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金钗 第090章 巧筹划晴为黛影
贾母听完王夫人这一通看似毫无破绽的理由,也隐隐猜到王夫人突然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了。
这种小伎俩,贾母倒也不屑揭破。
但王夫人口中“薛姨妈一家进京”的事,贾母真的是一点也不知情。
一念至此,贾母的神色更加凝重,料定王夫人原本想必是打算等薛姨妈一家来了后,再当场逼定的。
贾敏何等聪慧,也大致估摸出其中的文章,但她实在不想贾母难做。
于是贾敏来至贾母身后,一边捏着肩膀,一边笑道:“娘,嫂子这话说的倒也十分在理,而且女儿多年未见您老人家,正好借此机会,多侍奉侍奉您。我就要跟娘一块住,您不会嫌弃女儿和您的心肝外孙女吧?”
王熙凤见状,看了一眼王夫人,当即来到贾母另一边,帮衬道:“老祖宗,这都是姑太太的一片孝心呀,您可不能嫌弃。照我说呢,正好可以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姑太太和您的心肝儿肉住西厢房,如此便随时来这里侍奉您。”
眼见贾母神色有所松动,王熙凤又灵机一动,笑道:“再者,听说姨妈家的宝丫头,那可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儿,想必这次宫中大选必能中。咱们府里前两年已经出了大姑娘这个女官了,若是今年宝丫头也入选了,也算是咱们府上出去的。”
“依照宝丫头的相貌才情,将来肯定也能做个女官。到时候咱们府里可就是‘一门双女官’的佳话了。”
贾母起初还有些芥蒂,但越听王熙凤的话,越觉得大有道理,尤其是说到“一门双女官”的时候,贾母更是又笑得合不拢嘴。
“好,好,好。咱们贾家自大玄开国,便是一门双公的显赫。这要是再来个‘一门双女官’,也算是一桩美谈了。”
贾母说到此处,顿时点头笑道:“凤丫头,就依了你和太太的法子,一定要仔细收拾梨香院。待中选宫里来人后,可不能失了咱们国公府的威仪!”
对于梨香院的归属权一事,贾瑛并没有多做干涉,他想要顺势而为,生怕再次发生意想不到的惊变,那他所剩无几的先知可就没用了。
不过贾瑛也再次感受到天地大势的力量,因为算来算去,即便没有他出头,最终梨香院的归属还是薛姨妈家。
一切照旧,对此他也乐见其成,毕竟能跟林妹妹住在同一所院子里,才能更好地培养感情。
所谓日久生情。
至于,王熙凤所说的“一门双女官”之事,贾瑛实在不敢妄加评判,按照剧情大势,理论上薛宝钗应该会在此次选秀中落选。
贾瑛根据原着剧情推测,原因大概是荣国府已经有一位姑娘进宫了,这要再进一位那还了得?
所以贾瑛几乎可以肯定,王夫人或者说是薛姨妈的算盘恐怕要打不响了,说不定正因如此,弄巧成拙,这才落选。
再加上他自己先前还被敕封为“金陵侯”,当今圣上已经对贾家皇恩浩荡了,定然不会再施恩了。
否则,在旁人看来,天子也忒偏心了些!
自古以来,帝王都深谙平衡之道,又岂会任凭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坐大?
——
贾瑛刚才忙里偷闲,悄悄向贾探春她们打听了晴雯的消息,这才得知这位身世可怜的丫头,昨天就被关押在柴房了,至今都快一天了。
而且贾探春还隐约透露出王夫人对晴雯的不待见,甚至是厌弃,似是打算撵出去,幸好王熙凤说了句话,才拦了下来。
贾瑛心中愤然,却表面神色淡然,也知绝对不能跟王夫人硬杠,毕竟自己现在翅膀还没硬。
正自踌躇之际,贾瑛星眸一动,看了看身旁的林黛玉,顿时计上心来。
“妹妹,此次进京带了几个人来?可够使唤的?”贾瑛不动声色地问道,虽然他早知道,也就只带了雪雁一个丫头,还有一个奶娘王嬷嬷。
林黛玉不解其意,但仍旧柔柔道:“回哥哥的话,只带了雪雁和王嬷嬷。”
贾母听入耳中,当即笑道:“才两个,太少了,那雪雁小丫头片子,一脸孩子气,哪能照顾好人。”
又转身朝鸳鸯吩咐道:“鸳鸯,你这就挑几个伶俐的,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再找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
鸳鸯点头称是,正要依言行事,却被贾瑛的话头拦住了。
贾瑛看了一眼王夫人,因说道:“老祖宗,您房里的人还是不要再动为好。我也想尽尽孝心。”
“近日我得了一个伶俐人,叫晴雯,模样心思都是极好的。不如就放到姑妈房里……”贾瑛话还未说完,就被王夫人抢白了。
“不行,那个丫头不能留在……”王夫人刚抢过话头,没说几句就计上心来,原本愠怒的神情,登时变得和气了。
王夫人顿了顿,在众人的不解下,又话锋一转,挤出一丝笑容,道:“那丫头不能留在瑛哥儿房里,说来也巧,那丫头眉眼间跟玉儿倒是有几分相似,想来是天注定的缘分。”
说话间,王夫人来到贾敏面前,并提议道:“既如此有缘,那就依了瑛哥儿的意思,让那丫头跟着姑太太,正好跟玉儿作伴,那也是极好的。”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贾瑛又重新打量着林黛玉,又想了想晴雯的模样,两人果真有些神似,尤其是风流灵巧劲,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贾敏将一切看在眼中,也料想到王夫人肯定不会安什么好心。
但又想着不就是一个区区丫头,难道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想当年,她贾敏叱咤神都时,那可是将一帮武勋子弟,甚至皇室子弟,都治的服服帖帖,岂会怵了一个黄毛丫头?
不过,王夫人话中那一句“跟玉儿作伴”,却暗含讥讽之意,似是在嘲弄她贾敏没能再生出一儿半女,使得林黛玉从小缺了玩伴。
当然,也有可能是意欲暗中揭开贾敏的伤疤,再次使其想到幼子早夭的悲惨往事。
这种小伎俩,贾母倒也不屑揭破。
但王夫人口中“薛姨妈一家进京”的事,贾母真的是一点也不知情。
一念至此,贾母的神色更加凝重,料定王夫人原本想必是打算等薛姨妈一家来了后,再当场逼定的。
贾敏何等聪慧,也大致估摸出其中的文章,但她实在不想贾母难做。
于是贾敏来至贾母身后,一边捏着肩膀,一边笑道:“娘,嫂子这话说的倒也十分在理,而且女儿多年未见您老人家,正好借此机会,多侍奉侍奉您。我就要跟娘一块住,您不会嫌弃女儿和您的心肝外孙女吧?”
王熙凤见状,看了一眼王夫人,当即来到贾母另一边,帮衬道:“老祖宗,这都是姑太太的一片孝心呀,您可不能嫌弃。照我说呢,正好可以把西厢房收拾出来。姑太太和您的心肝儿肉住西厢房,如此便随时来这里侍奉您。”
眼见贾母神色有所松动,王熙凤又灵机一动,笑道:“再者,听说姨妈家的宝丫头,那可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儿,想必这次宫中大选必能中。咱们府里前两年已经出了大姑娘这个女官了,若是今年宝丫头也入选了,也算是咱们府上出去的。”
“依照宝丫头的相貌才情,将来肯定也能做个女官。到时候咱们府里可就是‘一门双女官’的佳话了。”
贾母起初还有些芥蒂,但越听王熙凤的话,越觉得大有道理,尤其是说到“一门双女官”的时候,贾母更是又笑得合不拢嘴。
“好,好,好。咱们贾家自大玄开国,便是一门双公的显赫。这要是再来个‘一门双女官’,也算是一桩美谈了。”
贾母说到此处,顿时点头笑道:“凤丫头,就依了你和太太的法子,一定要仔细收拾梨香院。待中选宫里来人后,可不能失了咱们国公府的威仪!”
对于梨香院的归属权一事,贾瑛并没有多做干涉,他想要顺势而为,生怕再次发生意想不到的惊变,那他所剩无几的先知可就没用了。
不过贾瑛也再次感受到天地大势的力量,因为算来算去,即便没有他出头,最终梨香院的归属还是薛姨妈家。
一切照旧,对此他也乐见其成,毕竟能跟林妹妹住在同一所院子里,才能更好地培养感情。
所谓日久生情。
至于,王熙凤所说的“一门双女官”之事,贾瑛实在不敢妄加评判,按照剧情大势,理论上薛宝钗应该会在此次选秀中落选。
贾瑛根据原着剧情推测,原因大概是荣国府已经有一位姑娘进宫了,这要再进一位那还了得?
所以贾瑛几乎可以肯定,王夫人或者说是薛姨妈的算盘恐怕要打不响了,说不定正因如此,弄巧成拙,这才落选。
再加上他自己先前还被敕封为“金陵侯”,当今圣上已经对贾家皇恩浩荡了,定然不会再施恩了。
否则,在旁人看来,天子也忒偏心了些!
自古以来,帝王都深谙平衡之道,又岂会任凭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坐大?
——
贾瑛刚才忙里偷闲,悄悄向贾探春她们打听了晴雯的消息,这才得知这位身世可怜的丫头,昨天就被关押在柴房了,至今都快一天了。
而且贾探春还隐约透露出王夫人对晴雯的不待见,甚至是厌弃,似是打算撵出去,幸好王熙凤说了句话,才拦了下来。
贾瑛心中愤然,却表面神色淡然,也知绝对不能跟王夫人硬杠,毕竟自己现在翅膀还没硬。
正自踌躇之际,贾瑛星眸一动,看了看身旁的林黛玉,顿时计上心来。
“妹妹,此次进京带了几个人来?可够使唤的?”贾瑛不动声色地问道,虽然他早知道,也就只带了雪雁一个丫头,还有一个奶娘王嬷嬷。
林黛玉不解其意,但仍旧柔柔道:“回哥哥的话,只带了雪雁和王嬷嬷。”
贾母听入耳中,当即笑道:“才两个,太少了,那雪雁小丫头片子,一脸孩子气,哪能照顾好人。”
又转身朝鸳鸯吩咐道:“鸳鸯,你这就挑几个伶俐的,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再找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
鸳鸯点头称是,正要依言行事,却被贾瑛的话头拦住了。
贾瑛看了一眼王夫人,因说道:“老祖宗,您房里的人还是不要再动为好。我也想尽尽孝心。”
“近日我得了一个伶俐人,叫晴雯,模样心思都是极好的。不如就放到姑妈房里……”贾瑛话还未说完,就被王夫人抢白了。
“不行,那个丫头不能留在……”王夫人刚抢过话头,没说几句就计上心来,原本愠怒的神情,登时变得和气了。
王夫人顿了顿,在众人的不解下,又话锋一转,挤出一丝笑容,道:“那丫头不能留在瑛哥儿房里,说来也巧,那丫头眉眼间跟玉儿倒是有几分相似,想来是天注定的缘分。”
说话间,王夫人来到贾敏面前,并提议道:“既如此有缘,那就依了瑛哥儿的意思,让那丫头跟着姑太太,正好跟玉儿作伴,那也是极好的。”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
贾瑛又重新打量着林黛玉,又想了想晴雯的模样,两人果真有些神似,尤其是风流灵巧劲,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贾敏将一切看在眼中,也料想到王夫人肯定不会安什么好心。
但又想着不就是一个区区丫头,难道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想当年,她贾敏叱咤神都时,那可是将一帮武勋子弟,甚至皇室子弟,都治的服服帖帖,岂会怵了一个黄毛丫头?
不过,王夫人话中那一句“跟玉儿作伴”,却暗含讥讽之意,似是在嘲弄她贾敏没能再生出一儿半女,使得林黛玉从小缺了玩伴。
当然,也有可能是意欲暗中揭开贾敏的伤疤,再次使其想到幼子早夭的悲惨往事。