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 > 第750章 破损的佛头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 第750章 破损的佛头

    五万八万?

    这也让王志明满足了呀!

    正当他想着怎么花这笔钱的时候,他妈妈又给了他一巴掌:“还不快谢谢你楚歌。”

    怎么这么不机灵?

    这宝贝怎么得到的,心里就没有点逼数吗?靠你自己?

    王志明反应过来,连连感谢楚健笑笑摇头:“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然而,王志明他们还是得感谢。

    或许对楚健而言,那确实就是举手之劳,但对他们来说,可就是大帮助呀!王志明作为刚毕业没多久的人,月薪只有可怜的四五千元,得挣一年才能挣到那么多钱。

    可不能因为人家只是举手之劳,就自己也没当一回事。

    就在这时,沈世杰拿着一样东西过来,是他刚得到的收获,花了两千澳*门元,说贵也谈不上贵。

    看到那玩意,楚健和马汉飞都有些吃惊。

    只见,那是一颗佛头,跟人头差不多大,磕碰掉了一个耳朵,其他都还算完好。

    “很开门呀!”马汉飞说道。

    这颗佛头,确实挺开门的,一眼真。之所以没被人淘走,估计都是嫌弃没了个耳朵吧?

    佛像的精髓在佛头,可以没有下半身,但头部受损,那价值可就大打折扣了。也正是如此,二战时期,小日子总喜欢砍“佛头”,将佛头带走。

    佛真要是有火,或者真的有佛,小日子早就得被灭多少次了。

    沈世杰高兴道:“我看这佛头是两晋时期的。”

    虽然佛头受损,没了一个耳朵,但两千澳*门元能捡到,沈世杰认为也是捡到宝了。

    马汉飞点头:“应该是两晋时期的,还保留古印*度犍陀罗样式。”

    佛造像传入中国后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也是几乎完全的照搬印度的样式,两晋时期以及十六国时期的佛像开脸明显是古印*度犍陀罗的样子。

    我们看到地理位置越靠近西域的地方佛陀的形象越接近印*度犍陀罗样式,比如龟兹,于阗,克孜尔等等。

    但是到了中原内陆从十六国时期到北魏早期开始就具有汉化的改造特征了,无论是衣着的细节还是形体与头部开脸,并非是纯正的印*度样式。

    这种改造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明显,至唐开始就完全的本土化了。

    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厉害之处,即便是神来了,也得变成我们的样子,你才有前途,否则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看发式,应该没错了。早期犍陀罗的佛像都是留有高耸肉髻,据传这是修行圆满时头顶的骨肉隆起形成的尊贵之相,其形如髻故称肉髻,是三十二相之一。”他继续补充道。

    一般来说,佛像的发式大体分为四种:水波发 、涡卷发、 螺发,以及磨光发髻。

    每一种发式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的频率不一,比如束发式发纹出现最多的是早期十六国,北魏,到后期就很少出现了。

    而螺发则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未有出现,磨光式发式在十六国时期,北魏,以及南北朝,包括后来的唐代都有出现。

    水波发在佛造像诞生初期就开始出现了,形状像水的波浪一样的排列,有纵向分布也有横向分布。

    汉传佛的水波纹发髻与早期犍陀罗发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水波的形式已经揉合了中国人的审美,疏密的控制,线条的动势都具有东方的画味,而犍陀罗式的水波纹则充满古希腊的写实性。

    涡卷发则是可以算水波纹的一个分支,特征很明显,水波式的发纹结合了涡卷,涡卷有大有小,一般出现在正中,或以中线为基准,两边对称分布,多为右旋。

    磨光发髻属于无发纹发式,一般发髻与肉髻都光滑无雕琢,在早期也有过肉髻磨光,但发髻却有发纹的例子,十六国时期多见。

    楚健摇头道:“也不一定,北魏最早期的时候也是以印*度样式为蓝本,浓重的犍驼罗风情,我们从敦煌,麦积山,以及云冈石窟可以看到北魏早期佛头那种印*度式的五官,鼻梁高挺,眼窝深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时期的佛头已经融合了鲜卑人的特征,脸型威武雄气,眼睛睁大,目光充满威严,大耳下垂,耳垂有至肩的。

    “依我看,它已经有秀骨清像的雏形。”楚健说道。

    收藏、研究佛像的人应该知道,北魏王朝的造像最为后人称道,最具时代特色的乃是北魏中晚期的秀骨清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佛像进行汉化改造。

    因此,楚健认为,这应该是北魏早期的佛像。

    看楚健他们对一颗残破的佛头评头论足,王志明开口道:“我看这佛头怎么好像被烧过一样的?看上去烟熏火燎的。”

    “就是被火烧过的。”沈世杰点头道。

    王志明无语,都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石佛不也是自身难保,多灾多难吗?

    被火烧不算,还被“砍”了头,耳朵也被弄掉了一只,真够惨的。

    “你们发现没有,好像所有佛像都是半睁眼的。”这时,王欣提出了一个疑问。

    黄强似乎都懂,他说道:“那样显得更加慈祥宁静,要是睁大眼瞪你,你不怕呀?”

    佛像和观音像本来就是普渡众生的,半闭着眼睛的形态会显得佛像格外的柔和,能够直接体会到一种慈悲的感觉。

    当佛像是半睁着眼睛的时候,看起来面相会更加慈祥安宁,那么凡人在跟佛像倾诉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安心和宁静。

    “也给大家透露一个道理,做人做事不必太较真。”沈世杰笑道。

    不管是人还是事,都不要看得太透彻,因为如果看穿了所有的事情只会让自己更加烦恼,难得糊涂其实也是一种人生的乐趣。

    “这种道理,见仁见智吧!”楚健说道。

    他没说赞同,也没说反对。

    不要太较真,得看是什么事,什么时候。

    有时候,楚健觉得佛的思想不太适合他,这也是他不太喜欢去寺庙的原因。

    佛总是叫人放下、放下、放下。

    你会发现,信佛的人虽然情绪稳定,但有时也很让人抓狂,想打他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