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忽必烈 第五十四集:元文宗与元宁宗(十八)
10
内景,大都大明殿,春、日、元惠宗、脱脱。
元惠宗正翻阅找一个奏折,脱脱走了进来。
脱脱:陛下,臣关于治理黄河的奏章,陛下批阅了吗?
元惠宗:朕正在批阅你的这个奏折,脱脱爱卿,这些年黄河不断泛滥成灾,壅塞河道堵塞漕运而且淹没农田。按理确实该修治。可是有大臣上奏折言,修治河道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民工,最少也要十几万。他们担心这些民工聚集起来,万一有图谋不轨者煽动反叛朝廷,这人多势众闹腾起来,搅得天下不宁,恐怕比那黄河决口的灾害还要大上几十倍。到那时,局面就不可收拾了。所以朕拿不定主意,是准你这奏折呢,还是不准。
脱脱:陛下,这些大臣是不顾百姓死活和朝廷的安慰,且纯属庸人自扰。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深受涂炭,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生活悲惨不堪。而治理黄河,拯救百姓于水火,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好事,朝廷和皇上为了天下苍生谋利益,百姓感激还来不急呢,大家为什么要造反?依我看担心修治黄河会出事,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相反,不治理黄河,水涝洪灾不断,沿河百姓溺于水火,民不聊生,这才容易引发事端呢!
元惠宗:那朕就准你这个奏折。你觉得让谁去主持这修治黄河的大计比较合适?
脱脱:臣认为工部郎中贾鲁可担当此任。贾鲁担任过行都水监,精于治水之道。且习知河事,其在任行都水监时便极力主张治理河患,提出堵塞决口,同时疏浚下游河道,挽河回故道的治水方案,可惜方案未被采纳,朝廷又将他调离了行都水监之职。臣以为,此人是最合适的治河人选。
元惠宗:我看行,那朕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序二品,授以银章,全权领受治河事务。脱脱爱卿,去拟旨吧!
脱脱:遵旨!
11
外景,夜、春、在一个独立的农家院子里,刘福通、韩林儿、石匠、及数名扎着红头巾的民工。
韩山童刘福通和数名赵红头巾的民工围绕著一个石头人,这个是人有一米二高,宽三十公分,鼻子耳朵齐全,但只有一只眼睛。石人的背后刻着一行大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石匠:教主,这个石人刻好了,完全按照教主的吩咐凿刻的,教主看行么?
韩山童:嗯,不错,刘先生,给他钱,我们抬走这东西。
刘福通:好。(从兜里取出一些碎银交到石匠手中,面向手下的几个扎着红头巾的农民)你们把这个石人用衣服包裹好了抬走!
韩山童:(面对石匠)这件事不准你和任何人提起,我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天下主。这天机不可泄露,否则,我会用教规处死你和你全家,知道吗?
石匠:放心吧,我至死都不会和任何人说的。
12
外景,春、日、黄河中游河南段,黄河故道滩涂,数十万民工,刘福通、韩林儿。
在二百八十公里的黄河故道河滩上,二十万疏浚黄河古道的民工挥汗如雨地劳作,挖沟的、挑土的,一派繁忙景象。
贾鲁和几个治河官员走在工地上,观看着这规模浩大的景象。突然在一段河道上,有个工人惊叫起来。
工人甲:大家看,我挖出了一个石头人。挖沟的工人把那石头人从土里抛了出来。
数十个工人停下手中的工作围上来观看。
农民乙:哎哟,你看这石头人怎么只有一只眼。
刘福通:(故作惊讶状)嘿,这石人身上怎么还写着字。韩教主,我们不认识字,你给我们大伙念一念这石人身上写得是什么字。
韩山童:(大声嚷)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刘福通:(煞有介事地重复)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什么意思呢?爱大家快来看,挖出了一个石人,石人身上还有字,大家快来看。
刘福通的喊声迅速招来了工地上许多民工的围观。贾鲁和几个官员也被吸引,走了过去。
刘福通:(不怀好意装糊涂)贾大人,你看这石人怪不怪,一只眼睛,身上还有字,你看一看这几个字写的是什么意思?
贾鲁:(脸色阴郁着)你们这里不是有认识字吗?还用问我吗?刚才是谁念这几个字了?
韩山童:是我,怎么了?
贾鲁:你叫什么名字?
韩山童:本人乃白莲教教主韩山童。
贾鲁:哦,你不是识字吗,你给我解释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韩山童:本教主只是粗略的识得几个字,但并不知这石人身上文字的真正含义。
贾鲁:不知道就好!你们给我把这妖言惑众装神弄鬼的石人咂了,要砸得粉碎。块!
几个民工找来了大铁锤把这个石人砸得粉碎。
贾鲁眼见得是人被砸碎才与其他官员离开。在路上几个官员交谈。
官员甲:贾大人,怎么河槽故道里挖出了石人?那上面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贾鲁:什么意思?八成是白莲教徒谣言惑众图谋不轨。我告诉你们,要多注意那个名叫韩山童的家伙,我看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白莲教的活动你们也要密切注意。
官员甲:贾大人,这白莲教是怎么回事?
贾鲁:你身为朝廷命官,难道连这个组织都不知道吗?我告诉你,这个、白莲教最初称摩尼教。本是波斯人摩尼所创,唐武则天时传入中土。因教义崇尚光明,又称明教。这个教门自称信奉弥勒莫,依附佛门,谨慎葱乳,也就是不吃辛辣和荤腥,戒杀生。但其实这就是个打着宗教旗号企图造反危害朝廷的邪教组织。历代民间起事,借白莲教为组织基础的。北宋方腊、南宋钟相杨幺都是白莲教的教主,从唐到宋,这个组织一直受朝廷限制和查禁,只是到了我朝,这个组织受到朝廷的承认和奖掖,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因为他们“在家出家”,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我朝由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堂庵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合称弥陀三圣)等佛像,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廷统治。至大元年,朝廷忌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可是到了仁宗时期,又被开禁,允许公开活动。我奇怪,这治河工地上,怎么出来了什么白莲教主?是谁征召这位教主来工地上的?他又有哪些背景?
官员乙:回禀贾大人,这个韩山童父子本是滦县人,在家组织了一个白莲社,自命教主,信奉什么弥勒佛,有许多信徒,他经常召集信徒开会,练香功。夜聚晓散,最多的时候,聚集人众逾千。而上工地治河,则是他自愿的。
贾鲁:那你们为什么不制止他们的活动?
官员乙:大人,我朝律令规定,无论任何宗教道门,都可以自由发展,官员不得对信教者和教务活动进行任何限制和干涉。有朝廷和法律的支持,我们奈何不得这些教众。
贾鲁:是啊,我朝的各种宗教教主和教徒高高在上,祸国殃民却受到朝廷支持,真是件可悲的事。不管怎么说,你们要多派一些军士盯着这个韩山童,那个石人无疑是个阴谋,一定是有人提前凿刻好埋在土里用来蛊惑人心的,一旦发现那个韩山童有什么异样的动静,就把他抓起来,交给朝廷处理。
官员:是,大人。
13
外景,安徽颍州,春、日,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及扎红巾的农民数千人、元朝官军数万人。
韩山童与其信徒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聚众3000人于颍州(今安徽阜阳颍州区),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韩山童站在高台上演讲,发布文告。
韩山童:白莲教信众们,“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我乃宋徽宗八世孙小明王,元廷蒙古人欺压我汉人由来已久,使我江南贫瘠,卖儿鬻女,民不聊生。从即日起,我们聚义造反,蕴玉玺于东海,取精兵于日本。以“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推翻元廷,驱除鞑虏,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红巾军:(光着膀子,头上扎着红毛巾,手里拿着铁镐、铁锹和棍棒,振臂高呼)我等愿随教主赴汤蹈火,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推翻元廷,驱除鞑虏,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内景,大都大明殿,春、日、元惠宗、脱脱。
元惠宗正翻阅找一个奏折,脱脱走了进来。
脱脱:陛下,臣关于治理黄河的奏章,陛下批阅了吗?
元惠宗:朕正在批阅你的这个奏折,脱脱爱卿,这些年黄河不断泛滥成灾,壅塞河道堵塞漕运而且淹没农田。按理确实该修治。可是有大臣上奏折言,修治河道这样的大工程需要大量的民工,最少也要十几万。他们担心这些民工聚集起来,万一有图谋不轨者煽动反叛朝廷,这人多势众闹腾起来,搅得天下不宁,恐怕比那黄河决口的灾害还要大上几十倍。到那时,局面就不可收拾了。所以朕拿不定主意,是准你这奏折呢,还是不准。
脱脱:陛下,这些大臣是不顾百姓死活和朝廷的安慰,且纯属庸人自扰。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深受涂炭,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生活悲惨不堪。而治理黄河,拯救百姓于水火,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好事,朝廷和皇上为了天下苍生谋利益,百姓感激还来不急呢,大家为什么要造反?依我看担心修治黄河会出事,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相反,不治理黄河,水涝洪灾不断,沿河百姓溺于水火,民不聊生,这才容易引发事端呢!
元惠宗:那朕就准你这个奏折。你觉得让谁去主持这修治黄河的大计比较合适?
脱脱:臣认为工部郎中贾鲁可担当此任。贾鲁担任过行都水监,精于治水之道。且习知河事,其在任行都水监时便极力主张治理河患,提出堵塞决口,同时疏浚下游河道,挽河回故道的治水方案,可惜方案未被采纳,朝廷又将他调离了行都水监之职。臣以为,此人是最合适的治河人选。
元惠宗:我看行,那朕就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序二品,授以银章,全权领受治河事务。脱脱爱卿,去拟旨吧!
脱脱:遵旨!
11
外景,夜、春、在一个独立的农家院子里,刘福通、韩林儿、石匠、及数名扎着红头巾的民工。
韩山童刘福通和数名赵红头巾的民工围绕著一个石头人,这个是人有一米二高,宽三十公分,鼻子耳朵齐全,但只有一只眼睛。石人的背后刻着一行大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石匠:教主,这个石人刻好了,完全按照教主的吩咐凿刻的,教主看行么?
韩山童:嗯,不错,刘先生,给他钱,我们抬走这东西。
刘福通:好。(从兜里取出一些碎银交到石匠手中,面向手下的几个扎着红头巾的农民)你们把这个石人用衣服包裹好了抬走!
韩山童:(面对石匠)这件事不准你和任何人提起,我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天下主。这天机不可泄露,否则,我会用教规处死你和你全家,知道吗?
石匠:放心吧,我至死都不会和任何人说的。
12
外景,春、日、黄河中游河南段,黄河故道滩涂,数十万民工,刘福通、韩林儿。
在二百八十公里的黄河故道河滩上,二十万疏浚黄河古道的民工挥汗如雨地劳作,挖沟的、挑土的,一派繁忙景象。
贾鲁和几个治河官员走在工地上,观看着这规模浩大的景象。突然在一段河道上,有个工人惊叫起来。
工人甲:大家看,我挖出了一个石头人。挖沟的工人把那石头人从土里抛了出来。
数十个工人停下手中的工作围上来观看。
农民乙:哎哟,你看这石头人怎么只有一只眼。
刘福通:(故作惊讶状)嘿,这石人身上怎么还写着字。韩教主,我们不认识字,你给我们大伙念一念这石人身上写得是什么字。
韩山童:(大声嚷)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刘福通:(煞有介事地重复)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什么意思呢?爱大家快来看,挖出了一个石人,石人身上还有字,大家快来看。
刘福通的喊声迅速招来了工地上许多民工的围观。贾鲁和几个官员也被吸引,走了过去。
刘福通:(不怀好意装糊涂)贾大人,你看这石人怪不怪,一只眼睛,身上还有字,你看一看这几个字写的是什么意思?
贾鲁:(脸色阴郁着)你们这里不是有认识字吗?还用问我吗?刚才是谁念这几个字了?
韩山童:是我,怎么了?
贾鲁:你叫什么名字?
韩山童:本人乃白莲教教主韩山童。
贾鲁:哦,你不是识字吗,你给我解释一下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韩山童:本教主只是粗略的识得几个字,但并不知这石人身上文字的真正含义。
贾鲁:不知道就好!你们给我把这妖言惑众装神弄鬼的石人咂了,要砸得粉碎。块!
几个民工找来了大铁锤把这个石人砸得粉碎。
贾鲁眼见得是人被砸碎才与其他官员离开。在路上几个官员交谈。
官员甲:贾大人,怎么河槽故道里挖出了石人?那上面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贾鲁:什么意思?八成是白莲教徒谣言惑众图谋不轨。我告诉你们,要多注意那个名叫韩山童的家伙,我看这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白莲教的活动你们也要密切注意。
官员甲:贾大人,这白莲教是怎么回事?
贾鲁:你身为朝廷命官,难道连这个组织都不知道吗?我告诉你,这个、白莲教最初称摩尼教。本是波斯人摩尼所创,唐武则天时传入中土。因教义崇尚光明,又称明教。这个教门自称信奉弥勒莫,依附佛门,谨慎葱乳,也就是不吃辛辣和荤腥,戒杀生。但其实这就是个打着宗教旗号企图造反危害朝廷的邪教组织。历代民间起事,借白莲教为组织基础的。北宋方腊、南宋钟相杨幺都是白莲教的教主,从唐到宋,这个组织一直受朝廷限制和查禁,只是到了我朝,这个组织受到朝廷的承认和奖掖,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因为他们“在家出家”,不剃发,不穿僧衣,又被称为不剃染道人或有发僧。我朝由白莲道人组成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聚徒多者千百,少者数十,规模堪与佛寺道观相比。堂庵供奉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合称弥陀三圣)等佛像,上为皇家祝福祈寿,下为地方主办佛事,也有一些修路筑桥之类的善举。堂庵多拥有田地资产,主持者往往父死子继,世代相传,堂庵的财产实际上是主持者世传的家产。有些头面道人勾通官府,交结豪强,成为地方一霸。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廷统治。至大元年,朝廷忌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可是到了仁宗时期,又被开禁,允许公开活动。我奇怪,这治河工地上,怎么出来了什么白莲教主?是谁征召这位教主来工地上的?他又有哪些背景?
官员乙:回禀贾大人,这个韩山童父子本是滦县人,在家组织了一个白莲社,自命教主,信奉什么弥勒佛,有许多信徒,他经常召集信徒开会,练香功。夜聚晓散,最多的时候,聚集人众逾千。而上工地治河,则是他自愿的。
贾鲁:那你们为什么不制止他们的活动?
官员乙:大人,我朝律令规定,无论任何宗教道门,都可以自由发展,官员不得对信教者和教务活动进行任何限制和干涉。有朝廷和法律的支持,我们奈何不得这些教众。
贾鲁:是啊,我朝的各种宗教教主和教徒高高在上,祸国殃民却受到朝廷支持,真是件可悲的事。不管怎么说,你们要多派一些军士盯着这个韩山童,那个石人无疑是个阴谋,一定是有人提前凿刻好埋在土里用来蛊惑人心的,一旦发现那个韩山童有什么异样的动静,就把他抓起来,交给朝廷处理。
官员:是,大人。
13
外景,安徽颍州,春、日,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及扎红巾的农民数千人、元朝官军数万人。
韩山童与其信徒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聚众3000人于颍州(今安徽阜阳颍州区),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起义。韩山童站在高台上演讲,发布文告。
韩山童:白莲教信众们,“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我乃宋徽宗八世孙小明王,元廷蒙古人欺压我汉人由来已久,使我江南贫瘠,卖儿鬻女,民不聊生。从即日起,我们聚义造反,蕴玉玺于东海,取精兵于日本。以“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推翻元廷,驱除鞑虏,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红巾军:(光着膀子,头上扎着红毛巾,手里拿着铁镐、铁锹和棍棒,振臂高呼)我等愿随教主赴汤蹈火,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推翻元廷,驱除鞑虏,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