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窥探者自述 > 第113章 鲲鹏鸟的设计图纸

窥探者自述 第113章 鲲鹏鸟的设计图纸

    如果按照理论来说,韩非子博士已经把那个飞行器建造出来了,只是因为特殊的原因这个项目被暂时搁置了。

    ……

    在最开始研究这个东西的时候,他们给很多种鸟安装了定位器,然后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来获取他们的数据,主要就是研究了每一种鸟的飞行姿态,以及鸟类的迁徙过程中是如何飞行的,在所有的鸟类中他们寻找到了理想中的鸟,这个鸟就是雨燕。

    雨燕这种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这种鸟非常的小,它们主要栖息在北方区域,它们有一个生活习性,每年都会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当然鸟类迁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几乎每一种在北方的鸟类都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往南方迁徙,这好像就是一个规律一样。

    但雨燕的迁徙路线却很不正常,他们发现中国的雨燕这种鸟,在冬天到来之前迁徙的时候,它并不是直接向南飞去,而是选择向西方向飞去,直接飞到了天山山脉,然后沿着天山山脉继续向西飞行,途经中亚进入到伊朗境内,过波斯湾以后,直接飞到了红海,再穿越红海最终进入到了非洲,这个时候他们才一路南下,再次途径20多个非洲国家,最终抵达南非,雨燕的南方在南非,这个距离大概有4万多公里,总共需要花费四个月。

    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在飞行的途中还需要落地找吃的,而且还会在某些地区停留一段时间,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飞行速度需要特别快,这不是普通的家雀能比的,经过研究雨燕在迁徙到南非的过程中,百分之九十多的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的,而这也是研究它的一个原因。

    雨燕可不是什么大型的飞鸟,它非常的小巧,体型大的身体也就是20多公分,你别看它小,它的飞行速度很惊人,经过研究发现原来这和雨燕的整个身体构造有关系,雨燕的脑袋特别小,身体整体呈现为水滴状,这就可以避免自己飞行时遇到过多的阻力,同时它的体长是20公分,但翼展却又40多厘米,这个翼展赋予了雨燕超强的滑翔能力,当有风从雨燕的翅膀上下吹过时,气流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翅膀下的气流速度慢,翅膀上的气流快,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压差,这个压差正好可以让雨燕长时间在空中停留,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一点风就可以让雨燕在空中停留,而高空中合适的高度风是不缺少的,几乎不用来回煽动翅膀,只要把翅膀张开就可以滑翔,非常的省力,而这就是鲲鹏鸟的设计来源。

    鲲鹏在空中的飞行原理采用的就是雨燕的滑翔技术,当然这里的鲲鹏不像庄子描述的那样大,整个鲲鹏的大小和一条鲸鱼差不多,整体鸟身就是模仿的鲸鱼,因为这个东西需要满足潜入水中,所以身体就模仿的鲸鱼,这个鲲鹏的翅膀在水中游动的时候是紧贴着身体的,而且设计紧贴缝隙非常的小,鲲鹏身体的设计,是使用钛合金外面包裹水凝胶做绝缘,选择钛合金主要是钛合金相对来说比较轻而且比较坚硬,而包裹水凝胶主要是保持它的视觉隐身效果。

    鲲鹏的外观如果从水中观看,就像一条游动的潜艇一样,但实际的外观是模仿的鲸鱼,毕竟在水中鲸鱼的形状也是比较完美的!

    当鲲鹏需要从水中升到空中的时候,鲸鱼的身体就会变换姿态,同时会把一部分海水变成氢气,然后把这些氢气进行液态储存,之后尾部的液态氢喷射装置就会启动,喷射装置为鲸鱼提供向上的推力,像发射火箭一样把它发射到空中去,就像跳跳鱼跃出水面的原理一样,在鲲鹏到达一定高度以后,它两侧的翅膀会慢慢的打开,然后开始借助风的力量在空中滑翔,一旦它飞起来几乎是不需要任何动力的,它的翅膀只需要微微摆动调整姿态就可以!

    鲲鹏的翅膀采用的是防水碳纤维,主要是因为这个碳纤维轻便,而且有韧性,它的翅膀是由一根一根的棱形中空管构成的,当需要潜入到水中的时候,这些碳纤维管就会像翅膀一样开始有序收缩,然后棱形管会收缩排除管内得空气,然后变成一个单独的贴片,这些贴片一片压着一片像房瓦一样,然后紧贴着身体变成潜艇的状态,同样在空中的时候,这些贴片就又会变成棱形中空管。

    如果在水中游动需要加速的时候,那就依赖氢气燃烧,然后带动尾部浆的转动提供动力,或者电力充足的时候就采用电推动,在陆地上的时候,它的动力就是纯电力,它在空中的时候,如果需要加速采用的也是电。

    不过在空中飞行加速的时候,采用的不是喷射而是依赖煽动翅膀来完成的,煽动翅膀并不是像鸟那样,简单的煽动几下就可以了,它煽动翅膀是由智能系统匹配的,当需要加速的时候,智能系统会下达指令,然后两个翅膀的翅尖的棱形管会收缩,然后就是一片一片的有序收缩,就像浪一样,这样的收缩,就可以让翅膀向下弯曲,然后再下达指令回归到原来的状态,这样就等于完成了一次翅膀的煽动,需要提升多大的速度就取决于棱形羽毛的中空管收缩多大的幅度,如果想要快速,那收缩的幅度就会很大,一旦它进入到空中想要加速,不需要像鸟一样煽动好多次翅膀,它只需要煽动两到三次就可以完成加速,毕竟它翼展是非常大的,是身体长度的一点五倍!

    在空中收缩翅膀采用的就是电驱动,而电的来源就是平时的储能,再就是在空中寻找,也就是特斯拉曾经研究过的技术,也是月球文明给予的,特斯拉曾经研究过接受闪电的项目,只是后来它被弄死了,项目就停止了,但月球人给了很多他的研究成果,都是关于如何掌控闪电的!

    因为韩非子博士在高中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电能,而且也是因为电能得报告才被发掘的,当月球文明把特斯拉的研究成果给她的时候,她只看了几天就摸透了其中的原理,而且把它设计到鲲鹏鸟中了。

    在高空中存在正负电,当两个电子云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闪电,而闪电含有很高的能量,特斯拉在后期研究过如何把闪电储存起来,而且有了成果了,他想把这个科研成果公布出去,然后像交流电技术一样,让全世界都免费使用,但他的想法遭到了政府的反对,最后把他的研究数据都强制性带走了,而且进行了封存,因为如果这个技术被公布了,那那些资本家就没钱挣了。

    而韩非子博士结合纯理论性的资料,推演出了特斯拉关于接受闪电的应用技术,而且还进行了升级,特斯拉接受闪电需要等到合适的时机,韩非子博士接受装置不是,只要有云就可以接受,因为她在接受装置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制造闪电的设备,当空中没有可接受的闪电,但电能不够的时候,它就可以改变云的正负电子数量,然后引起小规模的蝴蝶效应,然后小型的闪电就会出现,这样就可以接受到电能了,这样的设置彻底解决了它的能量问题,这也是为何它的翅膀要采用碳纤维的原因!

    关于降落到陆地上再起飞的问题,最开始想要安装大功率的发动机,但是没有必要,因为那会增加鲲鹏的重量,后来从月球文明那里得知,远古文明的鲲鹏降落在陆地上并不是降落在平原上,而是降落在某个山顶或者悬崖附近,这也是为何它选择魔鬼塔得原因,因为降落在了那个上面,起飞的时候只需要从悬崖上飞下去就可以直接滑翔起飞了,所以设计的图纸也是才用了高地起飞的模式,而且降落地点都已经选好了,只是特殊原因出现了,这个鲲鹏鸟暂时被搁置封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