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砥砺前行 第448章 谦虚
热门推荐:
冥天逆行
重生,与君再相识!
小人物也要修仙
青梅践踏我爱,天降富婆软萌可爱
星星,火焰
原神:我是平凡执行官
快穿之好孕清莲
修仙:我炼气期空间就有仙桃!
快穿:拜金的我在年代文精致利己
第448章 谦虚
“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瑞开三脊,祥洽五云。既而辑总章之旧文,绍辟雍之故事。非烟翼驭,移玉辇于梁阴;若月乘轮,秘金绳于岱巘。“
……
“骆宾王此骈文骊句可为封禅之绝响……”
封禅已经结束,但封禅带来的余热却在长安、洛阳等地升温。
尤其是文化层面的碰撞……
任何时代,但凡国力强盛,随之而来的文化发展必然不会落下。
文化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尤其是最重视文化传承的华夏,更是如此……
盛唐体为何能够发展的如此火热?
便是趁上了这股势头,以大唐之繁盛,打破了南朝固步自封的靡靡之音,迎来了全新的气象。
盛唐体的推行,让举国士人都进入写文作诗的时代。
士人聚会的主旋律成了诗词歌赋。
就连青楼酒肆的姑娘们,也通过吟唱盛唐体来抬高身价。
盛唐体引领着风气,成为了一种时尚。
只是盛唐体最大的不足就是根基问题……
现在盛唐体的辉煌是靠陈青兕、卢照邻、骆宾王、富嘉谟、薛元超这一群大神撑着,但事实证明大神只是彰显高度,真正维系一个体系茁壮发展的是骨干,一群小神。
盛唐体现在缺的正是这一群小神……
此番封禅就是一个契机……
想要得到认可的士人,他们跟着封禅的队伍,经历了大唐繁盛的气象,聚在一起,研究诗词歌赋。
这一次的封禅,刺激了士人的创作热情,在气氛的刺激下,不少的佳作诞生。
这些佳作也成为了士人拜读品评的目标,有生意头脑之人,甚至将封禅沿途诞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印刷出书,出了一本《封禅诗集》,风靡了两京上下。
其中最受人推崇的还是骆宾王的骈文,他在李治东行途中,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拔得了头筹。
但除了骆宾王的骈文,此番还有诸多优秀的诗文面世,如宋令文的《泰山赋》就以泰山的雄伟来歌颂此次封禅的成功。
还有李峤、崔县解、徐彦伯、苏味道等人,他们都有不俗的表现,写出了让人赞赏的诗文。
“我倒觉得苏味道的诗句更有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其实还有一句诗,我觉得不错,未来可期。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然后呢?”
“没了!”
“这算什么诗?”
“就是妙手偶得一句,并未成诗。但作诗之人,却是个孩童……”
诗未成,句是好句。
如是名士,自不值得一说,可要是孩童,那就是天才了。
当即就有人道:“杨炯?”
这说及天才孩童,哪少的了杨炯。
“非也!”
“那一定是王勃了!”
王勃因为低调,名气比不上杨炯,却是公认的奇才。
“是一位叫刘希夷的少年,是宋令文的堂弟。”
“我大唐当真人才辈出!”
相比之前的几人独秀,现在百花齐放的局面,才是文化发展最有效的成功。
“唉!此次封禅,佳作涌现,可谓文坛一大盛世。只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再等等吧!”
少了什么,在士林中心照不宣。
少了陈青兕的诗文,那就跟少了灵魂一般。
这等盛世盛举,焉能少的了陈青兕的诗文?
只是陈青兕自成名之后就极少在人前显圣,他的诗文都是后来通过各方流露出来的。
至于原因,陈青兕从未给出解释。
但天下士人却为他寻得了理由:谦虚,为了给他人发挥的余地。
否则他一落笔,他人又如何还有信心灵感?
毫无疑问在士人眼中,陈青兕在诗词方面已是无敌般的存在,即便他什么都不干,也会有人主动为其背书。
至于陈青兕本人,他已经开始为对于高句丽的最后一击作物质调度。
进攻高句丽,始终无法避开的一点就是攻坚战。
为了节约将士的生命,得在攻城器械方面下功夫。
陈青兕并不擅于数理化,但基本的力学原理还是记得一些的。他没有本事造出超前的回回炮之类的攻城利器,却也能够在关键地方指点一二。
比如可以加装齿轮,让操作员更简便的将百斤重的巨石拉满弦,什么角度射的更远之类的简单建议,也让攻城器械提升了不少的威力。
此次进攻高句丽兵分三路,薛仁贵一路军从辽东进攻,刘仁轨一路军从百济进攻,还有新罗一支援兵从新罗进攻。
新罗方面陈青兕并不过问,但薛仁贵、刘仁轨两路兵马得配备足够的将作监的人手,让大唐的百战兵士少些伤亡。
三月一日,陈青兕收到了朝廷传下来的消息,二十日,回长安。
李治此番东巡,在洛阳待了两年有余,确实是应该回长安了。
尽管李治确实偏爱洛阳一些,但长安终究是大唐的首都,独一无二的存在。
三月十五日,洛阳牡丹开放。
李治、武皇后两人一并邀请五品上的官员命妇入宫赏牡丹。
陈青兕带着萧妙宸与镜镜一并参加。
萧妙宸坐在车轿里,镜镜骑着小马驹,跟在陈青兕的身侧。
已经五岁的他,能够自由驾驭小马驹了。
因为是自小抚养,镜镜亲自喂食,还帮着给它洗澡刷毛。
小马驹灵性十足,与镜镜配合默契。
年纪小小,便能如臂使指。
一行人来到洛阳宫牡丹园,不少人已经在园内四处赏花。
陈青兕一行人出现以后,不少人纷纷上前打招呼。
终献的政治资源,已经开始渐渐体现了。
陈青兕这些日子明显的察觉到自己的人际往来更加顺畅。
牡丹花的栽培源于隋朝,兴盛于唐代。
尤其是洛阳,此地最适合种植牡丹,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中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将牡丹在洛阳开的最为旺盛归于洛阳的地气、王气,得益于洛阳的山川形胜。
这自是虚妄之语,不过毫无疑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
牡丹就在洛阳长的最盛,到了外地,花朵便会缩小,而外地的牡丹本来一般化,到了洛阳,会支楞了起来,花朵能比以往大上一圈。
故而洛阳牡丹甲天下,半点不假。
“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辩登枢,应千龄之累圣。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
“瑞开三脊,祥洽五云。既而辑总章之旧文,绍辟雍之故事。非烟翼驭,移玉辇于梁阴;若月乘轮,秘金绳于岱巘。“
……
“骆宾王此骈文骊句可为封禅之绝响……”
封禅已经结束,但封禅带来的余热却在长安、洛阳等地升温。
尤其是文化层面的碰撞……
任何时代,但凡国力强盛,随之而来的文化发展必然不会落下。
文化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尤其是最重视文化传承的华夏,更是如此……
盛唐体为何能够发展的如此火热?
便是趁上了这股势头,以大唐之繁盛,打破了南朝固步自封的靡靡之音,迎来了全新的气象。
盛唐体的推行,让举国士人都进入写文作诗的时代。
士人聚会的主旋律成了诗词歌赋。
就连青楼酒肆的姑娘们,也通过吟唱盛唐体来抬高身价。
盛唐体引领着风气,成为了一种时尚。
只是盛唐体最大的不足就是根基问题……
现在盛唐体的辉煌是靠陈青兕、卢照邻、骆宾王、富嘉谟、薛元超这一群大神撑着,但事实证明大神只是彰显高度,真正维系一个体系茁壮发展的是骨干,一群小神。
盛唐体现在缺的正是这一群小神……
此番封禅就是一个契机……
想要得到认可的士人,他们跟着封禅的队伍,经历了大唐繁盛的气象,聚在一起,研究诗词歌赋。
这一次的封禅,刺激了士人的创作热情,在气氛的刺激下,不少的佳作诞生。
这些佳作也成为了士人拜读品评的目标,有生意头脑之人,甚至将封禅沿途诞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印刷出书,出了一本《封禅诗集》,风靡了两京上下。
其中最受人推崇的还是骆宾王的骈文,他在李治东行途中,写了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拔得了头筹。
但除了骆宾王的骈文,此番还有诸多优秀的诗文面世,如宋令文的《泰山赋》就以泰山的雄伟来歌颂此次封禅的成功。
还有李峤、崔县解、徐彦伯、苏味道等人,他们都有不俗的表现,写出了让人赞赏的诗文。
“我倒觉得苏味道的诗句更有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其实还有一句诗,我觉得不错,未来可期。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
“然后呢?”
“没了!”
“这算什么诗?”
“就是妙手偶得一句,并未成诗。但作诗之人,却是个孩童……”
诗未成,句是好句。
如是名士,自不值得一说,可要是孩童,那就是天才了。
当即就有人道:“杨炯?”
这说及天才孩童,哪少的了杨炯。
“非也!”
“那一定是王勃了!”
王勃因为低调,名气比不上杨炯,却是公认的奇才。
“是一位叫刘希夷的少年,是宋令文的堂弟。”
“我大唐当真人才辈出!”
相比之前的几人独秀,现在百花齐放的局面,才是文化发展最有效的成功。
“唉!此次封禅,佳作涌现,可谓文坛一大盛世。只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再等等吧!”
少了什么,在士林中心照不宣。
少了陈青兕的诗文,那就跟少了灵魂一般。
这等盛世盛举,焉能少的了陈青兕的诗文?
只是陈青兕自成名之后就极少在人前显圣,他的诗文都是后来通过各方流露出来的。
至于原因,陈青兕从未给出解释。
但天下士人却为他寻得了理由:谦虚,为了给他人发挥的余地。
否则他一落笔,他人又如何还有信心灵感?
毫无疑问在士人眼中,陈青兕在诗词方面已是无敌般的存在,即便他什么都不干,也会有人主动为其背书。
至于陈青兕本人,他已经开始为对于高句丽的最后一击作物质调度。
进攻高句丽,始终无法避开的一点就是攻坚战。
为了节约将士的生命,得在攻城器械方面下功夫。
陈青兕并不擅于数理化,但基本的力学原理还是记得一些的。他没有本事造出超前的回回炮之类的攻城利器,却也能够在关键地方指点一二。
比如可以加装齿轮,让操作员更简便的将百斤重的巨石拉满弦,什么角度射的更远之类的简单建议,也让攻城器械提升了不少的威力。
此次进攻高句丽兵分三路,薛仁贵一路军从辽东进攻,刘仁轨一路军从百济进攻,还有新罗一支援兵从新罗进攻。
新罗方面陈青兕并不过问,但薛仁贵、刘仁轨两路兵马得配备足够的将作监的人手,让大唐的百战兵士少些伤亡。
三月一日,陈青兕收到了朝廷传下来的消息,二十日,回长安。
李治此番东巡,在洛阳待了两年有余,确实是应该回长安了。
尽管李治确实偏爱洛阳一些,但长安终究是大唐的首都,独一无二的存在。
三月十五日,洛阳牡丹开放。
李治、武皇后两人一并邀请五品上的官员命妇入宫赏牡丹。
陈青兕带着萧妙宸与镜镜一并参加。
萧妙宸坐在车轿里,镜镜骑着小马驹,跟在陈青兕的身侧。
已经五岁的他,能够自由驾驭小马驹了。
因为是自小抚养,镜镜亲自喂食,还帮着给它洗澡刷毛。
小马驹灵性十足,与镜镜配合默契。
年纪小小,便能如臂使指。
一行人来到洛阳宫牡丹园,不少人已经在园内四处赏花。
陈青兕一行人出现以后,不少人纷纷上前打招呼。
终献的政治资源,已经开始渐渐体现了。
陈青兕这些日子明显的察觉到自己的人际往来更加顺畅。
牡丹花的栽培源于隋朝,兴盛于唐代。
尤其是洛阳,此地最适合种植牡丹,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中说“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将牡丹在洛阳开的最为旺盛归于洛阳的地气、王气,得益于洛阳的山川形胜。
这自是虚妄之语,不过毫无疑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花。
牡丹就在洛阳长的最盛,到了外地,花朵便会缩小,而外地的牡丹本来一般化,到了洛阳,会支楞了起来,花朵能比以往大上一圈。
故而洛阳牡丹甲天下,半点不假。
随着一声“皇帝陛下驾到,皇后殿下驾到……”
李治、武皇后这对帝后姗姗而来。
陈青兕向着李治、武皇后的方向望去……
李治身为皇帝,自是走在最前面,武皇后落后一个身位,位于左侧,右侧还有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孩,摇头晃脑的拉着李治的衣角,好奇的打量着四周。
陈青兕并没有见过小孩,却也能猜透他的身份,历史上的章怀太子李贤。
李治在众人的瞩目下,信步来到了陈青兕的身前,目光却落在镜镜身上。
“爱卿,这就是令郎?”
李治身为皇帝,他极少如此关照某人。
显然这也是封禅终献带来的结果……
李治最现实不过,到了这一步,他自然要与陈青兕上演一出君臣佳话,成为千古谈资。
陈青兕道:“却是我家大郎!”
这个时代大多人都喜欢自谦的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陈青兕却不乐意,从来不以“犬子”称呼他。
说着轻轻拍了拍镜镜的肩膀,让他跟李治、武皇后打招呼。
镜镜并不认生,上前了一小步,作揖道:“见过皇帝陛下,皇后殿下,祝陛下长寿无疆,祝殿下福寿双全……”
李治满意的颔首。
武皇后似乎听了喜庆的祝福,开心的眉飞色舞道:“好乖巧的孩子。”
李治问道:“朕记得你叫陈谦?”
镜镜回礼开心道:“回陛下,小子确实叫陈谦,字相和,小名叫镜镜,镜子的镜。”
似乎让李治记着自己的名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镜镜!”李治再问:“可知道这镜字的用意?”
镜镜道:“知道,阿耶希望我能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古为镜……”
“好,好孩子!”李治赞道:“爱卿可有一个好儿子。”
陈青兕道:“谢陛下赞誉!”他也不谦虚,道:“臣也是这么觉得的。”
李治大笑:“早就听说,爱卿爱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说着转身欲走,一旁的李贤却拉住了他的衣袖。
李治有些不解。
武皇后却在一旁提醒:“陛下,贤儿求诗。”
“哦!看朕这记性,贤儿你自己说……”李治满不在乎的说着。
李贤一脸崇拜的看着陈青兕,作揖道:“贤自小崇拜先生,您的诗文,贤全会背诵,一直期盼先生新作。不知是否有幸,求得先生新作。”
陈青兕有些惊讶,李贤敢这么说,想来没有的假,他怕诗不达意,弄巧成拙,抄的诗文不多,但为自身利益却也不算少。
李贤小小年纪,竟能全部背诵?
果然如传言中的那般,相比仁厚略带平庸的李弘,这个李贤却是天惠之人。
陈青兕注意到李治眼神中也有小小的期盼,心里明悟,怕这求诗背后,这位大唐皇帝也没少推波助澜。
想了想,陈青兕求来纸笔,写下了两首诗。
一首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首杜甫的《望岳》。
一首歌颂大唐,一首赞美泰山。
一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李治瞬间满足……
这次封禅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就是这位大唐皇帝。
前无古人的封禅规模,前无古人的大唐疆域,以及前无古人的威望……
李治此次封禅,有些讨巧,他身上的功劳有一半得算在李世民的身上,他是踩在巨人身上的存在……
但不管如何封禅的是他,接受万国朝贺的也是他……
万人恭贺,写诗文赞美的还是他……
《封禅诗集》李治收藏了好几本,只是诗集中没有陈青兕,让李治觉得不舒服。
这位除自己之外,最大的受益人,也是文采最出色的诗人,竟没有为如此成功的封禅作诗?
李治好名,少了陈青兕,就觉得少了味道。
恰好自己这个最聪慧的儿子酷爱陈青兕的文章……
于是有了这次赏花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诚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加震撼,但李治独爱这一句……
这是大唐现今的写照,也是最高的荣耀。
李治赞叹道:“难怪爱卿如此自谦,你一人之才,可让天下文人失色。”
李贤两眼更是冒着崇拜的小星星。
四周的人就像让猴子抓挠一般,想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文字,能得如此赞誉。
陈青兕心里嘀咕:这哪是一人之才,是华夏文化的结晶。
武皇后这时道:“贤儿,你领着陈家大郎随意玩耍可好?”
在征求陈青兕的同意之后,李贤领着镜镜跑开了。
武皇后微微作福道:“就让陈尚书陪陛下吧,妾身领着陈夫人去内苑走走。”
李治并未拒绝。
萧妙宸微微作福,跟着武皇后一起离开了。
陈青兕面色不变,心中却泛起了小小的疑虑,武皇后似乎变了。
变得没有那么强势,态度似乎和蔼友善了不少。
很快在有心人的宣传下,陈青兕的两首新作在洛阳上下传开。
震撼自是震撼,可要说轰动却也说不上。
诸多士人反而一副果然如此的态度……
然后陈先生,不愧是陈先生。
足够谦虚,也足够压轴。
三月二十日,李治从洛阳起驾,西归长安。
三十日,青海湖传来消息。
吐蕃再次入侵……
李治有些气急败坏,朝廷这边刚刚出兵进攻高句丽,吐蕃立刻来袭,显然是刻意为之。
陈青兕知道论钦陵的本事,席君买尽管是一员难得上将,可真不是论钦陵的对手,他能限制住吐蕃的进攻时间,却无法将之击溃。
四月五日,苏定方再次提兵出征,于吐蕃论钦陵交战河口……
这一仗打了两个月,苏定方再次让论钦陵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李治、武皇后这对帝后姗姗而来。
陈青兕向着李治、武皇后的方向望去……
李治身为皇帝,自是走在最前面,武皇后落后一个身位,位于左侧,右侧还有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孩,摇头晃脑的拉着李治的衣角,好奇的打量着四周。
陈青兕并没有见过小孩,却也能猜透他的身份,历史上的章怀太子李贤。
李治在众人的瞩目下,信步来到了陈青兕的身前,目光却落在镜镜身上。
“爱卿,这就是令郎?”
李治身为皇帝,他极少如此关照某人。
显然这也是封禅终献带来的结果……
李治最现实不过,到了这一步,他自然要与陈青兕上演一出君臣佳话,成为千古谈资。
陈青兕道:“却是我家大郎!”
这个时代大多人都喜欢自谦的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陈青兕却不乐意,从来不以“犬子”称呼他。
说着轻轻拍了拍镜镜的肩膀,让他跟李治、武皇后打招呼。
镜镜并不认生,上前了一小步,作揖道:“见过皇帝陛下,皇后殿下,祝陛下长寿无疆,祝殿下福寿双全……”
李治满意的颔首。
武皇后似乎听了喜庆的祝福,开心的眉飞色舞道:“好乖巧的孩子。”
李治问道:“朕记得你叫陈谦?”
镜镜回礼开心道:“回陛下,小子确实叫陈谦,字相和,小名叫镜镜,镜子的镜。”
似乎让李治记着自己的名字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镜镜!”李治再问:“可知道这镜字的用意?”
镜镜道:“知道,阿耶希望我能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古为镜……”
“好,好孩子!”李治赞道:“爱卿可有一个好儿子。”
陈青兕道:“谢陛下赞誉!”他也不谦虚,道:“臣也是这么觉得的。”
李治大笑:“早就听说,爱卿爱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说着转身欲走,一旁的李贤却拉住了他的衣袖。
李治有些不解。
武皇后却在一旁提醒:“陛下,贤儿求诗。”
“哦!看朕这记性,贤儿你自己说……”李治满不在乎的说着。
李贤一脸崇拜的看着陈青兕,作揖道:“贤自小崇拜先生,您的诗文,贤全会背诵,一直期盼先生新作。不知是否有幸,求得先生新作。”
陈青兕有些惊讶,李贤敢这么说,想来没有的假,他怕诗不达意,弄巧成拙,抄的诗文不多,但为自身利益却也不算少。
李贤小小年纪,竟能全部背诵?
果然如传言中的那般,相比仁厚略带平庸的李弘,这个李贤却是天惠之人。
陈青兕注意到李治眼神中也有小小的期盼,心里明悟,怕这求诗背后,这位大唐皇帝也没少推波助澜。
想了想,陈青兕求来纸笔,写下了两首诗。
一首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一首杜甫的《望岳》。
一首歌颂大唐,一首赞美泰山。
一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李治瞬间满足……
这次封禅最大的赢家毫无疑问就是这位大唐皇帝。
前无古人的封禅规模,前无古人的大唐疆域,以及前无古人的威望……
李治此次封禅,有些讨巧,他身上的功劳有一半得算在李世民的身上,他是踩在巨人身上的存在……
但不管如何封禅的是他,接受万国朝贺的也是他……
万人恭贺,写诗文赞美的还是他……
《封禅诗集》李治收藏了好几本,只是诗集中没有陈青兕,让李治觉得不舒服。
这位除自己之外,最大的受益人,也是文采最出色的诗人,竟没有为如此成功的封禅作诗?
李治好名,少了陈青兕,就觉得少了味道。
恰好自己这个最聪慧的儿子酷爱陈青兕的文章……
于是有了这次赏花宴。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诚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加震撼,但李治独爱这一句……
这是大唐现今的写照,也是最高的荣耀。
李治赞叹道:“难怪爱卿如此自谦,你一人之才,可让天下文人失色。”
李贤两眼更是冒着崇拜的小星星。
四周的人就像让猴子抓挠一般,想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文字,能得如此赞誉。
陈青兕心里嘀咕:这哪是一人之才,是华夏文化的结晶。
武皇后这时道:“贤儿,你领着陈家大郎随意玩耍可好?”
在征求陈青兕的同意之后,李贤领着镜镜跑开了。
武皇后微微作福道:“就让陈尚书陪陛下吧,妾身领着陈夫人去内苑走走。”
李治并未拒绝。
萧妙宸微微作福,跟着武皇后一起离开了。
陈青兕面色不变,心中却泛起了小小的疑虑,武皇后似乎变了。
变得没有那么强势,态度似乎和蔼友善了不少。
很快在有心人的宣传下,陈青兕的两首新作在洛阳上下传开。
震撼自是震撼,可要说轰动却也说不上。
诸多士人反而一副果然如此的态度……
然后陈先生,不愧是陈先生。
足够谦虚,也足够压轴。
三月二十日,李治从洛阳起驾,西归长安。
三十日,青海湖传来消息。
吐蕃再次入侵……
李治有些气急败坏,朝廷这边刚刚出兵进攻高句丽,吐蕃立刻来袭,显然是刻意为之。
陈青兕知道论钦陵的本事,席君买尽管是一员难得上将,可真不是论钦陵的对手,他能限制住吐蕃的进攻时间,却无法将之击溃。
四月五日,苏定方再次提兵出征,于吐蕃论钦陵交战河口……
这一仗打了两个月,苏定方再次让论钦陵尝到了失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