至两万。
袁绍心中谋划一番,黑山军虽有百万之众,但是除去老弱病残,真正能出军作战的不过十万人,再加上其战力本就不如正统官军……有了王匡这两万军,自己再派上将颜良领军五万,或可将之剿灭!
最不济,也能重创黑山军!使之不构成威胁。
运作的好,说不定还能一石二鸟!
袁绍看了王匡一眼,喜道:“贤弟此言甚言妙极,你我将来又能并肩作战。”
王匡闻言也是欣喜不已。
黑山军这个级别的势力不是他现在能够战胜的,如果能借助袁绍之力剿灭黑山军对河内来说实在是件天大的好事。
“一切听从使君安排。”王匡拱手道。
“哈哈哈!贤弟,我已命人备下酒宴,你我今日不醉不归。”
袁绍拉住王匡手臂,就往堂外走去。
“那王匡就尝尝州牧府的美酒!”
颓然一叹。
又想到自己为十八路诸侯盟主,一令下去号令二十万大军,那是何种威风!
可惜如今各路诸侯或死或逃,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化作一盘散沙,也没有人再提征讨董卓的事情了。
愤慨不已。
“公节,十八路诸侯散去,唯有你我最为邻近,以后要多多走动。”
王匡深感同意:“如今天下动乱,天子却还陷于贼人手中,做臣子的实在不安心,奈何力弱。”
袁绍盯着王匡,眼中流露出打量之色。
“公节,你我相交多年,最是知我,我亦以你为知己!”
袁绍站起身来,挥退左右,来到王匡身侧,压低声音道:“我心中有一密事,你可敢听?”
王匡看着袁绍一脸神秘、严肃的样子,心中有些嘀咕。
这家伙想干什么?
心中快速想了一下袁绍历史上的行为,没有多少头绪,只恨没有好好研究汉末三国历史!
“呵呵,匡不知使君将言何事,只不过……若是连听都不敢听,那王某也不配与使君为友了。”
王匡呵呵一笑,言语洒脱。
袁绍略带深意地看了王匡一眼,道:“不愧是我袁绍知己,是有胆气的。”
随后他双唇开合:
天子年幼,又深陷贼手。奈何董贼实力强大,又有重重关卡守卫,难以攻克,救出天子。
不如……拥立一位德行高尚,才智出众的皇家血脉,关东称帝!
王匡一惊,连忙站起身来。
脑子里好像有些印象。
历史上是有人要拥立新帝,不过没有成功。
缓了缓心中的激荡,试探道:“我等臣子怎可做此非臣之事!?”
“哼!如今董贼把持朝政,天下动荡,民不聊生,饿殍满地,这是大汉臣子想看到的吗?
如能请出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扫平叛逆,还天下太平,还百姓安定,岂非大汉之幸?
且,这皇位还在刘氏之手,江山依旧稳固,怎的不可?”
闻言,王匡没有说话。
袁绍也没有开口逼问。
天大的事,不细细思索,怎敢开口。
王匡沉默几息,抬头问道:
“不知几位选得是哪位皇族?”
袁绍闻言,心中一动。
一是王匡此言表明他看出此事非他袁绍一人之意,另有他人襄助。
二是王匡并没有多少反对之心,愿听下文。
“公节,遍观天下,唯有一人可堪我等拜为天子……”
袁绍停顿一下,一字一顿道:“幽州,刘虞。”
“刘虞?”
王匡闻言,对此人的印象越上心头。
刘虞是如今幽州牧,忠厚恭俭,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政绩卓着,德高望重,深得人心。尤其是在对边疆游牧民族的态度上主张以怀柔政策,也因此深受游牧民族爱戴。
“此事刘州牧可知道?他可愿意?”
王匡闻道。
袁绍笑道:“他尚不知晓此事。不过,天下谁人不想荣登大宝?焉有拒绝之理?”
王匡道:“我听闻刘州牧天下君子,汉之栋梁,或许……”
不等王匡说完,袁绍拍手道:“哈哈,我不信有这般君子。
多说无益,你却说你支不支持为兄这般主意?”
王匡没有犹豫,道:“交情在此,我难道能不支持吗?
不过,倘若刘州牧不愿登位,这事还是作罢。”
闻言,袁绍伸手拍案道:“一言为定。贤弟何须多虑?”
王匡点点头,想起路上碰到好几次土匪劫道,吐苦水般说出来。
“使君,这冀州甚是富庶,多产劫匪盗贼,来礼贺一路遇到多次,若非请兵马护身,都见不到邺城的雄伟。”
袁绍一听,也是苦笑。
“贤弟有所不知,冀州西邻太行,有一种黄巾余孽,探报说足有百万人,号称黑山军,十几个有名姓的头领,还有一人名为张燕,武艺高强,十分难缠。
我遣派颜良征讨多次,都将之杀败,只是这黑山军往山林里一钻,难以寻到,每次都无功而返,甚至棘手。
以至于靠近太行一侧的郡县连匪盗都猖獗起来。还在冀州世家大户家境殷实,都有护院卫队,倒是无什么损失。”
王匡皱眉,世家没有损失……那平民百姓呢?恐怕家破人亡吧,若是活不下去,只有攒为一伙落草为寇了。
最重要的就是河内……北临太行。
“使君,若是你有意剿灭黑山军,我河内可出兵配合。”王匡拱手道。
“这……你河内能出多少兵马?”袁绍闻言,犹豫一下道。
“河内虽小,比不得冀州富庶,却也能凑出两万人马。”王匡本想报出一万之数,想想怕筹码不够,便加至两万。
袁绍心中谋划一番,黑山军虽有百万之众,但是除去老弱病残,真正能出军作战的不过十万人,再加上其战力本就不如正统官军……有了王匡这两万军,自己再派上将颜良领军五万,或可将之剿灭!
最不济,也能重创黑山军!使之不构成威胁。
运作的好,说不定还能一石二鸟!
袁绍看了王匡一眼,喜道:“贤弟此言甚言妙极,你我将来又能并肩作战。”
王匡闻言也是欣喜不已。
黑山军这个级别的势力不是他现在能够战胜的,如果能借助袁绍之力剿灭黑山军对河内来说实在是件天大的好事。
“一切听从使君安排。”王匡拱手道。
“哈哈哈!贤弟,我已命人备下酒宴,你我今日不醉不归。”
袁绍拉住王匡手臂,就往堂外走去。
“那王匡就尝尝州牧府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